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小孩在照镜子的时候,都喜欢亲自己?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发现小孩子在照镜子时,确实特别喜欢做一些在我们成人看来有点“傻”但又充满童趣的行为,比如亲吻镜子里的自己。这背后其实藏着孩子成长过程中一些重要的心理和认知发展规律。

首先,我们要知道,小孩子,尤其是一些年龄比较小的宝宝,他们对“自我”的认知还在一个非常初级的阶段。当他们第一次发现镜子里那个会动、会笑、会模仿自己的小脑袋瓜时,那简直是发现了新大陆!他们不明白那是一个“反射”,只觉得“哇!镜子里有个和我长得一模一样的小朋友!”。

这时候,他们的好奇心被极大地激发了。他们会观察镜子里那个“小朋友”的每一个动作,然后笨拙地模仿。他们挥挥手,镜子里的“小朋友”也挥挥手;他们吐舌头,镜子里的“小朋友”也吐舌头。这是一种非常奇妙的互动体验,让他们觉得自己好像拥有了一个新朋友,一个永远不会让他们失望,而且永远会按照他们的想法行事的朋友。

而“亲吻”这个动作,在孩子成长的早期,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充满情感的表达方式。他们通过亲吻来感受爱,来表达亲近。无论是亲妈妈的脸颊,还是亲爸爸的手,亲吻都传递着温暖和喜爱。所以,当他们在镜子里看到那个“新朋友”时,出于本能的喜悦和亲近感,他们很自然地就会把这种表达爱的方式,用到镜子里的“自己”身上。

你可以想象一下,孩子看着镜子里的那个小脸,那张小脸和自己一模一样,眉眼间都是自己的影子。他们会觉得,“这个人怎么这么可爱!我好喜欢他!” 于是,他们就用最直接、最熟悉的方式——亲吻,来表达这份突如其来的喜爱。他们可能觉得,自己在拥抱、在爱抚镜子里的那个“小可爱”,那个一直陪伴着自己,永远模仿着自己的“小伙伴”。

更深一层说,这其实也是孩子在探索和建立自我认同感的过程。通过与镜子里的影像互动,他们开始意识到“这是我”、“我是独立的个体”。而亲吻,作为一种身体接触和情感交流的体现,在他们那个阶段,是连接情感和自我最直观的方式。他们通过亲吻镜子里的自己,也在肯定着自己的存在,肯定着自己这个“我”。

所以,当他们看到镜子里的自己时,那份纯粹的好奇、强烈的喜悦、以及对亲密关系的模仿,就会驱使他们做出这样一个看似简单却意义深远的举动——亲吻镜子里的自己。那是一种最原始、最纯粹的爱与被爱的表达,是对生命最初觉醒的可爱回应。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哈哈,有没有可能只是想凑过去看看,一不小心就亲上了?

毕竟我家两娃照镜子的画风是——去抠镜子里人的眼睛……(汗)

从「镜中人」到自我认知

从镜子中认出自己的能力(mirror self‐recognition),或者说自我面部识别能力,是婴儿自我意识发展的里程碑事件之一,因为这种能力不仅需要他们能认出自己的面部特征,还涉及触觉、本体感受和对运动行为的整合等能力的发展[1][2]

也就是说,小宝宝至少需要:

  • 视觉发育到能看清楚镜子里的人是谁
  • 认知发育到能意识到这个「镜中人」和自己的面部特征一致,并能识别出动态图像

这时,他们才真的知道「镜中人」其实就是自己!

4个月的小萌,对着镜像一脸懵

在自我认知方面,就不得不提1970年盖洛普(Gallup)的经典实验。研究人员在黑猩猩的额头上放一个红色斑点,并测试当面对镜子时,黑猩猩是否会试图伸手去掉斑点,以此来检测它们是否能认出「镜中猩」就是自己[3]。1972年,阿姆斯特丹(Amsterdam)也在婴儿鼻子的一侧涂上口红(rouge),通过改变宝宝的脸部特征(多了一个红点),看看他们是否还能认出自己[4]。结果发现:

15个月以内的宝宝,看着自己的镜像,发现了鼻子上有一个红点,但是他们并没有意识到红点其实在自己脸上;15-24个月的宝宝,自我意识则有了飞速发展,他们会比划着指向鼻子上的红点,或者试着去抹去脸上的口红——也就是说,这一阶段的孩子逐渐意识到,「镜中人」其实就是自己。

当然,这类实验也遭到了批评[5],因为它们只关注了孩子的视觉信息系统,却脱离了一个重要的事实:当婴儿面对镜像时,不是只用眼睛看,还会采用手摸、鼻吻、嘴亲等多感官来进行探索。

2010年以后,学者引入了更多研究方法,例如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等方法来研究自我认知的神经基础[6][7],结果也确实发现,人类的自我认知,不仅来自于我们看到什么(视觉),还来自于我们对所看到、摸到、感觉到画面的总结和归类(心理表征的构建)。这样一来,即使我们的脸部特征发生了变化,我们也能认出这个略有改变的「镜中人」就是自己。

