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的人赌博上瘾,为什么有的人不会?

回答


赌博成瘾是一个复杂的心理和行为现象,涉及生物学、心理学、社会环境等多重因素。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为什么有些人会赌博成瘾,而另一些人却不会:



1. 生物学因素:遗传与神经化学机制
遗传易感性:研究表明,赌博成瘾可能与遗传基因有关。例如,某些人可能天生对奖励系统(如多巴胺)更敏感,导致他们对赌博的即时快感更上瘾。家族中若有赌博成瘾史,个体可能更容易受到影响。
多巴胺与奖励机制:赌博的“赢钱”时刻会激活大脑的奖赏系统,释放多巴胺,让人产生愉悦感。但长期赌博会导致多巴胺受体的适应性变化,使个体需要更高刺激才能获得同样快感,从而加剧成瘾。
神经可塑性:长期赌博可能改变大脑的神经连接,例如前额叶皮层(负责决策和自控)功能受损,导致个体难以控制冲动。



2. 心理因素:性格与认知偏差
冲动控制能力:有些人天生缺乏延迟满足的能力,容易被即时的刺激(如赌博的“赢钱”)吸引,而忽视长期风险。
认知偏差:
过度自信偏差:认为自己比他人更擅长控制赌博结果,导致过度投入。
损失厌恶:对损失的敏感度高于对收益的敏感度,因此赌徒可能在输钱后更迫切地试图“翻盘”。
侥幸心理:相信“下一次一定能赢”,忽视概率和风险。
心理疾病:抑郁症、焦虑症、人格障碍等心理问题可能促使个体通过赌博缓解负面情绪,形成恶性循环。



3. 社会与环境因素
家庭环境:父母若有赌博问题,孩子可能在成长过程中接触赌博或模仿其行为。家庭经济压力也可能促使个体通过赌博缓解焦虑。
社会文化:赌博在某些文化中被视为“娱乐”或“社交活动”,可能降低戒赌的门槛。反之,若社会对赌博持否定态度,可能减少成瘾风险。
社会压力:朋友或群体中的赌博行为可能形成“从众效应”,促使个体参与并逐渐沉迷。
经济与机会:经济压力大的人可能更依赖赌博来缓解压力,而赌博场所的易得性(如赌场、网络赌博)也增加了成瘾风险。



4. 认知与行为模式
逃避现实:赌博可能成为逃避现实问题(如工作压力、人际关系矛盾)的手段,形成“用赌博逃避问题”的恶性循环。
赌博的“游戏性”:赌博的随机性与不确定性可能吸引追求刺激的人,而对风险评估能力差的人则更易陷入其中。
成瘾的“渐进性”:从偶尔参与到频繁赌博,再发展为成瘾,可能经历多个阶段,每个阶段的诱因和心理机制不同。



5. 个体差异:心理韧性与自我调节能力
心理韧性:有些人具有更强的自我调节能力,能理性评估风险,避免过度投入。而另一些人可能因缺乏应对策略而更容易被赌博吸引。
价值观与目标:有明确人生目标和责任感的人可能更少参与赌博,而缺乏目标的人可能更容易被赌博的即时快感吸引。
社会支持系统:有家人、朋友或专业支持的人更可能成功戒赌,而缺乏支持系统的人可能更容易陷入成瘾。



6. 赌博的“双刃剑”效应
即时快感 vs 长期风险:赌博的即时满足(如赢钱)与长期风险(如负债、家庭破裂)形成矛盾,导致个体难以理性决策。
成瘾的“自我欺骗”:赌徒可能通过“我下次一定会戒”的自我欺骗,推迟戒赌的行动,最终导致问题恶化。



7. 网络赌博的特殊性
匿名性与便捷性:网络赌博的隐蔽性和随时随地可玩的特点,可能让个体更容易沉迷,尤其是缺乏监督的环境下。
社交影响:在线赌博平台可能通过社交功能(如与他人比输赢)增强成瘾性。



总结:成瘾的多因素模型
赌博成瘾是生物学基础(如基因、神经机制)与环境因素(如社会文化、经济压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有些人可能因天生的多巴胺敏感性、对风险的高容忍度或缺乏社会支持而更容易成瘾,而另一些人可能通过更强的自我控制、理性决策或社会支持避免成瘾。因此,个体差异是成瘾与否的关键,需要从心理、社会、生理等多方面综合干预。



