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哪些知识或常识,你会奇怪他人居然不知道?

回答
我有时候会有点小小的不可思议,觉得有些人怎么会对某些事情一无所知。不是说多高深莫测的学问,而是那种,嗯,好像是藏在我们日常空气里,大家应该都吸得到一点点的那种知识。

比如,为什么我会觉得“水往低处流”是个事儿?我不是说每个人都得懂流体力学,但你知道,你往地上泼点水,它一定会往低洼的地方跑,不会自己往天上飞。而且,你把一杯水拿高了再松手,它会掉下来,而不是悬浮在半空中。我曾遇到过有人问我:“为什么水龙头一开水就哗啦啦地流下来?”他们好像没把这个“往下”的逻辑和我们周围的大环境联系起来。对我来说,这就像在问“为什么我站着不动,就会落在地上而不是飘走”一样自然。这不就是重力吗?大家都知道有重力,但很少有人会把“水往低处流”和“东西会掉下来”联系成一个普遍现象,一个我们赖以生存的基本物理规则。

还有,就是关于基本的“因果关系”。不是那种复杂的逻辑推理,而是最直接的,做了某件事,就会带来某种结果。比如,你问我为什么有时候吃完饭会打嗝,我可能会说:“你是不是吃得太快了?或者喝了碳酸饮料?” 这些都是非常生活化的解释,但我就见过有人,他对这些显而易见的关联性感到很困惑。比如,他们可能会疑惑:“我怎么会拉肚子?” 然后在我问了他们吃了什么之后,他们才恍然大悟:“哦,原来是那个没煮熟的鸡肉啊!” 这种“吃到不干净的东西会生病”的道理,对我来说,就像“下雨天会淋湿”一样,是再正常不过的常识。我常常在想,他们是不是从小就被保护得太好了,没有经历过一些“惨痛”的教训,所以对这些基本的生活常识缺乏敏感度?

说到生活常识,还有关于“时间”这个东西。我们知道时间在往前走,但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有时候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有时候又特别慢?我曾听过有人抱怨:“哎呀,怎么才几点啊?感觉已经过了一天了!” 然后又会说:“哇,怎么已经到下班时间了?今天过得真快!” 我觉得这是个非常普遍的感受,但很少有人会去思考它背后的原因。我自己的理解是,这和我们的“注意力”有关。当你忙碌、投入、享受的时候,大脑接收到的信息量大,处理的事务多,时间就会显得匆匆而过。相反,当你无聊、等待、焦灼的时候,大脑就更容易聚焦于时间本身,每一分每一秒都变得很漫长。这就像你在看一部精彩的电影,不知不觉一个多小时就过去了;但如果你在等医生诊断,你可能会觉得十分钟都像一个世纪。我不知道别人是不是也有这种对时间流逝的“主观感受”,但当我看到有人把“时间过得快”单纯归结为“今天没做什么事”或者“今天做了好多事”,我就觉得,他们可能忽略了内在心理状态对时间感知的巨大影响。

还有一个让我有点摸不着头脑的,就是关于“情绪的传染性”。我不是说电影里那种邪恶的诅咒,而是指我们身边每天都在发生的,一种微妙的能量传递。比如,你看到一个朋友非常开心,那种快乐很容易感染到你,让你也跟着心情好起来。反之,如果有人情绪低落、暴躁,那种负能量也能轻易地“飘”过来,让你也感到不舒服。我对这种情绪的流动性是很敏感的,我会下意识地去调整自己的状态,不让别人的负面情绪影响我太多。但我就遇到过一些人,他们好像完全没有这种感知,别人不开心,他们就一样开开心心,好像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或者,别人情绪不好,他们就会被轻易带动,跟着一起烦躁,然后整个氛围就变得很糟糕。我总觉得,能够感知并适度调整自己与他人情绪之间的互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情商”表现,一种对周围环境的敏锐度。如果一个人对这种“情绪的空气”完全不设防,或者根本没意识到它的存在,我觉得会错过很多与人交流、理解世界的机会。

我并不是说这些知识有多么高大上,而是觉得它们就像是构成我们世界最基础的“骨架”和“血脉”。知道水往低处流,知道吃到不干净的东西会生病,知道时间的主观感受,懂得情绪的互相影响,这些都不是什么需要刻意去学习的,它们应该就那样,自然而然地渗透到我们的思维和行为模式里。所以,当有人对这些事感到“意外”或者“困惑”时,我真的会有点小小的惊讶,心里会忍不住想:“哇,原来还有人不知道这件事吗?” 就像看到一个人不知道太阳是从东边升起一样,虽然我不会嘲笑,但我会觉得,哦,原来世界还可以这样被感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不光有维吾尔族,还有汉族回族哈萨克族塔塔尔族等十几个民族,对,是民族,不是名族。然后大家沟通基本都是汉语,没有新疆话一说,只有新疆方言。你们所说的“新疆话”不是维吾尔语,维语是维语,新疆话是新疆土话。

