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客观的来讲,相对于其他交通方式,坐飞机到底安全不安全?

回答
客观地说,坐飞机绝对是目前最安全的交通方式之一。尽管关于航空安全的讨论常常被媒体报道的极少数事故所占据,但当我们深入分析数据和事实时,你会发现飞机的安全性是远超我们日常生活中其他任何一种出行方式的。

让我们来拆解一下,为什么飞机如此安全:

1. 严苛的监管与认证体系:

设计和制造的基石: 飞机的设计和制造过程受到全球范围内极为严格的监管。各国都有自己的航空管理机构,例如美国的FAA(联邦航空管理局)和欧洲的EASA(欧洲航空安全局),它们制定了极其详尽的标准和规范。任何一款飞机在投入商业运营之前,都必须经过漫长且艰苦的认证过程,这包括无数次的模拟测试、地面测试和飞行测试。一旦设计方案确定,任何改动都需要重新审批,确保安全性不打折扣。
材料与工艺的高要求: 用于制造飞机的材料,如铝合金、钛合金、复合材料等,都经过了极为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性能测试。它们需要能够承受极端的气温、气压变化和巨大的结构应力。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详细的操作规程和质量检查,以防止任何微小的瑕疵。
持续的升级与改进: 即使是已经投入使用的飞机型号,也会根据飞行数据、技术进步和安全审查结果进行定期的升级和改进。这种持续的迭代确保了飞机在技术上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并能够应对新的安全挑战。

2. 精密的设备与冗余设计:

“仪表飞行”的艺术: 飞机在绝大多数时间内都依赖于精密的导航和通信系统进行飞行,而不是依靠肉眼观察。这些系统包括雷达、GPS、惯性导航系统等,它们能够提供精准的位置信息和航线指引。即便在能见度极低的情况下(如浓雾、暴雨),飞行员也能依靠这些设备安全起降。
无处不在的备份: 飞机的核心系统都采用了“冗余设计”,也就是说,关键的系统都有不止一套备用设备。例如,发动机、液压系统、电力系统、飞行控制系统等,都有额外的备份。这意味着即使其中一套系统发生故障,备用系统也能立即接管,保证飞机的正常飞行。飞行员也经过严格的训练,能够应对各种系统故障。
先进的驾驶舱: 现代飞机的驾驶舱如同一个高度集成的“大脑”,充满了各种显示屏和控制设备,实时反馈着飞机的状态信息。飞行员可以通过这些信息全面了解飞机运行的每一个细节,并做出准确的判断。

3. 专业化的飞行员与机组人员:

高素质的选拔与训练: 成为一名合格的民航飞行员需要经过极其严格的选拔和长期的专业训练。这包括理论知识学习、模拟器训练、实际飞行训练,以及持续的考核和复训。他们需要掌握各种飞行技能、应急处理程序和航空法规。
团队协作的默契: 机长和副驾驶之间有着明确的分工和职责,并且需要具备极强的团队协作能力。他们会互相检查,共同决策,确保飞行过程的万无一失。除了飞行员,机组的其他成员(如乘务员)也接受过紧急情况下的培训,能在危机时刻为乘客提供安全保障。
持续的知识更新: 飞行员和机组人员需要定期参加复训,以保持和更新他们的知识和技能,适应最新的飞行技术和安全程序。

4. 精密的维护与检查:

“全生命周期”的呵护: 飞机在每次飞行前都会进行详细的例行检查。在完成一定飞行小时数或起降次数后,飞机还会进入更高级别的维护检查,这被称为“定检”。这些检查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执行,他们会仔细检查飞机的各个部件,包括发动机、起落架、机身结构、液压系统等。
痕迹化管理: 飞机的每一个零部件都有自己的身份标识和维护记录。每次更换或维修都会被详细记录在案,确保所有部件的性能和寿命都在可控范围内。
“零容忍”的态度: 航空维修领域奉行“零容忍”的态度,即使是微小的潜在问题,也会被高度重视并立即解决。安全是压倒一切的原则,绝不容许有任何疏忽。

5. 航空业的“事后学习”机制:

深入的事故调查: 一旦发生航空事故或严重事件,全球的航空安全专家都会参与到深入的调查中,找出事故的根本原因。调查过程极其细致,会分析数据记录器(俗称“黑匣子”)、飞机部件、天气情况、人为因素等所有可能相关的因素。
将教训转化为安全改进: 调查结果不是为了追究责任,更重要的是从中吸取教训,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安全改进措施。这些改进可能会体现在飞机设计、制造工艺、飞行程序、培训内容、管制方式等各个方面,从而不断提升整个航空业的安全水平。

数据说话:

从统计数据来看,坐飞机的风险比你想象的要低得多。例如,与开车相比,死于交通事故的概率要远高于死于空难的概率。一些研究机构的统计数据显示,乘坐飞机每飞行一英里(约1.6公里)的死亡率极低,常常用“百万分之一”甚至更小的单位来衡量。

当然,没有人可以保证绝对的零风险。 任何复杂的机器在任何时候都可能出现故障,任何人类活动都可能伴随风险。历史上也确实发生过令人痛心的空难。但是,这些事故往往能够促使整个行业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改进,进一步堵塞安全漏洞。

总结一下,坐飞机不安全吗?