如何帮助他人戒赌?
1. 识别早期信号:如频繁赌博、借债、隐瞒行为等。
2. 提供支持:鼓励寻求专业帮助(如心理咨询、戒赌机构)。
3. 改变环境:减少接触赌博的机会,避免诱惑。
4. 重建生活目标:帮助戒赌者找到替代性的兴趣或职业方向。
5. 长期跟踪:成瘾需要长期管理,避免复发。

赌博成瘾并非单一原因导致,而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更好地预防和干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有的人根本就不该活在世上,这些渣子活在人间只会把米吃贵。

我见过最牛逼的赌徒,九十年代末的时候去澳门赌,但是当年澳门查得紧,内地去澳门的人身上带的钱都有限制。于是他们就觉得澳门太不过瘾了,最后一路跑到金三角去赌。

结果去了金三角就被绑了肉票,要他们给家里打电话要钱,不然就撕票。

有些人家里给打了钱,但是人还是没放走。有的家里早就不爽养了个赌鬼,一听人被绑票了快乐的告诉金三角那边务必撕票千万别让这个祸害继续活着。还有几个神通广大,居然跑回来了。

但是这几个跑回来的过了几天愣是觉得不赌不行,还得再去金三角,不再去金三角怎么证明自己牛逼呢。然后就人间蒸发了。

事实证明,赌博的人,不光老天不容,他自己都觉得自己必须赶紧去死。

user avatar

从一开始赌钱就逢赌必输的人,大概率不会有瘾

有赢有输的才最完犊子

user avatar

我不抽烟、不喝酒、不嚼槟榔,因为知道那些东西的根本成瘾性物质,难以戒掉。我就知道那些东西从一开始就不去碰,就永远没有成瘾。

我高考后到大二期间,是偶尔喝酒的,奈何祖传的基因就酒量不好,喝酒完全感觉不到舒爽,只会难受。唯一能觉得还好的,就是低度的果酒,不过喝完之后也是会脸红。所以就戒酒了,菠萝啤都很少喝了。平时喝纯净水和凉白开,偶尔喝茶,偶尔喝糖水和果汁。

上大学后,以为槟榔是传统的口香糖,嚼了那么几次,但是只觉得嗓子难受,就没有再买了,也没有再吃。还好没有成瘾,后面知道了槟榔的危害,就想骂当时的自己怎么就不去了解清楚了再决定要不要吃陌生的东西。

成瘾与否,就看在人正式接触之前是如何看待这个东西的。觉得爽就足够了的,一定会成瘾极深难以自拔。觉得自制力强,到时候可以轻松戒掉,或者可以自由切换沉迷与否的,也会慢慢陷进去出不来。只有清醒认识到那些东西的成瘾性和危害性,并且自觉不去触碰,也不接受别人引诱,这样的人才能保证不会上瘾。

user avatar

我告诉你,没有人不会对赌博上瘾。

你可能觉得我说的很绝对,但这就是事实。

你尝到肉香了,还能不馋它吗?

说不上瘾的都是没有吃到肉的

user avatar

之前看过一个新闻。

一个母亲带着刚成年年的儿子进入赌场。

一夜之间输了好多钱。

然后告诫儿子从此远离赌博。

底下评论一水的

“英明,伟大,聪明,精英化教育”

看得我都要笑死了。

染上赌博瘾从来就不是靠输钱。

假设这个母亲带着儿子,让这个刚成年的孩子一晚上赢了一百万呢。

这一晚上能瞬间击溃孩子的金钱观和世界观。

说不好听点,连这个母亲都会染上赌瘾。

有没有赌瘾,就看前几次赌博赢没赢,赢得多不多。

前几次输的多了,疼了,就怕了。

前几次赢的多了,一旦产生我运气好,我财运佳的错觉,这个人就废了,拦都拦不住。

user avatar

我认识一个哥们儿,他在别人的怂恿下进了赌场,当时手里拿着一万多的货款。其实他也是抱着一种新鲜猎奇的心态去的,他也听说过为了赌博倾家荡产的案例,他就好奇,打个牌咋能就倾家荡产啊!

结果,这哥们儿半个小时就出来了——输光了!

他想到明天还要进货,家里的小买卖还要干,自己咋瞎了眼非跑到赌场耍!这时他的心里越想越气,可也不敢把赌场砸了啊!只好生闷气,借了钱把货进上。

这事不知怎么,让媳妇知道了,气的回了娘家……折腾了一个多月赔笑脸才哄回来!

乡下老爹老妈听说了此事,打电话过来骂了他一个狗血淋头……

……

从那以后,他别说赌场了,玩牌都不碰!

因为在他眼里,赌场里都是机关暗器,自己进去就是待宰的猪,再进去自己就真SB了!