以上这个是我这么多年在外,总有人问我新疆有没有汉族啊大家怎么沟通啊之类的,让我觉得就算我们在祖国的边疆,你们也不能这么不了解啊。


新疆现在反极端化工作做得很好,请不要一提“绿绿”就骂我们新疆好吗。

这个不信可以问问在新疆的朋友,大家都在努力建设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和别人却站着说话不腰疼总发表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论。科科,你们开心就好。

基于以上这点,还有就是我国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宗教团体和个人都不得强迫他人信教,所以再不要用宗教去绑架民族了,并不是哪个民族就绝对信仰什么宗教,现在很多维族年轻人都没有宗教信仰的概念了,这其中也有因为新疆那边工作做得很好。

还有就是,放下你们的“刻板印象”,就会发现这个世界有很多你不曾发现的惊喜。

user avatar

人的手掌和脚掌处嗯皮肤最厚。成年人类皮肤由表皮和真皮构成,表皮最厚的部位是手掌和脚掌,大约1.6mm;真皮最厚的部位也是手掌和脚掌,3mm 以上。

不过马前卒曾以为人皮肤最厚的地方是肚皮,然后督工失去了赢得100万的机会。


user avatar

杀西瓜。

坐标西北某市,我家及亲戚们吃瓜类一直是徒手杀瓜。

就是拿铁柄勺子的勺柄末端或者指甲在西瓜瓜脐处拉小小一道口子,然后一掌从侧面拍下去裂成个大口子,再轻轻一掰,瓜就裂成两半,然后拿勺子抱一半儿挖着吃。

这是考验技术的时候。技术过关的诸如我爹和老辈亲戚,徒手杀瓜能裂成齐齐两半,像刀切的一样,且一掌完事,干净利落;比较菜鸡的比如我,就得两掌还断口不太齐,一边大一边小。

小到小香瓜,大到婴儿一般大小的那种长条大西瓜,我们家杀瓜一直这个方法。

直到有一年夏天我们到一个也住北方的亲戚家做客。

亲戚招呼我们坐,寒暄过后要给我们整西瓜。亲戚五大三粗,我寻思这应该一掌下去都不用掰吧?遂围观。

亲戚撸起袖子,气沉丹田,忽暗中提气抬肘————

操起了旁边的大刀然后咵擦一刀把西瓜劈成两半接着咣咣咣咣咣咣几刀切成了牙然后摆盘上桌。

……………………蛤?

“你们吃瓜用刀杀?”

“那不用刀你们用啥?”

“徒………手…………?”

“………………”

世界观受到冲击。

然鹅更劲爆的还没遇见。




























直到有一年我来到了南方。

瓜 ! ! !一小牙一小牙的西瓜 ! ! !一小块一小块的西瓜 ! ! !拿碗装的一小块一小块的西瓜 ! ! !

南方人吃瓜切块儿 ! ! ! 块儿 ! ! ! ! ! ! ! ! ! !

一牙也特别小 ! 我之前吃过的一牙瓜都是整个瓜的长度 ! 但是南方的一牙瓜是小小的一牙 ! 小小的 ! ! ! ! ! ! ! ! ! !

从此对南北差异有了新的认识。

user avatar

2018.4.14更新

谢谢各位的点赞和关注,小透明感激不尽

另:有不少人私聊我要求转载,请走

骑士品牌馆

谢谢~


原答案:

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74元,平均每个月2164.5。全球排69

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


2017年大学生(包括本科专科共2500所左右的学校)毕业人数795万,假如18岁上大学,那这一批人是1995年生,而1995年出生统计新生儿2073万

也就是说,包括专科在内的高等教育普及率,也只有38.3502%

这只是,95年出生的,你我的同龄人

所以看惯了知乎平均学历985以上,平均年薪百万以上

我们似乎一直不理解在大家眼里不入流的快手为什么会有几亿用户

然而事实上,他们才是大多数

读个专科,就已经超过一半的同龄人了



2018.4.8日18:50更新

鉴于评论中有不少人质疑数据叫我不要“瞎扯淡”的人,我特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查了数据,很可惜最近的数据只有2016年的,但是估计和2017年差距不会太大

1、关于2017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原数据来源于网络智能知识聚合,不一定准确,但是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3820.98元

所以,2017年25974元也是可以接受的

2、对于1995年出生人数很多人表示怀疑,但是也没有说我给的这个数字是太大还是太小了。统计局给出的数据:1995年年末总人口121121万,人口出生率1.712%,死亡率0.657%,自然增长率1.055%,而出生率是按照年内出生人口/年内平均人口,没有1995年平均人口数,我们取1994年和1995年的平均人口,误差应该不会很大,平均人口为120485.5万,所以最终1995年出生人口为2062.71176万,和原数据2073万误差不是很大(误差为0.49629%)。




