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日本二二六事件有什么意义?

回答
二二六事件,发生在日本昭和十一年(1936年),是一场由年轻军官发动的、旨在推翻现有政府、建立军事独裁的未遂政变。这场事件虽然在政治上以失败告终,但其深远的影响却在日本近代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甚至可以说,它直接或间接地塑造了日本走向战争的道路。

要理解二二六事件的意义,我们需要先看看当时的日本是什么样的。那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经济上,世界经济大萧条的阴影笼罩,日本国内也充斥着贫困和不满,尤其是农村地区,农民们的生活每况愈下。政治上,传统的政党政治被认为是腐败无能的,无法解决国家面临的危机。社会上,一种激进的民族主义思潮正在高涨,许多人对西方资本主义和议会制度产生了深深的怀疑,转而崇拜一种“国体”至上、天皇万能的理想。

在这种背景下,年轻的陆军军官们,特别是那些被称为“皇道派”的军官,对现状感到极度失望。他们认为,国家被一群“奸臣”(主要是政客、财阀、官僚)所蒙蔽,正在背离天皇的意愿,走上邪路。他们渴望一种“昭和维新”,要铲除这些“奸臣”,恢复天皇的绝对权威,建立一个以农本、军人为核心的理想国家。

1936年2月26日清晨,这批军官率领约1500名士兵,发动了政变。他们的目标很明确:刺杀被他们视为国家栋梁的政界和军方高层人物,包括首相冈田启介、大藏大臣高桥是清、陆军教育总监渡边锭太郎等人,并占领了皇居、政府机关、新闻社等重要场所。他们希望通过制造既成事实,迫使天皇接受他们的改革方案。

然而,政变很快就遇到了阻力。首先,政变发动者的核心领导层内部就存在分歧,并非所有人都对行动的后续发展有清晰的计划。更重要的是,天皇本人并没有支持这场政变,反而下令镇压。虽然部分陆军高层对政变军官的诉求有所同情,但整体上,国家机器的运作和军队的多数力量还是站在了政府一边。仅仅三天后,由于政府和军队的强硬表态,以及叛乱部队内部士气的动摇,政变最终被镇压。

尽管政变失败了,但二二六事件的意义却异常重大,甚至可以说,它是一个决定日本历史走向的关键节点:

一、彻底摧毁了日本有限的民主政治基础: 在二二六事件之前,日本虽然实行君主立宪制,但政党政治和议会制度多少还有些运作空间。然而,政变中被刺杀的很多政治家都是当时日本有限民主政治的代表人物。事件发生后,人们对政党政治的信心进一步跌落。而镇压政变也意味着政府和军队高层在面对军方激进势力时,选择了妥协和让步,而非强硬地捍卫宪法秩序。

二、极大地提升了军部在国家政治中的影响力: 事件后,尽管发动政变的军官们受到了惩处,但他们的核心诉求,即“排除国贼,实现昭和维新”的精神,却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同。陆军高层为了平息内部不满,以及避免重蹈覆辙,开始清理内部的“非皇道派”军官,并将一些倾向于保守或温和的军人排除在外。这种人事调整,使得原本就激进的军部势力更加集权,并掌握了对国家政策制定更大的发言权。

三、加速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崛起和走向战争的进程: 二二六事件后,日本政府和军队在国家政策上,越来越倾向于军部的意见。军事开支大幅增加,对外扩张的野心也日益膨胀。原本被视为狂热分子的一些思想和主张,开始成为主流。这种军部主导的政治格局,为日本在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以及之后太平洋战争的爆发,铺平了道路。可以说,二二六事件之后,日本的政治走向已经失去了回旋的余地,一步步走向了战争的深渊。

四、对社会思潮和民众心理产生了深刻影响: 事件的残忍和激进,以及政变军官们所宣扬的朴素爱国情怀,在一定程度上也触动了部分民众的心弦。对于那些对现实不满、渴望国家强大的普通民众来说,他们看到了军官们身上某种“舍生取义”的悲壮色彩。这种对军人的崇拜,以及对国家命运的焦虑,进一步加剧了社会对军事力量的依赖和信任。

