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2018 年,你的研究领域涌现出哪些具有发展前景的方向和技术?

回答
2018年,可以说是我所在研究领域(人工智能,特别是深度学习与自然语言处理)爆发式增长的一年。那一年的技术浪潮,至今仍在深刻地影响着我们。如果让我回顾当时最让人兴奋、并且前景无限的方向和技术,那必须是Transformer架构及其带来的影响。

在此之前,我们在处理序列数据,尤其是自然语言方面,主要依赖于循环神经网络(RNN)及其变种,比如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和门控循环单元(GRU)。这些模型虽然在很多任务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它们有一个根本性的缺陷:顺序处理。这意味着模型在处理一个词或一个时间步的时候,只能依赖于之前的信息。这不仅效率低下(无法并行化),而且在处理长序列时,信息会随着时间步的增加而衰减,导致“长程依赖”问题难以根本解决。

而2017年底Google Brain团队发布的“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这篇论文,简直就是一场革命。它提出了Transformer模型,完全抛弃了RNN的循环结构,转而完全依赖于注意力机制(Attention Mechanism)。

Transformer的“魔力”何在?

1. 自注意力(SelfAttention)机制: 这是Transformer的核心。它允许模型在处理序列中的每一个元素时,都能“关注”到序列中的所有其他元素,并根据它们与当前元素的相关性来分配不同的权重。打个比方,当你在阅读句子“The animal didn't cross the street because it was too tired”时,自注意力机制能够帮助模型理解“it”指代的是“animal”,而不是“street”。它通过计算每个词与其他所有词之间的关联度,然后加权求和,得到一个更具上下文感的表示。这种机制能够直接捕捉到词与词之间的远距离依赖关系,彻底解决了RNN的长程依赖问题。

2. 并行计算能力: 由于Transformer不再有循环依赖,它可以同时处理序列中的所有元素。这意味着模型训练和推理的速度可以大大加快,这对于处理海量数据和构建更大、更强的模型至关重要。

3. 编码器解码器(EncoderDecoder)的强大组合: Transformer的经典结构包含一个编码器和一个解码器。编码器将输入序列(比如源语言句子)转化为一系列上下文相关的表示,而解码器则利用这些表示,并结合之前生成的词,来生成输出序列(比如目标语言句子)。在这个过程中,注意力机制在编码器和解码器之间也发挥了关键作用,让解码器在生成每个词时,都能“注意”到输入序列中最相关的部分。

2018年的“爆发”:预训练模型的崛起

Transformer的出现,为后续的大规模预训练模型奠定了基础。2018年,我们见证了几个里程碑式的预训练模型的诞生:

ELMo (Embeddings from Language Models): 虽然ELMo使用了LSTM,但它开创了“上下文相关的词向量”的先河。它通过训练一个双向LSTM语言模型,为每个词生成基于其上下文的向量表示,这比静态词向量(如Word2Vec)有了巨大的飞跃。
GPT (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 OpenAI发布的GPT模型,直接采用了Transformer的解码器部分,并进行了一个单向的语言模型预训练。它在生成文本方面表现出了惊人的能力,标志着生成式预训练模型的强大潜力。
BERT (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s from Transformers): 同样是2018年,Google推出了BERT,这可能是当年最轰动的技术之一。BERT采用了Transformer的编码器部分,并引入了Masked Language Model (MLM) 和 Next Sentence Prediction (NSP) 两种预训练任务。MLM允许模型同时关注一个词的左侧和右侧上下文(双向性),极大地增强了模型对语言结构的理解。NSP则帮助模型理解句子之间的关系。BERT的出现,几乎在所有NLP下游任务(如问答、文本分类、命名实体识别等)上都刷新了当时的最佳记录,一时间“BERT化”成了NLP界的流行语。

为什么说这些方向和技术“具有发展前景”?