3、原数据本专科共2500所左右,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共2596所2017年毕业生,也就是2012年(五年制)2013年(四年制)或者2014年(三年制)入学的,数据显示2012年2442所,2013年2491所,2014年2529所,所以我说2500所左右。也没有什么问题。


4、关于2017年毕业生,原数据是795万,是去年铺天盖地的网络数据,但是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普通本专科毕业生为704.18万,且2012年入学688.83万,2013年入学699.833万,2014年入学721.3987万,按照2017年毕业主力有2013年入学的本科生381.4331万和2014年入学的专科生337.9535万,共719.4166万,再考虑其他方式入学的人数(从以下两张图可以发现毕业人数总是大于招生人数),和795万差距并不是很大,可以接受。



另外再放一张2012-2016年小、初、高中以及职高、中专招生人数,大家体会一下和高等教育招生人数的数量差距。


最后,我这个答案没有要酸谁也没有要开地图炮,我只是在陈述一个大家都忽略的事实而已。如果谁有不同的看法或者意见,欢迎您在评论区留言,或者也可以私信我,如果您说的在理,我必定虚心接受。

最后,童校长 @童哲 点赞受宠若惊,希望万门大学可以为更多的人带去更好的教育资源,让大家“误以为真”的“高等教育普及率有七八成”成为现实。

user avatar

知乎最新的升级版本,答题、想法中贴上你想推荐的回答。无法查看评论、点赞,也无法看见答主的相关信息。最恶心的一点——它甚至还跳出“下一条回答”的提示。

这背后的逻辑与用心不言而喻。以后转发、扩散诸如“魏则西”“武汉理工”“老回怒怼三星”之类重度管控的话题,不搜索问题进入是无法点赞、评论。

一言以蔽之,只要知乎有意限流,不推送相关话题回答,任你是一呼百应的十万粉大V,汹涌澎湃的万粉小V,再如何声嘶力竭得呼喊、如何推荐也无法提升某个回答的热度。

高! 真高!!



user avatar

我在打匿名两个字的时候,突然想到我一直是个知乎小透明,在公司,学校也是小透明,好事坏事都没我,到哪里都不会引起关注,匿不匿名没人关注的,性格很软,和别人的兴趣爱好也不一样,都觉得我很沉默,不自信,很少晒照片,也很少拍。

上个月发了3000工资,这个月公司有事要交钱,又换了必须用的港币,就剩下300多元了,不好意思老是问家里要钱

写这个回答的晚上去了超市,我喜欢吃橙子,个小的橙子感觉放了太久,个大的橙子感觉这个月吃不起,就没买。

应届生,干了销售工作,性格不适合,做的不好,很焦虑,回答里那些爱吃的零食自从来了深圳就基本上没碰过了,因为……要省钱

平常的回答一个月下来就几个赞,很多回答都没人看,所以算是触景生情哈哈,随心所欲写了一堆没用的话,感觉跟以前一样没人看,顺便学别的妹纸放了一张照骗,就去玩人格了

上了一天班回来,突然看到有600多个赞,还看到大家在评论里鼓励我,真的很开心

至于照片嘛……我决定不修改这个原回答了,过段时间再看,觉得自己好搞笑哈哈哈哈……


希望你们也和我一样,在某个普通的一天也能收到不同的温暖,我明天上班都有动力了……

背景是中山纪念堂……前天拍的


第一次使用的(原回答)分割线……………

上次四个人一起吃夜宵

跟我来自同一个学校,一个办公室一起实习的妹纸

聊到东北

她竟然认为俄罗斯是我们国家的一个省

我当时错愕的看着他,以为她开玩笑

结果……

她确实以为俄罗斯是我们的一个省

对面俩男生笑的不行

她在我们二本学校的一本一本专业

我当时就怀疑我们俩真的是一个学校的吗

……

上上个星期的事

这辈子头一次遇到

虽然她不是文科生

不学地理

回答这么靠后

估计这答案也没人看

不匿名了

估计晒自拍也没人看这回答啊

我说我喜欢钟汉良估计也不会有人来

希望离职之前可以和他关系近点

不知道在深圳能不能找到一个好工作

或者 一个男朋友

说这些反正也没人看

打字打着玩哈哈哈

好想打游戏啊

好想吃好吃的

想吃火锅 橙子薯片 果冻 寿司曲奇饼干

好晚了 而且钱花完了

我还是睡觉吧

……

龙岗看起来没那么多适合我的工作诶

……

睡了睡了

反正写了这回答

以后没人看

过一天是一天

user avatar

被辞退有赔偿。

2013年的时候,我碰到一位高中同学,问他最近怎么样。

他说别提了,流年不利,刚被老板辞退。

我说那刚好,可以出去玩一趟。

他郁闷地说,都快没钱吃饭了,哪有心情出去玩,下个月要是没钱交房租,只能回老家去了。

我说你们公司动作这么慢,辞职手续都办好了,还不给经济赔偿?