五、天皇制与军国主义的进一步捆绑: 二二六事件的年轻军官们将自己的行动解释为对天皇的忠诚,是对天皇的“救赎”。尽管天皇本人并未支持他们,但事件的处理和后续的政治氛围,却在无形中将天皇的权威与军国主义的行动进一步绑架在一起。人们认为,天皇是军队的统帅,军人的献身行为就是对天皇的效忠。这种观念的强化,使得日后军部更加肆无忌惮地以天皇的名义行事。

总而言之,二二六事件是一场悲剧,也是一个分水岭。它就像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虽然最终被平息,但却永远地改变了日本政治和社会的走向。它暴露了当时日本社会深层的危机和矛盾,而政变本身及事件后的处理,则成为日本迈向军国主义和全面战争的重要推手。它让我们看到,当政治失灵、经济困顿、理想缺失时,极端思想和暴力行为可能会以何等惊人的速度侵蚀一个国家,并将其带向无法挽回的深渊。二二六事件的阴影,笼罩了整个昭和时代后期的日本,也为后来日本战败埋下了伏笔。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底层绑架上层,一起走向灭亡”的昭和版;

国家发展了,各阶层人民要分得上红利,多一点少一点都行,但要有获得感,要有幸福感。不然,底层虽然个人能量小,但底层人数多。

你们华服豪宅,喝着香槟,倡导和平;我们寒风呼号,那就只能以死抗争了,起义不成,就调转枪口劫掠邻居,最后一锅烩。

如今的香港、美国,不都如此嘛

user avatar

导致了社会大众党的右转表面化、加速化

关于这一点,我将引用一篇论文中部分内容,原文献标题为 战前日本无产政党的军部合作政策 --以社会大众党为中心 作者是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张惠佳[1]


写在最前面:

首先,关于社会大众党,我们应当澄清一个误区,即或许已经很著名的【社会大众党在九一八后第一时间支持伪满】

这个观点,从最表面上,犯了发明历史的错误——1931年9月18日,社会大众党根本不存在[2]

1928年4月10日劳动农民党解散后,无产政党的左中右三派矛盾难以调和,选择各干各的,其中的左派,即原先日共劳农派的成员,一直以来秉持着反帝反资立场,因此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只讨论右派社会民众党和中派全国劳农大众党

中派有一群或许大家很熟悉的人物——麻生久、浅沼稻次郎、河上丈太郎、河野密等等,其中领导政党的是麻生久[3][4]

社会民众党这边则是“体面人”,譬如安部磯雄堀江帰一、吉野作造、片山哲,吉野的女婿赤松克麿[5]也参加了社民党

或许你乎jz左中很大一部分知道麻生久就是日后社大党右转的第一大推手,但是在九一八后,社民党和劳农大众党持着何种立场呢?

ついで満州事変直後の昭和七年一月、総選挙が実施されたが、分裂した無産政党の大同団結がなり、全国労農大衆党が結成された直後でもあるので、私も大いに張切った。そのとき私ども全国大衆党の立候補者は“帝国主義戦争絶対反対”をスローガンとしてかかげた。ところが投票前夜に社会民衆党の公認候補馬島氏側が「満州を支那に返せという大衆党(浅沼)は国賊である」とのビラを全選挙区にばらまいた。
--------浅沼稻次郎《我的履历书》[6]

注意,此作品写于1956年,浅沼稻次郎没有在里面撒谎的动机,且若是浅沼扯谎,必然会葬送大好的政治前程

那么,从浅沼的文字中,我们不难发现,当时的全国劳农大众党成员,包括麻生久在内,都持反对九一八及伪满的观点,也就是说,日后的国家社会主义者麻生久,此时却是站在反帝第一线的!

