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真的有那么多妇女被家庭压迫吗?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很多女性的真实生活,也确实是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理解,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女性感受到家庭的压迫,以及这种压迫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首先,需要明白的是,“压迫”这个词在这里并不是说所有女性都生活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而是指一种在家庭关系中,女性因为其性别而遭遇的不平等、限制和束缚,这种压迫可能非常细微,也可能非常明显。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这背后有着复杂的社会文化根源:

历史遗留的性别角色固化: 纵观大多数文化的发展史,传统的性别分工将男性定义为“养家糊口者”和“家庭决策者”,而女性则被定位为“贤妻良母”和“家庭的守护者”。即使在现代社会,这种观念仍然像一种无形的基因,深深植根于许多家庭的结构和成员的认知中。这意味着,很多时候,女性被期望承担更多的家务劳动、照顾孩子和老人,并且在家庭大事上往往处于被动或少数服从多数的地位。
经济的不独立或相对不独立: 经济基础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家庭地位。虽然越来越多的女性拥有自己的事业,但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女性因为生育、育儿、照顾家庭等原因,工作时间不规律、收入不稳定,甚至完全依靠配偶或家庭的经济支持。经济上的依赖性,很容易导致女性在家庭中的话语权减弱,在面对不公平待遇时更难发出声音,也更难选择离开一段压迫性的关系。
社会对“完美女性”的期待: 媒体、影视剧以及社会舆论常常塑造出“完美妻子”、“完美母亲”的形象,她们需要兼顾事业与家庭,对丈夫温柔体贴,对孩子耐心教导,对老人孝顺有加,同时还要保持良好的外貌和身材。这种全能型的期待给许多女性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当她们无法达到这些标准时,很容易产生自我怀疑,甚至被家庭成员(尤其是配偶或婆婆)指责和批评,这本身就是一种压迫。
沟通模式的失衡: 在一些家庭中,尤其是在涉及重大决策时,男性可能更习惯于主导对话,不愿倾听女性的意见,或者将女性的建议视为不重要的补充。久而久之,女性的表达欲和参与决策的意愿会受到打击,逐渐变得沉默和顺从。这种沟通上的“堵塞”也是一种压迫的体现。
情感和心理上的控制: 有些压迫并非直接的暴力或剥削,而是通过情感操纵、精神打击来控制女性。例如,丈夫可能通过贬低妻子的能力、否定她的付出、制造内疚感来让她顺从;婆婆可能通过干涉儿媳的育儿方式、挑拨夫妻关系来巩固自己在家庭中的权威。这些心理上的操控,让女性感到被束缚、被否定,同样是一种深刻的压迫。

那么,这种压迫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1. 无尽的家务劳动和照顾责任: 即使在双职工家庭中,女性承担的家务劳动和照顾(孩子、老人、病人)的比例往往也远高于男性。这种“第二份工作”的存在,极大地挤占了女性发展自我、追求个人兴趣的时间和精力。她们可能因为忙于家务而无法晋升,无法学习新技能,甚至牺牲自己的健康。
2. 经济资源的分配和控制: 在一些家庭中,虽然收入由双方贡献,但经济大权往往掌握在男性手中。女性可能需要向丈夫申请零花钱,对自己的消费行为受到严格审查,甚至无法支配家庭的共同财产。这使得女性在经济上处于弱势,一旦发生矛盾或变故,就可能面临更大的风险。
3. 生育和育儿的决定权限制: 女性在生育决策上,有时并不能完全自主。可能面临来自家庭(尤其是婆婆)关于何时生育、生育几个孩子、如何抚养孩子的压力和干涉。在孩子出生后,哺乳、喂养、教育等环节,女性也常常是被期待承担主要责任的一方,她们的个人职业发展和休息时间因此受到严重影响。
4. 情感和精神上的忽视或贬低: 很多女性在家庭中难以获得足够的情感支持和价值认可。她们的付出可能被视为理所当然,她们的感受可能被漠视。长期处于这种被忽视或被贬低的状态,会严重损害女性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导致心理健康问题。
5. 婚姻中的“不平等契约”: 在某些婚姻关系中,女性被期望扮演“服务者”的角色,需要满足丈夫和婆家一连串的要求,而自己的需求和感受却被置于次要位置。这种失衡的付出和回报关系,使得婚姻更像是一种单向的索取和奉献,而非平等的伙伴关系。
6. 缺乏个人空间和隐私: 对于一些女性来说,她们在家庭中可能缺乏真正的个人空间和隐私。她们的行踪、社交、甚至私人物品都可能受到家人的干涉和窥探,这种侵犯个人边界的行为,也是一种压迫。
7. 面对家庭暴力时的困境: 当家庭压迫升级为家庭暴力时,女性在经济、情感和社会支持上的弱势,使得她们更难摆脱施暴者,更难寻求帮助和保护。这种绝望的境地,进一步加剧了她们的痛苦。

