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请问乾隆大藏经中有没有伪经?

回答
在讨论乾隆大藏经中是否存在伪经的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几个重要的概念。

什么是“伪经”?

在佛教语境下,“伪经”(梵文:mithyāśāstra 或 vikṛtaśāstra)通常指的是那些并非由佛陀及其弟子亲口宣说,或是在佛陀涅槃后被后人伪造、添加、篡改,并以佛陀名义流传下来的经典。这些经典可能因为内容与佛陀的根本教义相悖,或者其创作年代和背景与早期佛教不符,而被认为是“非法的”、“不真实的”经典。

需要注意的是,“伪经”的判断标准在不同的佛教宗派和历史时期可能会有所差异。有些经典虽然在早期佛教中可能不被认可,但在后来的发展中,随着新思想和新经典的出现,其地位也可能发生变化。

乾隆大藏经的性质与编纂

乾隆大藏经,又称《清藏》或《龙藏》,是清朝康熙年间开始编纂,雍正年间修订,乾隆年间最终完成的一部木刻本汉文大藏经。它是在明代《永乐北藏》的基础上进行整理、修订和增补而成的。

《龙藏》的编纂是一项规模宏大、历时甚久且极为严谨的佛教文献整理工程。当时的皇家组织了大量的僧侣和学者,对现有的佛教经典进行校勘、审定和刊刻。其目的是为了统一佛经的标准版本,并加以推广。在编纂过程中,他们也遵循了一定的标准,比如依据传统的经录(如《开元释教录》、《贞元新译释经目录》等)来收录经典。

关于乾隆大藏经中的“伪经”问题

那么,乾隆大藏经中是否存在伪经呢?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

1. 基于传统标准的判断:
从严格的早期佛教标准来看,任何在大乘佛教后期出现、包含“空性”、“菩萨道”等概念,并且是在佛陀涅槃很久之后才出现的经典,在某种意义上都可以被视为“非佛说”。而乾隆大藏经,作为一部收录了大量大乘佛教经典的大藏经,自然也包含了这些在早期佛教中可能不被承认的经典。

例如,大乘佛教的许多经典,如《大般若经》、《妙法莲华经》、《华严经》、《涅槃经》等,都是在佛陀灭度后数百年才逐渐形成并流传下来的。它们的内容和思想体系与声闻乘经典存在差异。如果以声闻乘(或所谓的“原始佛教”)的标准来衡量,这些大乘经典中很多都可能被认为是“伪经”或“后出经”。

《龙藏》在收录经典时,很大程度上是依据了宋元时期的大藏经版本,而这些版本本身就包含了大量的汉译大乘佛教经典。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龙藏》中确实收录了许多在早期佛教语境下可能被视为“伪经”的经典。

2. “伪经”的界定范围:
需要区分的是,将大乘佛教经典称为“伪经”与将那些明显是后人为了个人利益或特定目的而编造的、内容荒谬、与佛教根本教义完全不符的经典混为一谈,是不同的概念。

绝大多数收录于《龙藏》的大乘佛教经典,虽然不是佛陀亲口宣说,但它们是佛教发展过程中,对佛陀教义的阐释、发展和深化,并得到了广大佛教徒的认可和传承。这些经典在佛教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它们代表了佛教思想的演变和丰富的内涵。例如,《妙法莲华经》中的“一乘”思想,《华严经》中的“法界缘起”等,都是大乘佛教重要的哲学和实践体系。

然而,历史上也确实存在一些被明确认为是伪造的经典,它们的内容可能充满迷信色彩,或者与佛教的戒律、教义相违背,甚至是为了迎合世俗的某些需求而创作。在《龙藏》的编纂过程中,虽然有审定环节,但由于当时的考据能力、文本流传的复杂性,以及对“伪经”的判断标准不同,是否能百分之百剔除所有后世的“伪造”经典,这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一般来说,如果一本经典被认定为“伪经”,通常是因为:
内容矛盾或荒谬: 明显与佛教的基本教义、戒律相悖,或者逻辑混乱、情节夸张不合理。
明显的后世痕迹: 文本中出现了与佛陀时代不符的词汇、概念、社会制度或历史事件。
虚构的因缘和故事: 编造不实的灵验事迹,或者以欺骗性的方式来推广某种观念。
缺乏可考的翻译和流传史: 经典没有可靠的翻译记录或早期流传的证据。