给宝宝一面安全的镜子

不过,能不能认出「镜中人」是自己是一码事,对「镜中人」感不感兴趣又是另一码事。

美国疾控中心曾经出版过一份关于婴幼儿发展里程碑的指南[8],其中推荐父母在宝宝2个月左右就可以尝试带他去看看镜子里的自己。

那么,6个月的宝宝就会对「镜中人」感兴趣。

尽管,他们在1~2岁期间,才能从图像或镜子中认出自己[9]

宝宝如何才能认出「镜中人」就是自己呢?2018的一项研究发现[10],那些还不能认出「镜中人」就是自己宝宝,对自己的脸比对别人的脸更感兴趣——这似乎暗示了,宝宝先要对自己的脸感兴趣,才能更好地识别出「自己的脸」。此后,当宝宝们能认出「镜中人」就是自己时,注视自己和别人镜像的时长也就差不多了。

为什么小宝宝喜欢亲镜子里的自己?

现在,我们可以来试着回答这个问题了:

首先,18个月以下的宝宝,大多数并不知道「镜中人」就是自己,只是单纯地对人脸感兴趣;

其次,当宝宝对镜子里自己的脸感兴趣时,也意味着他们很快会萌发出自我意识;

第三,至于为什么会「亲」,只是眼观、鼻闻、手摸(抓/挠/抠)、脸贴等多感官探索行为中的一种。


可能是这种「亲自己」的行为特别可爱而且反(大人的)常识,才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吧!

