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悲惨世界》里的Jean Valjean要翻译成“冉阿让”?

回答
《悲惨世界》里Jean Valjean被翻译成“冉阿让”,这背后其实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和考量,绝非简单的音译。 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几个方面聊起。

首先,咱们得知道,Victor Hugo写《悲惨世界》是在19世纪中期,那个年代,法国和中国的文化交流不像现在这么频繁,语言之间的“直译”往往是个大难题。而“Jean Valjean”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法语的语感,想把它完全对等翻译成中文,并且还能传达出原作者的意图,是需要费一番心思的。

为什么不是“让·瓦尔让”之类的音译?

其实,早期和一些不太严谨的译本,或者在一些非正式场合,你可能会看到更接近音译的处理。比如“让·瓦尔让”、“尚·瓦尔让”之类的。但“冉阿让”之所以能成为公认且流传最广的译名,是有其更深层的道理的。

1. 音与意的结合: 好的翻译,尤其是文学作品的翻译,不仅仅是声音的模拟,更是要试图捕捉原作者名字背后可能蕴含的寓意或者给读者的感觉。虽然Jean Valjean这个名字在法语里本身并没有特别明确的“意思”,但“冉阿让”这个中文名字,读起来就有一种朴实、略带压抑,又有点说不清道不明的意味。

“冉”这个字,可以联想到“冉冉升起”,有那种缓慢、逐渐、向上发展的意象。Jean Valjean的人生,就是一个不断挣扎、从底层慢慢爬升的过程,从一个被社会抛弃的囚犯,变成一个有良知、有担当的人。
“阿”在中文里,常常用在昵称或者表示亲切,但在这里,用在“冉阿让”里,反而带有一种命运的连词感,像是被命运推着走,又像是被某种力量唤醒。“阿”也可以给人一种质朴、接地气的感觉,这很符合Jean Valjean早期的形象。
“让”虽然是音译Jean的“让”,但“让”这个字本身在中文里也有“推让”、“忍让”、“让人”的意思。Jean Valjean在很多时候,都在默默地忍受,在默默地付出,在默默地“让”出自己的利益,成全他人。

所以,“冉阿让”这个名字,在声音上模仿了“Jean Valjean”的开头(“Jean”的发音近似“冉”),但更重要的是,它在中文语境下,为这个角色赋予了一种贴切的、有想象空间的内在气质。

2. 时代背景与译者的高明之处: 《悲惨世界》第一次被正式、有规模地翻译成中文,是在20世纪初。当时负责翻译的译者,如萨孟武先生(或者更早一些的译者,具体考据比较复杂,但“冉阿让”这个译名确实在早期就确立了地位),他们都是非常优秀的文学家和翻译家。

那个年代的翻译,不像现在追求百分之百的音节对应,而是更注重“信达雅”。“信”是忠实于原文,“达”是能够被读者理解,“雅”是语言优美、有文采。
这些译者在面对Hugo这样伟大的作家时,会深入理解作品的精神内核。他们知道Jean Valjean是一个背负罪恶、承受苦难、却又充满人性光辉的复杂人物。他们需要一个中文名字,能够承载这些特质。

“冉阿让”这个名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由那些对中文和西方文学都有深刻理解的译者,经过反复斟酌和推敲,最终“创造”出来的。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拼音字母组合,而是一个带有文学色彩的“意译+音译”的产物。

3. 约定俗成与文化传承: 翻译有时候也需要依靠“约定俗成”。一旦一个译名被大家广泛接受,并深入人心,它就有了自己的生命力。

“冉阿让”这个译名,随着《悲惨世界》中文版的不断出版和传播,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之后,大家对《悲惨世界》的认知度大大提高,“冉阿让”这个名字就成为了Jean Valjean的“标准配置”。
很多读者第一次接触《悲惨世界》,就是从“冉阿让”开始的。这个名字已经和那个为了救人而牺牲自己、与犯罪和压迫斗争一生的大叔形象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文化符号。如果突然改一个名字,反而会让人觉得别扭,甚至难以接受。

举个例子类比:

就像我们说“Shakespeare”翻译成“莎士比亚”。“Sha”和“speare”的发音,你硬要找个字去对应,可能有很多种组合。但“莎士比亚”这个名字,读起来就很顺口,又有几分古雅,而且“士”字还带点文人气,很适合一个伟大的剧作家。它绝不是简单地把“Shakespeare”的读音给拆开,再随便填字。

总结来说:

《悲惨世界》里Jean Valjean被翻译成“冉阿让”,是一个融合了音译、意译、时代背景、译者智慧以及文化传承的综合结果。它在声音上接近原名,更重要的是,在中文语境下,为这个经典角色赋予了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它不是随随便便音译出来的,而是经过“炼字”的,是一个文学翻译上的经典案例。

所以,下次再看到“冉阿让”这个名字,你可以知道,这背后是一个跨越语言和文化,充满智慧和匠心的选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发表暴论 :