客观地讲,相对于其他交通方式,坐飞机是迄今为止最安全的。这并非偶然,而是建立在严苛的监管、精密的科技、专业的训练和持续的改进之上。每一次航班的起降,都是无数人辛勤工作和严格规程的结晶。所以,你可以放心地享受飞行,把它当作一种高效且极为安全的出行方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为什么

@蘓蘇

这个回答会被刷到最高?是不是非要证明坐车就是比坐飞机安全才心满意足?

要条件相等的来比较?好吧那我们比较比较。

“假如真要比,应该将汽车所经过路线清空,然后让车子启动——开到终点——熄火。”

这是你的原话,要条件平等?那我们就真真正正的条件平等好了

我拿长途大巴和飞机比较没问题吧。

大巴是一个司机,我飞机也只配一个飞行员好了。

大巴没有服务员吧,所以空乘赶紧下岗。

什么?飞机一路上还有交警(空管)贴身服务?各种雷达监视?全部违规!俺跑长途全靠经验,让你飞机带一个凯立德导航都算便宜了你!

啥??你每一次起降就要无数人各种检查?坏一丁点都不能飞?俺一年检一回,车头都蹭掉漆了不也啥事没有么?真娇气!犯规!不准有事没事就做检查!

好了。这下条件绝对平等了。恩,珍爱生命远离飞机。


——————————————————————————————————————————


我打这些只是作为一个民航人看到最高票答案时真的很愤怒。

2013年中国民航死亡人数为0,这是飞行员,空管,空乘,机务等等一系列民航人辛勤的劳动换来的。

飞行员与空乘每日的工作都是高空作业有多么辛苦不必多说。

空管顶着雷达的辐射,冒着秃顶的风险24小时坚守在岗位上。

机务的兄弟们更是夏天忍受着机坪4,50度的高温,冬天忍受零下的严寒,每架航班落地都要去细致入微的检查。

因为我们工作的核心就是安全!安全!!还TM是安全!!!

每一次航班安全的起落,这背后都是我们民航人的汗水。

抱歉我也只会用事故率去说明飞机是最安全的交通工具。

你要的完全相等的条件我也给你列了,也给你分析了。

结论就麻烦你们自己总结吧。

以上

———————————————————————————————————————————

一大早起来看到这么多小伙伴点赞受宠若惊,十分感谢大家对我们工作的理解与支持。T.T

但我的回答多是有点情绪化的,如果大家想要看一些比较严谨客观的回答与分析,楼下这位知友的回答还是很不错的。

还有这个问题排名第一的回答:

空难频繁到什么程度,人们就绝对不会再坐飞机了?

