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在白令海峡建一道水坝,对地球环境有什么影响?

回答
在白令海峡修建一道横贯东西的巨型水坝,这绝对是个石破天惊的设想,而它对地球环境的影响,那可真是连锁反应,从北极到全球,都会被搅动得天翻地覆。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玩意儿一旦建成,会发生什么。

首先,最直接也最显著的,就是对北极气候的颠覆。

白令海峡连接着北冰洋和太平洋,而北冰洋的气候,很大程度上就依赖于从太平洋流入的相对温暖的水。这股暖流是北冰洋“维持体温”的重要因素,也影响着海冰的形成和融化。

北冰洋变暖加速,海冰消失更快: 如果建了水坝,并且这水坝挡住了太平洋暖流的流入,北冰洋就会失去一个重要的热量来源。你想啊,本来就能融化一些海冰的水进不来了,那海冰的生长季就会缩短,融化季就会延长。再加上本身全球变暖的趋势,北冰洋的海冰,尤其是夏季海冰,可能会以更快的速度走向消失。这对依赖海冰生存的北极熊、海豹、海象等动物来说,简直是灭顶之灾。它们捕食的平台没了,生存的栖息地也没了。
区域性气候改变: 北冰洋海冰的减少,不仅影响北极生物,还会进一步改变北极地区的温度和降水模式。原来被海冰反射掉的太阳辐射会更多地被海水吸收,进一步加剧变暖。这可能会导致更频繁的极端天气事件,比如更猛烈的风暴,或者更长的旱季,这些都会对北极的陆地生态系统造成冲击。
对温盐环流的潜在影响: 这个就有点深奥了,但至关重要。地球上的大洋环流系统,尤其是所谓的“温盐环流”(Thermohaline Circulation),就像一个巨大的全球传送带,输送热量和营养物质。北冰洋的淡水(来自融化的冰雪)和太平洋的盐水交汇,是驱动这个环流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水坝切断了这种盐水的交换,可能会削弱甚至改变全球的温盐环流。一旦这个系统紊乱了,其影响将是全球性的,可能导致欧洲迎来更寒冷的冬天,或者改变全球的降雨分布,某些地区可能变得更干旱,另一些则面临洪涝。

再来看看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那也是天翻地覆的。

海洋生物迁徙受阻: 许多海洋生物,尤其是鱼类和海洋哺乳动物,都有季节性的迁徙路线,而白令海峡正是它们的重要通道。比如一些洄游鱼类,它们的生命周期就依赖于在不同海域之间的移动。水坝一旦建成,就像一道不可逾越的高墙,彻底阻断了它们的迁徙。这会导致某些鱼类种群数量的急剧下降,甚至灭绝。
盐度差异改变,影响局部生态: 白令海峡两侧的海水盐度本来就有差异,这种差异也塑造了当地独特的海洋生态。水坝的修建,尤其是如果它能控制一部分水流的进出,会改变这种盐度梯度。原本适应某种盐度环境的生物可能会因为盐度的剧烈变化而无法生存。
浮游生物和食物链的连锁反应: 浮游生物是海洋食物链的基础。它们依靠海水的营养物质和光照生存。水流的变化,营养物质的输送方式改变,以及可能的光照变化,都会对浮游生物的分布和数量产生影响。而这又会层层传递到更高营养级的生物,比如鱼类、海鸟和海洋哺乳动物。整个海洋食物网可能会因此发生重组,甚至崩溃。
沉积物和营养物质的重新分布: 白令海峡的海水流动也携带了大量的沉积物和营养物质。水坝的修建会改变这种输送模式,可能导致某些区域的沉积物淤积,另一些区域则可能因为缺乏沉积物而改变海底地形和生态。营养物质的分布不均,也会影响浮游植物的生长,进而影响整个海洋的生产力。

