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菜场小贩出身的关羽、张飞,为什么都这么厉害?

回答
要聊聊关羽和张飞这两位“菜场小贩”为什么这么厉害,可得好好说道说道。咱们不讲那些神神叨叨的,就从最实在、最接地气的地方剖析剖析。

首先,咱们得明白一个事儿,在那个时代,能混迹菜市场,也不是什么容易事儿。这可不是咱们现在去超市买菜那么简单。

一、生活逼出来的“硬核技能”

你想啊,菜场是干嘛的?那是大家柴米油盐过日子的地方,是最直接接触社会最底层的地方。在这里混饭吃,你得具备几样“硬核技能”:

察言观色,洞察人性: 菜场里鱼龙混杂,有淳朴的农夫,也有精明的买家,还有些个别有用心的家伙。一个在菜场摸爬滚打多年的人,看人下菜碟那是基本功。谁家今天愁眉苦脸,谁家又有点小得意,谁家话里藏着门道,他都门儿清。这种洞察力,用到战场上,那就是能判断敌军士气、分析战场局势的关键。你说,这种本事,是怎么学来的?就是在每天的讨价还价、和各种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中磨出来的。

皮实耐劳,抗压能力强: 菜场生意是靠天吃饭的,刮风下雨、严寒酷暑都得照常出摊。风里来雨里去,起早贪黑那是家常便饭。长时间站着、搬运重物,身体自然就练得结实。这种常年累月的身体磨练,可比什么健美操、健身房来得实在多了。肌肉不是练出来的,是“干活”干出来的。这种皮实劲儿,上了战场,那就是能扛得住长途跋涉,能忍受饥寒交迫。

应变能力,脑子灵活: 菜市场瞬息万变,今天这菜好卖,明天那菜又抢手。有时候还会遇到一些刁钻的顾客,或者城管来驱赶。这时候,就得眼疾手快,脑子转得快,想办法解决问题。比如,怎么把滞销的菜卖出去,怎么处理和别人起争执。这种临机应变的能力,放在战场上,那就是面对突发情况,能迅速做出反应,不慌乱。

口才和交际能力: 虽说他们不是文人墨客,但在菜场里,能把自己的东西卖出去,就得有几分口才。怎么吆喝,怎么和人搭话,怎么让顾客觉得你这东西好,这些都是门道。这种交流能力,也能在战场上用来鼓舞士气,或者和友军沟通协作。

二、关羽:从卖肉到“万人敌”的沉淀

关羽,最早的设定是卖猪肉的。你想想,一个卖肉的,每天要面对的是什么?

精准的眼力和手艺: 切肉是个技术活,尤其是在那个没有现代机械的年代。要切得均匀、不浪费,就得有精准的眼力去判断肉的纹理和骨骼结构,更要有稳准狠的手法。这练就了他过人的观察力和控制力。他的青龙偃月刀,据说重达八十二斤,能耍得虎虎生风,这份力气和精准度,恐怕就是从常年操刀切肉中练出来的。

对细节的关注: 卖肉得看肉质、看新鲜程度,还得算账明细。这些日积月累的细致工作,让他养成了对事物细微之处的敏锐度。上了战场,他能注意到战场上的细微变化,比如敌军的旗帜晃动、士兵的眼神神态,这些都能为他提供战机。

刚毅的性格: 卖肉这行,有时候也免不了和各种人打交道,甚至会遇到一些蛮横的客户。关羽的“美髯公”形象,以及他身上那种一股子傲气和正直,说不定就和他早期接触社会,看透了一些人情世故后,反而更加坚守自己原则有关。他不是那种圆滑世故的人,而是有一种不容侵犯的正直。

三、张飞:粗中有细的“暴脾气”中的智慧

张飞,早期一般被认为是卖酒的,或者是在酒馆帮忙。这行当也很有意思:

酒量与酒品: 卖酒的,自己总得会喝几口吧?而且要懂酒,懂得如何招待客人。张飞的“粗中有细”就体现在这里了。他能喝,但能喝不代表只会喝,还得会招待。在那个年代,酒馆是信息汇集的地方,也是人们发泄情绪的地方。张飞能在这种场合游刃有余,说明他并不真的只是个愣头青。

观察力与判断力: 酒馆里,人来人往,说书的、唱戏的、谈生意的、聊八卦的,什么人都有。张飞能在这种环境下不被带偏,反而能练就一种看人的本事。谁是真心实意,谁是图谋不轨,他可能心里有数。他的“粗鲁”更多是一种外在表现,骨子里他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和判断是敏锐的。