3. 《龙藏》编纂的严谨性与局限性:
尽管如此,《龙藏》的编纂者们已经尽力做到严谨。他们在收录时,会参照宋朝的《大藏经》版本,并且对一些被认为是“伪滥”的经典会进行删减或标注。比如,在《龙藏》的勘误和目录中,可以看到一些对于某些经典来源或真伪的考量和记录。

但是,受限于当时的学术水平和流传的文本质量,完全排除所有有争议的经典是极为困难的。一些在当时已经被认为是“有疑”或“伪滥”的经典,可能由于版本传承的问题,仍然被收录了进去。反之,也可能有一些后人认为重要的经典,因为被误判为“伪经”而未能收录。

结论

总而言之,如果我们将“伪经”的定义限定在那些明显是后人虚构、内容荒诞、与佛教根本教义相悖的经典,那么历史上确实有一些此类经典存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能通过各种途径混入过藏经体系。

而对于大乘佛教的许多经典,虽然它们并非佛陀亲口所说,是在佛陀灭度后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但它们是佛教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得到了历史的验证和广泛的接受。《龙藏》作为一部集大成之作,收录了这些大乘经典。因此,用“伪经”来形容这些大乘经典,在学术界和佛教界存在争议,更多的时候会将其归类为“后出经”或“部派之经”,而不是广义上被判定为“伪造”的经典。

简单来说,乾隆大藏经作为一部规模宏大、内容丰富的汉文佛教经典汇编,它收录了包括许多大乘佛教经典在内的各类经典。其中,从狭义的“伪造经典”角度来看,虽然编纂者们尽力做到严谨,但极小的可能性仍有少量被后人判定为伪造的经典混入;而从广义的“非佛说”经典来看,大量大乘佛教经典,其内容和思想是在佛陀灭度后形成的,但这并不影响它们作为佛教重要经典的价值和地位。

所以,讨论《龙藏》是否有“伪经”,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定义“伪经”以及用何种标准去衡量。大多数情况下,我们认为《龙藏》是一部非常重要且权威的汉文大藏经版本,它忠实地反映了佛教传入中国后发展的面貌,包括其思想的演变和经典的丰富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阿含经》中处处明说大乘法是佛陀所说,大乘经典早就集结(转贴)


一)、阿含经中说阿难尊者集结经典时,另有集结过大乘佛典,以下摘经为证:


《增壹阿含经》卷1〈1 序品〉:

「于大众中集此法,实时阿难升乎座,弥勒称善快哉说,诸法义合宜配之,更有诸法宜分部,世尊所说各各异,菩萨发意趣大乘,如来说此种种别,人尊说六度无极,布施持戒忍精进,禅智慧力如月初...

....

如是阿含增一法,三乘教化无差别,佛经微妙极甚深,能除结使如流河,然此增一最在上,能净三眼除三垢,其有专心持增一,便为总持如来藏,正使今身不尽结,后生便得高才智,若有书写经卷者,缯彩花盖持供养,此福无量不可计,以此法宝难遇故。说此语时地大动,雨天华香至于膝,诸天在空叹善哉,上尊所说尽顺宜,契经一藏律二藏,阿毘昙经为三藏,方等大乘义玄邃,及诸契经为杂藏,安处佛语终不异,因缘本末皆随顺,弥勒诸天皆称善,释迦文经得久存,弥勒寻起手执华,欢喜持用散阿难,此经真实如来说,使阿难寻道果成。

是时,尊者阿难及梵天将诸梵迦夷天,皆来会集;化自在天将诸营从,皆来会聚;他化自在天将诸营从,皆悉来会;兜术天王将诸天之众,皆来会聚;艳天将诸营从,悉来会聚;释提桓因将诸三十三天众,悉来集会;提头赖咤天王将干沓和等,悉来会聚;毘留勒叉天王将诸厌鬼,悉来会聚;毘留跛叉天王将诸龙众,悉来会聚;毘沙门天王将阅叉,罗剎众,悉来会聚。

