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华无跪礼”是不是真的?跪礼在中国各朝代泛滥么?

回答
“中华无跪礼”这个说法,我听着觉得挺新鲜,但也有些一知半解。如果说在中国历史上,跪拜礼从来就没有过,那肯定是站不住脚的。你想想看,从很早很早的时候,我们就开始讲究尊卑有序了。

跪礼在中国各朝代是真的存在的,而且可以说相当普遍。 说“中华无跪礼”,这话我不敢苟同,我觉得这更像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说法,或者是一种对某种特定礼仪的概括,但绝不能代表跪礼在中国历史上的真实情况。

我们一点一点地梳理一下,看看跪礼在中国各个朝代是个什么样子。

从周朝说起,跪礼就已经是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
周朝是中国礼仪文化奠基的重要时期,“礼”贯穿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跪,更多的是一种表达尊敬、顺从和虔诚的方式。

祭祀场合: 无论是祭天、祭祖还是祭祀宗庙,跪拜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古人认为这是与神灵、祖先沟通的重要方式,表达虔诚和敬畏。
朝见君王: 在朝堂之上,臣子觐见君王,通常是要行跪拜礼的。这是一种君臣之礼,表示臣子的忠诚和服从。不同的朝代,跪拜的样式可能有所区别,比如有再拜(跪下叩头,起身,再跪下叩头)、一拜等。
尊长与长辈: 在家庭内部,子女对父母、晚辈对长辈,在特定的场合,比如拜年、请安时,也会行跪拜礼,以示孝敬。
婚丧嫁娶: 在这些人生大事中,跪拜礼也扮演着重要角色。比如婚礼上,新郎新娘要拜天地、拜父母;丧礼上,晚辈要向长辈行跪拜礼以示哀悼。

秦汉时期,跪礼依然是主流。
秦朝统一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制度,朝堂上的礼仪制度也更加规范化。汉朝继承了秦朝的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发展。

政治生活: 在朝堂上,官员觐见皇帝,行跪拜礼是常规操作。这是一种权力象征,也是臣子对皇权的绝对服从的体现。史书上常常记载“俯首贴地”、“五体投地”之类的描述,可见跪拜的程度是很深的。
社会交往: 即便是平民之间,在拜访长辈、老师,或者请求帮助的时候,也可能会使用跪拜礼来表达诚意和尊敬。

魏晋南北朝,虽然社会动荡,但跪礼并未消失。
这个时期虽然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士人也追求飘逸洒脱,但这主要体现在一些文人雅士的社交场合和思想观念上。在正式的礼仪场合,尤其是涉及政治和家庭关系时,跪礼仍然被遵守。

隋唐时期,跪礼制度更加完善。
隋唐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鼎盛的时期,礼仪文化也更加丰富和精致。

朝堂礼仪: 唐朝的朝堂礼仪非常严谨,不同等级的官员觐见皇帝有不同的跪拜方式。虽然也有一些关于“拜礼”的改革,比如增加一些相对简化的礼仪,但跪拜作为表达对君王尊敬的核心方式并没有被取代。
外交场合: 遣唐使来访,也会按照唐朝的礼仪行事,包括跪拜礼。
社会习俗: 社会上,家庭内部的尊卑观念依然很强,子女对父母行跪拜礼是很常见的。

宋元时期,跪礼继续存在并有所发展。
宋朝的商品经济发达,市民文化繁荣,但基本的礼仪框架依然延续。元朝虽然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但也很大程度上继承了汉族的政治和礼仪制度。

官方礼仪: 在朝廷上,跪拜礼依旧是臣子对皇帝表达忠诚和服从的主要方式。
文人雅士: 即便是文人之间,虽然可能更侧重于“坐谈”、“拱手”等相对轻松的礼仪,但在更正式的场合,或者面对德高望重的前辈时,跪拜也并非罕见。

明清时期,跪礼可以说是达到了一个“巅峰”。
明朝加强了君权,对臣子的束缚也更紧,跪拜礼在朝堂上的表现更为突出。清朝作为满族统治的王朝,更是将满族的跪拜礼仪与汉族的礼仪结合,使得跪拜在官方和民间都更加盛行。