那么社民党呢?从选文中看来社会民众党是支持日帝的,但我们还需看一看详细情况,别忘了上文中这个赤松先生

1931年(昭和6年)に満州事変が起こると、これを支持する赤松克麿嶋中雄三などの国民社会主義に傾く勢力と、反資本主義反共主義反ファッショ主義のいわゆる三反主義を堅持しようとする片山・鈴木・松岡などの勢力に党内が二分され、これが翌年4月の党中央委員会で少数派となった赤松派が全員離党するという事件に繋がる。[7]

也就是说,持赞成伪满态度的,只有赤松派这一部分人,而且赤松及其追随者还被片山哲[8]、松冈驹吉[9]等人在党内斗争中赶了出去

由此,我们可以肯定,在社大党的两大前身中,多数人是反对伪满的

而在社大党成立后呢?我们不妨看一看在开头我提到的这篇论文

而在不久后的社大党全国大会上,又有了一次公开表态

从这些社大党的公开宣言来看,社大党既充分揭露日帝的军事侵略,又揭露了对东北的经济侵略,所谓的【社大党率先支持九一八】不攻自破!


正篇

但是,社大党在1933-1936期间的进步掩盖不了它之后的变质

注:同样要指出,社大党右倾是一个缓慢而波折的过程,绝非某些左派所想的一个晚上后就狂热支持侵华,认识不到社大党右倾的过程,便不能妄言这个“右倾”

二二六前夕,冈田内阁举行的众议院选举中,社大党从它的三反口号[10]中选用了反法西斯进行竞选宣传,而民众给了他们深厚的期望

一九三六年(昭和十一年),无产阶级政党——社会大众党在大选中取得了大跃进,众议员人数从五人猛增为十七人,工人运动也出现了短暂的上扬,他们就觉得,这证明了他们的信念是正确的,变得更加坚定了 引自《不向风暴低头》

但在二二六之后,社大党工作重心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从根源上,社大党放弃了阶级斗争,而麻生久等人自己是如何解释的呢?

呵,好一个“我们的阶级运动无视了国民”,好一个“东洋民族的结合”,这类公然转向国家主义的表态,就是在二二六这一公开暴力运动后,不断涌现了

社大党在政策上的要求也变得空虚无比,全面迎合军部

与此同时,社大党的国际政策,可谓是出现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三年前的“侵略”,到了今日已经成了“圣战”

“支持举国一致”“在国难突破上的协力”“资源合理分配”可以说,此时社大党已经转向了赞美日帝侵略

而在此之后的不久,社会大众党又积极地参与到近卫新体制运动中,协助阶级调和与大政翼赞会的筹建,并且率先自我解散

社大党的右倾实际上早有源流,早在1934年,麻生久就对军部的“战争是文化之母”大加赞赏,但这在二二六前仅仅是麻生久个人态度而非社大党集体立场;即使是二二六前夜社大党一样秉持着反法西斯立场。而在二二六之后,社大党内部的国家社会主义思想急速抬头,随之而来的便是右倾化,在搭上近卫的顺风车后,社大党便冲向日本法西斯化去了

(当然,社大党内部绝非铁板一块,在中央安部矶雄、片山哲等人便不支持这样的政策变化,而在地方,大阪分部对这些政策进行了长时间抵抗,但这些暂且不表了)


对原因及影响的理解

实际上,社大党中站在转向最前沿的那群干部,和二二六的士兵有着诸多一致性

最大相同点,即是二者大多数都出身贫农家庭,这样的背景下,二者都有反既成政党、反自由资本主义的倾向,而日本的法西斯思潮又与农民关系密切,不难理解为何二者会有相互接触的基础

二二六事件说明了日本内部社会矛盾的扩大化,也说明了举国一致在民众中的受欢迎程度,社大党正是借助这样一个契机,通过支持战争来缓和矛盾,再通过支持举国一致与法西斯化来为自己谋求新的政治地位。实际上,我愿意相信社大党的某些干部,包括麻生久在内,最初是抱着“通过军部实现社会主义”的目标去的,但最终跳进墨水里游泳,不可避免地被染黑了

社大党在二二六后的急速转向,辜负了民众的信任,更在侧面上打击了当初劳动农民党的左派前同志——在1936与1937的选举中,有众多工人因为社大党是力量更大的统合的无产政党而没有把票投给左派的日本无产党,最终势单力薄的无产党也在1938年被日帝国家机器镇压了