是时,弥勒大士告贤劫中诸菩萨等:『卿等劝励诸族姓子、族姓女,讽诵受持增一尊法,广演流布,使天.人奉行。』」(CBETA, T02, no. 125, p. 550, c2-26)

(注:从上经文可知,佛示现灭度后除由大迦叶即选众中四十应真,从阿难受得四阿含外;弥勒菩萨亦聚集菩萨、天、人等,由阿难讽诵方广等大乘诸经而集结,并劝勉诸菩萨广演流布,使天.人奉行。另外,还提到“大乘”“六度”菩萨,六波罗密及“如来藏”这些大乘法才有的词语。)


《长阿含经单本般泥洹经》卷2:

「复有四,佛所说十二部经,贤者阿难,皆讽诵念识,传为四辈弟子说,如所闻无所增减,亦未曾倦,是为阿难第四四德。」(CBETA, T01, no. 6, p. 185, a29-b3)(注:十二部经包含大乘方广诸经等)


《长阿含经单本般泥洹经》卷2:

「大迦叶即选众中四十应真,从阿难受得四阿含:一中阿含、二长阿含、三增一阿含、四杂阿含。此四文者,一为贪淫作;二为喜怒作;三为愚痴作;四为不孝不师作。四阿含文,各六十疋素。众比丘言:『 用写四文,当兴行于天下。』故佛

阇维处,自生四树,遂相捡敛,分别书佛十二部经,戒律法具,其在千岁中,持佛经戒者,后皆会生弥勒佛所,当从彼解度生死履。」(CBETA, T01, no. 6, p. 191, a19-27)(注:此经中亦说佛示现涅盘后,除集结四阿含外,亦将十二部经书写广为流传,十二部经包含大乘方广诸经等)


二).阿含中亦说有如来藏,以下摘经为证:

大正藏第二册阿含部,

《杂阿含经单本:央掘魔罗经》卷4:

「我说道者说何等道?道有二种,谓声闻道及菩萨道。彼声闻道者,谓八圣道;菩萨道者,谓一切众生皆有如来藏。」(CBETA, T02, no. 120, p. 539, c5-7)(注:此经中讲到大乘经中才有的如来藏及菩萨道。)


《杂阿含经单本:央掘魔罗经》卷4:

「尔时央掘魔罗白佛言:『世尊!奇哉如来,哀愍一切众生,为第一难事。』

佛告央掘魔罗:『非是如来为第一难事,更有第一难事,谓于未来正法住世余八十年,安慰说此摩诃衍经常恒不变如来之藏,是为甚难!若有众生持诸同类是亦甚难!若有众生闻说如来常恒不变如来之藏,随顺如实是亦甚难。』

央掘魔罗白佛言:『世尊!何如为难?』

佛告央掘魔罗:『譬如大地荷四重担,何等为四?一者大水、二者大山、三者草木、四者众生,如是大地荷此四担。」

央掘魔罗白佛言:『如是世尊!』

佛告央掘魔罗:『非是大地荷四重担,所以者何?余复更有荷重担者。』

央掘魔罗白佛言:『谁耶世尊?』

佛告央掘魔罗:『正法住世余八十年,菩萨摩诃萨为一切众生,演说如来常恒不变如来之藏,当荷四担,何等为四?谓凶恶像类常欲加害,而不顾存亡弃舍身命,要说如来常恒不变如来之藏,是名初担。重于一切众山积聚,凶恶像类非优婆塞,以一阐提而毁骂之,闻悉能忍,是第二担。重于一切大水积聚,无缘得为国王大臣大力勇将及其眷属说如来藏,唯为下劣形残贫乞堪忍演说,是第三担。重于一切众生大聚,穷守边地多恼之处,衣食汤药众具麁弊,一切苦触无一可乐,男悉邪谤女人少信,域郭丘聚丰乐之处不得止住,是第四担。重于一切草木积聚,若能荷此四重担者,是名能荷大担菩萨摩诃萨。若菩萨摩诃萨,于正法欲灭余八十年,弃舍身命,演说如来常恒不变如来之藏,是为甚难!若能维持彼诸众生,是亦甚难,彼诸众生闻说如来常恒不变如来之藏,能起信乐是亦甚难。』」(CBETA, T02, no. 120, p. 537, c19-p. 538, a21)(注:此经中讲到如来藏经宣讲流传有些困难,许多人不信。)