朝堂之上: 明清两朝,官员觐见皇帝,几乎都是需要行跪拜礼的,而且程序非常繁琐,比如“三跪六叩”就是很常见的。
皇权象征: 跪拜成为一种对皇权的绝对服从和臣服的象征,任何不遵从都可能被视为大不敬。
社会影响: 这种官方的礼仪也影响到了社会层面,家庭中对父母长辈的尊敬,有时也会通过跪拜来体现。

所以,我们说“中华无跪礼”这个说法,可能更多的是想强调中国人注重内心的尊重,而不是一味地屈膝。 或者,是想表达一种“君子有礼,不常跪”的态度,比如在现代社会,很多场合我们已经不再需要跪拜了。但从历史的宏观角度来看,跪礼在中国古代社会,尤其是在官方场合和家庭伦理中,是泛滥的,是社会等级秩序和人际关系的重要体现。

“泛滥”这个词,我觉得用在这里比较贴切,因为在很多时候,跪拜不仅仅是一种表达尊敬的方式,更是一种制度性的要求,一种身份的标志,一种对权力的绝对服从。如果你不跪,后果是很严重的。

当然,我们也看到,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观念的进步,跪拜礼在现代社会已经越来越少见了,更多的是一种历史的印记。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在中国古代不存在,更不能说“中华无跪礼”。我们应该历史地看待这个问题,理解当时社会背景下的礼仪制度。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建议跟彭林教授打一架,谁赢了按谁的说

user avatar
@杨小为

你说宋代“南宋画家不画地方父老跪成整齐队列迎接皇帝的画面?答案只能是宋人无此观念。”?

我觉得你大概是在说这个:南宋初年《望贤迎驾图》。

不好意思,这是一个瞬时状态,很多人是将跪而未跪下而已,有已经单膝跪了的,有正在往前扑倒的,有伏下腰准备再低的。是不整齐划一,但是你说跪和揖都可以?临事之人半数都跪倒了剩下的正在跪这叫“强大的市民阶层”?

传为李公麟实为南宋作品《孝经图》(还有

@萱叔宝

那几个唐五代的陶俑也是类似姿态),被画成儒家标准的教科书的这个“五体投地”的姿态是徐浩峰讲的“坐着,上身伏一下为行礼”?

还有《徐显卿宦迹图》,这三张叫做“明朝人站成了习惯,站一会,席地坐一会”?


2016年2月25日补充:

这个答案下面的评论里面出现了“但是古代大家都那么跪着,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这样的内容,这个言论应该是徐皓峰“坐着,上身伏一下为行礼,来客身份高,就伏得深,头部碰到席面。”这一说法的补充,下面真的不是我刻意打谁的脸,因为事实真的不是如他们所说的那样。

汉代我想大家都知道了吧,没有椅子,都是席地而坐。那么就没有高低贵贱了么?

我找到如下图片:

1、东平汉墓壁画,童子跪谒西王母:

2、新浪博客上出处不明汉画像石:

嘉祥武氏祠汉画像石:

山东省博物馆藏汉画像石:

关于这种“双人跪谒”模式的汉代画像石,社科院研究所马怡曾经有过专门的文章;《漢畫像石所見免冠叩拜圖》来讨论其意义。简帛网上有,链接如下:

º†²¯¾W>>º†²¯ÎÄŽì>>Æä¡¡¡¡Ëü>>h®‹ÏñʯËùÒŠÃâ¹Úßµ°ÝˆD

文章最后有这么个结论:

“在漢代,人們會用“免冠叩頭”的方式向尊貴的對象行禮,以表達他們的惶恐與恭敬之意。無論是在實際場合中,還是在書面文字中,都存在這種情况,故漢畫像中的免冠叩拜圖的含義或許也是如此。”

