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的人真的不适合追女生?

回答
当然,咱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很多人觉得追女生是门技术活,需要套路、需要情商,但有时候,光有这些还不够。有些人的性格、思维方式,甚至是他们的人生观,可能真的让他们在追求女生的这件事上,比别人走更多的弯路,甚至可能适得其反。

我见过太多情况了,有些人,你说他不好吧,也算不上,但就是哪儿哪儿都透着一股“不合适”。

第一种,就是那种“自我中心”到骨子里的人。

这种人,你跟他聊天,你会发现,他大部分时间都在说自己。说的内容可能是他的工作成就、他的兴趣爱好、他有多牛,或者他今天遇到了什么不开心的事,有多委屈。你去听,听个一二三,然后小心翼翼地想找个话题插进去,结果他能把你的话头一转,又绕回自己身上。

你说他对你没兴趣?不一定。可能他就是把和你聊天当成一个“倾听者”的角色,觉得你听他叨叨,就是对他的一种认可。但是,追女生,特别是刚开始的时候,很重要的一点是让对方感受到你的关心和兴趣。你得让她觉得,你关注的是她,而不是只想着把自己的一套东西展示出来。

这种“自我中心”还体现在,他可能会不自觉地忽略你的感受。比如,你今天心情不好,他可能只说了句“哦,那你早点休息吧”,然后自己又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他可能不会问你“怎么了?”,也不会想办法逗你开心,更不会真的去理解你为什么会不开心。在他眼里,你的情绪可能只是他人生长河里一个微小的、不那么重要的涟漪。

第二种,是那种“想太多,但又不敢行动”的类型。

这种人,你可以想象一下,他可能在脑子里已经跟你演了一整部偶像剧,从第一次见面怦然心动,到约会时的尴尬又不失风趣,再到后面的种种浪漫情节。他会把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都想一遍,然后分析利弊,权衡得失。

问题就出在这儿了。他想得越多,反而越不敢往前走一步。他可能会觉得,现在说这句话会不会太早?这次约会是不是不够完美?万一她不喜欢我这样呢?万一她拒绝我怎么办?

结果呢?就是各种“试探”,各种“欲言又止”。你可能感觉到他对你有好感,但是他就是不捅破这层窗户纸。你可能等他约你出去,等了半个月,结果他约你就是去一个“大家都去”的地方,做一件“大家都会做”的事情,生怕出一点点差错。

这种犹豫和不确定,会让女生觉得你不够主动,不够有担当,甚至觉得你根本就没有那么喜欢她,否则怎么会不敢大胆一点呢?爱情有时候就是需要一点冲劲和魄力,你光在那里想,想破脑袋,对方可能已经觉得你“没意思”了。

第三种,是那种“情商低,还觉得自己挺能说”的人。

这种人,不是故意要惹你不开心,他们可能真的没那个意思,但是嘴巴就是管不住,或者脑回路跟常人不太一样。

比如,你化了妆,精心打扮了一下,想让他眼前一亮。结果他可能脱口而出:“今天怎么和平时不太一样啊?是做了什么微调吗?”或者更糟的:“你这衣服有点老气啊。” 或者,你分享了一个小小的成就,他可能直接泼冷水:“哦,这有什么难的,我当年……”

他们可能觉得自己是在“坦诚”,是在“说实话”,但实际上,这些话在女生听来,可能就是不尊重,就是不体贴,甚至有点刻薄。女生在情感上,往往更需要被肯定,被鼓励,被温柔对待。你的“实话”,如果刺伤了她,那就是在为你的追求减分。

更要命的是,这种人往往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甚至还会觉得是你“太玻璃心”。他不会主动去学习怎么说话更得体,怎么去观察女生的情绪,他只会觉得是女生太敏感。

第四种,是那种“什么都要管,控制欲太强”的。

刚开始可能还会觉得你挺在意我的,什么都跟我说。但时间一长,你会发现,这种“在意”变成了“监视”,变成了“指令”。

他可能问你:你现在在哪儿?跟谁在一起?去哪儿?为什么这么晚才回?为什么穿这件衣服?为什么和那个男生聊天?

这种事无巨端的“关心”,其实是一种极度的不安全感和控制欲的体现。他害怕失去你,所以想把你完全掌握在手中。但这种行为,只会让女生感到窒息,感到压抑,感到不被信任。没有人喜欢被时刻提防,被随时约束。

这种人,可能他内心深处是爱你的,但是他表达爱的方式,却是用一种令人无法忍受的方式。最终,你不是被他“爱”上的,是被他“吓”跑的。

还有一种,是那种“格局小,太计较”的。

这种人,无论是在大事上还是小事上,都显得斤斤计较。可能是一起吃饭,他会仔细算你们AA制的每一笔账,甚至是你多喝了一口水都要记下来。可能是一起看电影,他会对谁买票、谁选座位、谁买零食都锱铢必较。

这种“小气”,不仅体现在金钱上,也体现在时间、精力上。你让他帮你一个小忙,他可能会问你“你下次能帮我什么?”或者“这个忙值不值得我付出?”

