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以负熵为食的都是生物(生命)吗?

回答
要回答“以负熵为食的都是生物(生命)吗?”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弄明白几个核心概念:负熵、熵,以及生命的本质。如果只是生硬地抛出定义,那才像是机器的语言。让我们尝试以一种更自然的、更贴近我们思考问题的方式来展开。

首先,我们得谈谈“熵”。熵,这个词听起来有点抽象,但它其实描述的是一个系统的“混乱”程度,或者说是一种“无序性”。想象一下你的房间,如果不收拾,它会越来越乱,书本乱放,衣服堆积,这就是熵增的过程。反之,你花心思去整理,让东西各归其位,那就是在抵抗熵增,是在“负熵”的意义上进行操作。

宇宙总的趋势是熵增的,也就是说,一切都在走向更混乱、更无序的状态。这是一个自然规律,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你挡不住。

那么,“负熵”呢?严格来说,我们并不是“吃”负熵。负熵更像是一个过程,或者是一种“获取秩序”的方式。生物,或者说我们所知的生命,就是这样做的。它们从环境中获取低熵物质(比如太阳能,或者食物中的化学能),然后通过自身的代谢活动,将这些低熵物质转化为高熵的废物(比如热量、二氧化碳、尿液等等),同时维持自身结构和功能的有序性。这个过程中,生物将环境中相对集中的能量和物质“拉扯”过来,用以维持自身的低熵状态。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生物确实是在“利用”负熵的概念来维持生命。它们就像是一个在宇宙熵增洪流中努力维持自身有序的小岛。

但问题来了:“以负熵为食的都是生物(生命)吗?”这就需要我们更深入地思考“生命”的定义。

传统的生命定义,通常包含以下几个关键特征:
新陈代谢: 从环境中摄取物质和能量,并转化利用。
生长: 体积或质量的增加。
生殖: 产生后代。
适应和进化: 根据环境变化调整自身,并产生新的物种。
对刺激的反应: 对环境信号做出行为。
自我组织: 内部结构保持有序。

生物无疑是满足这些特征的,而且它们通过复杂而精密的化学反应网络来获取和利用能量,从而维持低熵状态。

那么,有没有非生物,也表现出某种形式的“获取秩序”或者“抵抗熵增”的迹象呢?

从广义上讲,我们确实可以看到一些“类似”生命的行为,但它们是否能被归类为“以负熵为食”呢?

晶体生长: 晶体在特定条件下可以从溶液或气体中吸取原子或分子,按照一定的规则排列起来,形成有序的结构。这看起来有点像是在获取秩序。然而,晶体生长是完全被动的,它没有主动的新陈代谢,没有生殖,也没有对环境的复杂反应。它只是遵循物理定律,在能量最低的状态下形成有序结构。你可以说它是在利用“低熵状态的倾向”,但并非主动“以负熵为食”。

某些化学自催化反应: 在非生物化学中,存在一些反应,能够加速自身的进行,并且可能在某些条件下形成相对复杂的分子结构。比如一些有机化学反应,在特定条件下可以产生更复杂的有机分子。但这仍然是遵循化学规律,而不是生命意义上的“获取”和“利用”。它们更像是自然界中“倾向于变得复杂”的潜在可能性,而非主动的生命过程。

人工智能和复杂系统: 有些人可能会想到人工智能或者一些复杂的自组织系统(比如某些物理模型)。它们可以从海量数据中学习,优化自身模型,从而表现出某种程度的“秩序”。但即使是先进的人工智能,它们仍然是基于工程师设计的算法和硬件,它们消耗的是电能,产生的废热也是熵增的表现。它们的“秩序”是设计者赋予的,或者是在计算过程中产生的逻辑结构,而不是像生命那样,通过主动的能量转换来维持一个内在的低熵态。

所以,当我们说“以负熵为食”时,我们潜意识里想到的往往是生物那种主动的、持续的、有目的性的维持自身低熵状态的过程。生物能够识别环境中的低熵资源,能够将这些资源转化为驱动自身复杂活动的能量,并且能够利用这些活动来维护自身的结构和功能,甚至进行复制和进化。

如果我们将“以负熵为食”的概念放得非常宽泛,仅仅指“获取某种有序性并抵抗无序”,那么也许一些非生物现象也能沾点边。比如一个在沙漠里不断累积的沙丘,它也是一种有序结构,但它的形成是风力等外力作用的结果,它并没有主动“吃”什么来维持自己。