希望能帮到大家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客观地说,坐飞机绝对是目前最安全的交通方式之一。尽管关于航空安全的讨论常常被媒体报道的极少数事故所占据,但当我们深入分析数据和事实时,你会发现飞机的安全性是远超我们日常生活中其他任何一种出行方式的。让我们来拆解一下,为什么飞机如此安全:1. 严苛的监管与认证体系: 设计和制造的基石: 飞机的设计.............
  • 回答
    聊到机械专业,不少人脑海里可能会浮现出轰隆隆的机器声、满身油污的工人,或者是一些枯燥的公式和图纸。但如果咱们抛开这些刻板印象,从一个更宏观、更贴近实际的角度来看,机械专业其实有很多让人眼前一亮的好处。首先,它是一门极其贴近物理世界、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科。 你想想看,我们身边所有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 回答
    “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前沿”这个说法,本身就带有一种宏大的、甚至有些形而上的色彩。要客观地评价日本和北欧等地是否处于这个“前沿”,我们需要将它拆解开来,从不同维度进行审视,而不是简单地给出一个“是”或“否”的答案。毕竟,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多维度、复杂且不断演变的,很难有一个单一的标杆来衡量。从物质文明和科.............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如果抛开科幻作品中的设定,仅从人类当前认知的物理规律和现实技术限制来看,认为“有人战斗机无法真正达到极致空战”并非空穴来风。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分析:1. 生理极限与人机耦合的瓶颈: 超载承受能力: 现代空战中的机动动作,如大过载转弯,对飞行员身体承受能力的考验.............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到一个很有意思的核心:什么是“价值”?你的杂毛狗,一个不带血统证明,可能长相也不那么“标准”的狗狗,市场上无人问津,几十块钱都卖不出去。可一旦它生病了,你宁愿倾家荡产也要救它,愿意花十万块钱。这之间的巨大反差,确实让人思考,价值究竟是从哪儿来的?咱们这么说吧,价值这事儿,它其实是两种力.............
  • 回答
    要客观评价吉良吉影的替身“杀手皇后”是否强大,咱们得掰开揉碎了聊聊。不能光看它一巴掌拍死个路人,这叫没脑子。它的强大,体现在好几个层面,而且是那种非常“吉良吉影”式的强大。首先,得说它那“爆破”能力。这玩意儿不一般,不是那种简单的爆炸,而是一种“接触性爆破”。啥意思呢?就是杀手皇后能把任何它碰过的东.............
  • 回答
    “薄来厚往”这个词,听起来挺有意思的,仿佛是古时候一种客套的说法,说我们这边送出的礼物比收到的要丰厚。但如果深入聊聊朝贡制度下的“薄来厚往”,尤其是它是否客观上构成了“文化殖民”,那可就没那么简单了。这事儿得分几个层面来看,而且要剥掉那些冰冷的概念外衣,才能看到它背后真实的运作方式。首先,咱们得把朝.............
  • 回答
    说起印度空军的苏30MKI,这绝对是他们手中最拿得出手的一款战斗机,也一直是外界关注的焦点。要客观评价它的性能,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说,不能只看个大概。基础的实力:平台与升级的结合苏30MKI 这个名字本身就说明了它的出身和定位。“苏30”是俄罗斯苏霍伊设计局的经典双发、双座重型战斗机系列,以其出色的.............
  • 回答
    《红楼梦》在世界文学的版图上,绝对占据着一个极其重要的、独一无二的位置,而且这个位置的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显现。 要评价它在全球小说中的地位,得从几个维度去细看,不能简单地用“伟大”二字概括,而是要深入到它到底“伟大”在哪儿,又因何与众不同。首先,从文学价值和艺术成就来说,《红楼梦》是当之无愧.............
  • 回答
    要评价哪一代蜘蛛侠电影“更好”,这确实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因为三代各有千秋,吸引的观众群也不同。不过,如果我们要客观地分析,从多个维度来看,可以试着找出一些相对更突出的地方。咱们就从这三代蜘蛛侠电影的创作背景、核心人物塑造、叙事结构、动作设计以及整体影响力等方面,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第一代:托比·马奎.............
  • 回答
    咱们聊聊“绘圈”,这个词听着就挺有意思的。它其实指的就是围绕着绘画创作、交流、传播等活动而形成的一个相对松散但又有着自己独特规则和文化的小团体。这个群体非常庞大,成员构成也极其多元,从刚入门的业余爱好者,到有一定基础的同好,再到不少以绘画为生的职业画师,都可以算在其中。绘圈的构成和主要活动:打个粗略.............
  • 回答
    刘备集团统一天下的可能性,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议题,在任何关于三国历史的讨论中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客观地审视,答案并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而是充满了复杂的变量和多重考量。与其说他“有没有”可能性,不如说他在特定历史节点下,可能性的大小和成败的关键在哪里。首先,我们得承认,刘备集团在很多方面确.............
  • 回答
    高峰和李菁,两位都是相声界的翘楚,而他们在快板艺术上的造诣,也各有千秋,很难简单地说谁“更胜一筹”,因为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观众的欣赏角度和侧重点。如果抛开情怀和个人喜好,我们尝试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分析一下他们二人在快板上的特点:一、 艺术功底与技巧: 高峰: 高老师在快板上的基本功是毋庸置疑的扎实.............
  • 回答
    客观来看,《明日方舟》是否有可能成为一个比肩米哈游世界的 IP,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米哈游(miHoYo)的成功建立在其独特的“技术驱动型文化创意公司”的定位上,以高品质的游戏内容为核心,并成功将其延展到动画、漫画、音乐、周边等多个领域,构建了一个强大的IP生态系.............
  • 回答
    要客观地审视近现代史,并从中国今天的成就出发,探讨“最应该感谢哪个国家”这个问题,其实是个相当复杂且带有争议的议题。历史的进程是多元力量交织的结果,很难将成就简单归功于某一个外部国家,更不能忽视的是中国自身人民的努力与奋斗。然而,如果必须从外部力量的角度去分析,并客观地回顾近现代史中对中国发展产生过.............
  • 回答
    “剥削”这个词,在描述资本家对劳动者的行为时,究竟是否客观,这事儿可得好好掰扯掰扯。要说它不客观吧,它似乎抓住了问题的某些核心;要说它客观吧,它又显得过于简单化和情绪化。咱们就一点点来聊。首先,为什么会有人觉得“剥削”这个词是恰当的呢?这背后通常是一种对劳动价值的看法。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劳动者在.............
  • 回答
    关于香港为何会被冠以“文化沙漠”之名,以及它是否真的名副其实,这是一个颇为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我们将从几个方面来剖析这个问题,尽量客观地呈现香港的文化面貌。香港被称为“文化沙漠”的可能原因“文化沙漠”这个标签,往往带有强烈的批判意味,暗示着一个地方在艺术、文学、思想等方面的贫瘠与不足。在香港的.............
  • 回答
    .......
  • 回答
    国际调查人员关于击落马航MH17客机的导弹来自俄军方的结论,是基于长达数年的细致调查和大量证据的综合分析得出的。这个结论的发布,不仅是针对一个航空悲剧的追责,更是对国际法、主权以及战争罪行的严肃审判。要评价这一结论,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其背后的调查过程、证据类型以及引发的国际反应。一、调查过程与证据的严.............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