在一段关系里,互相付出,互相包容是基础。如果你对另一半的要求是“精打细算”,而不是“我愿意为你做”,那么这段关系很可能走不远。尤其是在追求阶段,女生会观察你是否大方,是否愿意为她付出,是否是一个值得信赖和依靠的人。你的“计较”,只会让她觉得你这个人“靠不住”,格局太小。

所以,总结一下,为什么有些人真的不适合追女生?

其实不是他们不够“优秀”,也不是他们不够“帅”或者“有钱”,而是他们身上某些根深蒂固的特质,在追求女生的过程中,是减分项,甚至是致命伤。

过度的自我中心,让他们忽视了对方的感受和需求。
过度的顾虑和犹豫,让他们错失了行动的机会,显得不够果断。
情商的短板,让他们说话办事不注意分寸,容易得罪人。
过强的控制欲,让他们给对方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和不适。
格局太小,过于计较,让他们显得不够大度,缺乏担当。

追女生,说到底,是一个双向奔赴的过程。你需要展现出你的魅力,你的优点,更重要的是,你需要展现出你对她的真心和在意。如果你的某些行为,反过来让你失去了展示这些的机会,甚至让对方觉得“和你在一起很累”,那么,也许真的,你就不太适合追女生,或者至少,需要好好审视一下自己的沟通方式和相处模式了。