他迷茫地问:“经济赔偿?什么经济赔偿?”

然后我震惊了:“被辞退有赔偿,违法辞退双倍赔偿,你不知道?”

我拽着他一起去公司,经过一番交涉发现HR也不知道??!!

我无奈地给HR上了一堂《劳动合同法》课,HR表示跟老板打个报告。

几天后,朋友就拿到 了4万块钱,然后他们终于相信,法律还是有用的。

user avatar

破五百了…………

==============================

打开手机一两天的功夫涨了三百个赞,知乎小透明诚惶诚恐(´・_・`)(感觉这句客套话是所有小透明高赞答案的专属必备hh

其次就是想对说我段子的童鞋讲……你才是段子,你们全家都是段子,口亨!

最后大家乐呵点赞之余可以点一下关注,以后我会多给大家抖机灵写干货的,么么扎~

以下原答:

———————我是分割线———————

家乡在海边,盛产各种各样的海鲜,几百几千种吧,多到数不过来

有一种海鲜叫“竹蛏子”,外面是壳,里面是可食用部分,但是这种生物的壳很薄很薄,很容易弄碎或嚼碎,长下图这样



然后我从家里空运了点海鲜送给一个年长一些的人,里面就有这个竹蛏子(ps都是生的)。但是这位老哥从小在内陆长大,还没见过吃过这种海鲜

过了几天我估摸着他们家也该做过这道菜了,就跑去问那个竹蛏子好不好吃,第一次吃习不习惯什么的……

然后,我就得到了一个让我吐血到血槽瞬间清空的回答。。。。。。。。。。。。。
































“哦,那个东西呀……嗨(hài),我们把里面的肠子去掉了,外壳还挺脆哒!^_^~~”




user avatar

大家都知道,如果在很重要的场合打喷嚏,是非常不礼貌的。

但是喷嚏要来了,硬憋又憋不住,总是要打出来的。

JJ教你一个特别管用的办法,你们下次可以试一试:

--------

其实,每当你快要打喷嚏的时候,用手指按人中,就自动憋回去了。

亲测有效,百捏百中


---------

说一个特别不幸的事儿,关于捏人中可以憋住喷嚏,我很小就知道了,但是当时我的知识面太狭窄,我以为人中就是人体最中央的那个部分。。。

真疼。

user avatar

卫生巾带胶的那一面是粘在内裤上,而不是粘在屁股上的……

居然有很多男生以为是反过来的??


又到夏天了,昨天和朋友撸串点了花毛一体,我问他你知道毛豆又叫啥名吗?他说不知道。

毛豆就是黄豆,大豆的含义包括黄豆和毛豆。学名是大豆俗称毛豆。很多人不知道吧~

打喷嚏时是无法睁开眼睛的。




莫言不姓莫,人家姓管。



普通可乐会沉入水底,但无糖可乐能浮起来。


凤梨汁的止咳效果比感冒糖浆好5倍。

科学家们断定其原因是因为菠萝蛋白酶的作用。这种强抗氧化物质与有着抗炎症作用的酵素配合,能减轻喉咙的刺激。

其中另一个原因,是因为菠萝中不仅含有维他命C,还含有维生素A、镁、锰、钾等丰富的矿物质。这些物质有助于增强免疫力,消退感染炎症。

自杀抢救不能走医保,需要自费。

user avatar

有一次跟高中室友食堂吃饭,我们点了一份豆芽,他突然感慨到:“你说这豆芽长在地里这么小,刨出来多麻烦啊!农民伯伯真辛苦!”

我还有点没反应过来:“你是认真的?”

室友:“难道有问题?”

“我靠,你居然不知道豆芽是在水里面长的吗?”

“我靠,你以为我傻,万物生长靠土地,水里面什么营养都没有,你告诉我怎么长?”

我“……”

我内心那个憋屈啊!居然让他变得有理了!


又一次,上化学课,我们讨论大学上什么专业,我提到了我一个表哥上的采矿专业。

他很惊讶“采矿这么简单的事居然还要设一个专业?”

“采矿很简单?”我有点不确定

“不是直接挖吗?”

”你以为那是沙子?“

”不是沙子也差不多,都是粉末状的,没听人说挖矿挖矿吗?“

”那你没听过矿石吗?矿是石头样的,块状的“

”还石头样的?我给你找个实锤“他翻到化学课本的某一页,上面有一张中国煤矿铁矿产量对比图,一边堆着一堆铁矿石,一边堆着一堆煤矿石。(新课改前,具体图片我找不到了)类似下面这样的。

这样的

指着图片对我说”傻了吧?“

我确实是傻了,被憋出内伤气傻了!