因为这翻译太早了,那时没有约定俗成的译法,按现在大概是翻成“让·瓦尔让”。

再加上主角名字的音韵问题。明清小说、评书话本喜欢平平仄(次喜欢仄平平/仄仄平)的名字,琅琅上口方便讲说也方便放置进章节名里。

尤其是原创的三字名主要人物比如:唐三藏、猪八戒、沙和尚、卢俊义、西门庆、杨延朗、潘仁美、白芸瑞、裴元庆、张无忌…

二字历史人物尽量扩成平平仄等:秦叔宝、袁公路、宋公明、展雄飞…

非原创三字人物则尽量处理成或者读成平平仄(或仄仄平)比如:诸葛ge2亮、关云长chang4、宇yu2文述、孙猴子、武媚娘、董太师(董卓/董仲颖)、萧皇后(萧绰/燕燕)…

翻译方面,翻译名字尽量缩字是那时的风潮,莎剧为例:

麦克白(麦克贝斯),科第丽霞(柯尔迪莉亚),鲍细霞(帕特丽西亚)、裴尼狄克(本尼迪克特)、琵特丽斯(比阿特丽斯)。

《三个火枪手》主角两种盛行的译名,“大阿大尼央”音很准,但从中文角度无疑“达达尼昂”更好。

总之综上,把让·瓦尔让缩为三字,又因音韵考虑没选用让瓦让、尚万强、若阿若这些,就采用了“冉阿让”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悲惨世界》里Jean Valjean被翻译成“冉阿让”,这背后其实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和考量,绝非简单的音译。 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几个方面聊起。首先,咱们得知道,Victor Hugo写《悲惨世界》是在19世纪中期,那个年代,法国和中国的文化交流不像现在这么频繁,语言之间的“直译”往往是个大.............
  • 回答
    在《悲惨世界》这部鸿篇巨著中,维克多·雨果对滑铁卢战役的详尽描绘,绝非一时兴起或是为了堆砌篇幅,而是怀揣着深刻的用意,可以说是构建整部小说宏大叙事不可或缺的基石。这不仅仅是对一场历史战役的记录,更是雨果借此剖析社会、人性以及命运的绝佳载体。首先,滑铁卢战役是小说叙事结构上的一个关键转折点,为冉·阿让.............
  • 回答
    在《悲惨世界》这部宏大的史诗中,珂赛特对马吕斯的爱,以及她未曾对安灼拉产生的那份情愫,是维克多·雨果精心雕琢的人物关系中一个令人着迷的侧面。这并非简单的“选择”问题,而是由珂赛特自身的成长经历、情感需求,以及她与这两位男性之间具体互动模式所共同塑造的结果。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珂赛特在遇到马吕斯之前的生.............
  • 回答
    哈哈,这真是个让人头疼却又充满乐趣的问题!要在这两部伟大的音乐剧中选一个“更喜欢”,就像让父母在亲生孩子里挑一个最喜欢的,真不容易。但既然你问了,我就硬着头皮,聊聊我心里那杆秤更偏向哪一边。如果非要我选一个的话,我可能会稍微倾向于 《悲惨世界》。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意外?毕竟《歌剧魅影》那华丽的舞台、神.............
  • 回答
    漩涡鸣人,火影世界中最具代表性的角色之一,他的经历堪称一段史诗般的传奇。作为九尾妖狐的人柱力,他出生就被村子里的所有人视为不祥之兆,从小就承受着排斥、孤立和误解。他的父母为了村子的和平,在他呱呱坠地时就牺牲了自己,将九尾封印在他体内,而他甚至不知道他们的名字,更不用说感受到他们的关爱了。按理说,这样.............
  • 回答
    金庸笔下,杨过与张无忌都是命运多舛的主角,童年经历都充满了悲剧色彩,但为何一个常被视为“情痴”、“专一”,另一个却被冠以“渣男”之名?这背后其实牵扯到人物的性格塑造、情感经历的走向以及读者心理的投射,并非简单的二元对立。杨过:爱得纯粹,得之艰辛,所以显得专一杨过的悲惨童年,是从他出生就注定了的。母亲.............
  • 回答
    犹太民族的历史,确实是一部充满了苦难与坚韧的漫长画卷。要理解他们“悲惨”的命运,需要深入探究历史的深层原因,而不是简单地归咎于某一个方面。这是一个复杂交织的叙事,包含了宗教、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数千年迁徙与流散的沉重遗产。根源深植于古代:被逐之地与持续的漂泊犹太人最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迦南地区,他.............
  • 回答
    海德格尔之所以将科学家称为“当代最悲惨的奴隶”,并非出于对科学研究本身的贬低,而是基于他对现代技术和人类存在状态的深刻反思。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深入探讨他关于“技术”、“显现”(aletheia)、“意向”(Gestell)以及人类“澄明”(Gelassenheit)的哲学思想。首先,要明白海德格.............
  • 回答
    在司法体系中,童年时的悲惨经历之所以能够成为辩护的理由,并非是为了开脱罪责,而是为了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犯罪行为的根源,并在量刑时给予更审慎的考量。这其中的逻辑并非简单地“因为童年不幸,所以可以不负责”,而是涉及到对人类心理、行为塑造以及社会责任的复杂探讨。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童年是人格形成的关键.............