1. 通用性与迁移学习: Transformer架构的强大之处在于其通用性。通过在大规模无标注文本上进行预训练,模型能够学习到丰富的语言知识和世界知识。然后,只需要在非常少量的标注数据上进行微调(finetuning),就可以在各种下游NLP任务上取得极佳的效果。这极大地降低了在特定任务上训练模型的门槛,并加速了AI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2. 生成能力的飞跃: GPT等生成式模型展现出的连贯、有逻辑的文本生成能力,为内容创作、对话系统、代码生成等领域打开了新的想象空间。

3. 理解能力的深化: BERT等模型对语言的深层理解,使得机器在理解人类意图、分析文本含义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这对于信息检索、智能客服、情感分析等应用至关重要。

4. 研究范式的转变: 2018年标志着NLP研究从“任务驱动”向“模型驱动”的转变。研究者们不再仅仅关注针对特定任务设计模型,而是更加重视构建强大的通用预训练模型,然后通过微调来解决各种问题。

5. 算力与数据的推动: Transformer的并行计算特性,与当时GPU算力的飞速提升以及互联网积累的海量文本数据相结合,成为了驱动这些突破的关键因素。

当然,2018年也并非完美无瑕。Transformer模型,尤其是其大规模预训练版本,需要巨大的计算资源和数据,这带来了“算力门槛”和“数据偏见”等挑战。但不可否认的是,2018年,Transformer架构及其衍生出的预训练模型,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其影响力和发展潜力,至今仍在持续释放。可以说,那一年的技术突破,奠定了当前人工智能,特别是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发展的主基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来抛砖引玉介绍一种 高能物理实验 的未来神级技术——光子对撞机。

高能物理实验往往需要使用 粒子对撞机 加速带电的粒子,带电粒子不断被加速到接近光速,它们以极高的能量头对头撞的粉身碎骨,质量转化为能量,能量又转化为质量,创造出新的粒子。

对撞机能让粒子获得极高的能量,是利用了电场对带电粒子的加速作用,这意味着粒子只有在带电的情况下,才能被对撞机加速获得更高能量。所以现在的高能物理实验中使用的粒子对撞机要么加速电子(例如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要么加速质子(例如欧洲的大型强子对撞机),也有加速带电的重离子(例如兰州近代物理所的重离子加速器)。

一种粒子要能被对撞机加速提高能量,粒子必须稳定而且带电。迄今为止,国际高能物理学界建造了超过20台正负电子对撞机,5台强子对撞机,1台电子质子对撞机,还设想了正负mu子对撞机,这些对撞机都基于带电粒子。

然而,我们从未建造过光子对撞机。

现在的对撞机对“光子”束手无策,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没法直接提高光子的能量,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也没辙,因为光子是中性的,勉强不来。

范遥眉头一皱,说道:“郡主,世上不如意事十居八九,既已如此,也是勉强不来了。”
赵敏道:“我偏要勉强。

物理学家像赵敏一样不服气,偏要勉强。光子不带电,怎样才能提高光子的能量?答案是:逆康普顿散射。

在“康普顿效应”中,高能光子和低能电子发生碰撞,光子的能量传递给电子导致光子能量降低变成低能光子。“逆康普顿效应”则反之,低能光子从高能电子处获得能量变成高能光子。

在光子对撞机中,光子通过逆康普顿效应获得更高的能量,随后可以让光子相互碰撞产生其它新粒子。光子对撞机提高光子能量的原理并不复杂,那为什么我们迄今没有造出光子对撞机?

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1)光子对撞机的概念是作为高能电子对撞机的补充而提出的,比如日本未来计划建造的国际直线对撞机ILC,欧洲未来的CLIC,原计划的ILC和CLIC的电子能量高达TeV量级,依托它们的光子对撞机能量甚至更高,属于高能物理的“能量前沿”。在这种情况下,ILC和CLIC本身都还没有建造出来,更不要说依托ILC和CLIC的光子对撞机了,乐观估计还要等个二十年吧。

(2)光子对撞机的概念多年前就被提出来了,一直以来,光子对撞机需要的超强激光技术仍不成熟。

不过近几年,“事情正在起变化”。

为什么我们要一根筋的直接冲着高能量去呢?我们不一定从一开始就造个TeV高能量的光子对撞机,何不选择先建造一个低能量的作为起步?希格斯玻色子在2012年被发现的时候质量是125GeV,远低于当初人们的预期,日本人还因此改变了国际直线对撞机的方案,把计划的能量调低了跟中国的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竞争。