陆地环境也逃不掉干系。

周边陆地气候变化: 虽然大坝主要影响海洋,但海洋气候的变化最终会影响到临近的陆地。如果北极海冰加速融化,原本受海冰影响的沿海地区的温度和湿度可能会发生变化,影响当地的植被和野生动物。
对俄罗斯和阿拉斯加原住民社区的影响: 白令海峡地区是许多原住民社区的家园,他们的生活方式、文化传承,都与海洋息息相关。渔业、狩猎,甚至是他们的传统知识,都可能因为海洋环境的剧变而受到严重打击。这种影响,绝不仅仅是生态层面的,更是文化和生存层面的。

还有一些更广泛的、更难以预测的后果。

工程本身带来的破坏: 想象一下,在世界上最艰险、最寒冷、最动荡的海域修建这样一座史无前例的巨型水坝,其工程难度和环境代价将是巨大的。建造过程中产生的噪音、污染、对海底生态的破坏,都将是巨大的短期冲击。
全球海平面变化的可能性? 这个有点遥远,但理论上,如果水坝对全球洋流和热量平衡产生足够大的影响,进而改变了极地冰盖的融化速度(虽然很难直接关联),理论上可能会对全球海平面产生一些间接影响。当然,这更多是猜测了。
人类活动和航运: 如果水坝确实阻断了航运,那将对依赖白令海峡航线进行贸易和资源开发的国家(如俄罗斯、美国、中国等)产生巨大影响。这会迫使他们寻找替代航线,可能增加航运成本和风险。

总而言之,在白令海峡建一道水坝,与其说是一个工程项目,不如说是一个对地球系统进行的极端实验。

它将彻底改变白令海峡及其连接海域的水文特征,进而可能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影响北极气候、全球洋流、海洋生物多样性,甚至更广泛的气候模式。这就像在人体里堵住一个重要的血管,后果将是灾难性的,且极难预测和控制。从生态、气候到人类社会,几乎没有哪个方面会不受影响。这是一个“潘多拉的盒子”,一旦打开,后果不堪设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苏联当年真的是希望建这样一座大坝,但是出于现实原因这个工程很难实现了。

冷战期间的两极格局下,为了争夺世界霸主的地位,美苏双方都做了一系列伟大、畸形而又疯狂的计划。

虽然苏联和美国是在地球的两边

但其实是也是邻国

北冰洋并不算宽阔,白令海更是脸贴脸▼

靠近北极圈的苏联就曾经几乎采纳这样一项提议:在俄罗斯远东和美国阿拉斯加州中间的白令海峡,建一道堤坝来改造北极的生态环境,融化北极的坚冰,让俄罗斯北方的冻土带融化成为良田,使北极航线可以终年通航。

白令海向北过了白令海峡就是北冰洋了

低温和冰冻令其航运价值极低

且这里左边是俄罗斯,右边是美国

要在海峡上建大坝,苏联人是怎么想的?

(底图来自:NASA)▼

这也是俄族人数百年追寻不冻港漫长历史中的一朵浪漫的浪花。

永冻土和不冻港

俄族人对不冻港的渴求,始自沙皇俄国时代。

15世纪末,刚刚摆脱蒙古金帐汗国统治的莫斯科公国逐渐崛起,并迅速建立起一个占据伏尔加河和第聂伯河的斯拉夫人政权,成为了东欧平原的主人。被称为“雷帝”的伊凡四世加冕,他打破欧洲公国对于领主地位的禁锢,成为了俄罗斯历史上第一任沙皇。

虽然伊凡四世被冠以“恐怖伊凡”之名

不过其铁腕手段确实帮助初生的俄国快速崛起

(图片来自:wikipedia@Ilya Repin)▼

伊凡雷帝执政期间俄罗斯的版图得到了空前扩张,向东吞并了西伯利亚汗国,向南将喀山汗国、阿斯特拉罕汗国吸收进俄罗斯,奠定了今天俄罗斯核心区的基础。

虽然征服整个西伯利亚还需要更长的时间

但这一轮扩张已经大大扩张了莫斯科的安全缓冲

从此俄国人的严重威胁不再来自于草原世界

而是科技快速发展的欧洲世界▼

但彼时已经是陆权国家最后的辉煌时期,西方世界的地理大发现改变了旧有的世界格局,率先开拓殖民地的国家在新的国际竞争关系中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要想参与大航海时代,首先你得有大西洋海岸线