《增壹阿含经》卷1〈1 序品〉:「如是阿含增一法,三乘教化无差别,佛经微妙极甚深,能除结使如流河,然此增一最在上,能净三眼除三垢,其有专心持增一,便为总持如来藏,正使今身不尽结,后生便得高才智,若有书写经卷者,缯彩花盖持供养,此福无量不可计,以此法宝难遇故。」(CBETA, T02, no. 125, p. 550, b29-c6)(注:此经讲到有三乘教化,所谓三乘即是指声闻乘缘觉乘和大乘。又提到只有大乘经中才讲到的“如来藏”)


三)、阿含中说有十二部经,以下摘经为证:(注:十二部经包含大乘经,如方广诸经等)


《长阿含经》卷3:「比丘当知我于此法自身作证,布现于彼,谓:贯经.祇夜(应颂 )经.受记经.偈经.法句经.相应经.本缘经.天本经.广经.未曾有经.证喻经.大教经。汝等当善受持,称量分别,随事修行,所以者何?如来不久,是后三月当般泥洹。」(CBETA, T01, no. 1, p. 16, c14-19)


《长阿含经》卷12:

「是故,比丘,于十二部经自身作证,当广流布:一曰贯经、二曰祇夜经、三曰受记经、四曰偈经、五曰法句经、六曰相应经、七曰本缘经、八曰天本经、九曰广经、十曰未曾有经、十一曰譬喻经、十二曰大教经。当善受持,称量观察,广演分布。」(CBETA,T01, no. 1, p. 74, b16-24)(注:此经佛教比丘要广流布受持十二部经,十二部经即包含大乘经,如方广诸经等)


《长阿含经单本大集法门经》卷1:「当知佛所宣说,谓:契经、祇夜、记别、伽陀、本事、本生、缘起、方广、希法,如是等法,佛悲愍心,广为众生。如理宣说而令众生。如说修习。行诸梵行。利益安乐天人世间。」(CBETA, T01, no. 12, p. 227, b25-29)(注:此经中提到大乘法中的方广经。)


《增壹阿含经》卷17〈25 四谛品〉:「彼云何比丘雷而不雨?或有比丘高声诵习。所谓契经.祇夜.受决.偈.本末.因缘.已说.生经.颂.方等.未曾有法.譬喻。如是诸法,善讽诵读,不失其义,不广与人说法,是谓此人雷而不雨。」(CBETA, T02, no. 125, p. 635, a10-14)

(注:此处讲到大乘法中的方等经)


《增壹阿含经》卷21〈29 苦乐品〉:「彼云何名为法辩?十二部经如来所说,所谓契经.祇夜(应颂).本末.偈.因缘.授决.已说.造颂.生经.方等.合集.未曾有。及诸有为法.无为法。有漏法.无漏法。诸法之实不可沮坏。所可总持者。是谓名为法辩。」(CBETA, T02, no. 125, p. 657, a1-6)(注:此经讲到佛说十二部经,且明说包括大乘中的方等经等。)


《增壹阿含经》卷33〈39 等法品〉:「云何比丘知法?于是,比丘知法。所谓契经.祇夜.偈.因缘.譬喻.本末.广演.方等.未曾有.广普.授决.生经。若有比丘不知法者,不知十二部经,此非比丘也。以其比丘能解了法故,名为知法。如是,比丘解了于法。」

(CBETA, T02, no. 125, p. 728, c2-7)(注:此经讲到了佛法有十二部经明言包括大乘方等经等)


《增壹阿含经》卷46〈49 放牛品〉:「云何比丘择道行?于是,比丘于十二部经择而行之。所谓契经.祇夜.授决.偈.因缘.本末.方等.譬喻.生经.说.广普.未曾有法。如是比丘知择道行。」(CBETA, T02, no. 125, p. 794, c27-p. 795, a2)(注:十二部经包含大乘经,如方广诸经等)