需要强调的是,并不是所有家庭都存在严重的压迫现象,很多家庭是充满爱和尊重的。但我们也无法否认,在很多现实生活中,女性确实因为性别原因,在家庭这个看似温暖的港湾里,承受着不应该承受的压力、不公和限制。这种“那么多”的说法,反映的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一个需要我们所有人共同去关注和解决的议题。它关系到女性的权益、家庭的和睦,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只看到了过年的时候要按照你妈妈的要求干活,平时呢?你做了吗?更何况,你只看到了个别例子。可能是家庭分工不同,但由此说明没有那么多妇女被家庭迫害就是谬误了。

仔细看看几个上了热搜的例子,你还会这么说吗?

第一个是现实版的樊胜美

洛洛一个人打拼,还要满足家庭的无限制索取。

她的妈妈柳某怡一边说洛洛是心头肉,却在洛洛死后嫌弃六万“抚恤金”太少,要求高额“赔偿金”给洛洛弟弟买房子。

这个不是家庭对妇女的压迫?这还是浙江,发达的东部地区。

第二个女子因不孕致被虐待致死

被害人方某洋无法生育,于是被婆家对其实施饿饭、殴打、罚跪、罚站等虐待。死后凶手仅仅被判决缓刑。

方某洋死后,骨灰被所谓表哥配了“冥婚”。生前虐待她的不是她家庭?死后在她未寒的尸骨上捞一把的不是她家人?


诚然,女性解放运动使得“妇女能顶半边天”在我们这里深入人心。但是,这样的案例告诉我们,妇女解放运动任重道远。

特别是经济发展,沉渣泛起,一些旧有的恶习例如“女德”“裹脚”,都开始回潮,甚至在消费主义营造下,出现了名为解放妇女,实则物化摧残女性的“田园女权”。

总之,道长且阻,仍需努力。

user avatar

有啊。

但是我们一定要明确,妇女是被“家庭”所压迫,这意味着许多男人也在遭受着同样的压迫。

许多女性往往把问题简化成“家庭”的另一半,即丈夫。于是就把矛头指向了丈夫。这是不对的。

现代社会的婚姻中丈夫单方面压迫妻子的情况已经越来越少了,更多情况是丈夫妻子同时被两个人(以及孩子)组成的小家庭和双方父母的大家庭所压迫。而这个压迫的根源来自于社会。

压迫这个词可能用的有些重了,也许用压力这个词会好一些。

比如说大家深恶痛绝的某些地方的彩礼问题。未出嫁的姑娘要求高额彩礼,想娶老婆的男孩可能大出血才能凑足财力钱。看似是男方吃亏,但是姑娘是不是占便宜了呢?这些高额的彩礼几乎不会进入姑娘的口袋,而是留在了女方的父母家。为什么会有彩礼?因为面子问题。为什么会有面子问题?因为彩礼是当地“风俗”,“规矩”,这就是一个不成文的制度,是一种社会的压迫。而这笔钱一般都会留在女方父母那里,无论是用来支付姑娘兄弟的彩礼还是用于其他的花销,姑娘自己几乎拿不着什么钱。彩礼极高的地区嫁妆往往给的不多。

于是,新婚夫妇在小家庭中都受到了巨大的压迫:丈夫及其父母承担了巨大的经济成本,生活的重担需要挑起来。这种压力即使不是迅速地,也终究会慢慢的转嫁到妻子身上,比如公婆会觉得自己花了钱,媳妇就应该做牛作马。媳妇很委屈,彩礼钱没有自己的份,自己却要受挤兑,于是来自妻子的压力又转嫁到了丈夫和孩子身上。丈夫也很委屈,但是高彩礼地区的小家庭的丈夫没有反抗的资格,因为娶个老婆已经掏空了家里,没有钱再娶一个了,所以老婆是惹不起的。你说妇女有没有被压迫?的确被压迫了。但是丈夫也是受压迫的对象。