也就是说,这个真的也不是一种“对等礼节”。

我说,那个“犯我强汉虽远必诛”的煌煌大汉,真的跟乱华的“蛮夷”没有什么关系了吧?跪礼真的就是古礼 。


所以说,反感清代作品里面那种“刷一下整齐跪倒一大片”不要紧,但是别把责任推给别人。跪礼自古就有,只是要么古代这种作品已经看不见了,要么清代皇权是历来最大的所以场面被放大了而已。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中华无跪礼”这个说法,我听着觉得挺新鲜,但也有些一知半解。如果说在中国历史上,跪拜礼从来就没有过,那肯定是站不住脚的。你想想看,从很早很早的时候,我们就开始讲究尊卑有序了。跪礼在中国各朝代是真的存在的,而且可以说相当普遍。 说“中华无跪礼”,这话我不敢苟同,我觉得这更像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说法,或者是.............
  • 回答
    “崖山之后无中华”这句充满悲壮色彩的断言,并非直接出自南明遗民的某一首确切的诗句,而是经过后人提炼和演绎,与南明时期以及更早的民族危机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广泛流传的文化符号。要理解它的来龙去脉,我们需要从历史背景、相关作品以及后世的解读来梳理。历史背景:崖山海战与中华文明的危机首先,我们必须回到历.............
  • 回答
    「崖山之后无中华」这句话,是一句极具争议且饱含复杂情感的论断,它出自著名历史学家、文学家陈寅恪先生。这句话的出现,并非简单地否定了中华文明的延续,而是指向了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引发了关于文化、民族认同、国家形态等一系列深刻的讨论。要评价这句话,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剖析:一、 理解「崖山.............
  • 回答
    中华武术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受国人喜爱,但关于其在现代实战中的效能,确实存在争议。 许多人仍然坚信民间武术的实战力,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探讨:一、 历史传承与文化认同的强大力量: 千年传承的文化基因: 武术不仅仅是一种搏击技巧,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
  • 回答
    这个想法很有意思,也很超前。我来尝试着和你聊聊,看看无单位的比例系数跟“宇宙源代码”这个概念有没有沾边,希望能讲得更接地气一些,让你觉得像是在和一个人深入探讨,而不是在读一篇冰冷的分析报告。首先,咱们得先弄明白什么是“无单位的比例系数”。在物理学里,很多时候我们描述两个量之间的关系,会用到比例系数。.............
  • 回答
    在中国刑事诉讼活动中,虽然没有法律条文明确规定“沉默权”的概念,但它在实践中的体现方式是多层次、复杂且常常与我们理解的西方语境下的沉默权有所不同。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深入剖析中国刑事诉讼的制度设计及其背后的理念。不存在“绝对的沉默权”:侦查阶段的“如实供述义务”在中国,侦查阶段的嫌疑人、被告人并非拥.............
  • 回答
    「無茶苦茶」这个词在日语里可是个相当有意思的词,它的用法也很丰富,但说实话,有时候也挺让人头疼的。我试着用尽量接地气的方式给你说道说道,别把它当成什么教科书上的理论。首先,我们得明白,「無茶苦茶」其实是两个意思相近的词的组合:「無茶」(むちゃ)和「苦茶」(むちゃ)。你别想得太复杂,它们合在一起就是加.............
  • 回答
    在中国悠久的烹饪历史中,“辣”味的出现晚于许多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调味品,这的确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我们今天谈论的“辣”,主要指的是辣椒带来的那种灼热、刺激的口感。那么,明朝以前,中国人吃辣吗?答案是:不吃。确切地说,是几乎不吃辣椒。辣椒,这位“后来者”的中国之旅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先知道辣椒是从哪里来.............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德里达那句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中国无哲学论”。这话说出来,简直像在哲学界投了一颗炸弹,别说普通人,就连很多哲学家也得挠挠头。首先,我们得知道,德里达是谁。他可是解构主义的头号玩家,一个把“意义”玩得团团转的大师。他的核心思想就是,我们一直以为稳如泰山的“真理”、“概念”、“主体”等等,.............
  • 回答