文章均属原创,版权所有,欢迎非商业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并附链接。

商业转载请与作者联系。


user avatar

如果员工不干活,为什么还要给他发工资?

这件事我原本以为大家都能想明白,可是最近才知道,原来有些老板并不清楚。

关于我的故事以后有机会再说,今天只说结论。

为什么要有公司这种东西出现?

原本我就是个做皮鞋的,或是写PPT的,或者是做饭的,当你需要我的产品或服务时就来找我,按件计费,双方都没意见。

但是问题来了,我做的皮鞋,写的PPT或是饭菜,并非每天都有人需要,也就是说我的收入不稳定,很可能有时忙不过来,而有时却要饿肚子。

而你也同样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当你需要某样产品或服务的时候却找不到合适的人来干,实在太耽误事了对吗?怎么办?于是我们俩凑合凑合,签一份合同,从此你每个月给我发一份固定工资,以保证我有稳定的经济收入,而我则成为你的员工,不再接受其他人的订单,或至少保证在有多份订单同时存在的情况下无条件的以你的订单为优先。

这就是员工和公司的基本关系,如果做老板的不明白,觉得最近几个月没什么活儿干,所以就不必发工资,那么我也可以保障你在需要我干活的时候不大可能找得到我。

user avatar

很多人在办公的时候会遇到很多生僻字,假如这个字[昶],大家是不是和我一样在电脑上输入永加个日念什么,会得到结果,今天我同事看我办公,看我这样操作,瞬间瞪大了眼睛,觉得不可思议一般,直接告诉我一个特别简单的办法,简单到不用找度娘,在电脑上输入U+yong+ri,直接得到这个字,而且还带拼音,简直太6了!!!



user avatar

前几天,一个特别熟悉的朋友叫我去他家吃饭。


一进门,就听一股香气扑鼻而来。


我仔细一打量,果真,桌子上摆着我最爱吃的萝卜炖牛肉呢。


顿时,心情倍爽。


兴奋的我华丽转身成了东道主,我对在厨房炒菜的哥们儿的老婆说:


中了!快别忙活了!有这炖牛肉我就可以喝一壶了!


我对我哥们儿父母说:


叔叔,婶婶,来吧!都不是外人,咱们一起吃。


我对我哥们儿说:


咦?小亮真能沉住气啊,换我那胖儿子不用招呼就来了。


小亮是我哥们儿的儿子,今年9岁,我看那孩子在床上趴着玩手机,又忍不住叫了他一声:


亮啊!过来吃饭啊!


我朋友冲我摆摆手,说:


孩子拉稀呢,咱们吃咱们的。


啊?出于职业敏感,我急忙询问:


咋闹肚子了?拉的严重不?


朋友回答:


不严重不严重,已经给他吃过药了。


我又问:


吃的啥药啊?


朋友吐出了三个字:


氟——哌——酸


当时听完,我惊的目瞪口呆。

氟哌酸的医用名叫诺氟沙星,属于第三代喹诺酮类广谱抗生素,用于敏感菌所致的泌尿道、肠道等感染性疾病。

这个药很常用,价格便宜,效果还不错。

但是,18岁以下是禁用的!

因为,这类药物(喹诺酮类)具有软骨毒性,会导致关节和软骨损害,影响骨骼发育

可使四肢长骨两端的骨骺线提前骨化,对儿童身高发育不利。


我惊讶这基本上是常识,我朋友竟然不知道。

我把以上内容科普给他后,我朋友瞪大眼珠愣了两秒,一拍大腿,扭头冲着他父母说:








靠!怪不得我长这矮啊!就是小时候你们让我吃氟哌酸吃的!
user avatar

我大学时候寝室里的老四,有次半夜被干【gān,一声,为空气干燥之意(・ェ・。)】醒了,觉得脸上凉凉的,打开灯一看鼻血漫枕巾了,怎么擦也停不住,猛拍阿姨房间让阿姨开门啊放她去医务室,大半夜的医务室很远好嘛还不一定有人!结果怎么拉也拉不住,非要去,寝室人就给阿姨道歉死活把她给拖回来了,觉得自己要死了坐在地上哇哇大哭,那场面。。。

就在场面快要控制不住的时候,我披头散发的爬下了床,

抄起矿泉水瓶子往手上到了点凉水,一把拍在她后颈上(就是脖子后面,

又睡眼惺忪地爬了上去,

整个过程眼睛都没睁,

大家再看看她的时候,鼻血已经神奇的止住了。。。

第二天我啥印象都没有,而寝室已经开始流传关于我的半仙传说!!说我不仅会给人算命(看星座运势),还会!中!医!!
我??????