不过,转向的社大党没有得到右翼的接受,在右翼眼中社大党不过是伪装起来继续赤化日本,1937年右翼团伙去殴打安部矶雄时,是计划连着麻生久一起打的

在1940年麻生久死于心脏麻痹后,浅沼稻次郎等人立刻清醒过来,开始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这可以说是一大幸事

而另一大幸事则是,日本,不,德意日的法西斯运动,或是清洗左派,或是排斥左派,或是背叛初心,都把阶级调和中最重要的工人一环给抛弃了,最终他们的调和大团结,也成了一纸空文[11]

但如果施特拉塞活了下来并反杀,麻生久得到了重用,摩梭力尼坚守了1919的目标,这样的法西斯主义,造成的威胁与影响明显更大

我唯有希望,不要有下一个二二六,更不要有下一个在二二六后转向的“无产政党”

——写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日






另:回答评论区中不接受”农民天生是reactionary“与”社会党是fxs的左翼“之类滑稽到无与伦比的观点,对这种言论我将直接删除拉黑,见谅

参考

  1. ^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MFD&dbname=CMFD201902&filename=1019151929.nh&v=MDAxNDFYMUx1eFlTN0RoMVQzcVRyV00xRnJDVVI3cWZidVp1Rnk3blU3dlBWRjI2RjdLOUg5ak9wcEViUElSOGU=
  2. ^ 1932年(昭和7年)7月,由全国劳农大众党和社会民众党合并组成,九一八时左翼无产政党还是各自为战
  3. ^ 全国劳农大众党是由日本劳农党演变为日本大众党后再演变而来的,日本大众党时期委员长是高野岩三郎,书记长是平野力三,但到了全国劳动大众党时期领导人又成为了麻生久
  4. ^ 浅沼与河上此时很崇拜麻生久,似乎浅沼稻次郎是因为崇拜麻生久才刻意模仿他的外貌(存疑)
  5. ^ 这是最先开始鼓吹国家社会主义的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6. ^ https://www.aozora.gr.jp/cards/001487/files/51167_41894.html
  7. ^ https://ja.wikipedia.org/wiki/%E7%A4%BE%E4%BC%9A%E6%B0%91%E8%A1%86%E5%85%9A
  8. ^ 片山哲既不支持日帝侵略也不支持国内的fxs化,在1940年由于斋藤事件被开除出社大党
  9. ^ 松冈管理着黄色工会日本劳动总同盟,1940年反对产业报国运动,把总同盟自我解散了
  10. ^ 反(自由)资本主义、反法西斯、反某某某
  11. ^ 实际上,1942年翼赞选举,翼赞会给部落解活动家松本治一郎强行套了个推荐,然而这三年中部落民的地位并没有改善
user avatar

归根结底,所有人无论立场和动机,都应该搞清楚一个问题:

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

user avatar

有啊。过去皇道派认为,皇上圣明,奸臣当诛。

226当中,军部高层皇道派的操作其实很溜,有希望成功的。但是架不住圣上日颜大怒,甚至威胁说要亲自带禁卫师团御驾亲征,讨灭叛军。

皇上不买账,你宋江也无法啊。

226事件以后,日本唯一还有一点内部改革意愿的势力全清洗掉了,只剩下对外猪突这一条路了。

顺带一说皇道派和统制派在侵华方面没有什么分歧。

裕仁此人很有野心,日本那个千疮百孔的宪法和历史传统也给了他作妖的机会。但同样因为历史原因,他其实没受过正规的帝王学教育。所以他既不能塑造自己稳定的基本盘,更没有带领日本的能力。