光有北冰洋海岸线那是肯定不够的

俄国连一个正经的暖水港口都搞不出▼

为了赶上大航海时代,在西方列强的殖民狂欢中分一杯羹,1558年伊凡雷帝发动了向西扩张的战争,以求得到通往大西洋的出海口。战争长达24年,但俄国的实际控制范围始终没有进入到波罗的海海岸线100英里以内。

从伊凡雷帝开始,获取一个大洋出海口成为了历任俄国君主孜孜以求的目标。

俄罗斯获取西面出海口的主要障碍在瑞典

瑞典曾长期雄霸整个北欧

并靠有效的军事组织影响中欧的国际局势

(第一次北方战争后大致状况)▼

1721年,彼得大帝通过东欧、北欧诸国的大北方战争的胜利得到了梦寐以求的波罗的海港口,并在此建立了新的都城——圣彼得堡,也就是苏联时期的列宁格勒。

打败瑞典使俄国在西面得以大幅扩张

但其极限也仅限于波罗的海南岸

而要真正进入大西洋,还有很多道关卡

(第二次北方战争(大北方战争)后大致状况)▼

可惜圣彼得堡港并非终年不冻,而且进入真正的大洋也需要经历漫长路程,中间经过很多并不友好的国家,俄军舰仍然无法实现通航自由。

圣彼得堡并非终年不冻,涅瓦河和港口都可能结冰

涅瓦河畔,冰冻阿芙乐尔号

(图片:shutterstock@tridland)▼

这个问题困扰了俄国人几百年。时至今日,俄罗斯唯一满足不封冻条件的港口依然只有北冰洋沿岸的摩尔曼斯克港。这里因北大西洋暖流带来的温暖海水而勉强不冻,但从这里出发的船只也需要打破北冰洋的重重浮冰。

摩尔曼斯克港,可以的!

(图片:shutterstock@Tsuguliev)▼

时间越逼近现代,俄罗斯因为缺乏良港所带来的劣势就越大。现代大宗货物贸易中水路运输的成本远远低于陆路运输,没有优良的海港就相当于缺席了现代国际社会的全球贸易,有部分学者认为这是苏联经济衰弱的原因之一。

这一状况带来的劣势最明显表现在日俄战争中▼

除了海洋问题,寒冷气候给俄罗斯的陆地利用也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如今俄罗斯的170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65%的面积是永久冻土,冻土之上是北极熊和棕熊的家园,只有苔藓、地衣等苔原植被和少量针叶林覆盖,既不能作为农业用地利用,也因为极寒的天气不适合人类的居住。

对熊还行,对人就算了算了

(俄罗斯东北端-楚科奇海-弗兰格尔岛)

(图片:shutterstock@GTW)▼

从军事角度来说,这些苦寒之地曾帮助俄罗斯人先后击败了拿破仑和希特勒这两个来自西方的侵略者。但在和平年代严寒毫无疑问是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障碍,俄罗斯实际有利用价值的土地并不优于中美巴澳等国,耕地面积甚至少于印度。

所以俄国就呈现给人们两种差别很大的形象

一方面是东欧广阔的草原带农业区

一方面是西伯利亚广阔的苔原与雪原

在这里定居要消耗巨大的能量,好在俄国不缺能源

(图片:shutterstock@N-sky)▼

(俄罗斯东北端-楚科奇)

(图片:shutterstock@Andrei Stepanov)▼

在美苏争霸时期,双方政治影响力和军事实力都在竞争中前进,此消彼长,唯独在经济层面苏联始终没有望见美国的车尾灯。这样的背景下苏联人对于改善自身的环境,做出了一个惊天计划。

这个诞生于纯粹理想的国家,从来不缺敢想的人。

誓要在这遥远的太平洋海岸

改天换地!