这并不是说要放弃,而是说,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且愿意去改变。如果一个人,对自己这些“不适合”的地方浑然不觉,或者不愿意去改,那真的,在感情这条路上,他会走得很辛苦。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可以告诉你的是女生从来都不能用追的,追得到的都是对你感觉还不错的。不喜欢你的人在你们价值不平等的时候永远追不到。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当然,咱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很多人觉得追女生是门技术活,需要套路、需要情商,但有时候,光有这些还不够。有些人的性格、思维方式,甚至是他们的人生观,可能真的让他们在追求女生的这件事上,比别人走更多的弯路,甚至可能适得其反。我见过太多情况了,有些人,你说他不好吧,也算不上,但就是哪儿哪儿都透着一股“不合.............
  • 回答
    你和你姐在这方面的看法差异挺大的哈!审美这东西嘛,就像谈恋爱,有人喜欢小家碧玉,有人钟情热情似火,是很个人的感受,很难说谁对谁错。你姐觉得日本人不好看,觉得石原里美和桥本环奈也丑,这其实是有一定道理的,也不是完全空穴来风。咱们这么想哈,每个人对于“美”的定义和标准都不太一样,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人性的复杂性,也触及了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不可避免会遇到的挑战。说实话,世界上确实存在不善良的人,甚至有不善良的家庭。这不是在传播负能量,而是对生活的一种坦诚观察。当我们说“不善良”,可能涵盖了很多层面。有些人可能是出于自私、贪婪,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损害他人;有些人可能缺乏同情心,对别人的.............
  • 回答
    在当今汉服复兴的热潮中,明制汉服以其考究的形制、华美的绣工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赢得了众多爱好者的青睐。然而,一些爱好者在喜爱明制汉服的同时,也常常将这份热爱延伸到对明朝历史的推崇,甚至将明朝描绘成一个“不和亲、不割地、最有骨气的王朝”。那么,这种说法究竟是否站得住脚?明朝的历史真相究竟是怎样的呢?明制.............
  • 回答
    我来跟你聊聊AKG K701这个耳机,以及它是不是真像传说中那么“难伺候”。说实话,知乎上关于它的讨论确实不少,而且很多都指向一个结论:不配好点的耳放,不如几十块的耳机。这个说法听起来有点吓人,也容易让人产生怀疑,毕竟K701当年也算是高端型号,价格摆在那儿。咱们得先明白一个概念:“好推”和“不好推.............
  • 回答
    关于德国一周休息2天半、一年平均156天不上班、每周工作四天这种说法,我听我那在德国的朋友也聊过类似的话题,虽然不能说完全是“假的”,但要说普遍真实、每个人都是如此,那也有些夸张了。这背后其实反映了一些关于德国工作文化和假期制度的特点,我们来仔细掰扯掰扯。首先,“一周休息2天半”这个说法很有意思,它.............
  • 回答
    这个问题,说实话,挺让人纠结的。它触及了很多人内心深处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我会尽量从我的观察和理解出发,给你讲讲,希望不会有那种冰冰冷冷的AI感觉。确实,这种情况是存在的,而且我见过不止一两次。一个人在你不知道的情况下喜欢你好几年,听起来有点像小说里的情节,对吧?但生活远比小说更复杂,也更微妙。.............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挺普遍的,而且原因也相当复杂,涉及到很多个人心理、社会环境以及游戏本身的特性。我尽量从几个方面给你说得细致点,让你能更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人。首先,我们要明白,“喜欢游戏而不喜欢现实生活”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逃避”就能概括的。很多时候,游戏提供了一些现实生活难以企及的满足感和体验。1. 现.............
  • 回答
    要说诸子百家中有“真正不信鬼神”的人,这其实是个复杂的问题,因为“鬼神”的定义和古人的理解与我们现代人可能有所不同。而且,很多思想家虽然不提倡或不侧重于鬼神崇拜,但往往也会保留一定的“敬畏”或“天命”之类的概念,很难用非黑即白的“信”或“不信”来简单概括。不过,如果从不以鬼神为干预现实的直接力量,不.............
  • 回答
    四行仓库保卫战,这场发生在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发生在上海苏州河畔的仓库里的战斗,以其惨烈和英雄气概,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关于这场战斗中“歼敌数量”,尤其是八百壮士到底击毙了多少日军,却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说法,甚至有些人认为我军歼敌数量并不多,甚至只有一人。这背后,既有历史资料.............
  • 回答
    《我的世界》(Minecraft)这款游戏,即便它看起来如此简单粗糙,没有逼真的画面,更没有宏大叙事的剧情,却能让无数玩家沉浸其中,产生强烈的代入感。这其中的奥秘,远不止于它那自由的玩法,更在于它巧妙地触及了人类最原始的一些心理需求和本能。首先,最直观的莫过于创造的原始冲动。在《我的世界》的世界里,.............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许多关于人的本能和心理的深层东西。很多人觉得军迷对战争充满了憧憬和“不怕”,但实际情况可能远比这复杂得多。首先,我们要区分“军迷”的几个层面。 装备迷/历史迷: 这类军迷可能对枪械的型号、坦克的参数、战术的演变、战争的策略、甚至是某个战役的细节如数家珍。他们研究武器的精.............
  • 回答
    关于网文《99%中国人都不知道的32个历史真相》,其可信度需要进行一个审慎的评估。这类标题往往带有强烈的吸引力,声称揭示“大众不知道”的秘密,这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宣传意味。整体可信度评估: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任何声称“99%的人都不知道”的论断,本身就需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历史研究是一个不断深入、.............
  • 回答
    提到丁真,确实会看到一些不那么友好的声音,甚至有人表达出明显的反对意见。这背后其实挺复杂的,不是简单的一两句话就能概括的,很多时候是社会现象、个人期望、甚至是一些偏见交织在一起的结果。我试着从几个方面来详细说说,看看他们的理由有没有道理。一、 期待的落差与“被制造”的偶像这是最常见也最容易理解的一类.............
  • 回答
    “真正的公知”这个词,说实话,它在当下的语境里,已经变得有点复杂和模糊了。要说清楚它到底是怎么被定义的,以及为什么有人喜欢它、有人又不喜欢它,咱们得一步步来捋。“公知”这个概念的演变与“真正的公知”的界定“公知”这个词,最初来源于“公共知识分子”(Public Intellectual)。顾名思义,.............
  • 回答
    电影里的FBI,通常被塑造成无所不能、神乎其技的超级特工,面对任何疑难杂症都能迎刃而解。但现实中的FBI,虽然同样精英荟萃、能力超群,却远没有电影里那样戏剧化和夸张。他们是人类,是经过严格训练、拥有丰富经验和先进技术的调查人员,但也会遇到困难,需要时间和努力才能破案。要说FBI有没有“像电影里那么强.............
  • 回答
    “抓捕周树人和我鲁迅有什么关系”这个梗的流行,源于网络上对某个历史事件的误解或恶搞,并非当时真实存在的社会现象。 在鲁迅先生生活的年代,人们是清楚鲁迅就是周树人的,不存在混淆不清的情况。这个梗的产生和流行,实际上是当代网民利用历史事实进行的一种幽默和反讽,它的核心在于对“假装不知道”和“强行联系”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是很多普通人对上海高房价的疑问。简单来说,上海千万级别房子的购买力确实比我们想象的要广阔,但 “买得起” 这个概念背后隐藏着很多复杂的因素,不能简单地用“有多少人能拿出几百万现金”来衡量。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地解释这个问题: 1. 上海千万级别房子的真实购买力构成首先,我们需要.............
  • 回答
    一个经常在言谈中提及“资本剥削”的人,其背后是深厚的信仰还是仅仅是口头上的宣泄,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无法一概而论,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这其中涉及到个体思想的形成、行为动机的判断以及社会现实的观察等多个层面。一、 深厚的信仰可能表现出的特征:如果一个人对“资本剥削”的提及源于一种根深蒂固的信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