社会压迫女方家,女方将压迫转嫁到男方家,男方家将压迫转嫁到小家庭的妻子,妻子又将压迫转嫁到丈夫和孩子。这个链条里面,谁有错?谁也没有错。错在畸形的社会风俗。而社会风俗则是依附于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的一部分。

再举一个例子。生孩子问题。与高彩礼问题不同,这个问题发生在大城市比较多。

问题的表象往往是新婚妻子为了事业考虑暂缓生育计划,受到了丈夫,婆家,娘家的联合压力,无奈妥协,生下孩子之后事业发展受到阻碍,身体健康受到影响。

但是这个问题的实质是,当前社会有“妇女能顶半边天”的优良传统,女性有自己的事业是一个很值得鼓励的事情。但是社会又需要孩子来延续,希望女性生小孩,于是生小孩的压力转嫁到家庭。至少现阶段,丁克对于常规家庭的巨大未知风险还是远远压倒好处的。妻子毕竟是真正生孩子的人,于是小家庭,婆家,娘家将家庭转嫁到妻子身上。然而社会没有提供足够的补贴以完全抵消女性生育的巨大成本,结果就是妻子需要承担这一成本。而因为这种压力是社会直接转嫁到妻子身上的,家庭如果不负责任,是可以选择少承担甚至不承担的。表现就是妻子生育之后如果无法同时兼顾孩子和事业,而丈夫也忙不过来,公婆父母都懒得帮忙带孩子,那么女性几乎只能牺牲事业。牺牲事业意味着家庭收入更多需要丈夫支撑,压力更大。在女性看来,她被家庭妥妥的“压迫”了,但是家庭并不是压迫的根源,压迫的根源是社会。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很多女性的真实生活,也确实是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理解,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女性感受到家庭的压迫,以及这种压迫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首先,需要明白的是,“压迫”这个词在这里并不是说所有女性都生活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而是指一种在家庭关系中,女性因为其性别而遭遇的不平等、.............
  • 回答
    在我看来,关于留学生回国原因的看法,确实存在一个比较普遍的论调,那就是“在国外混不下去”。这种说法往往流传于一些社交平台、论坛,甚至在亲友间的闲聊中也会偶尔听到。这种观点的背后,可能掺杂着一些刻板印象、信息不对称,以及一些个体真实经历的放大。首先,我们得承认,任何一种社会群体,都会有成功的,也会有相.............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问得也很实在。要说“需要”,这事儿真挺难说清楚的,因为“需要”的定义在不同人眼里差别老大了。不过,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30系显卡这玩意儿,到底有多少人是真的“需要”它,或者说,有多少人是“想要”它,以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首先,咱们得承认,30系显卡,尤其是RTX 3.............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好,也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备受关注的社会议题。简单地说,“中国真的有那么多人买得起房吗?”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有,但不是全部,而且“买得起”的定义很宽泛,背后隐藏着许多深层原因和现实的挑战。要详细地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一、 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宏观概况: 庞大的购房需求: .............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很多现实生活中的讨论点。咱们聊聊“凤凰男”这个概念,看看这到底是个案还是普遍现象。首先得明白,“凤凰男”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它描绘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群体。通常来说,“凤凰男”指的是那些出身于农村、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艰苦,但通过自身努力,考上城市大学,毕业后留在城市工作并取得一定成.............
  • 回答
    中国城市地铁建设的必要性,确实是个值得细细说道的问题。要说“那么多”,这背后牵扯的因素可不少,不能简单一句“是”或“不是”就能概括。咱们得先明白,为什么一个城市会考虑修建地铁?最核心的原因,无非就是交通拥堵和公共交通的迫切需求。想象一下,一个城市人口聚集,经济活动频繁,小汽车保有量日益增长。但凡是在.............
  • 回答