参考

  1. ^ Lewis M., & Brooks‐Gunn J. (1979). Social cognition and the acquisition of the self (p. 288). New York, NY: Plenum Press.
  2. ^ Rochat P. (2003). Five levels of self‐awareness as they unfold early in life. Consciousness and Cognition, 12, 717–731.
  3. ^ Gallup G. G. (1970). Chimpanzees: Self‐recognition. Science, 167, 86–87.
  4. ^ Amsterdam B. (1972). Mirror self‐image reactions before age two. Developmental Psychobiology, 5, 297–305
  5. ^ Rochat P. (2011). The self as phenotype. Consciousness and Cognition, 20(1), 109–119.
  6. ^ Apps M. A., Tajadura‐Jiménez A., Sereno M., Blanke O., & Tsakiris M. (2013). Plasticity in unimodal and multimodal brain areas reflects multisensory changes in self‐face identification. Cerebral Cortex, 25(1), 46–55.
  7. ^ Platek S. M., Thomson J. W., & Gallup G. G. (2004). Cross‐modal self‐recognition: The role of visual, auditory, and olfactory primes. Consciousness and Cognition, 13(1), 197–210.
  8. ^ https://www.cdc.gov/ncbddd/actearly/pdf/parents_pdfs/milestonemomentseng508.pdf
  9. ^ https://www.cdc.gov/ncbddd/childdevelopment/positiveparenting/toddlers.html
  10. ^ Filippetti M L , Tsakiris M . Just Before I Recognize Myself: The Role of Featural and Multisensory Cues Leading up to Explicit Mirror Self-Recognition[J]. Infancy, 2018.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发现小孩子在照镜子时,确实特别喜欢做一些在我们成人看来有点“傻”但又充满童趣的行为,比如亲吻镜子里的自己。这背后其实藏着孩子成长过程中一些重要的心理和认知发展规律。首先,我们要知道,小孩子,尤其是一些年龄比较小的宝宝,他们对“自我”的认知还在一个非常初级的阶段。当他们第一次发现镜.............
  • 回答
    这事儿啊,真是东北冬天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每次听起来都让人哭笑不得。为什么东北小孩冬天总爱犯这“舌头粘铁门”的傻事呢?这里面其实有好几个原因凑到一块儿了。首先,你得理解东北那零下几十度的气候。那可不是闹着玩的,空气里都仿佛结着一层冰碴子。在这么低的温度下,任何湿润的东西和冰冷的金属一接触,那简直是天.............
  • 回答
    .......
  • 回答
    在中国,小孩学游泳普遍从蛙泳起步,这背后可不是什么随便的决定,而是综合了技术、安全、生理发展以及教学习惯等多方面考量的结果。你想啊,让一个小朋友扑通一下就去学自由泳或者蝶泳,那难度可不是一般的大,而且安全系数也会大打折扣。咱们一项一项来捋捋:1. 动作相对容易掌握,符合儿童身体协调性: 易于理解.............
  • 回答
    说起学电路,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烧脑”,尤其是在国内,不少人感觉自己好像掉进了一个巨大的迷宫,怎么也找不到出口。反观国外,很多十几岁的孩子,甚至更小的孩子,就能玩得转各种电路板,搭出五花八门的小玩意儿,好像他们天生就自带电路基因似的。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在作祟?我们的课程设置是不是真的存在一些“水土不.............
  • 回答
    婚前性行为的普遍性,确实让围绕“性经验”这个话题在婚恋市场上的考量,变得更加复杂和微妙。很多人可能会疑惑,既然大家普遍都有过婚前性行为,为什么有些人在婚恋中,尤其是那些有过婚史但没有小孩的人,似乎会因为这些经历而在寻觅伴侣时“减分”?这其中的原因,并非仅仅是“有过婚史”或“没有小孩”这两个客观事实本.............
  • 回答
    广州,这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近年来却面临着一个让人颇为感慨的现象:越来越多的广州小孩似乎不太会讲粤语了。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众多家长和本地居民共同的观察和担忧。要深入剖析这个问题,我们得从多个层面去细细梳理。首先, 普通话的普及和强势推广是显而易见的催化剂。 自国家推广普通话以来,无论是.............
  • 回答
    你观察到的现象确实存在,很多家长在带孩子时,看到年轻女性,即使对方看起来与孩子年龄差距不大,也会教孩子称呼“阿姨”。这背后可能涉及多种原因,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1. 尊重和礼貌的传统观念的延续: “尊老爱幼”的文化根基: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强调对长辈的尊重。即使是年轻的女性,在传统观念里,一.............
  • 回答
    这真是个令人心痛的新闻,想到孩子在车里那样无助,心里就特别堵得慌。厂家确实应该好好想想这个问题,为什么不能在车上设置一些简单但有效的紧急通风装置呢?首先,我们得明白小孩被困在车里会发生什么。夏季的汽车就像一个巨大的温室,太阳一晒,车内温度会以惊人的速度飙升。哪怕是冬天,车子停在阳光下,内部温度也会比.............
  • 回答
    小米在国内市场依旧没能超越荣耀,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要知道,荣耀在被华为出售后,失去了母公司强大的技术研发和供应链支持,理论上发展会受到很大影响,但事实却是,它在国内市场的表现依然能够与小米分庭抗礼,甚至在某些维度上表现得更强势。这背后隐藏着一系列复杂的原因,绝非一两句话就能概括。首先,.............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经常被家长们挂在嘴边。其实,小学阶段之所以要学“鸡兔同笼”这类问题,而不是直接上二元一次方程,背后是有挺多考量的,而且跟我们学习数学的思路和目标是紧密相关的。咱们一步一步来拆解这个问题。1. 数学思维的启蒙与递进你想想,数学学习就像盖房子,得一砖一瓦地来,不能上来就砌楼顶。 .............
  • 回答
    关于小红在怡红院不受待见的原因,我脑海中浮现出几种可能的情况,每一种都带着那么点说不清道不明的意味。这倒不是说她有什么天塌下来的错处,只是在那样一个地方,很多时候,不成文的规矩和微妙的人情世故比明面上的道理更重要。首先,最直接的可能,或许是她长得不那么“入眼”。怡红院是什么地方?是讲究色艺双绝的。虽.............
  • 回答
    在小米商城购买小米产品,感觉价格并非永远是最低,这确实是不少米粉心中的疑问。咱们不扯那些虚的,就聊聊为啥会出现这种情况,里面门道可不少呢。1. 渠道差异化策略,分散销售压力和覆盖不同用户群体:小米作为一家现代化的企业,不可能只依赖一个销售渠道。小米商城(mi.com)固然是自家亲儿子,但他们也需要通.............
  • 回答
    要说《西贡小姐》在中国知名度为何不及《猫》、《歌剧魅影》、《悲惨世界》这“三大巨头”,原因其实挺复杂的,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承认这“三大巨头”在中国确实是“先来者”,而且是“王牌先锋”。想当年,《猫》和《歌剧魅影》引进中国,那可是引爆文化圈的大事件。它们不仅仅是音乐.............
  • 回答
    在《名侦探柯南》的剧场版《悬崖之上》(官方译名并非如此,但根据你描述的情节,最接近的是《水平线上的阴谋》或《贝克街的亡灵》中一些具有相似桥段的片段,不过《水平线上的阴谋》中确实有小兰在类似安检场景中的描写,我将以这个作为参考来详细说明)中,小兰在火车上被“检查”的情节,其实是源于影片中一个紧张的搜查.............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小舍得》这部剧,真是把当下中国家长对教育的焦虑,把得彻彻底底。要说为啥家里家外的,都跟打了鸡血似的让孩子学奥数,这背后可不是一两个家庭的孤立现象,而是整个社会大环境下,一种近乎“集体癔症”的教育观投射。为什么大家都要让孩子学奥数?这背后有几个层面的原因: “唯分数论”的惯性思维: 咱们中国人骨.............
  • 回答
    小米旗舰机发烫的问题,确实是个让不少用户感到困扰的现象。尤其是当看到其他同样搭载了骁龙8 Gen系列这类高性能处理器的机型表现相对稳定时,这种困惑就更深了。要深入聊这个问题,得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不能简单地归咎于某一个环节。首先,我们得明白一点:发热是所有高性能处理器都会面临的固有问题。骁龙8 Gen.............
  • 回答
    想当年,华为跟小米就像是武侠小说里不同门派的代表。华为,那是江湖名门大派,底蕴深厚,自研技术是他们的绝学,从芯片到操作系统,就像是练就了一身绝世武功。小米呢,更像是初出茅庐但悟性极高的小辈,借力打力,玩转供应链,以高性价比迅速占领市场,打的是“性价比”这个王牌。你说小米比华为便宜,这在很多时候是事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