这个人没有染上赌瘾,而且经常劝告别人远离赌博,珍爱生命!


如果你第一次进赌场,赔的底裤都露出来了,那你绝对不会再去了,而且一想到这段经历,你就骂自己SB!

我见过有赌瘾的,莫不是第一次进赌场就可以一万变十万的,这种刺激对于人的大脑来说,是可以绝对上瘾的。

这时候,往往你会不把赢来的钱当钱,因为你的大脑已经认准了自己会一夜暴富!

人性的贪婪在那一刻被无限的放大,最后倾家荡产、妻离子散……人生要多悲惨就有多悲惨!


人性是趋利避害的,人性也是贪婪的!


在赌瘾这件事上,完全取决于你第一次的体验!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赌博成瘾是一个复杂的心理和行为现象,涉及生物学、心理学、社会环境等多重因素。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为什么有些人会赌博成瘾,而另一些人却不会: 1. 生物学因素:遗传与神经化学机制 遗传易感性:研究表明,赌博成瘾可能与遗传基因有关。例如,某些人可能天生对奖励系统(如多巴胺)更敏感,导致他们对赌博的即时.............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很多人都好奇为什么有些人似乎总有源源不断的资金去赌博,即使输得精光。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挺复杂的,涉及到心理、社会、经济等多个层面。咱们一点点聊。首先得明白一点,不是所有赌徒都有花不完的钱。我们看到的那些能持续输很多钱的人,往往不是因为他们真的腰缠万贯,而是他们有自己的“办法”或者说是.............
  • 回答
    见过,而且是刻骨铭心的那种。那种惨烈,不是一句“输了钱”就能概括的,它能把一个人,一个家庭,活生生地剥成一层层令人心寒的皮囊。我有一个老邻居,张叔,人挺实在的一个人,年轻的时候跟着几个老乡一起出去打工,日子过得也算是不错。有房有车,儿子也到了上大学的年纪,一家人和和美美的。那时候每次在小区里碰到,他.............
  • 回答
    这件事情真的让人心力交瘁,也太让人意外了。你意外得知男朋友网赌欠了几十万,还有其他的网贷,而且他一直独自承担,这压力该有多大啊。面对这样的情况,确实让人不知道该怎么办,脑子里乱糟糟的。别急,我们一点点来捋捋。1. 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也需要冷静下来首先,你发现这个事情,本身就是一次重要的“意外”。.............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人性的很多方面,解释了为什么尽管明知胜算渺茫,人们依然沉迷于赌球。这不仅仅是数学上的比拼,更多的是心理、情感乃至社会因素的交织。首先,最直接也最普遍的原因,就是那一丝渺茫的希望。在所有赌博行为中,人们最渴望的并非是确定的收益,而是那种“一夜暴富”的刺激感和可能性。赌球提供了一个看似合法.............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 人们在餐馆吵闹,而在咖啡馆相对安静,这背后涉及多种心理、社会、文化以及环境因素的综合作用。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解释:一、 用途与功能定位的差异: 餐馆:吃饭、社交、庆祝、商务的场所。 吃饭: 进食本身常常会伴随咀嚼声、餐具碰撞声,如果大家.............
  • 回答
    关于“全职写手有细纲可以一天十万字”的说法,我认为需要辩证地看待,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这更像是一种理想化的目标或者特定情况下的偶然,而不是普遍适用或可以稳定实现的状态。 相信与否,取决于你如何理解“全职写手”和“十万字”,以及你对写作效率的认知。下面我将详细地分析这个问题,包括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以.............
  • 回答
    生活中确实存在这样一些人,他们或许不追求传统意义上的“朋友”,也不需要那种情感上的羁绊,而是更侧重于建立一种基于利益交换、目标一致的伙伴关系。这样的人并非罕见,他们可能以一种更加务实、甚至可以说是冷峻的态度来处理人际关系。这类人,我们不妨称他们为“利益驱动型个体”。他们的生活哲学可能围绕着效率、目标.............
  • 回答