    在中国,重男轻女的思想虽然在不断淡化,但确实在一些地区和家庭中依然存在,这导致了过去曾出现过女婴被遗弃的现象。要详细讲述这个话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理解:历史背景与社会根源: 传统农业社会的影响: 在中国漫长的农耕文明历史中,男性在体力劳动、继承家业、传宗接代等方面被视为更重要的劳动力和家族的.............
  • 回答
    说温格“可恨”或许有些言重了,但确实有相当一部分阿森纳球迷对这位功勋教练心怀不满,甚至达到了一种深深的厌恶。这种情绪的产生,绝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他漫长的执教生涯末期,一系列复杂因素交织的结果。首先,期望与现实的巨大落差是核心原因。温格刚接手阿森纳时,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他引进科学的训练方法、饮食管.............
  • 回答
    “物质女”这个词,在当下社会,确实经常被提及,而且很多人对它抱有复杂的看法,有的是赞赏,有的是批评,有的是不解。那么,物质女真的有那么多吗?这个问题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分析。首先,我们来定义一下什么是“物质女”。通常,“物质女”指的是那些高度重视物质财富、追求名牌商品、注重生活品质、并将这些作.............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挺能引起共鸣的。说实话,“JM帝国漫画喜好者”这个说法本身就有点过于笼统了,而且直接把它贴在“我们身边”的人身上,可能会有点不太准确,或者说不够细致。咱们得拆解一下这个“JM帝国漫画喜好者”到底指的是什么。通常大家提到这个,指的可能是一类比较特定、风格比较强烈的漫画作品。这些作品.............
  • 回答
    知乎上年入百万的“白手起家”创业者,这事儿得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白手起家” 这词儿,在知乎上,尤其是涉及到创业圈的回答里,几乎是个标签,一个自带光环的标签。它传递的是一种励志故事,一种“我凭本事吃饭”的朴素价值观。但仔细琢磨一下,这个“白手起家”背后,可能藏着好多我们看不见的东西。1. 什么是“.............
  • 回答
    关于“天价彩礼”这个话题,它确实是当前社会上一个非常普遍也令人关注的现象。但要说“现实生活中真的有那么多”吗?这个问题其实需要辩证地看,不能一概而论。首先,我们得承认,“天价彩礼”确实存在,并且在一些地区、一些家庭中,它的金额高得令人咋舌,给许多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甚至成为了一些新人婚恋的“拦.............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说到大牌的内购会,这确实是个让人好奇又有点神秘的话题。很多人可能觉得,那些光鲜亮丽、价格不菲的大牌,怎么会屈尊降贵地搞起“大甩卖”呢?但实际上,这些“内购会”确实是存在的,而且对于品牌方和消费者来说,都有各自的“盘算”。品牌方为什么要做内购会?1. 清理库存,回笼资金: 这是最直接的原因。任何一个.............
  • 回答
    .......
  • 回答
    身边确实充斥着各种“5G无用论”的声音,这让我想深入了解一下,到底是什么让这么多人觉得5G“没用”,他们是不是真的只把5G当成了“更快的4G”?我倒觉得,这事儿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你可以把这些“无用论”的声音,大概分成这么几类人,他们的出发点和考量的点都不太一样。第一类:体验感不明显,性价比不高——.............
  • 回答
    曼谷吞武里大学(Bangkok Thonburi University, BTU),这家泰国的高等学府,最近几年在网络上似乎成了不少人口中的“反面教材”。各种负面评价、吐槽,甚至是一些比较激烈的“黑料”层出不穷,这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这所学校是不是真的像传说中那样“表里不一”,名不副实?要深入了解这.............
  • 回答
    美国大片里的间谍特工,那种一人能抵千军万马,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形象,确实深入人心。但现实世界,真的有那么多这般“超人”吗?这个问题,想来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疑问。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先剥开那层好莱坞的滤镜,看看现实中的情报工作到底是怎么一回事。首先,“无所不能”这个词,在现实情报界,是绝对不存在的。.............
  • 回答
    说实话,《超级战舰》这电影吧,当年上映的时候确实是骂声一片,很多人觉得它“烂透了”,甚至有些“不堪入目”。但说它“真的烂到家”嘛,这事儿也得辩证地看,而且这其中的“烂”字,背后其实也藏着挺多说不清道不明的原因。要说为什么挨骂那么狠,首当其冲的就是那股子“变形金刚”式的粗暴和空洞。当时好莱坞大片,尤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