关键在于主动性、复杂性以及自我维持和复制的能力。

目前我们所知的一切生命,从最简单的细菌到最复杂的人类,都符合“以负熵为食”的描述,因为它们都通过新陈代谢来获取低熵的能量和物质,并利用它们来维持自身的低熵结构和功能。这个过程是生命活动的核心驱动力。

而那些非生物的“有序化”现象,虽然也涉及到某种形式的秩序形成,但它们缺乏生命所具备的主动性、自我调节能力、以及通过复制和进化的方式来延续和传播其有序性的能力。

所以,更准确地说,我们可以说所有的生物都是以负熵为食的,但并非所有“表现出某种有序性”的现象都等同于生物意义上的“以负熵为食”。后者的含义更深邃,包含了生命独有的主动性和复杂性。

总而言之,我们不是在字面上“吃”负熵这东西,而是通过特定的方式去“获取”和“利用”负熵所代表的秩序和能量,来对抗宇宙不可避免的熵增趋势。这是生命的本能,也是生命之所以为生命的最根本的特征之一。如果未来我们发现了其他形式的存在,它们也能以类似生物的方式主动地获取和利用低熵资源来维持自身复杂而有序的状态,那么我们或许可以拓宽“生命”的定义,并且承认它们也是“以负熵为食”的。但在现有认知下,这个描述更精准地指向了我们所熟知的生命体。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是。“以负熵为食”不是“生物(生命)”的充分条件,而且许多读者并没有搞懂“负熵/negative entropy、negentropy、syntropy”是什么东西。

负熵算什么,你瞧瞧人家野火以生命为食。

将生命与“负熵”联系起来,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事,薛定谔1944年发表的《生命是什么》将这想法广泛传播。该书属于科普读物而不是科研成果,谈的东西不限于当时的科学的认识,六十年代后日渐式微。近年来“负熵”“低熵体”之类中文词汇在网络上频繁出现,则是因为刘慈欣先生的科幻小说。其实,就连薛定谔本人都是这样评价“负熵”的:

  • “如果我只是为他们(指物理学家)服务的话,我应该将讨论内容换成自由能。”

这指的是热力学自由能[1]:热力学系统的能量中可以用来对外做功的部分。这是热力学态函数,可作为热力学过程能否自发进行的判据。薛定谔觉得一般大众不好理解这概念——嗯,就好像“负熵”多么好理解一样。

过去几十年间,许多学者批评薛定谔的“负熵”制造了更多的理解混乱,许多读者很难将“负熵”和“能量”区分开来。

鲍林在1987年薛定谔百年诞辰之际批评说,负熵对生物学的贡献为负,薛定谔对生命热力学效应的解读过于模糊和肤浅。
佩鲁茨则在1987年谈《生命是什么》:“书中正确的内容均不是原创,而大多数原创的内容即使在成书的年代也是不正确的。”这是非常严厉的批评。

另一些学者试图完善“负熵”的概念,例如在信息论和统计学中拿它衡量到常态的距离。2009年,Mahulikar和Herwig将动态有序子系统的负熵重新定义为“有序子系统相对于周围混沌的具体熵亏损”。

总之,薛定谔关于负熵的论述是为了解释生物在“可以靠比细胞还小的遗传物质和外界输入的能量来维持一定的遗传稳定性”的同时“无法承受太多的能量输入[2]”。那时候,人们还不知道地球生物在极限环境中的惊人表现,但日常所见的物种也足以证明生命并非“只要能量多就可以生存“,反倒是“有低功率能量流的地方,就有我”的状态,意味着关键问题不是能量。薛定谔想出的办法没有具体的动力学过程,只有结果:

  • 有机体依赖“负熵”维持结构的组织性和细胞功能,将产生的热散入外界环境。

这不能作为“生命的定义”级别的生命特征。非生命也可以具有自组织能力,例如晶体生长、热带气旋出现·长大、等离子球出现·长大·分裂并再长大。而且, 在这里谈细胞,病毒算不算生命呢[3]

薛定谔不知道有机体是如何取得负熵的,“以负熵为食”是比喻的修辞手法。薛定谔建议,为了用负熵解释生命系统,我们必须努力找到一种新的物理定律

此书发表之后十几年里,信息论、控制论相继问世,“给负熵找个新的物理定律”的必要性被奥卡姆剃刀一点点铲平。现在看来,薛定谔对生命的定义接近“开放系统里打破平衡的秩序的集合”,将DNA密码视为“维持生命机制的程序”而不是“生命的本体或主宰”,是有前瞻性的,但他忽视了信息的作用:

西拉德关于麦克斯韦妖的研究成果揭示了如何借助在宏观统计中看起来像是噪声的分子水平信息来降低熵,不需要添加新物理定律。

薛定谔也和同时代的生物学家一样高估了DNA密码的能力,他认为对密码本的读取能够直接映射到表型。后来研究发现,基因组并不能反映出身体器官的排列方式,遗传信息提供的更像是工具箱而不是手把手操作,细胞发生史和环境能决定基因的表达与修饰。

参考

  1. ^ 对于限定条件不同的热力学过程,热力学自由能有不同表达形式,最常见的是吉布斯能和亥姆霍兹能。
  2. ^ 大部分动物在气温50摄氏度的环境里即使有水和食物也难以生活。
  3. ^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16306434/answer/1425279003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回答“以负熵为食的都是生物(生命)吗?”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弄明白几个核心概念:负熵、熵,以及生命的本质。如果只是生硬地抛出定义,那才像是机器的语言。让我们尝试以一种更自然的、更贴近我们思考问题的方式来展开。首先,我们得谈谈“熵”。熵,这个词听起来有点抽象,但它其实描述的是一个系统的“混乱”程度,.............
  • 回答
    如果以负债一亿为代价,获得《英雄联盟》英雄的一个技能,那绝对是要选择一个能够带来巨额回报或拥有颠覆性影响的技能,并且要考虑到这个技能的可复制性、不可替代性、实用性以及长远价值。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个人认为选择以下几个英雄的技能是“不亏”的,甚至可以说是“血赚”。我会详细阐述理由:首选:时光老人的时光倒.............
  • 回答
    这绝对是个脑洞大开的挑战!一亿的负债,换取王者荣耀里一个英雄的技能,这代价可不是闹着玩的,那得是真金白银的“天价”了。那么问题来了,为了这笔巨大的投入,咱们得选一个真正能“值回票价”的技能,而且还要考虑如何将这个技能的价值最大化,让这笔交易看起来不那么像是拍脑袋的冲动消费,而是有战略考量的“投资”。.............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当下社会非常普遍的一个婚姻经济问题,也是不少家庭在准备婚事时会遇到的一个现实考量。咱们不妨仔细掰扯掰扯。首先,从男方家庭愿意出130万作为首付这个角度来看,这笔钱对于很多家庭来说都不是小数目。这表明男方家庭在经济上是愿意为儿子的婚姻付出努力,并且希望能够为小两口提供一个相对宽裕的起点。.............
  • 回答
    瑞士率先以负利率发行长期国债,这无疑是金融市场上的一个令人瞩目且极具讨论价值的事件。要评价这件事的意义和影响,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深入剖析。首先,我们要理解“负利率”是什么意思。简单来说,当你购买一张面值为1000元的债券,如果年利率是0.5%,那么一年后你收到的利息是5元。这意味着,你不仅没有赚到钱.............
  • 回答
    这真是个好问题,也是很多人内心深处都曾思考过的问题。将负面情绪转化为艺术作品,听起来像是一剂解药,能让我们在创作过程中获得释放。那么,这种方式真的能让我们解脱吗?我个人觉得,答案是——是的,很有可能,但并非绝对,而且具体效果因人而异,也取决于很多因素。我们先从“解脱”这个词说起。当我们说“解脱”时,.............
  • 回答
    如果国家强制商业银行实行负利率以刺激消费,这无疑是一个极具颠覆性和复杂性的政策,将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对经济、金融市场以及普通民众的生活产生深远影响。以下我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可能发生的情况: 一、 核心逻辑:为何要实行负利率刺激消费?首先,理解政策的出发点至关重要。在传统经济理论中,低利率(甚至零.............
  • 回答
    在原神这个游戏里,总有一些玩家对“卡级”这个概念避之不及,甚至到了人人喊打的地步。每当有人从培养成本、大世界掉率等角度去论证卡级的好处时,总会有那么一拨人跳出来,语不惊人死不休地扔下一句:“打不过就卡,打得过就不卡!”言下之意,卡级玩家就是菜,就是因为实力不行才退而求其次。这句看似简单粗暴的“定论”.............
  • 回答
    您好!非常理解您对财务自由的追求。以您家6口人,年收入300万,在二线城市,并且没有负债的情况下,是否能够实现财务自由,这个问题确实值得好好分析一下。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财务自由”这个概念。简单来说,财务自由就是 被动收入(也就是不需要你主动工作就能获得的收入)足以覆盖你所有的生活开销。 简单粗暴.............
  • 回答