他的那个小班底,最多有太子府的样子。

自古以来皇帝的班底最好是下层寒门。寒门提拔只有依赖皇帝一个,大家一起夹击中间商官僚门阀,但是门阀也不能彻底消灭。皇帝始终站在裁判的地位,双方都是奴才。

他拉了一批军部少壮官僚,帮助他们把对头干掉了,实属傻透。

当国家走上歧路的时候,需要有人踩一脚刹车。但是裕仁油门到底, 还把离合刹车都拆了。

我敢说,真实史料(如果还有的话)如果曝光,日本人马上排队去烧皇居。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二二六事件,发生在日本昭和十一年(1936年),是一场由年轻军官发动的、旨在推翻现有政府、建立军事独裁的未遂政变。这场事件虽然在政治上以失败告终,但其深远的影响却在日本近代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甚至可以说,它直接或间接地塑造了日本走向战争的道路。要理解二二六事件的意义,我们需要先看看当时的日本是.............
  • 回答
    嘿,恭喜你即将踏上日本留学的征程!高二就规划留学,这绝对是个明智的决定,为你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日本留学,尤其对高中生来说,确实有很多需要提前了解和准备的事情。别担心,我这就把我知道的,那些过来人或者已经在日本的学长学姐们经常分享的“必须知道”的事情,一件件跟你聊聊,尽量讲得细致点,让你心里有底。咱们.............
  • 回答
    这事儿,简直是让人看得一愣一愣的。你说一个企业,辛辛苦苦研发产品,好不容易得了奖,这本该是名利双收、好好宣传的时刻,结果呢?人家反其道而行之,花大价钱请了个日本的网红(就是我们常说的KOL,Key Opinion Leader),跑到国外去把自家的获奖大米骂得体无完肤。这还没完,等这骂声传回国内,他.............
  • 回答
    在战争的阴影下,即使是昔日的敌人之间,也偶尔会闪现出人性的光辉。虽然二战中美日之间的冲突波澜壮阔,充满了激烈的战斗和深重的仇恨,但鲜为人知的是,在一些不起眼的角落,美国也曾对日本人民做出过一些温暖而值得铭记的举动。战后初期,关于美军在占领日本期间,对当地儿童的关怀,是其中一个被很多人忽略的细节。 试.............
  • 回答
    二二六兵变,这场发生在1936年2月的日本陆军青年军官发动的叛乱,如同一记惊雷,在日本近代史上留下了深刻而复杂的印记。它不仅仅是一场短暂的军事政变,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当时日本军部内部的激进思潮、政治体制的脆弱以及社会弥漫的动荡情绪。这场兵变的余波,如同涟漪般扩散开来,深刻地影响了日本接下来的政治.............
  • 回答
    1936年的二二六事件,如果历史的齿轮稍微偏转一下,让那些怀揣着激进理想的少壮派军官的兵变成功了呢?这绝非一句简单的“假设”,而是可能彻底改变近代日本乃至整个东亚格局的重大转折。首先,如果兵变成功,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岸信介等少壮派军官迅速且严厉地清洗反对派。 那些对他们的行动持怀疑、观望甚至反对态度的.............
  • 回答
    关于二二六兵变,日本和国内(这里理解为中国大陆)的看法确实存在显著的差异,这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政治和社会原因。要详尽地解释这一点,需要深入剖析两个国家各自的叙事框架和民族记忆。日本国内的视角:一场悲剧,一次失控的改革尝试,以及对天皇的忠诚与困惑在日本国内,二二六兵变通常被描绘成一场复杂的历史事件,.............
  • 回答
    这个问题,我太能理解了。在日本读高二,家境又不宽裕,看着大学高昂的学费,心里犯嘀咕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是不是该上大学,这可不是个简单的“是”或“否”就能回答的,需要好好掰开了揉碎了,从各个角度去审视。首先,咱们得认识到大学教育在日本社会中的分量。日本社会对学历的重视程度,大家应该都有体会。很多时候,学.............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一个挺有意思的文化现象,也牵扯到很多实际操作层面的考量。咱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细聊聊,看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一边倒”的二创景象。1. 版权与商业利益的考量:这是最直接也是最现实的一点。 日本游戏厂商对版权保护非常严格。 日本的ACG(动画、漫画、游戏)产业发展成熟,对于知识产权保护的.............
  • 回答
