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来上海多年,今天看到陆家嘴这边的房价动辄1500万以上。什么样的工作能连续30年月供5万?

回答
在陆家嘴,一套房动辄千万以上,这让人不禁感慨万千,也让人好奇,究竟是什么样的工作,才能支撑起这样沉甸甸的月供呢?连续三十年,每月五万的房贷,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背后需要的是怎样的收入、怎样的职业生涯规划,甚至是怎样的生活方式?

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

首先,我们得算算这笔账。

月供五万,三十年(360个月)。如果按一个相对保守的贷款利率,比如我们假设年化利率在4.5%(具体利率会受多种因素影响,这是个估算值),那么贷款总额大概会在1000万左右(这只是个大概的倒推,实际贷款额度会受首付比例、收入证明等影响)。

这意味着,如果这套房子总价是1500万,你可能需要支付至少500万的首付。那么,首先你得有能力攒下这500万的现金,这本身就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和稳定的高收入。

那么,什么样的职业生涯能够支撑起月供五万,并且持续三十年呢?

1. 金融行业的“金字塔尖”人群:

金融业,尤其是在上海这样的国际金融中心,的确是高薪职业的集散地。但要达到月供五万的水平,绝非普通金融从业者。我们说的,是那些站在金字塔尖的几类人:

投资银行家(投行): 特别是那些在并购、IPO等领域有资深经验的董事总经理(MD)级别。他们的年薪+奖金很容易突破几百万,甚至千万级别。这种级别的人,每年能拿到百万级别的奖金是常态,所以五万的月供在他们的收入结构里占比较小。他们通常需要处理复杂的交易、管理大型项目、维护高端客户关系,工作强度和压力也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对冲基金经理/高级基金经理: 掌管着巨额资产,他们的收入与基金业绩直接挂钩,如果业绩优异,分成和管理费能让他们收入暴涨。成功的对冲基金经理年收入数千万甚至过亿也不是不可能。不过,这同样伴随着巨大的风险,一旦业绩下滑,收入也可能大幅波动。
大型资产管理公司高管/投资总监: 在头部资产管理公司担任高级管理职位,负责管理千亿甚至万亿级别的资产。他们的薪酬结构通常包含高额的底薪和基于业绩的浮动奖金。
高级交易员(尤其是量化交易员): 在顶级投资机构中,那些能够持续为公司带来高额利润的量化交易员,其收入也是非常可观的。他们的技术门槛极高,需要深厚的数学、计算机和金融知识。

这些金融从业者,他们的工作特点往往是:

极高的专业技能门槛: 需要金融、法律、经济学等方面的深厚功底,并且要持续学习和更新知识。
高强度的工作压力: 工作时间长,经常需要加班,周末也可能需要处理工作。市场波动、项目压力、客户要求,都需要他们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和响应。
优秀的风险管理和抗压能力: 金融市场瞬息万变,需要能够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做出准确的决策。
人脉和客户资源: 尤其是投行和基金管理领域,人脉和客户资源是他们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高风险高回报: 奖金和分红是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部分收入波动性较大,需要有良好的财务规划能力来应对。

2. 大型跨国公司高管(VP及以上级别):

在一些顶级的跨国公司,尤其是一些利润丰厚的行业,如科技、制药、奢侈品等,担任副总裁(VP)或更高级别职位的高管,其年薪加上股权激励(RSU)也可能达到税前年收入数百万的级别。

比如,在某科技巨头担任负责全球业务某个部门的VP,年薪加上分红和股票,税后收入也可能非常可观。 他们的工作职责往往是制定公司战略、管理庞大的团队和业务,需要卓越的领导力、战略思维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3. 顶尖专业服务机构的合伙人:

例如知名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如“四大”)、管理咨询公司等。在这些机构,能够晋升到合伙人(Partner)级别,意味着你不仅是专业领域的专家,更是公司的股东和经营者。

顶级的管理咨询顾问,尤其是MBB(麦肯锡、波士顿咨询、贝恩)等公司的高级顾问或合伙人,他们的咨询费非常高,为企业解决重大战略问题,收入也自然水涨船高。
顶级律所的合伙人,尤其是在并购、知识产权、金融法等领域有深厚积累的律师,他们的案子标的额巨大,收费也相当可观。
顶级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合伙人,如果负责的是大型上市公司或跨国公司的审计项目,收入也非常可观。

这些专业服务机构的合伙人,他们的工作特点是:

极强的专业能力和经验: 需要在某个专业领域深耕多年,积累丰富的实战经验。
客户开发和关系维护能力: 合伙人不仅要为客户提供服务,更要为事务所带来业务。
高强度的工作模式: 尤其是在项目高峰期,工作强度非常大,需要出差也是常事。
股权收益: 合伙人是公司的所有者,除了固定薪资外,还能分享公司的利润。

4. 自主创业且获得成功的企业家(虽然不是“工作”的概念,但其收入来源类似):