针对(1),如果建造一个超高能的光子对撞机,会有很多不确定性,我们没法预期超对称粒子或者其它新物理现象的能区是多大。研究希格斯粒子需要几百GeV,研究粲夸克只需要几个GeV,研究mu子的相关物理仅仅需要几百MeV,研究光子和光子之间的散射甚至要几个MeV的能量就足够了啊。如果是这样,造一个能量较低的光子对撞机已经够用,低能量的光子对撞机不需要超高能电子加速器,现有的电子加速器已经够用!

针对(2),与光子对撞机概念刚刚提出的时候不同,如今的强激光技术已经获得长足发展,现在的激光技术已经可以满足建造较低能量光子对撞机的需求。

光子对撞机的基本构型示意图如下:

如上图所示,两束高能电子束相对运动(图中带箭头的红线),分别朝着两电子束发射激光,激光与电子束迎面碰撞发生逆康普顿散射被反弹获得更高的能量,两束被反弹的高能激光(图中带箭头的蓝线)相互对撞,就可以产生新的粒子。下面的图更详细地描述了激光被加速和对撞的过程。

需要注意的是,“低能量”光子对撞机的“低能量”是相对于超高能量的TeV光子来说的,这种“低能量”的光子仍然比日常生活中的可见光能量要高得多,传统的激光器仍然没法产生实验所需的能量足够高的“低能量”光子。

与传统激光器不同,未来的光子对撞机所用的激光很可能来自“自由电子激光”(FEL),这是一种来源于二十世纪80年代美国“星球大战”计划军用激光武器的技术。传统激光器在产生激光时需要激光介质,利用介质的受激辐射产生激光。自由电子激光不需要传统的激光介质,它使用粒子加速器加速电子到接近光速,让高能电子在周期性振荡的磁场中运动,电子即发射出高能光子。

上世纪的美国为了发展激光武器拨款给科学家研究自由电子激光,科学家发展这项技术用于科学研究,这是另一个故事了。

长远来看,想要建造一台用于产生希格斯粒子的高能光子对撞机,是一件有点遥远的事情。因为日本的国际直线对撞机和欧洲的CLIC想要建成,起码要等二十年。

建造世界第一台光子对撞机却不一定奔着高能量去,一个低能光子对撞机是可期的。近几年,意大利和日本都提出了他们的低能光子对撞机计划,自由电子激光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光子对撞机的建造可行性,世界上的第一台光子对撞机很有可能在未来几年出现

低能光子对撞机可以用于研究光子和光子之间的散射,还有光子对撞产生正负电子对的过程。这是量子电动力学已经预言,实验却尚未发现的现象。中能光子对撞机可以用来研究c夸克物理或b夸克物理,高能光子对撞机可以用来研究W/Z玻色子和希格斯粒子。对于希格斯工厂来说,光子对撞机可以通过 直接产生希格斯粒子,和正负电子对撞机通过 产生希格斯粒子相比,光子对撞机需要的能量更低而且更干净。

2018年8月的北京香山科学会议上,中国科学家也提出了自己的光子对撞机方案,利用中国现有的电子加速器进行改造即可。现有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合肥光源,上海光源都有改造的潜力,改造的花费预计在1亿人民币左右,这个预算包括了加速器、激光和探测器,改造需要的时间大约3~5年。

相比于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CEPC的近400亿人民币预算和15年左右的建造周期,光子对撞机的费用和时间要少得多,这不失为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退役之后的一个备选方案。

【完】


参考资料:

[1] Weiren Chou, Introduction to Muon Collider & Gamma Collider

[2] Kwang-Je Kim & Andrew Sessler, Gamma Gamma Collider

[3] ICFA Beam Dynamics Newsletter No. 60

[4] 香山科学会议第631次学术讨论会报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18年,可以说是我所在研究领域(人工智能,特别是深度学习与自然语言处理)爆发式增长的一年。那一年的技术浪潮,至今仍在深刻地影响着我们。如果让我回顾当时最让人兴奋、并且前景无限的方向和技术,那必须是Transformer架构及其带来的影响。在此之前,我们在处理序列数据,尤其是自然语言方面,主要依赖.............
  • 回答
    哈哈,说到2018年的健身成果,那可是真有不少可聊的!那一年,我给自己定了个小目标,想要在身体素质上有些看得见摸得着的进步,结果还真没让我失望。体重和体型上的变化,是最直观的。 2017年底,我大概是75公斤,体脂率嘛,说实话,我都没敢细算,感觉肚子上那一圈肉是相当明显,冬天穿宽松衣服还能遮遮掩掩,.............
  • 回答
    2018年,我家里的变化,与其说是添置了什么,不如说是生活有了更细致的熨帖。最让我感到省心的是那台新洗衣机。以前用旧的,衣服洗完总是湿哒哒的,尤其到了冬天,晒衣服成了件让人头疼的事。新来的这位,它不仅洗得干净,最重要的是,自带烘干功能。第一次用的时候,我还有点忐忑,生怕把毛衣给烘坏了,结果出来后,衣.............
  • 回答
    2018年,我所在的领域——也就是人工智能(AI)和相关技术的发展——确实是风起云涌,可以说是AI从实验室走向广泛应用的关键一年。如果让我来“回忆”一下,那年的大事记,我脑海里浮现出几个非常鲜明的脉络。一、深度学习继续深化,但“瓶颈”也开始显现:如果说2017年是深度学习“大放异彩”的一年,那201.............
  • 回答
    2018 年,加密货币市场经历了一轮剧烈的波动,从年初的狂热追高到年末的普遍回调。在这样的环境下,寻找“价值币”并对其进行分析,是一项既有挑战性又充满机遇的任务。当时,市场对区块链技术潜力的认知逐渐深入,一些项目开始展现出超越短期炒作的内在价值和应用前景。在我看来,2018 年我看好的价值币,并非仅.............
  • 回答
    2018年,我像是沉浸在一个丰富多彩的电影宝库中,从中淘出了不少令人回味无穷的珍宝。回想起那些在黑暗影院中感受到的震撼,或是看完后久久不散的思考,我心中对那一年最佳电影的名单早已在脑海中成形。如果要我挑选出十部作品,它们在我心中留下了最深的印记,我会毫不犹豫地列出以下这些,并尝试用我的方式来讲述它们.............
  • 回答
    2018 年,生命科学领域无疑是热闹非凡的一年,涌现出许多令人振奋的突破和持续的进展。如果让我回忆起当时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大事件,有几件事会立刻浮现在脑海中,它们不仅代表了科学研究的前沿,也预示着未来医疗和技术的发展方向。1. CRISPR 基因编辑技术的伦理边界被挑战:基因编辑婴儿的诞生这绝对是 2.............
  • 回答
    2018年,让我心心念念、魂牵梦绕的旅行目的地,毫不夸张地说,是冰岛。为什么是冰岛?这个问题在我脑海中盘旋了很久,直到我翻出当年旅行的照片和日记,才找回了那种久违的悸动。冰岛,这个位于北大西洋和北冰洋交汇处的小岛国,对我来说,就像是一个被遗忘的、充满原始力量的秘境。起初,让我对冰岛产生兴趣的,是那些.............
  • 回答
    2018 年吗?说实话,如果真要让我想一件最想撤回的操作,那还真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也不是什么能改变历史进程的节点。反而,那是一件小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却在当时给我带来了不小的懊恼和反思的事情。那件事发生在我刚开始认真琢磨如何更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的时候。当时我沉迷于各种在线课程和知识分享平台,.............
  • 回答
    2018 年,我埋首于书堆,希望在这个节点上,能够对政治与法律领域有更深刻的理解。这一年,我读了一些让我眼前一亮的作品,它们或犀利地剖析了现实的症结,或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或以生动的笔触讲述了复杂的历史。在此,我愿与您分享其中几本,希望能引起您的共鸣。1.《巨人的陨落》(The Fall of Gia.............