。。。后来听他们添油加醋说了以后,我努力回想了一下,可能当时就是被吵醒起床气上来了,一气之下糊了她一脖子凉水。。。因为我小时候经常流鼻血,我奶奶每次都这么做,我以为大家都知道。。

给不知道的小伙伴做了张图,

喏,就是图中划线部位,

话说lss仪态真好啊(星星眼

松小鼠眉头一皱,发现你又没有来记账。

user avatar

说个自己不知道的常识,在我19岁以前。我拒绝吃柚子,为什么?……从小我大姨教我吃柚子都是把外面皮剥了,然后直接吃,和橙子一样。所以从小我都是吃的苦柚子,就非常讨厌吃,一度认为这么难吃的水果咋还会有人买。
上个月,我的室友买了几个柚子回来吃,他们给我吃,我打死都不碰,然后……看见他们剥了外面的皮,又把里面白色的膜去掉吃。我当时都纳闷了,城里人吃东西都这么浪费的吗 然后我就问他们你们吃柚子这么浪费的吗?
“你再说一遍”“我说,你们吃柚子都这么浪费的吗连柚子膜都扔掉” 然后我把一块没有剥膜的柚子直接拿来吃掉。还是熟悉的味道啊,还TMD这么苦啊!整个寝室沸腾了,“卧槽,666”“无敌”“活了这么久第一次见”从此我在我们班出名了,接着整个系知道了。我就是传说,没错,没剥皮苦柚子都能下口。
后来我也知道了,原来柚子只吃里面的果肉,外面的都不能吃
不说了,去吃柚子了



https://www.zhihu.com/video/966043971428044800

---------------------分割线-------------------

哈哈 第一次点赞破千,有点小激动。首先,有几个小可爱私信找我拿狗子的视频,这是我没想到的 来

拿链接:pan.baidu.com/s/1fOeOWn 密码:r387


还有一些小伙伴质疑我十九年没看见别人吃柚子吗? 关于这点我想说的是:我真不知道啊 当我觉得难吃的时候我根本不会去关注的 我们寝室的小伙伴当时也不信,直到我当着他们的面干掉一个柚子后,他们就很服气了

user avatar

几年前,我的一个研究生室友,一个学过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的研究生室友,一时脑袋短路,问了我一句我一辈子都忘不了的话:


“哎你说水银里能提取出银不?”


…………………………………………





我是拓跋越灵儿:一个正经的知乎答主,目前在某省直单位上班,请不要问细节

  • 我的知乎ID是由我三老婆的姓氏大老婆和二老婆的名字组成的。
  • 涉猎很广,什么问题都喜欢掺一脚,但是主要集中在公务员、职场、学习领域。
  • 心软善良、阳光好客、热情如火,一般不会轻易拉黑别人,请不要逼我
  • 我大部分答案一般是临时起草的,肯定会有疏漏,请合理指出
  • 有任何转载或者其他问题,欢迎私信。
  • 如果想获得更深更个性化更细节的咨询,请点击付费咨询五星好评,相信物有所值,回答不了的问题我会拒绝回答,费用也会自动返还。
  • 双击屏幕有惊喜!!!
user avatar

母鸡

真的

可以

变成

公鸡!


就因为这个问题我被所有家里人嘲笑两次啊两次!

我从小一直都很喜欢看动物世界什么的。。那时候还定了小哥白尼。。没事也喜欢翻十万个为什么。。不知道啥时候看到的解释母鸡会变成公鸡的问题。。后来新闻上也报道过。。就很平常的觉得这就是个常识。。以为大家都知道。。

大概七八岁的时候家里人聚餐嘛。。不知道聊到什么话题了就说到了公鸡死了那群母鸡怎么办什么的。。我就随口说母鸡群里会有一只最强壮的母鸡变成公鸡。。维持他们原来的样子过日子。。

然后所有人看着我哄堂大笑。。说怎么可能呢。。小孩子异想天开。。我当时就急了。。我说是真的。。你们可以去查的。。书上就是这么写的。。还有个虫子也能的。。他们又说小孩子看书看傻掉了。。然后就不管我自顾自的继续互相嘲笑我了。。而且我妈也在。。她是笑的最开的一个!