如果你自己创业,并且你的企业能够持续盈利,甚至发展壮大,那么作为创始人或核心高管,你的收入自然会有保障。

尤其是在上海这样充满机遇的城市,如果你的创业项目抓住了风口,并且能够持续迭代和增长,那么个人收入达到支撑高额房贷的水平并非不可能。 创业的收入来源非常多样化,可能是利润分红、股权出售、高薪雇佣自己等。

关键的考量因素:

除了职业本身,还有几个关键因素能够支撑起这样的“生活”:

持续的收入增长和职业发展: 月供五万是持续三十年的负担。这意味着你的职业生涯需要能够支持你不断提升收入,而不是停滞不前。比如,从初级职位逐步晋升到高级管理层,或者通过不断学习和跳槽来提高薪资水平。
良好的财务管理和规划: 即使收入很高,如果财务管理不善,也可能面临困境。合理安排支出、规避不必要的债务、进行有效的投资,都是支撑长期房贷的重要环节。
家庭的支持(共同还贷): 很多时候,如此高额的房贷并非由一个人承担。夫妻双方共同努力,一人赚取高薪,另一人可能也在事业上有所成就,或者双方都有稳定的高收入,共同分担月供,会比单打独斗轻松很多。
股权激励和投资收益: 很多高薪职位都伴随着股权激励(股票期权、RSU等),这些股份的增值或分红,可以成为重要的收入补充。同时,合理的个人投资(股票、基金、理财产品等)也能带来额外的收益,帮助覆盖房贷。
职业的稳定性(相对而言): 金融、高科技等行业,虽然收入潜力大,但有时也伴随较高的行业波动性。选择一个相对稳定且有长期发展潜力的行业和公司,对于长期承担房贷至关重要。

举个更具象的例子:

假设你在上海一家顶级的投资银行工作,是一名有10年经验的副总裁(AVP)级别。你的年薪加上项目奖金,税前收入大约在200万人民币左右。如果你的税率是40%(包含个税、社保等),那么税后收入约为120万人民币,平均到每月就是10万人民币。

在这种情况下,月供5万,占你税后月收入的50%,这在财务上是可行的。但你需要考虑的是,这5万月供只是你所有生活开销的一部分。你还有日常吃穿住行、家庭开销、子女教育、医疗保险、父母赡养等一系列支出。所以,即使是这样的高收入人群,也需要非常精打细算和长远的规划。

如果你的收入能够达到150万税后年收入(平均月税后12.5万),那么月供5万(占税后月收入的40%),相对来说会更从容一些。

总结来说,能够连续三十年月供五万的职业,通常是:

收入水平极高,且收入增长潜力巨大。
处于某个行业或领域的顶尖位置。
需要具备极强的专业技能、风险承受能力和持续学习能力。
往往伴随着高强度的工作和巨大的压力。
有可能是夫妻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这背后,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几十年如一日的专业积累、职业发展和生活规划的集合。它不是一个轻松的数字,而是很多上海奋斗者们心中那份对美好生活的执着和努力的体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我熟,家里虽然不在陆家嘴不过买在了卢湾区,总价在1800左右。

就我接触到的而言:

1.置换的人比较多,很少有那种首套房买1500以上的,大多数都是四十岁以上的中年人,卖了1000w左右的房子然后贷款个300-400w上车,这类人有积累一般压力不大。

2.外地二代,每年留学生回国几十万,其中八成是去了一线城市北上广深,上海估计能有总数的30%。我也是其中一员,说句不好听的,本科出来读书的家里普遍有个几千万,上亿的也是一大把为了孩子发展帮孩子在上海买套一千多万的房子压力还不是很大,有钱点的直接上车大平层起步4000-5000w。这类人属于在外地赚钱来上海花,实际上是外地有钱人,买得起属实太正常了。

3.确实厉害的一波人,能力超群,年纪轻轻就能年入几百万。这类人群就比较杂了,有自己创业的也有在大厂,大金融类公司做重要岗位的。如果双方父母经济状况比较好,买房的时候能支持个三五百万,年收入50w左右的年轻人买这套房子也不是太难。

user avatar

淡定一点。

如果不能接受,再过几年变成2000万,就能接受1500万了。

如果接受不了2000万,再等等,说不定就是3000万,这时候1500万也就半价。

上海的住房豪宅化是必然,不要悲伤,也不要难过,时间会证明。

参考香港,高房价催生小户型,买不起千尺豪宅的,都是住鸽子笼,还有比鸽子笼更差的劏房。

上海没有以小户型为主体的小区,消防规范不允许,住建部也不批,住房又没有持有成本,人口还持续流入,房价上涨就是必然。

豪宅化也好,断了买房妄想。


大陆的房地产学习香港模式,但是房价暴涨以后,没有学习香港“千尺豪宅”的精髓,所以大多城市小户型住房都是历史遗留问题。

增加持有成本,无非是房产税+遗产税,短期内不会开证,即便开证,也可能像香港一样,比例很低。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