《增壹阿含经》卷48〈50 礼三宝品〉:「尔时,世尊重告诸比丘曰:『汝等当知,若有愚人习于法行,所谓契经.祇夜.偈.授决.因缘.本末.譬喻.生.方等.未曾有.说.广普。虽诵斯法,不解其义,以不观察其义,亦不顺从其法,所应顺法终不从其行....」(CBETA, T02, no. 125, p. 813, a14-19)

(此处提到大乘法中方等经等。)


《杂阿含经》卷41:「佛告二比丘:『汝等持我所说修多罗.祇夜.受记.伽陀.优陀那.尼陀那.阿波陀那.伊帝目多伽.阇多伽.毘富罗.阿浮多达摩.优波提舍等法,而共诤论,各言:汝来试共论议。谁多谁胜耶?』

二比丘白佛:『不也,世尊。』

佛告二比丘:『汝等不以我所说修多罗,乃至优波提舍,而自调伏,自止息,自求涅盘耶?』

二比丘白佛:『如是,世尊!』.....」(CBETA, T02, no. 99, p. 300, c5-12)


四)、其他《阿含经》中亦说有大乘法,以下摘经为证:


《增壹阿含经》卷19〈27 等趣四谛品〉:

「尔时,弥勒菩萨至如来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尔时,弥勒菩萨白世尊言:『菩萨摩诃萨成就几法,而行檀波罗蜜,具足六波罗蜜,疾成无上正真之道?』

佛告弥勒:『若菩萨摩诃萨行四法本,具足六波罗蜜,疾成无上正真等正觉。云何为四?于是,菩萨惠施佛、辟支佛、下及凡人,皆悉平均不选择人,恒作斯念:一切由食而存,无食则丧,是谓菩萨成就此初法,具足六度』.....」(CBETA, T02, no. 125, p. 645, a29-b8)

(注:此经中说有大乘法中之菩萨摩诃萨六波罗蜜能成无上正等正觉等,证明佛有说过大乘法,六波罗密法是大乘法中的道次第,在大乘经中常见。)


《增壹阿含经》卷27〈35 邪聚品〉:「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如来出现世时必当为五事,云何为五?一者当转法轮、二者当度父母、三者无信之人立于信地、四者未发菩萨意使发菩萨心、五者当授将来佛决。若如来出现世时,当为此五事,是故,诸比丘,当起慈心向于如来。如是,比丘,当作是学。』」(CBETA, T02, no. 125, p. 699, a4-10)

(注:此经中说佛当使未发菩萨意使发菩萨心,当授记弟子何时当成佛等,此证佛陀必有宣说大乘法)


《中阿含经单本法海经》卷1:

「吾法如是,禅定之味,志求寂定,致神通故;四谛之味,志求四道,解结缚故;大乘之味,志求大愿,度人民故。此第三之德。」(CBETA, T01, no. 34, p. 818, b28-c2)

(注:此经中明说:「四谛之味,志求四道,解结缚故;大乘之味,志求大愿,度人民故。」此证明佛陀有宣说过大乘成佛之法。)


大乘经典中 常有佛的弟子,如阿难、舍利弗等等,因此大乘经典应该也是在前面几次集结的时候,就集结了, 不能因为只看到阿含经 就不信大乘早就集结了,这样不妥,佛说法49年,应该是三乘全说了,三时教。且 阿含经 中 也包含有大乘思想的经文。。如《央撅魔罗。。。经》


应该说:小乘是大乘的基础,由于 佛开始传法的时候,多是以声闻弟子多,因此集结的时候,也是声闻弟子集结,因此,由于其不能理解大乘,而不信之(比如佛说法华经时,五千比丘退席。),因此有不集结的可能,所以才有以后 大乘菩萨为主的集结。。。。而当时即使集结了大乘,也由于以声闻佛法为主,大乘基本上很难流传开来,因此流传的大乘佛经不多,只有等大乘渐渐成气候了,大乘佛经才渐渐被重新用起来而广为流传。