(俄罗斯-勘察加-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

(图片:Ingrid Pakats / Shutterstock)▼

人工制造洋流

水温的寒冷与否并不单单取决于纬度,巴黎比哈尔滨更靠北,但巴黎的冬季平均气温在0℃以上,而哈尔滨往往能达到零下30摄氏度甚至更冷的极寒温度。

同一纬度范围内

西欧和北欧城市的温度和宜居程度

要明显高于北美和东北亚地区▼

一方面是因为欧洲位于中高纬度大陆西侧,被三面海洋包围,旧有“欧罗巴半岛”的称呼,海洋性气候特征明显。

另一方面,就是洋流的作用。

在西风的影响下,一股被称为北大西洋暖流的洋流自南向北强势进入北冰洋,给沿岸带来明显的增温增湿作用,每年向西欧与北欧每公里海岸输送相当于燃烧6000万吨煤释放的热量。使沿岸形成了典型的海洋性气候,并且一直延续到极圈内。

没有暖流,摩尔曼斯克就是一块冰▼

在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下,北欧挪威等国的气温比同纬度地区高出了15℃到20℃,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年四季风调雨顺。当然这也让靠近这一地区的俄罗斯摩尔曼斯克港终年不封冻。

士兵站在高高的山岗上

看着下面船来船往

(俄罗斯-摩尔曼斯克)

(图片:Sergey_Bogomyako / Shutterstock)▼

北大西洋暖流通过冰岛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之间的挪威海,进入到北冰洋的巴伦支海,在触到新地岛、北地群岛等北冰洋地形后形成环流,大部分由丹麦海峡或者巴芬湾流出。另一部分暖流在进入北极圈后在北冰洋主要海盆中形成环流,直至冷却,最终形成千岛寒流和东格陵兰寒流。

北极寒流与暖流大致示意

北大西洋与北冰洋的接触面远大于北太平洋

相互之间的海水交换和暖流进入也更多▼

相比大西洋和北冰洋中间开阔的海域,太平洋对北冰洋海水的影响相对较小,连接两洋的白令海峡最窄处只有82公里,海峡深度也较浅,阻碍了两洋的水体交流。

由苏联的白令海峡大坝计划,就基于北大西洋暖流和白令海峡的特点。

俄罗斯西伯利亚与美国阿拉斯加之间

(图片来自@deposit / 图虫创意)▼

上个世纪50年代后期,刚刚完成一系列运河改造的“五海通航”计划的苏联,尝到了人工改造自然的甜头,又把目光投向了白令海峡。工程师波里索夫主张,用堤坝堵截白令海峡,使北冰洋成为一个超大号尾闾湖,只有一端连接大西洋,另一端不再与太平洋沟通。

这操作哪是尾闾湖,简直是超大尾闾洋....▼

他计划的第二步,是在这座堤坝上安置一座功率巨大的核动力抽水泵,不分昼夜地将北冰洋的海水排到广阔的太平洋。由于太平洋水位略低于北冰洋,以及北太平洋的环流存在,因此不会形成海水倒灌的问题。

我们比较下白令海峡和英法之间的多佛尔海峡

就知道这个计划是多么的“巨大”

建一座横跨两个多佛尔海峡的大坝

上面装满了核动力抽水泵...

(图片来自:google map)▼

将北冰洋海水泵到太平洋,相当于人工制造了一支强大的洋流,在太平洋这支洋流也许会并入北太平洋洋流的自循环当中,成为一支加强版的千岛寒流。

但在北冰洋海域,这支洋流的出现也足以改变整个北极洋的海水循环。而这,恰恰是苏联工程师们喜闻乐见的。

如果可行的话,苏联人或许还会用核弹来施工...