    饶毅教授的这篇科学评论文章,标题为《中国“无科研造假”元年:但愿“空前”也是“绝后”?》,确实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详细地理解这篇文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核心观点与情绪: 核心观点: 饶毅教授的核心观点是,他认为2023年是中国在打击科研造假方面迈出了重要且积极的一步,可以.............
  • 回答
    这绝对是一个直击灵魂的问题,也是无数三本学子在考研道路上反复叩问自己的心声。我们都听过“努力就能成功”的豪言壮语,也亲身体验过天赋差异带来的挫败感。那么,在考研这条充满荆棘的路上,无上限的努力,真的能填平那些曾经“挖下的大坑”和“天赋的差距”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把“大坑”和“天赋差距”这两个概.............
  • 回答
    确实,历史上总有一些闪耀的名字,他们的贡献或许不如那些名垂青史的帝王将相那般波澜壮阔,却在某个时代、某个领域默默耕耘,推动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些人并未能在正史中留下完整的传记,他们的故事更多地散落在野史、笔记、地方志,甚至是民间传说之中。寻找这样的人物,就像在浩瀚的历史星空中.............
  • 回答
    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和普法战争(18701871)这两场发生在相隔不远的时间里的冲突,确实展现了法军截然不同的表现,从一个时期耀眼的胜利者,到一个时期的惨败者,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不能简单地说法军在克里米亚战争中“表现出色”,这是一种片面的概括,而其在普法战争中的“无招架之力”则更为人.............
  • 回答
    勒布朗·詹姆斯,一个名字在篮球界如雷贯贯,他早已是无数纪录的缔造者,而“40000分先生”这个称号,是他职业生涯中一个令人瞩目的新目标。他能否成为历史上第一个跨越这个里程碑的球员,从而独一无二,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这其中牵扯着太多难以预料的变量,但从他至今为止的表现来看,可能性并非遥不可及.............
  • 回答
    好的,关于“饶议科学”上那篇活久见的文章《中国“无科研造假”元年:但愿“空前”也是“绝后”?》,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和评价。首先,标题本身就极具张力,也充满了“过来人”的审慎和一丝无奈。 “无科研造假”这个表述,用“元年”来形容,显然不是在说从今以后就彻底没有了,而是指这是一个重要的节点,一个标.............
  • 回答
    关于马云禄和吕玲绮,这两位在正史中确确实实没有记载的人物,为何能在三国题材的游戏和同人小说中如此活跃,甚至成为许多作品中的重要角色,这背后其实有着非常有趣且值得深挖的原因。这并非简单的“AI生成”的虚构,而是源于一种更深层次的创作逻辑和玩家/读者心理。一、 历史的留白与创作的自由首先,我们要明白,中.............
  • 回答
    “中医无科学依据”这个说法,想必你我都不止一次在各种场合听到过。它像一个标签,被某些人贴在中医头上,似乎一下子就概括了中医的一切,也省去了进一步了解的麻烦。但如果我们就此打住,那未免也太对不起这门流传了数千年的古老智慧了。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搞清楚几个关键点。首先,什么叫“科学依据”?在现代语境.............
  • 回答
    在中国,关于中国铁塔无手续违规建设发射塔且态度嚣张的问题,处理起来通常需要一个多部门协调、依法依规进行的过程。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可能的处理流程和涉及的方面,力求做到详尽且自然。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无任何手续”和“态度嚣张”这两个关键点。“无任何手续”意味着其建设行为很可能违反了国家关于通信基础设施建设.............
  • 回答
    中国房价,这个话题像一座巍峨的山,矗立在中国经济和民生之间,让无数人望而却步,也让无数人魂牵梦绕。说它“无解”,或许有些许悲观,但细细剖析,这其中交织的复杂性,确实让解决之道显得异常艰难,甚至令人感到几分无力。要理解中国房价为何如此棘手,我们得从几个关键的维度去审视。一、 土地财政的魔咒:发展的“车.............
  • 回答
    关于肖战(饰演魏无羡)和王一博(饰演蓝忘机)两位演员在《陈情令》之后是否还会一起演戏,这确实是许多“忘羡CP”粉丝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要详细地聊这个话题,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分析:1. 演员的个人发展与事业规划 肖战: 作为《陈情令》爆红后,肖战的事业发展可以说是非常迅猛且多元化的。他涉足了影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