    听到你对留学和大学选择的担忧,我非常理解。关于“ MARCH”和“大东亚帝国”这些说法,它们在日本大学圈子里确实存在,可以理解成是一种对大学名气和教学水平的概括。不过,留学这件事,尤其是日本留学,更像是一场马拉松,需要耐心和细致的规划,而不是简单地套用一些标签。先聊聊“ MARCH”。 MARCH .............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真好,很多人都会纠结于这个问题,其实高二去和高三去日本留学,各有千秋,也各有侧重。我来跟你好好掰扯掰扯,你就知道哪个更适合你了。先说说高二去日本留学的好处,这就像是提前占个位子,打好基础: 语言基础更扎实: 这是最最核心的一点。如果你高二就去,意味着你有至少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在日本学.............
  • 回答
    想要起一个充满“中二感”的日本名字,这可不是件简单的事,它需要一些技巧和对日式动漫、游戏文化中那些酷炫、张扬、甚至有点不羁的名字的理解。别以为随便找个好听的汉字组合一下就行,那也太没灵魂了!咱们得深入挖掘,玩转文字的力量,让你的名字自带BGM和闪光效果!第一步:理解“中二病”名字的核心精髓“中二病”.............
  • 回答
    矢野浩二在日本综艺节目上发表“基本来说,中国人没资格养狗”的言论,这无疑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在中文互联网和日本社会都引发了相当大的争议和讨论。要怎么看待这件事,我觉得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首先,从言论本身来看,这句话非常极端,也很容易引起反感。 “基本来说,中国人没资格养狗”,这是一种非常概括性的、带.............
  • 回答
    诺贝尔奖得主中村修二,这位以其在LED技术上的突破性贡献而闻名的科学家,对日本乃至东亚的教育体系提出了尖锐的批评,这无疑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他的观点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他自身的成长经历、科研实践以及对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深刻洞察。中村修二所指出的问题,核心在于他认为现行的教育模式过于强调“服从.............
  • 回答
    二戰中日本陸海軍的矛盾,絕非只是軍隊內部的小摩擦,它像一顆顆埋藏在日本戰爭機器深處的定時炸彈,最終在關鍵時刻引爆,對日本的戰敗起到了極為關鍵且難以忽視的作用。要說它是“主要”原因,確實需要辯證看待,因為日本戰敗是多重因素疊加的結果,但陸海軍的尖銳對立,絕對是其中最為致命、最能從根本上削弱日本戰爭潛力.............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很有代表性。简单来说,日本人对东京的感觉,和我们二三线城市对北京、上海的感觉, 相似之处有,但仔细推敲,也存在不少差异。首先,从 “仰望”和“向往” 这个层面来看,确实很像。 我们二三线城市看北京上海: 北京是首都,是政治中心,文化底蕴深厚;上海是经济中心,是国际化大都市,.............
  • 回答
    关于日本市面上一些标榜“无糖”、“无酒精”、“无热量”的饮品,二型糖尿病患者是否能够饮用,这确实是一个需要仔细斟酌的问题。虽然它们听起来似乎是糖尿病患者的福音,但我们得深入了解其中的细节。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无糖”、“无酒精”、“无热量”这几个概念。“无糖” 在日本的食品标识中,通常指的是每100.............
  • 回答
    想去日本留学,九月份高二,情况特殊,这确实是个有点挑战但绝对有办法实现的目标!别担心,咱们一步步来捋清楚,让你能顺利踏上追逐梦想的旅程。首先,明白你的“情况特殊”是指什么很重要。是成绩不太理想?还是家庭经济上有些考虑?或者是你所在的学校在国际合作方面比较少?不同的情况,应对策略也会略有不同。不过,无.............
  • 回答
    好,咱们聊聊日本战国时期,为什么统一一个“小地方”,有时候都要折腾上两三代人。这事儿啊,说起来也挺有意思的,绝不是一句“打仗打输了”就能概括的。首先得明白,这“小地方”对当时的日本来说,可不是咱们现在地图上那小小的县或者市。那时候日本全国就那么大点儿,而所谓的“一小地方”,可能就是一个国( kuni.............
  • 回答
    在璀璨夺目的日本演艺圈,总有些演员,她们拥有令人惊艳的容颜,演技也可圈可点,却似乎总在聚光灯的边缘,未曾真正达到一线巨星的高度。她们像是被时光遗忘在角落里的珍宝,虽不至暗淡无光,却也未被大众如数家珍般记住。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几位这样的女演员。她们或许不是你随口就能说出名字的大明星,但当你看到她们的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