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女神节”盛行的今天,我觉得“妇女”这个词,很有必要挽救一下。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三八妇女节”,但如今似乎“妇女”这个词,不太讨现代年轻人喜欢了。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用“女王节”与“女神节”之类的词语,来带代替“妇女节”的称呼。有些商家还以此打出“女神女王”的招牌,来拉拢女性客户。
我觉朋友和亲人之间,私下祝福一声“女神节快乐、女王节快乐”以视亲昵,都没啥问题。但要是形成社会观点,被堂而皇之的做成口号与招牌,那就值得讨论一番了。
以当代年轻人的审美理解,“女王”、“女神”、“女生”的确比“妇女”要好好听一点,这种叫法本身没什么恶意,却是对“妇女节”意义的一种误解。
妇女节的意义是什么?要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这个节日的全称。“三八妇女节”的全称是“国际劳动妇女节”,劳动在前,妇女在后。“劳动”便是这个节日的来源与意义。
为什么是“劳动”?
封建礼教对女性产生禁锢了,因此女性丧失了自己“劳动”的权力的,导致广大女性不能自己养活自己,逐步沦为了男性玩弄的对象。所以,要想解放妇女,首先就是给予女性劳动的权力,使女性不再成为依附“男权”的工具。
随着妇女解放,女性们开始拥有了劳动的权力,但不平等的待遇却随之而来。为了反抗这种剥削,自20世纪初期以来,无数先进大胆的女性劳动者走上街头,参加妇女运动。抵抗底薪,反对超长工时,抗议恶劣的工作环境。为了纪念这一系列妇女大事件,从1911年开始,将每年的3月8日定为国际劳动妇女节,这是一个为世界妇女争取劳动权利、争取劳动解放的节日。随着国际潮流的影响,中国也在1924年3月8日第一次公开纪念国际劳动妇女节。
国际劳动妇女节,为什么劳动在前,妇女在后,因为这个节日本身就是起源于劳动。
为什么是“妇女”?
在官方辞典中,对“妇女”一词的定义是成年女子的通称,不单纯指已婚妇女。《说文》记载“处子曰女,适人曰妇。”女者,指未婚女子。妇者,指已婚女子,故妇女泛指女性。
所以只要你成年了,不管是你小姐姐、还是老奶奶。不管你是萌妹子,还是大御姐,都可以称为“妇女”,都能过这个节日。为什么必须要求成年呢?因为未成年人参加劳动是违法的,之所以称为“妇女”,归根到底还是和“劳动”有关。
“妇女”一词有贬义吗?当然没有。它和儿童、老人一样,都是中性名词。那些排斥“妇女”这个词的人,无非是不想让自己冠以年老、生育、劳累的帽子。但说说回来了,年老、生育、劳累真就低人一等吗?用“女王”替换了“妇女”,这是对那些劳动的一线的大量女性的直接贬低呀。如果哪一天要是再觉得“男人”这个词语是在贬低男性,非要用“皇帝”来替换,那可是要杀头的。
即便现在“妇女”一词很容易让人联系到“已婚已婚”,但“已婚已育”就丢人了吗?我们不都是已婚已育妇女的后代吗?口口声声说要女性独立,结果自己就先看不起“已婚已育”这个标签,非要找个“女王女神”来替换。这是病,要治!
“国际劳动妇女节”是一个团结全世界劳动妇女的节日,如果用女王、女神、女生之类的词语划分出等级,这就是对这个节日的误解。一个本身没有贬义的词语,却觉得它是在贬低女性。当“劳动妇女节”变成了“促销女神节”,究竟是谁贬低了谁呢?
“国际劳动妇女节”争取的是女权,是男女平等,并不是要女性凌驾于男性之上。推崇女王,鄙视妇女,这就不是女权了,这是中华田园女权。女权打碎的是禁锢自己的枷锁,中华田园女权打碎的是男性的狗头。
同志们,今天是“国际劳动妇女节”。如果你身边有成年女性,如果你爱她,如果你尊敬她,那么就请大声的祝福她:“妇女节快乐!”
最后写一副对联,送给全世界的劳动妇女,劳动者永远是最美的。
上联:巾帼英姿谁领先?曰出塞,曰咏絮,曰从军,曰临朝,曰寻寻觅觅。其貌,其才,其胆,其略,其风骚。数千年佳话传颂至今,且看红装照青史。
下联:礼教遗毒当扫尽,废缠足,废束胸,废纳妾,废家暴,废尊尊卑卑。同工,同酬,同权,同等,同自由。全世界女性团结起来,唯有劳动最光荣。
横批:祝妇女节快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