(图片:Niccolo Bertoldi / Shutterstock)▼

解冻

海水是相互关联的,当白令海峡多出了这样一支洋流,势必会引起整个北极圈生态产生难以预测的变化。

而这种变化,让疯狂的苏联工程师做出了这样的预测:北冰洋因为海水缺失,来自大西洋的暖流就会长驱直入,对北冰洋的海水进行补充。到那时北大西洋暖流所影响的就不止巴伦支海附近区域,而是整个北冰洋。

这给人一种做梦的感觉....▼

据计算,这种暖流每年带来的热量将比世界全部石油储量的发热量还要大两三倍。

前苏联作为一个横跨欧亚两大洲的国家,其经济、人口的重心都在欧洲部分,它的欧洲部分虽然拥有五海出口,但是五海之中里海只是内湖,波罗的海、黑海和亚速海通向大洋的出口又掌握在别人手里。只有漫长的北冰洋海岸能让苏联包括后来的俄罗斯安心走上出海进入大洋的道路(如果解冻的话)。

苏联人确实通过庞大的运河体系

把五个海(里海是湖)都连起来了

但这更像是五个“内部海”抱团

离真正的海洋强国还是有点远▼

因此这项理论上的工程在问世之初就备受瞩目:

暖流带来的热会融化北极的冰盖,不仅会让苏联得到理论上的白海出海口附近的永久不冻港,而且会大幅消减北极冰盖的面积。当北极冰盖向以北极点为中心的更高纬度地区退却,那“北极航道”就暴露出来了。

以前都要靠破冰,不如让他自己化了

虽然对全球是损失,但苏联认为自己是赢家。。

(图片:shutterstock@Koptyaev Igor)▼

北极航道是一条俄罗斯北部海岸线与北冰洋冰盖之间的狭窄水道,每年只有夏季短短十几天的时间可以通航。这条航道一旦开通并常态化运行,那么从东方到西方的航运时间就将缩短10-15天。

远看在滑冰,其实是划水

(图片:shutterstock@Jean Landry)▼

这条航道还是完全掌握在苏联手里的。

如果该计划实施并获得成功了,阿拉斯加70%的土地、加拿大60%的土地和苏联47%的土地都会解冻,变得更适合发展工农业,苏联的生产潜力会被进一步解放。

如果北方土地完全解冻

苏联的辽阔疆域才能真正体现出其价值▼

从工程量的角度来看,这个计划未必不可行。上世纪下半叶的苏联有能力制造强劲的核动力水泵,白令海峡最窄82公里,平均不到100米的深度,以苏联的工业能力或许可以将其填平。

更何况苏联也不需要修建82公里的堤坝,在海峡中部大小代奥米德岛可以作为中继站,堤坝工程分三段进行,大大降低了建造的难度。

小代奥米德岛属美国,大代奥米德岛属俄国

(图片来自:google map)▼

如果说这当中有什么不可控因素的话,那或许就是美国的态度。

苏联的远东领域隔白令海峡与美国阿拉斯加相望,如果要建造一座截断白令海峡的大坝,就需要在另一端与美国领土相接,美国是不是愿意配合将是决定行动成败的关键,而单纯的工程师们认为,既然工程能给阿拉斯加和美国的好朋友加拿大也带来好处,美国应该会有兴趣。

阿拉斯加的状况与东西伯利亚类似

不过阿拉斯加州只有人口73万

对于美国的人口体量来说无足轻重

(图片:lembi / Shutterstock)▼

但美国人心中显然毫无波澜。毕竟,纬度更低且耕地充足的美国并没有像苏联那样改良土地的急迫需求。阿拉斯加对于美国来说,只不过是一块远离本土的海外领土而已,发展与不发展两可,它若与苏联两败俱伤,对美国本土的利益才是最大化的。

