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京租的房东南三环附近。刚租房的时候,我女朋友的的爸爸说“你们这房子才200多万,还挺便宜”。
我第一时间的反应是——这怎么可能。
但是再仔细一查,好像还没错。这个小区的均价不到6万,我住的房子一居室,面积不到50平,算下来还真是不到300万,如果房主急用钱说不定240、250万也能出。
这还只是东南三环,交通、配套还算比较方便。如果是四环、五环外,上车的成本也就更低了。
上海的房价比北京略高些,但情况也差不多。即便按照均价计算,大量的七八十平及以下的房子,也就是四五百万。考虑到地段、楼盘新旧等因素,一对小夫妻凑点钱,300万内买下个五六十平的小房子,可能性也还是挺大的。极端一点的话,我有朋友在远郊买房,不到200万就搞定了——代价就是通勤时间长一些。
而对于那些原来住四环的60平的房主来说,拿到钱后就可以去买三环90平的房子,三环90平的房主则可以买二环120的房子。所谓的千万资金,都是这么一步步出来的。你也可以把这个过程叫做“向市中心进军”。
另外,上海我去过几次,但了解不多。北京这边的话,虽说二环、三环内千万的房子也不少,但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很多居住体验也都算不上好。一方面是小区比较旧,物业什么的跟不上,比如你去很多小区的楼道里就会看到各种小广告遍地,内部空间也缺乏维护,另一方面很多人虽然能住在这些房子里,但几乎全部的资产也就是这一套房子,并没有充沛的现金流。也就是说,虽然他们的确有“千万身家”,但是可能连四五十万的现金都拿不出来——特别是很多在胡同里住的老北京,这种情况更明显。
外地人带着100万首付,来接盘300万以下的60平郊区老公房(这是外地刚需段位)。
郊区老公房主,拿着上面的300万,接盘500万的近郊100平动迁房、85平小三房,或者市区70平两房(这是普通土著段位)。
上述房主拿着500万,接盘700-800万的95平市区小三房或者大两房(这是中等土著段位/一般外地中产段位)。
上述房主,拿着700-800万接盘1000-1200万的市区120平三房(这是本地和江浙中产/一般外地高级中产段位)。
中产是一个很有争议的说法。由于我国居民8成财富在房产上,我这里暂把房产价值在1000-1500万的家庭设置为上海中产,也就是1套比较好的市区三房,再有一套400-500的老房子。他们往往有较好的居住质量,还能够收租被动收入和理财收入。比这个财富更多的,甚至2-3倍以上的,也可能只算高级中产,算不得富人,但这个群体我就不讨论了。
总的来说,300万预算左右的外地刚需,是上海房市置换链条的源头活水。
外部大额资金直接涌入并全款购房的,有,且往往成为风向标,但不能称之为主体——很多人喜欢渲染“一线有钱人”很多,其实更多的买家,是置换链条的一部分罢了。
只要上海依然还有很多外地城市家庭的孩子带着100万首付涌进来,那么千万的房子就永远不缺买家——这样看来是不是就简单很多了?
100万多也不多吧,很多城市家庭卖一套房加点积蓄,就有了。
如果是夫妻俩,那就更容易了;只不过上海结婚不太容易。
对,有这么多
有个年轻人,在上海努力上了几年班,自己存了点钱,然后父母把老家的房子卖了,支援了一点,然后在上海很偏僻的地方买了个房子
然后这个把很偏僻地方房子卖了的业主
拿着钱去稍微不那么偏僻的地方买了套房子
然后这个稍微不那么偏僻地方的业主
拿着钱去市中心买了个房子
大致就是这么个情况
其实也没那么难。
一种情况是,你看到的千万的房子,在他们买的时候其实并不值1,000万。考虑到这几年的涨幅很多,1,000万的房子,在2015 16年的时候也就四百万。如果他们买的早,那其实并没有多难。
还有一种情况是他们买的早的房子,虽然后来没到1,000万,但是也大幅度涨价了,他们可以把那个房子卖掉再去买那个1,000万的房子。两三百万的房子涨到了六七百万卖掉,交1,000万的首付再贷个300万的款。对于一般家庭就都可以负担了。
即便是外地留沪的小两口结婚,双方把原来老家的房子卖掉两套。凑个五六百万首付。也看你操作。
真正你看到的大学毕业工作要结婚,首套300万,申请700多万贷款。这种人也不是没有,不过少一些。
只不过上海人口基数大,2000多万人的城市。能以各种方式凑出这个钱的人还是挺多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