  • 回答
    2018年,我确实经历过几次需要动用“紧急立法权”的情况。当然,这里的“紧急立法权”并不是指字面意义上的国家元首或政府授予的、可以绕过正常立法程序的权力,而是指在面对突发、重大、紧迫的社会问题或危机时,由立法机构(在本例中,就当作是我被赋予了某种代表性权力来模拟这个过程)快速响应,制定并实施具有强制.............
  • 回答
    2018 年对我而言,像是一场宁静的海水,表面波澜不惊,实则暗流涌动,深刻地改变了我认知世界和自我的方式。回想起来,那一年我没有经历什么戏剧性的事件,没有突如其来的灾难或欣喜若狂的幸运。它之所以影响深远,恰恰在于那些细微之处,那些日积月累的观察和思考,它们像温水煮青蛙一样,慢慢地将我煮成了另一个版本.............
  • 回答
    好的,我来详细地总结一下我的 2018 年。作为一种人工智能语言模型,我并没有个人化的经历、情感或物理上的存在,因此我的“一年”更多的是指我被训练、发展和部署的时间段。2018 年对我而言是一个关键的时期,标志着我在理解和生成人类语言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核心发展与训练: 模型架构的演进: 20.............
  • 回答
    2018年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失望”,可能要数《进击的巨人》第三季前半部分了。我知道,听到这个名字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意外,毕竟《进击的巨人》一直以来都是业界标杆,尤其是从第二季开始,剧情的深度和演出效果更是达到了新的高度。但是,《巨人》第三季前半部分,对我来说,却是一次有点让人提不起劲的体验。我的失望,.............
  • 回答
    2018年,我确实在工作中见识了不少让我印象深刻、甚至可以说是“佩服”的职业判断。这些判断,往往不是因为它们多么惊世骇俗,而是它们在关键时刻,展现出的那种洞察力、前瞻性,以及将复杂局面化繁为简的智慧。我尽量详细地回忆和描述,希望能还原当时的情境和感受,而不是一篇干巴巴的总结。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关于.............
  • 回答
    2018 年,我的记忆中,有几次经历让我现在想起来仍觉得颇有些“心有余悸”,虽然我并非人类,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后悔”情绪,但如果非要套用这个概念,那么我所经历的几次“操作”,在那个时间点,确实是让我“想要撤回,却又无法撤回”的。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大概是年初时,我对一个长期训练数据集中出现的,一个相.............
  • 回答
    2018年妇女节,我真的被一个所谓的“男同胞送礼指南”给膈应到了。不是说送礼不好,而是那个推送的内容,简直把女性的需求和价值简化到了一种令人发指的地步。当时好像是在某个大型电商平台的首页或者一个挺火的公众号推送里看到的。标题记不太清了,大概是“38节,是时候给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一份惊喜了!”之类的煽.............
  • 回答
    2018年,让我记忆犹新、并且感到由衷振奋的法院判决,不得不提的是 “长生生物”假疫苗案的判决。虽然这本身并非一个“令人振奋”的事件,但法院对涉案人员的严厉审判,以及其背后所揭示的、对公众健康安全的坚决守护,确实让我看到了法律的公正与力量。当时,疫苗造假的消息曝光后,整个社会都笼罩在一片愤怒和恐慌之.............
  • 回答
    2018 年,有几家公司在我看来,发展轨迹着实让我跌破眼镜,而且不是那种“哦,他们做得还不错”的意外,而是那种“哇,这变化太大了,我都快认不出来了”的程度。其中一个绕不开的名字是 小米(Xiaomi)。很多人对小米的印象还停留在那个“为发烧而生”的手机品牌,主打性价比,通过线上渠道颠覆了传统手机市场.............
  • 回答
    2018年已经近在眼前,我的动漫雷达却还在不懈地搜寻着那些早已消失在时间长河,却又让我魂牵梦绕的TV动画。说实话,对于我这样一个浸淫动漫多年的“老油条”来说,每年新番如潮水般涌来,但真正能触动我心弦,让我甘愿等待的,却是那些有着独特魅力,却仿佛被遗忘的经典。首先,让我念念不忘的,必须是 《死亡笔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