上述如此多阿含中之经典皆证明大乘法为佛陀所说,倡言「大乘非佛说」的诸佛学研究者可以止矣!不要得少为足,看了某一小部分佛经和后人学者写的历史书,就妄下结论,以成谤法之罪。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讨论乾隆大藏经中是否存在伪经的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几个重要的概念。什么是“伪经”?在佛教语境下,“伪经”(梵文:mithyāśāstra 或 vikṛtaśāstra)通常指的是那些并非由佛陀及其弟子亲口宣说,或是在佛陀涅槃后被后人伪造、添加、篡改,并以佛陀名义流传下来的经典。这些经典可能因为.............
  • 回答
    关于“绍依古军改”这一表述,可能存在名称混淆或拼写错误。根据常见的军事改革话题,以下是对中国、美国、俄罗斯等国家军改的详细分析,并指出可能的误解: 一、可能的误解与澄清1. “绍依古”可能的含义 中国:可能误写为“绍”或“绍依”,但中国近年来的军改(如2015年后的改革)是重点。 .............
  • 回答
    当朋友去世时,处理微信相关的信息需要谨慎和尊重,既要考虑逝者的隐私和家属的感受,也要避免让生者陷入不必要的困扰。以下是详细建议,供你参考: 一、是否需要删除微信联系人?1. 联系人信息 建议删除:如果朋友的微信账号已注销或无法联系,建议删除对方的微信联系人。 保留但备注:若想保留.............
  • 回答
    关于历朝历代屠城事件为何清朝被广泛唾弃,而项羽、朱元璋等人的屠城行为较少被提及,这一问题涉及历史记载、文化背景、政治因素、后世评价标准等多个层面。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历史记载的差异与客观性1. 清朝屠城的记载更详实 清朝的屠城事件(如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有大量文献记载,如《扬州.............
  • 回答
    海兰察(1647年-1711年)是清朝中期著名的军事将领,属于满洲镶黄旗,是清朝八旗制度中的重要人物之一。他不仅是清朝的忠诚将领,还在平定三藩、收复台湾、对抗准噶尔部等重大军事行动中立下战功,被后世视为清代重要的军事将领之一。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他的历史地位和功绩: 一、身份与家族背景1. 出身与.............
  • 回答
    知乎用户@持续低熵(假设为某位以“低熵”为标签的用户,可能涉及哲学、社会批判、个人成长等主题)的众多回答是否具有可行性,需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以下从逻辑性、现实性、理论依据、用户动机等方面展开,结合具体案例和背景进行评估: 一、核心观点的理论基础“低熵”在物理学中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反向表述,指系.............
  • 回答
    关于“国家分配对象”的问题,需要明确具体语境和背景,因为“分配对象”在不同场景下可能有不同含义。以下从几个常见角度进行详细解释: 一、如果是大学生就业或工作安排在中国,目前的就业政策以“自主择业、市场导向”为主,但某些特定群体(如定向培养生、特殊专业学生)可能会涉及国家或单位的分配机制。1. 定向培.............
  • 回答
    关于赫梯文明的原始史料,主要来源于考古发掘和楔形文字文本的解读。由于赫梯人使用的是基于阿卡德楔形文字的书写系统,且其语言在古典时期被遗忘,现代学者通过破译这些文献和实物资料来重建这一古代文明的历史、社会结构与文化。以下是详细分类和具体例子: 一、碑铭与石刻赫梯王室的纪念碑是重要的原始史料之一,通常以.............
  • 回答
    战斗机在不同任务中搭配不同空空导弹,是充分发挥其作战效能的关键。这是一个非常庞大且复杂的领域,涉及多种因素,例如飞机的气动设计、火控系统、雷达能力、传感器融合、电子战能力,以及敌我双方的部署、战术思想等。我会尽量详细地阐述,并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展开说明。核心原则:任务需求驱动导弹搭配导弹搭配的根本原则.............
  • 回答
    中国民族主义和日本民族主义都是复杂且多元的社会思潮,它们在历史渊源、表现形式、核心关切以及对内对外政策等方面既有显著的共同点,也存在着深刻的差异。要详细理解这两者,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 一、 共同点:尽管有着不同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中国和日本的民族主义在许多方面表现出相似之处:1. 历史叙事.............
  • 回答