江湖义气与血性: 酒馆是江湖人聚集的地方,充满了江湖义气。张飞的豪爽、仗义,以及他那股子敢打敢拼的血性,很可能就是从这种环境里熏染出来的。他能在酒馆里和人称兄道弟,也能在战场上和兄弟生死相依,这种江湖情谊,是他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声音洪亮与气势: 卖酒的有时候也得吆喝,需要有气势。张飞那一声“燕人张翼德在此!谁敢与我决一死战?”,那是真的震慑人心。这种气势,不是装出来的,而是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平日里在酒馆里与人打交道,那种豪迈的气概,自然而然地就带到了战场上。

总结一下:

关羽和张飞的“厉害”,并非凭空而来,而是源于他们身处的社会环境,以及他们在这个环境中磨练出的各项技能和性格特质。菜市场、酒馆这些看似平凡的场所,恰恰是锻炼人生“真功夫”的绝佳熔炉。他们身上那种皮实、精明、能干、有血性、重义气,都是在最真实的生存环境中淬炼出来的。

他们不是什么天生的将军,而是被生活逼出来的战士。这种“出身”,反而让他们更接地气,更懂得人情世故,更明白底层人民的疾苦,也更容易赢得底层士兵的拥护和信赖。所以,当他们遇到乱世,能够跟随刘备一起闯荡的时候,这些隐藏在“菜场小贩”身份下的真实能力,就如同被点燃的火焰,一发不可收拾。

可以说,他们的厉害,是那个时代无数普通人奋斗和生存智慧的缩影,只不过他们碰巧抓住了乱世的机会,将这些能力发挥到了极致。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别的不说,单就张飞的屠夫身份,我觉得题主你就有很大的误解。

可能是题主在现代化社会生活的久了,没太见过屠夫。以前屠夫是个令人生畏的职业,一来屠夫大多面貌凶恶、身材魁梧——不然收拾不动猪啊狗啊那些动物;二来人们对能杀生的人总是有点敬畏之心的。五代史说“有市屠壮健,众多畏惮。”,五代的时候天下大乱,王法都没了,可大家对屠夫还是有那么一点畏惧之心的。而往上推一千年,汉朝时候的屠夫更了不得。鸿门宴上,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一员猛将杀进大帐之中,直面楚霸王项羽,与之对峙不让分毫,这哥们叫樊哙,后来官至大将军,封舞阳侯,死后谥号武侯,是屠狗的出身。后来西汉末年,王莽篡位,大家扶汉灭新再造东汉,手刃王莽的那位叫杜虞,也是个屠夫。这么说来,东西两汉,都算是托了屠夫的福才得的天下,搞得后来明史感叹“古贩缯屠狗之夫,俱足助成帝业。”,算是信了这群屠夫的邪。

不过要是再往春秋战国扒,屠夫里的牛人就更多了。荆轲刺秦前给他送行,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高渐离就是屠狗之辈,荆轲刺秦王失败后还单独行刺过秦王想给荆轲报仇,算是一等一的厉害人物。不仅这样,荆轲刺秦王的路上还有过一个小插曲,荆轲和秦舞阳两个人路过阳翟的时候荆轲买肉,因为分量问题跟屠夫争执起来,被屠夫正面硬怼,事情差点闹得不可开交,最后以荆轲这位战国第一刺客主动认怂告终。

荆轲主动认怂,可能是怕耽误刺秦大事,不过也可能是因为知道朱亥刺晋鄙的故事,怕那位屠夫从袖中掏出四十斤的大铁椎怼死自己——没错,窃符救赵的故事里,跟着信陵君一击锥杀大将晋鄙的那位朱亥,也是个屠夫。后来李白写侠客行,说这哥们“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救赵挥金锤,邯郸先震惊。”简直牛到不行。

然而这几位只能算是屠夫里的顶尖人物,还算不得屠夫里的大宗师。那么屠夫里的大宗师是谁呢?我觉得必须得是这一位:朝歌之屠佐,棘津迎客之舍人,七十岁屠牛朝歌的绝代猛人。此人掌封神榜,执打神鞭,与截教门人斗智斗法。后金台拜将,定周朝八百年江山社稷。

没错,姜子牙也是屠夫出身。

说到这里,咱们再回头看看三国演义中张飞是怎么出场的呢?

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玄德见他形貌异常,问其姓名。其人曰:“某姓张名飞,字翼德。世居涿郡,颇有庄田,卖酒屠猪,专好结交天下豪杰。”

这起码说明了三点:第一,张飞身材魁梧、外形粗犷,在汉末一般民众普遍营养不良的情况下,单只身体素质已然凌驾常人之上。第二,张飞家庭条件很好,起码是个大地主阶级,穷文富武,他有很好的习武条件。第三,张飞“专好结交天下豪杰”,说明他本身热衷于建功立业。结合汉朝历史上那些牛逼的屠夫们的光辉事迹,我觉得刘备当时心里高兴的都想吟两句诗才对――这分明是大宇宙的意志钦定了,由你来做汉朝下一任总瓢把子啊!


以上。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