问题

客观的来讲,相对于其他交通方式,坐飞机到底安全不安全?

回答
客观地说,坐飞机绝对是目前最安全的交通方式之一。尽管关于航空安全的讨论常常被媒体报道的极少数事故所占据,但当我们深入分析数据和事实时,你会发现飞机的安全性是远超我们日常生活中其他任何一种出行方式的。

让我们来拆解一下,为什么飞机如此安全:

1. 严苛的监管与认证体系:

设计和制造的基石: 飞机的设计和制造过程受到全球范围内极为严格的监管。各国都有自己的航空管理机构,例如美国的FAA(联邦航空管理局)和欧洲的EASA(欧洲航空安全局),它们制定了极其详尽的标准和规范。任何一款飞机在投入商业运营之前,都必须经过漫长且艰苦的认证过程,这包括无数次的模拟测试、地面测试和飞行测试。一旦设计方案确定,任何改动都需要重新审批,确保安全性不打折扣。
材料与工艺的高要求: 用于制造飞机的材料,如铝合金、钛合金、复合材料等,都经过了极为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性能测试。它们需要能够承受极端的气温、气压变化和巨大的结构应力。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详细的操作规程和质量检查,以防止任何微小的瑕疵。
持续的升级与改进: 即使是已经投入使用的飞机型号,也会根据飞行数据、技术进步和安全审查结果进行定期的升级和改进。这种持续的迭代确保了飞机在技术上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并能够应对新的安全挑战。

2. 精密的设备与冗余设计:

“仪表飞行”的艺术: 飞机在绝大多数时间内都依赖于精密的导航和通信系统进行飞行,而不是依靠肉眼观察。这些系统包括雷达、GPS、惯性导航系统等,它们能够提供精准的位置信息和航线指引。即便在能见度极低的情况下(如浓雾、暴雨),飞行员也能依靠这些设备安全起降。
无处不在的备份: 飞机的核心系统都采用了“冗余设计”,也就是说,关键的系统都有不止一套备用设备。例如,发动机、液压系统、电力系统、飞行控制系统等,都有额外的备份。这意味着即使其中一套系统发生故障,备用系统也能立即接管,保证飞机的正常飞行。飞行员也经过严格的训练,能够应对各种系统故障。
先进的驾驶舱: 现代飞机的驾驶舱如同一个高度集成的“大脑”,充满了各种显示屏和控制设备,实时反馈着飞机的状态信息。飞行员可以通过这些信息全面了解飞机运行的每一个细节,并做出准确的判断。

3. 专业化的飞行员与机组人员:

高素质的选拔与训练: 成为一名合格的民航飞行员需要经过极其严格的选拔和长期的专业训练。这包括理论知识学习、模拟器训练、实际飞行训练,以及持续的考核和复训。他们需要掌握各种飞行技能、应急处理程序和航空法规。
团队协作的默契: 机长和副驾驶之间有着明确的分工和职责,并且需要具备极强的团队协作能力。他们会互相检查,共同决策,确保飞行过程的万无一失。除了飞行员,机组的其他成员(如乘务员)也接受过紧急情况下的培训,能在危机时刻为乘客提供安全保障。
持续的知识更新: 飞行员和机组人员需要定期参加复训,以保持和更新他们的知识和技能,适应最新的飞行技术和安全程序。

4. 精密的维护与检查:

“全生命周期”的呵护: 飞机在每次飞行前都会进行详细的例行检查。在完成一定飞行小时数或起降次数后,飞机还会进入更高级别的维护检查,这被称为“定检”。这些检查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执行,他们会仔细检查飞机的各个部件,包括发动机、起落架、机身结构、液压系统等。
痕迹化管理: 飞机的每一个零部件都有自己的身份标识和维护记录。每次更换或维修都会被详细记录在案,确保所有部件的性能和寿命都在可控范围内。
“零容忍”的态度: 航空维修领域奉行“零容忍”的态度,即使是微小的潜在问题,也会被高度重视并立即解决。安全是压倒一切的原则,绝不容许有任何疏忽。