    您所询问的法国艾格莫尔特(AiguesMortes)镇的长方形带围墙建筑群,其实就是该镇的 中世纪城墙和它所围合的整个古老城区。这个建筑群之所以如此独特且完整,背后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原因和功能。以下是关于艾格莫尔特城墙建筑群的详细解释:1. 历史背景与建造目的:圣路易的宏伟设想 十字军东征的需要.............
  • 回答
    抱歉,我无法看到您所提到的图片。如果您能提供图片,我将非常乐意为您识别教堂并详细介绍。如果您上传了图片,但我的回复中没有提及,请尝试以下操作: 检查图片是否成功上传: 确保图片已经完整上传并且清晰可见。 重新加载页面或刷新应用: 有时技术故障会导致图片无法加载。 换一种方式描述图片: 如.............
  • 回答
    要判断一本科幻小说内容在现实中是否存在真实性,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其核心设定、技术原理、社会影响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由于您没有提供具体的科幻小说内容,我将以一个常见的科幻主题为例,来详细讲解如何分析其真实性。假设的科幻小说内容:我们假设这本科幻小说讲述了一个关于“意识上传”的故事。主角因身患绝症,选择将.............
  • 回答
    网易上关于“塔利班挨家挨户带走12岁女孩”的自媒体文章,这是一个非常敏感且令人担忧的指控。要理性地看待这类信息,我们需要采取一种批判性思维和多方求证的态度。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分析角度和需要考虑的因素:一、 文章的来源和性质: 自媒体的特性: 自媒体平台允许任何人发布内容,这带来了信息传播的自由度,.............
  • 回答
    中国对非洲的援助,是一项复杂且多层面的战略性举措,其意义深远,涉及政治、经济、外交、地缘战略以及国际影响力等多个维度。要理解其意义,需要从中国自身的国家利益和非洲大陆的发展需求两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一、 中国自身国家利益的考量1. 经济利益的驱动: 资源获取与安全保障: 非洲大陆拥有丰.............
  • 回答
    您提到的视频,如果属实,确实是一个令人非常不安和担忧的事件。无论受害者和施暴者的族裔背景如何,在公共场合发生如此严重的暴力行为,都是不可接受的。以下是我对这种情况的一些看法和分析,并尽量详细地阐述:1. 事件的严重性与普遍性: 暴力行为本身不可接受: 在纽约地铁这样的公共空间,发生任何形式的暴力.............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情感连接和亲缘关系的复杂性。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同父异母和同母异父的亲近程度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和体验。从生物学和遗传学角度: 同父异母/同母异父: 核心的生物学联系在于他们共享了一半的基因。 同父异母: 和同一个父亲有共同的遗传物质。他们的父系遗传信息是一样的。.............
  • 回答
    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在供应短缺(饥荒)的极端情况下,市场价格的反应方式,以及由此可能带来的社会后果。它揭示了价格并非简单线性的反应,而是会以一种更为残酷和失控的方式运作。让我们来详细拆解这句话,并结合经济学和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理解:核心概念:供需关系与价格弹性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经济学中最基本的供需关系.............
  • 回答
    您提出的关于实习律师/刚执业律师的现状、生存状况以及普通人是否能从事律师职业的问题,非常现实且重要。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为您解答。 实习律师/刚执业律师的现状:充满挑战但并非绝境总体而言,实习律师和刚执业律师面临着一个充满挑战但并非绝境的市场。 “饿死”这个词过于绝对,但“生存艰难”、“收入不高”、“.............
  • 回答
    在中国,明确打官司“先打后收费”这种模式的律师事务所其实并不常见,或者说,这种表述本身存在一定的误导性。在中国,律师收费主要遵循的是国家规定的收费指导价以及律师事务所内部的收费标准。不过,如果我们将“先打后收费”理解为律师费用的支付方式,即风险代理收费模式,那么在中国确实有一些律师事务所或者律师会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