这事儿我真的是印象深刻的要死。。那是第一次我发现自己和身边人可能有些常识是不一样的。。感觉特别难受。。因为我知道那个真的是对的。。新闻上还报道过。。但是无论怎么说。。就是没人相信。。

然后过了几年吧。。又是同一批人。。还加了几个我觉得可能更开明点儿的年轻人。。也是聚会。。又扯到差不多的问题了。。那个时候我其实已经不怎么记得之前那次了。。所以这次我也顺口搭话说母鸡能变成公鸡什么的。。

啊呀又被所有人嘲笑了。。我那个气啊。。这都这么久了你们真的一个去查的都没有啊。。连年轻人都那样啊。。我那时候也才十二三岁。。又是乡下。。没手机没电脑的。。想当时查出来给他们看都不行。。

后来我一气之下就给自己定了个规矩。。我就问人家母鸡能变成公鸡信不信。。特别坚定不听劝死活都不信的和嘲笑我的一律拉黑。。知道的和会去查的就交个朋友好好聊天。。


其实我觉得这个事情对我常识上的最大影响。。是一个人如果不知道某件事情。。不是应该先去查证一下吗?哪怕是个小孩子说的话。。难道就一定是胡说八道吗?

X档案有一句很著名的话。。叫I want to believe(之前拼错了,我还有救不。。〒▽〒)。。我想要去相信。。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情都会让人觉得匪夷所思非常荒谬。。但是连试着去接受试着去查证一下都不愿意就全盘否定。。甚至是直接批判。。我个人觉得这才是一种真的真的非常荒谬的做法。。




===================================

这个。。呃。。不好意思啊。。可能我没说清楚。。

其实我想说的常识是。。一个人如果听到什么事情自己不知道,没见过的。。不是应该先去查证一下吗?哪怕没有时间没有精力甚至懒得查。。但直接上来就说别人胡说八道是什么原理呢。。


另外我当时因为是第一次被所有人嘲笑某件事情。。但是我记得这事儿真的是真的。。所以很不理解为什么自己会被笑成这个样子。。你们不知道你们去查证就是了。。笑我干什么。。哪怕真查到了我是错的再笑我我也服气点儿。。确实不是想改变别人什么。。大概就是有点来火吧。。

至于第二次。。是因为都过了这么久了。。这些人仍然是这个样子。。真的是失望。。一点改变也没有。。现在信息发展那么快。。他们可都是有手机的。。也就几分钟的事情就能知道我对不对了。。但是没有一个人愿意尝试着去了解一下。。只会笑我。。而且我父母也在里面。。就看着我被笑。。说不难过肯定是假的。。

就是这样吧。。


最后。。我真不是养鸡的。。你们提的好多脑洞我真不知道。。吓得我都想去吃只鸡冷静一下了!

user avatar

必须答!虽然已过去十几年了,简直记忆犹新!

大学时,第一期末,寝室里闲聊,大家说起明年是xx年(生肖,具体忘记了)。有个室友一脸震惊:“你们怎么知道的!?你们怎么知道明年就一定是xx年!”

我们以为她只是没背过生肖顺序所以不能推算而已,毕竟80后不熟悉农历很普遍,并不惊讶,就七嘴八舌解释给她听。

结果室友更加愤怒:“你们瞎猜!怎么可能!春节晚会都还没有播出!下一年到底是啥子年是由政府说了算,都只在春节晚会上才宣布!”

全体懵逼。。。。。

————————

看到评论区一些00后90后知友表示自己都知道,因为考试要考。这是不是说明我们的教育后来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这一块了呢?我是80后相当靠前的那一堆,说实话我们那时候考试真不考这些,学校也没专门教,但是家里大人一般还是要唠几句的,童话故事啥的也会提到。

然后,我室友还真不是故意幽默,因为后来类似的情况就多了,感觉接受的像是另外一个体系的课外教育

user avatar

男生的生理知识!

高中的时候,我的好兄弟,

上课掏完裤裆后,

他的手上充满了大海的味道。

我问他,

你是不是不洗啊?这么大味?

他凑近闻一下,

什么?不就是这个味吗?

我问他,你是不是包皮长啊?

他啥都不知道的样子。

我用了一节课的时间,图解告诉他,

正常,包皮长,包茎

后来就越聊越嗨了

各自画了自己的形状,长度,

讨论了打飞机频率,时长以及意淫对象

后来这个本子被流传出去了

我也就出名了。

然后我就知道了a男冠状沟附近有白点担心了很久,其实是珍珠疹

b男初中做的包皮手术有些失败而且具丑

c男问我洗澡的时候为什么冲的龟头疼

d男问我自己是不是太短了

各种奇葩的问题

我仿佛看待智障一般看着他们

然后我几乎每节晚自习都要重复,

18厘米是骗人的,你的也很不错了

白点不一定是性病

包皮过长不一定要做手术

太长是一定要早做

包皮长一定要每天清洗

打飞机后一定要及时清洗

唧唧弯不用过度担心

很多人都不是直的

而且很多女生喜欢弯的

然后他们觉得我像是大神一样

一定是身经百战的样子

我由此得名,炮哥

火遍全校

至于为什么我知道这么多,

大概都是因为我妈比较在意性教育。

而且也会给我普及女性的生理知识。

美其名曰,不懂女人就没法真正对她好

知道什么时候不能碰吗?