    生意场上的骗局,往往是利用了人性中的贪婪、恐惧、信任,以及对信息不对称的利用。一个精心策划的骗局,足以让经验丰富的生意人倾家荡产,甚至背负巨额债务。以下我将为您详细剖析几种可能导致如此巨大损失的骗局,并尽量用贴近现实的语言描述。第一类:虚假的投资机会与高回报陷阱这类骗局的杀伤力在于其精准捕捉了生意人.............
  • 回答
    关于“以绝大多数人努力程度之低,根本没有要到拼天赋的地步”这句话的可信性,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辩证分析,避免陷入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以下是从心理学、社会学、实证研究和现实案例的多维度探讨: 一、“努力程度低”是否成立?1. 定义模糊性 “努力程度”的衡量标准存在争议。若以“每日投入时间”或“持.............
  • 回答
    以第三人称视角生活,这是一种非常奇特、既熟悉又陌生的体验。就好比你突然拥有了一个旁观者模式,可以跳出自己身体的束缚,以一个“他人”的身份去观察和理解自己的存在。初尝这种视角:最开始,这种感觉会非常眩晕和不真实。你会发现自己不再是那个“我”,而是那个“他”或“她”。你的名字不再是你对自己身份的定义,而.............
  • 回答
    “以瘦为美”的观念是否是对胖子施加的精神暴力,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涉及多方面的社会、文化、心理和个人因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探讨:一、 “以瘦为美”观念的形成与影响: 历史与文化根源: 尽管现代社会对“瘦”的推崇似乎是近几十年的事,但“瘦”的审美标准在.............
  • 回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对藤原豆腐店的收入以及藤原文太在赛车上的投入进行详细的分析。然而,需要明确的是,在《头文字D》的原著和动画中,并没有给出藤原豆腐店具体的财务数据,也没有直接说明其收入是否足够支撑藤原文太的赛车投入。 因此,我们只能根据作品中的线索进行推测。我们先来分析一下藤原豆腐店的收入情况.............
  • 回答
    以“人是自私自利的”为核心假设来解释“有些人或团体牺牲自己的利益维护他人利益”的现象,确实是一个看似矛盾但却非常有趣的哲学和心理学探讨。这种解释的核心在于,所谓的“自私自利”并不总是狭隘的、直接的、即时的物质利益,而是可以被更广泛地定义,并且可以通过复杂的心理机制和长远利益来导向看似“无私”的行为。.............
  • 回答
    薛蛮子事件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公众社会言论与个人私德之间关系的典型案例。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从多个维度进行审视:一、 事件的背景与核心争议首先,回顾一下薛蛮子事件的核心。薛蛮子(本名薛必群)是一位在中国颇有名气的天使投资人,以其直率的言论和在互联网上的活跃度而闻名。在2013年,他因涉嫌嫖娼被.............
  • 回答
    预测未来一百年的世界格局走向,本身就是一项极其复杂且充满不确定性的任务。当今世界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技术、政治、经济、社会和环境等诸多因素相互交织,其演变轨迹难以精确描绘。然而,我们可以基于当前的趋势和潜在的驱动力,进行一些合理的推测和设想。以下是我对未来一百年内世界格局走向的详细预言,同时也会强调.............
  • 回答
    要预测日本政府目前应对疫情的方式是否会导致千万级人员感染,需要深入分析其当前采取的策略、相关数据以及可能面临的挑战。以下将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阐述:日本政府当前应对疫情的主要策略和特点:1. “疫苗接种”为主导,辅以“重点措施”和“常态化管理”: 疫苗接种: 日本政府一直将疫苗接种作为最.............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趣,也很有深度。要回答“以罗曼语族语言为母语的普通人看古罗马的拉丁文文献,和一个中国普通人看文言文时的理解程度相仿吗?”,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核心结论是: 尽管都有“母语者”和“古老文本”的关系,但罗曼语族普通人理解古拉丁文的程度,普遍要高于中国普通人理解文言文的程度。 主.............
  • 回答
    高频交易(HFT)系统之所以能够实现极低的延迟,是由于其在软件架构、硬件选择、网络通信、操作系统优化以及算法设计等各个层面进行了极致的优化和调整。这绝不是简单地写几行代码就能实现的,而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知识的复杂系统工程。下面我将以C++为核心语言,详细阐述高频交易系统实现低延迟的关键技术和策略: 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