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老年人无法体会年轻人的艰辛,压力,和不易,为什么总是喜欢用他们的道理来批判年轻人?

回答
这的确是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许多家庭里代际沟通的难题所在。老年人似乎总是有“一套”道理,用来评价年轻人的生活,有时候听起来挺刺耳的。要说透为什么会这样,得从几个层面上掰开了聊:

一、时代背景和人生阅历的巨大差异:

生存环境的“硬核”对比: 很多老年人经历了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他们可能经历过饥荒、战争、或者那种“一切靠自己,没枪也要闯出个名堂”的艰苦岁月。那时候,活着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挑战。吃饱穿暖、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有房子住,这些在他们看来是“基本款”,是拼尽一切才能达成的目标。而现在的年轻人,即便面临失业、高房价,但至少在基本生存保障上,比他们父辈那一辈要稳固得多。这种“见过大风大浪”的经历,会让他们觉得现在年轻人遇到的所谓“艰辛”可能有些“小题大做”。
社会结构和发展速度的不同: 老年人成长的年代,社会发展相对缓慢,职业选择也比较有限。可能父母做什么,孩子大概率也跟着做,或者就是找一份“铁饭碗”,一生职业生涯相对稳定。而现在的年轻人,面对的是一个快速变化、信息爆炸、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新的行业层出不穷,旧的行业又可能迅速被淘汰。这种“瞬息万变”带来的压力,对他们来说是前所未有的。老年人可能无法理解这种“选择太多反而焦虑”、“努力了不一定有结果”的困境,因为他们那个时代的选择更少,路径也更清晰。
价值观和人生目标的演变: 过去,成功可能更多地与物质积累、社会地位、家庭稳定挂钩。而现在的年轻人,除了这些,还更看重个人价值的实现、精神的满足、生活的质量,甚至是对社会公平的追求。他们可能愿意为了“喜欢”和“意义”放弃一些世俗意义上的“稳定”和“成功”。老年人可能很难理解为什么年轻人不“按部就班”,不追求他们认为“最实在”的东西,而是去追寻一些“虚无缥缈”的理想。

二、理解障碍和认知偏差:

“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还多”的心态: 这句话很能代表一部分老年人的心理。他们将自己的人生经验视为圭臬,认为自己经历的苦难才是真正的苦难,别人的经历都是“小打小闹”。这种心态源于他们觉得自己的人生是“经过检验”的,是“过来人”的智慧。
沟通方式和表达习惯的代沟: 老年人的沟通方式可能更直接、更“命令式”,习惯于用经验总结来指导。而年轻人则更倾向于倾诉、表达感受、寻求理解和支持。当沟通方式不对等时,很容易产生误解。老年人可能觉得年轻人“矫情”、“听不进话”,而年轻人则觉得老年人“不理解”、“不尊重”。
信息获取和认知渠道的差异: 老年人主要通过电视、报纸、亲友交流获取信息,信息来源相对单一。而年轻人则沉浸在互联网时代,接触海量的信息,对社会问题的认知也更加多元和深刻。这导致了他们在看待问题时,可能站的角度和掌握的信息基础就完全不一样。
“报喜不报忧”的传统: 很多中国家庭都有“不跟长辈说太多烦恼”的习惯,尤其是一些年轻人,不想让父母担心,或者觉得说了也解决不了。这样一来,老年人就看不到年轻人真实的生活状态,只能根据自己有限的认知去推测,然后用他们“过来人”的道理去“纠正”。

三、批判背后的情感需求:

担忧和爱: 很多时候,老年人的批判背后,其实是深深的担忧和爱。他们看到年轻人拼搏,担心他们身体吃不消,担心他们走弯路,担心他们未来没有保障。这种担忧,在他们那个年代,表达方式就是“敲打”和“提醒”。
“为你好”的补偿心理: 一些老年人可能觉得自己年轻时吃了很多苦,没有享受到什么。当看到自己的孩子或者孙辈,他们希望他们能过得比自己好,不受那些苦。但又不知道如何“扶持”,只能用自己熟悉的方式——“经验指导”和“规劝”,来避免年轻人重蹈覆辙,这在他们看来就是“为你好”。
自我价值的实现: 对于一些退出工作岗位、生活相对单调的老年人来说,给年轻一代“出谋划策”、“指点江山”,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参与感和自我价值感的体现。他们觉得自己还有用,还有能力影响和帮助别人。

为什么总是用他们的道理来批判年轻人?

结合以上几点,我们可以看到,老年人之所以喜欢用自己的道理来批判年轻人,根源在于:

1. 认知框架的固化: 他们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形成并稳定下来,很难轻易改变。
2. 信息不对称: 他们无法完全了解当代年轻人所处的真实环境和面临的独特压力。
3. 情感驱动: 担忧、爱、以及寻求自我价值的需求,驱使他们用自己最熟悉的方式去表达。
4. 代际沟通的困境: 缺乏有效的倾听和理解,导致双方无法建立同理心。

如何改善这种状况?

这需要双方的努力。年轻人需要多一些耐心,尝试用更温和、更具体的方式向长辈解释自己的处境和感受,而不是简单地“我不听”;长辈也需要放下一些“权威”姿态,尝试去理解年轻人所处的时代和他们的想法,多一些倾听,少一些评判。

理解万岁,但真正的理解,往往需要时间和耐心去搭建桥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穷人就是怎么来的。

年轻人以为,老人都是轻松躺平,一切财富,地位来的怎么顺理成章。

其实年轻人只看到幸存者表现。

那些没有活到老的人,以及那些没有资格评价年轻人的老人,这些人你们不会认为他们吃了和你们一样的苦的生活,所以才活成现在的样子吧!

那你们这些年轻还有什么动力吃苦耐劳的去拼搏?

所以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至于莫经他人苦,不劝他人善,这是另一个事情,这里是劝善。

我就从来不劝别人善。因为我知道有果必有因,因果报应。

而不愿意被批评的年轻人,我见过更多,也经历这个时段。

而我的心得体会是,需要明白老人批评目的是什么?

一定不是为了我好。

绝大多数老人批评,都是为了共赢。他想与我合作,给我机会,所以他需要我,就因为需要我,所以才会批评我。用他们经验给我堵漏。因为我年轻呀!年轻人有时间,敢打敢拼,他们老了,没时间也没有雄心壮志了,但是不代表他们不想获利,所以他们会批评我。

如果我什么都听不进去,甚至搞逆反,大约三四年时间。就不会有什么人批评我了。

那时候就是一切事情都要自己扛。

那时候才是真正的悲哀。

这是我个人的两段经验。就好像两世为人一样。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