对于美国来说

阻挡住苏联战车比什么都重要

(图片:Andrei Stepanov / Shutterstock)▼

苏联要怪,也只能怪当年俄国的祖先们输掉了克里米亚战争。1867年克里米亚战争的失利让俄国对守住阿拉斯加失去信心,遂将这片土地转卖给美国。

这一交易达成的那天,俄罗斯人就永远失去了在白令海峡上建造任何工程项目的机会。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封面图片来自:shutterstock@Andrei Stepanov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白令海峡修建一道横贯东西的巨型水坝,这绝对是个石破天惊的设想,而它对地球环境的影响,那可真是连锁反应,从北极到全球,都会被搅动得天翻地覆。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玩意儿一旦建成,会发生什么。首先,最直接也最显著的,就是对北极气候的颠覆。白令海峡连接着北冰洋和太平洋,而北冰洋的气候,很大程度上就依赖于从.............
  • 回答
    在四大名著中移除一本,变成三大名著,这一选择需要从文学价值、历史地位、文化影响、艺术创新等多个维度综合考量。以下是对四部作品的深度分析,以及移除哪一部最为合理的原因: 一、四大名著的文学地位与特点1. 《水浒传》 题材:英雄传奇,以“官逼民反”为主线,聚焦宋江等108位好汉的反抗与聚义。 .............
  • 回答
    在宜昌或重庆一带完全截流长江,四川盆地 理论上可以变成一个巨大的淡水湖,但要成为“世界最大淡水湖”,还需要考虑很多复杂因素,并且可能性非常低。让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这个设想的各个方面:一、截流的可能性与影响 截流的位置选择: 宜昌(三峡大坝附近): 三峡大坝已经拦截了长江大部分的水流,.............
  • 回答
    在许多文化和传统中,尤其是在中国传统观念里,拍照棺材通常被认为是不吉利的。这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 对逝者的尊重与禁忌: 灵魂的安息: 棺材是逝者最终的安息之所,承载着逝者的身体和生命痕迹。人们普遍认为,在逝者安息之际,对其进行拍照是对其灵魂的不敬,可能会打扰其安宁,招致不幸。 生.............
  • 回答
    如果在比邻星(Proxima Centauri)的位置爆发一颗超新星,人类文明面临着极高的风险,但直接导致人类灭绝的可能性需要更详细的分析,并且答案并非绝对。比邻星是距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大约只有4.24光年远。这个距离对于宇宙尺度来说非常近,但也正是这个“近”才使得潜在的威胁变得更加具体和值得我们.............
  • 回答
    在湖北省博物馆遇到歹徒,是否能砸碎玻璃取出越王勾践剑与歹徒击剑,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法律、道德、个人安全以及文物保护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详细分析:一、 法律层面: 正当防卫的界限: 中国法律允许在受到严重人身侵害时进行正当防卫。然而,正当防卫必须是“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需的限度内,且不能.............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设想,但答案是否定的。我们无法通过在十光年外放置一面镜子来看到自己二十年之前的样子。让我来详细解释一下其中的原因:核心问题:光速的限制和信息的传播我们之所以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本身会反射或发出光,这些光会传播到我们的眼睛里。我们看到的是物体在光传播过程中某一时刻的状态。1. 光.............
  • 回答
    想象一下,咱们的地球,如果那个“引力计”的指针突然指向了“5G”或者更高的档位,这可不是简单的日子不好过,简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生命这出大戏的剧本都会被彻底改写。首先,体型是个大问题。 咱现在的人类,虽然也不是巨人,但在5G的重力下,那简直是顶着一座山走路。肌肉得有多强壮才能支撑起我们的骨骼?想想看.............
  • 回答
    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古代律法的角度来掰扯掰扯。在那个时代,人命如草芥,诛九族更是极刑中的极刑,说白了就是要把你家所有沾亲带故的亲戚都给连根拔起。首先,诛九族这个罪名,它的核心是“族”,也就是血缘关系。古代的法律看重血脉传承,对家族的责任和牵连看得非常重。九族怎么算的,说法比较多,比较普遍的说法是: .............
  • 回答