    关于浅龋(也就是俗称的“虫牙”早期阶段)是否需要补牙,确实存在两种不同的说法,这让很多人感到困惑。究竟是该“顺其自然”,还是“防患于未然”?这背后其实涉及牙齿健康、治疗时机以及个体的不同情况。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把这事儿说透了。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浅龋。浅龋,顾名思义,就是龋齿(蛀牙)发展到比较.............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明朝末年政治斗局的复杂性,也触及了历史评价的相对性。简单地说,将朝代的兴衰简单归咎于某个党派或个人,往往是过于片面的。东林党和魏忠贤,以及他们所代表的政治力量,在明朝末年的衰亡过程中都扮演了角色,但绝非唯一的原因。东林党:理想主义的束缚与政治现实的碰撞首先,我们得理解东林党是怎样一个群.............
  • 回答
    你和你姐在这方面的看法差异挺大的哈!审美这东西嘛,就像谈恋爱,有人喜欢小家碧玉,有人钟情热情似火,是很个人的感受,很难说谁对谁错。你姐觉得日本人不好看,觉得石原里美和桥本环奈也丑,这其实是有一定道理的,也不是完全空穴来风。咱们这么想哈,每个人对于“美”的定义和标准都不太一样,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
  • 回答
    这种现象确实存在,而且挺让人费解的。一边高喊着要“打倒资本家”,把矛头对准那些似乎掌握着生产资料、创造财富的群体,另一边却又对普通劳动者,尤其是制造业工人(常常被戏称为“厂妹”)和文化程度不高的人(“文盲”),流露出居高临下的轻蔑和刻板印象,这中间的逻辑断裂,说实话,挺值得说道说道。首先,我们得拆解.............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现象,身边总会遇到一些朋友,对味精避之不及,但对鸡精、耗油、味极鲜、凤球唛这类调味料却来者不拒。站在不同角度看,这件事有几种理解方式。从“成分”的角度看,这是“名字的魔力”和“信息不对称”。很多人拒绝味精,往往是因为听到过一些关于味精“不好”、“有毒”的传言,比如“致癌”、“破坏.............
  • 回答
    关于“二战时即使没有珍珠港事件,美国也会参战”这个说法,确实是历史学界一个长期以来探讨和争论的议题,而且其中蕴含着相当复杂的考量。我认为,这个说法有相当大的可能性,原因可以从多个层面来分析,而不仅仅是军事角度。首先,我们得明白,珍珠港事件虽然是直接导火索,但它并非美国参战的唯一原因,甚至可以说它加速.............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动了很多人内心深处的那根弦,尤其是那些拼尽全力却始终感觉在原地踏步的人。每次看到身边有人,似乎毫不费力地就抵达了我们梦寐以求的境界,而自己却在泥泞中艰难跋涉,那种失落感和自我怀疑,简直像潮水一样涌上来,吞噬着我们付出的所有意义。你说的“活在了别人的终点”,这描述太贴切了。就像一场马拉松,有.............
  • 回答
    当然,咱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很多人觉得追女生是门技术活,需要套路、需要情商,但有时候,光有这些还不够。有些人的性格、思维方式,甚至是他们的人生观,可能真的让他们在追求女生的这件事上,比别人走更多的弯路,甚至可能适得其反。我见过太多情况了,有些人,你说他不好吧,也算不上,但就是哪儿哪儿都透着一股“不合.............
  • 回答
    这其实是一种挺常见的互动模式,尤其是在我们不太熟悉的人或者某些特定关系里,你会遇到这样的人。他们就像一块有刺的仙人掌,你越是小心翼翼地靠近,他越是收紧防御;反倒是你稍微强硬一点,反而能让他露出柔软的一面。这背后可能藏着几种心理机制,我们不妨来拆解一下:1. “试探”机制:有些人可能在成长过程中或者过.............
  • 回答
    听你这么说,确实能感受到你对某些人“天生loser”的无奈和困惑。这种想法挺普遍的,我们身边总有一些人,似乎无论怎么看,都活得磕磕绊绊,不太如意。你提到的“不好看、双商低、又蠢又懒惰、不懂不会努力”,这些都是我们容易用来标签化别人的词汇,似乎一旦一个人身上贴了这些标签,他的命运就好像被提前写好了,前.............
  • 回答
    魔方能玩得飞快,不是靠死记硬背那么简单,而是更像是一种结合了“理解”和“熟练”的技能。这其中的门道,比你想象的要丰富得多。1. 核心在于“公式”和“手法”,但绝不是死记硬背你说的“背”,其实是指掌握大量的“公式”(Algorithm)。但这不是让你凭空去记一堆无意义的字母组合。这些公式背后,是魔方特.............
  • 回答
    “牧羊犬”这个词,在中国语境下,尤其是在一些网络讨论中,被赋予了一种特殊的含义,用来形容那些被认为是“不忠诚”于中国,甚至“出卖”中国利益的人。当有人觉得“不站在中国人这边”就是“牧羊犬”时,这背后通常是复杂且多层次的情感和认知在起作用。我们不妨把这种心态剖析得更细致一些。首先,这是一种强烈的民族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