5. 航空业的“事后学习”机制:

深入的事故调查: 一旦发生航空事故或严重事件,全球的航空安全专家都会参与到深入的调查中,找出事故的根本原因。调查过程极其细致,会分析数据记录器(俗称“黑匣子”)、飞机部件、天气情况、人为因素等所有可能相关的因素。
将教训转化为安全改进: 调查结果不是为了追究责任,更重要的是从中吸取教训,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安全改进措施。这些改进可能会体现在飞机设计、制造工艺、飞行程序、培训内容、管制方式等各个方面,从而不断提升整个航空业的安全水平。

数据说话:

从统计数据来看,坐飞机的风险比你想象的要低得多。例如,与开车相比,死于交通事故的概率要远高于死于空难的概率。一些研究机构的统计数据显示,乘坐飞机每飞行一英里(约1.6公里)的死亡率极低,常常用“百万分之一”甚至更小的单位来衡量。

当然,没有人可以保证绝对的零风险。 任何复杂的机器在任何时候都可能出现故障,任何人类活动都可能伴随风险。历史上也确实发生过令人痛心的空难。但是,这些事故往往能够促使整个行业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改进,进一步堵塞安全漏洞。

总结一下,坐飞机不安全吗?

客观地讲,相对于其他交通方式,坐飞机是迄今为止最安全的。这并非偶然,而是建立在严苛的监管、精密的科技、专业的训练和持续的改进之上。每一次航班的起降,都是无数人辛勤工作和严格规程的结晶。所以,你可以放心地享受飞行,把它当作一种高效且极为安全的出行方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为什么

@蘓蘇

这个回答会被刷到最高?是不是非要证明坐车就是比坐飞机安全才心满意足?

要条件相等的来比较?好吧那我们比较比较。

“假如真要比,应该将汽车所经过路线清空,然后让车子启动——开到终点——熄火。”

这是你的原话,要条件平等?那我们就真真正正的条件平等好了

我拿长途大巴和飞机比较没问题吧。

大巴是一个司机,我飞机也只配一个飞行员好了。

大巴没有服务员吧,所以空乘赶紧下岗。

什么?飞机一路上还有交警(空管)贴身服务?各种雷达监视?全部违规!俺跑长途全靠经验,让你飞机带一个凯立德导航都算便宜了你!

啥??你每一次起降就要无数人各种检查?坏一丁点都不能飞?俺一年检一回,车头都蹭掉漆了不也啥事没有么?真娇气!犯规!不准有事没事就做检查!

好了。这下条件绝对平等了。恩,珍爱生命远离飞机。


——————————————————————————————————————————


我打这些只是作为一个民航人看到最高票答案时真的很愤怒。

2013年中国民航死亡人数为0,这是飞行员,空管,空乘,机务等等一系列民航人辛勤的劳动换来的。

飞行员与空乘每日的工作都是高空作业有多么辛苦不必多说。

空管顶着雷达的辐射,冒着秃顶的风险24小时坚守在岗位上。

机务的兄弟们更是夏天忍受着机坪4,50度的高温,冬天忍受零下的严寒,每架航班落地都要去细致入微的检查。

因为我们工作的核心就是安全!安全!!还TM是安全!!!

每一次航班安全的起落,这背后都是我们民航人的汗水。

抱歉我也只会用事故率去说明飞机是最安全的交通工具。

你要的完全相等的条件我也给你列了,也给你分析了。

结论就麻烦你们自己总结吧。

以上

———————————————————————————————————————————

一大早起来看到这么多小伙伴点赞受宠若惊,十分感谢大家对我们工作的理解与支持。T.T

但我的回答多是有点情绪化的,如果大家想要看一些比较严谨客观的回答与分析,楼下这位知友的回答还是很不错的。

还有这个问题排名第一的回答:

空难频繁到什么程度,人们就绝对不会再坐飞机了?

希望能帮到大家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