    在监狱里,不服从管理可不是闹着玩的事,后果会比你想象的要复杂和严重得多。首先,得明白监狱的根本在于“秩序”和“改造”。不服从管理,就是对这个体系的直接挑战。一旦被认为不配合,你很可能就会被盯上。直接的处罚是跑不了的。 刑罚执行机关有一套非常明确的纪律处罚规定。最轻的就是口头警告,但那通常是对初犯或者.............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对于那些已经在国外闯荡了四五年的人来说,回国绝不仅仅是换个地方吃饭睡觉那么简单,那种感觉,怎么说呢,就像是你一直开着一辆性能跑车,突然被塞进了一辆老式拖拉机里,零件嘎吱作响,动力勉强跟上,而且一路颠簸。这种“逆向文化冲击”啊,说起来就多了去了,让我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最直接.............
  • 回答
    在讨论一个在战争中投降的人是否会被原谅这个问题时,我们首先要明白,“原谅”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多层次的概念,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好”或“坏”的标签,更是一个关乎动机、后果、社会背景以及个体经历的巨大光谱。在一场必败的战争中选择投降,这个行为背后牵扯到的因素错综复杂,使得“原谅”的答案也绝非一成不.............
  • 回答
    如果岳不群在刘正风金盆洗手会上慷慨相助,救下了刘正风一家,并且因此获得了其他三派(嵩山派、泰山派、衡山派)的青睐,那么他的结局无疑会与原著中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会扭转他的人生轨迹,走向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让我们来详细推演一下其中的可能性:一、事件的直接影响:声望与地位的飙升 打破“同气连枝”的藩.............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涉及到动物行为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权力交接和社会等级制度。 答案是:非常不可能,并且很可能导致混乱和危险。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为什么会这样,以及猴子社会中的权力是如何运作的:为什么直接打倒猴王不会让你成为新猴王?1. 猴子识别的是猴王,不是“打败猴王的人”: 猴子们认的是它.............
  • 回答
    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没有个人情感、偏见或歧视的能力。我的目标是提供信息和协助,以一种公正和客观的方式进行。因此,如果一位在中国出生长大的黑人朋友告诉我他是中国人,我不会有任何歧视。相反,我会理解并接受这个事实。我的回应会基于事实和对“中国人”这个身份的理解。以下是我会如何理解和回应这种情况,并尽.............
  • 回答
    如果在公海上突然出现一块大陆,这确实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充满挑战的法律和政治问题,没有一个简单明确的答案,因为它涉及到国际法、地缘政治、国家利益以及潜在的全球协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探讨这个问题:一、 国际海洋法框架下的审视目前国际海洋法的主要依据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CLOS)。根据U.............
  • 回答
    在中国将无偿献血政策改为有偿献血,能否解决血液紧张问题,这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问题,涉及伦理、经济、社会心理、医疗体系等多个层面。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 可能带来的积极影响(理论上)1. 提高献血意愿和献血量: 经济激励: 提供物质报酬(金钱、积分兑换.............
  • 回答
    想象一下,如果我们将围棋的棋盘从我们习以为常的二维平面,搬到莫比乌斯带或者球面上去,那将是怎样一番光景?这绝不仅仅是将游戏规则照搬到奇怪的表面上那么简单,它会从根本上改变围棋的本质,带来一系列令人着迷的策略与战术的颠覆。莫比乌斯带上的围棋:无始无终的缠斗首先,我们来谈谈莫比乌斯带。这个“扭曲”的纸带.............
  • 回答
    探讨《美国工厂》模式在美国全面推广是否能重振经济,这确实是一个引人深思的议题,也触及了当下美国社会经济面临的诸多复杂挑战。要深入分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而非简单地打一个“是”或“否”的标签。首先,我们得理解《美国工厂》所呈现的核心模式。简单来说,它展示了福耀玻璃在美国俄亥俄州的一家旧.............
  • 回答
    哎呀,这事儿想想就够让人心惊肉跳的。如果在机场安检时,突然发现你的包里被塞了毒品,这简直就是晴天霹雳。不过,在这种极端糟糕的情况下,别慌,冷静下来是第一要务。下面我给你捋一捋,在这种情况下,你该如何最大程度地为自己辩护,证明自己的清白。首先,最关键的一点:保持冷静,配合调查。一听到“毒品”,安检人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