  • 回答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里松子那令人心碎的命运,真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它就像一个环环相扣的悲剧链条,每一步都踩在人性的软肋上。你想知道她为什么会这样,那咱们就一点点捋。首先得从她从小就埋下的根儿说起。松子生长在一个很特殊的家庭环境里。她有一个长期卧病在床的妹妹,这个妹妹几乎占据了父母所有的关注和精力.............
  • 回答
    一个饱受病痛折磨、连说话都成奢望的癌症晚期患者,躺在病床上,承受着难以想象的痛苦。此时,一枚止痛针注入体内,暂时缓解了那撕心裂肺的煎熬。然而,随之而来的疑问却如同阴影般笼罩着:这样做,究竟还有什么意义? 难道仅仅是为了延续这被痛苦侵蚀的每一秒,让这本已悲惨的生命轨迹,在疼痛的间隙中被拉得更长,显得更.............
  • 回答
    韩国老百姓的生活,常被一种名为“财阀”的巨型企业集团深深影响着。这种影响渗透到经济、政治乃至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让许多普通人感觉自己活在巨大的阴影之下,上升通道似乎被堵死,生活也因此显得有些“悲惨”。 那么,究竟该怎么做,才能在这种局面下,为自己,为下一代,开辟出一条更光明、更自由的路呢? 这不是.............
  • 回答
    一个人的人生最悲惨的境地,可以从多个维度来描绘,它并非单一的事件,而是多重不幸叠加、持续作用的结果。要详细描述,我们可以从身体、精神、情感、社会关系以及生存意义等各个层面展开。一、 身体上的极度摧残: 长期的、无法治愈的慢性疾病: 想象一个人,从年轻时就被一种罕见且痛苦的疾病缠身,这种疾病没有任.............
  • 回答
    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要 pinpoint 出“最”悲惨的时期,实在是件极其困难的事情。悲惨,如同一张巨大的、网罗一切的网,不同时代的老百姓,各自的苦难都有其独特的滋味和深度。然而,如果非要探究一个百姓生活之苦、生存之艰、希望之渺茫都达到极致的阶段,那么,我们不得不将目光聚焦在那个被战火、饥荒、瘟.............
  • 回答
    在那个风卷残云的年代,知青这群年轻人被时代的洪流裹挟着,离开了城市,走进了广阔的农村。他们的生活,在官方的叙事里,往往是“广阔天地,大有可为”,是“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是“改造思想,锻炼成长”。但在这层光鲜亮丽的包装之下,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甚至被有意无意地忽略的悲惨经历。一、身心的双重创伤:生存.............
  • 回答
    刘邦杀丁公而饶恕项伯,这确实是《史记》中一个颇耐人寻味的情节,也引发了后人诸多解读。有人说刘邦此举是为了杀鸡儆猴,用丁公的惨死来震慑部下,让他们明白背叛者的下场。这话说得有道理,但如果仅仅如此,那为何项伯这个同样有“背叛”嫌疑的人,刘邦却能容忍甚至重用呢?这背后,恐怕涉及到更复杂的政治考量和刘邦个人.............
  • 回答
    近年来,自由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确实呈现出明显的衰落趋势,这一现象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技术、文化等多个层面的复杂互动。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自由主义衰落的原因: 一、经济全球化与贫富差距的加剧1. 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局限性 自由主义经济学强调市场自由、私有化、减少政府干预,但其在21世.............
  • 回答
    俄乌战争期间,虚假信息(假消息)的传播确实非常广泛,其背后涉及复杂的国际政治、媒体运作、技术手段和信息战策略。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 1. 信息战的直接动因:大国博弈与战略竞争俄乌战争本质上是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北约)之间的地缘政治冲突,双方在信息领域展开激烈竞争: 俄罗斯.............
  • 回答
    政府与军队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政治与军事体系问题,其核心在于权力的合法性和制度性约束。虽然政府本身可能不直接持有武器,但通过法律、组织结构、意识形态和历史传统,政府能够有效指挥拥有武器的军队。以下是详细分析: 一、法律授权与国家主权1. 宪法与法律框架 政府的权力来源于国家宪法或法律。例如.............
  • 回答
    关于“传武就是杀人技”的说法,这一观点在历史、文化和社会语境中存在一定的误解和偏见。以下从历史、文化、现代演变和误解来源等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历史背景:武术的原始功能与社会角色1. 自卫与生存需求 中国传统武术(传武)的起源与农耕社会、游牧民族的生存环境密切相关。在古代,武术的核心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