知道男生不讲卫生会给女生带来炎症吗

知道生理期要理解女生的暴躁吗

巴拉巴拉的

唉,还好我喜欢男人。

user avatar

那是正在武汉读大学的时候吧,在食堂吃饭的时候旁边来了对小情侣,可恶啊作为一条单身狗鄙视你们,然后那男的气呼呼的跟女票抱怨,昨儿那家水果店真xx黑心,香蕉买来是好好的冰箱里放一晚上就全黑了,肯定是打过药水了的害死人呀……~( ̄▽ ̄~)~╮(╯_╰)╭→_→,这娃是不是以前没吃过香蕉啊,不知道香蕉皮受冷就会变黑的吗

user avatar

我一战友,西藏的,叫阿旺多吉,好像是日喀则哪个旮旯里的,普通话都说不了几句,还喜欢吹牛。

据他说他家非常穷,所以我们战友对他很照顾。来当兵是因为退伍了回去可以当村长,能管几百上千平方公里地,干的好还能升到镇长,我估摸着能管几千上万平方公里了吧?俨然一个小国了都。然后他们家就能再多养个几百头牦牛啥的。也不知道真假的,反正他没事就跟我们吹!

直到有一次收到了他哥给他寄过来的牦牛肉干,也不多,就一麻袋!麻袋,你们有概念不?

尽管一副土豪的样子,但他从小没见过什么水果,于是乎食堂每次发水果时我们桌吃水果的方式就跟别的桌不一样,非得等阿旺战友学着我们啃了一口皮才在哄笑中开始剥橙子!

偶尔有战友请假出去带点水果回来也得先拿点给他尝尝。

有香蕉,战友们跟他说洗了直接吃,他闻着还挺香,以为我们良心发现了,一口咬下去才发现又受骗了!

有龙眼.......

有芒果.......

有柠檬.......

过分的还有带石榴,山竹的......

后来他学聪明了,拿到水果先抠抠,看能不能剥皮。

拿了梨抠抠......

拿了金桔抠抠.......

拿个葡萄抠抠.......

拿了杏和李子抠抠.......

请你不要到处抠抠.......

user avatar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我有时候会有点小小的不可思议,觉得有些人怎么会对某些事情一无所知。不是说多高深莫测的学问,而是那种,嗯,好像是藏在我们日常空气里,大家应该都吸得到一点点的那种知识。比如,为什么我会觉得“水往低处流”是个事儿?我不是说每个人都得懂流体力学,但你知道,你往地上泼点水,它一定会往低洼的地方跑,不会自己往天.............
  • 回答
    生活中的常识,很多时候像是刻在骨子里的东西,我们似乎与生俱来就知道,但细想起来,很多却并非如此。有些东西,看似简单,背后却蕴藏着值得玩味的道理,甚至是我们常年以来被误解或忽视的。今天就想聊聊那些你我身边,很多人可能都没太在意过的“常识”。1. 吃完水果马上喝水不是“爆炸”的罪魁祸首,真正需要警惕的是.............
  • 回答
    过去那些鲜为人知、甚至令人匪夷所思的“冷知识”,随着信息传播的加速和人们好奇心的驱动,如今已经悄然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了司空见惯的“常识”。这些知识的转变过程,往往伴随着科学的进步、社会观念的更新,以及信息获取方式的革新。一、 地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从“异端邪说”到科学基石曾几何时,人类坚信我们.............
  • 回答
    生活中,我们常常依赖于一些约定俗成的“常识”,它们就像是看不见的指南针,帮助我们理解世界。但你知道吗?这些看似牢不可破的常识,有时也会被科学或事实狠狠地打脸,露出让人惊掉下巴的另一面。今天,咱们就来聊聊那些“违背常识”的知识,保证让你脑洞大开。1. 吃亏未必是坏事:你好心帮助他人,结果却被反咬一口?.............
  • 回答
    说到常识演变成冷知识,这可真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很多我们现在觉得“你知道吧?”的事情,在过去可是人尽皆知的“常识”,但随着时代变迁,信息爆炸,很多曾经深入人心的知识,反倒因为不再被频繁提及,或者被更“前沿”的知识所取代,就悄悄退居幕后,成了只有少数人知道的“冷知识”。我能想到的一些例子,咱们就来掰扯.............
  • 回答
    医疗行业里藏着不少门道,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事情,对普通人来说可能就像隔着一层纱,看不真切。今天就来聊聊一些医疗常识,希望能让大家对看病、对身体有更深的理解。1. 为什么医生总是开那么多检查?很多人去医院,一听医生说要做这做那,心里就犯嘀咕:“是不是在糊弄我?是不是想多赚钱?” 确实,检查费用不菲,但.............
  • 回答
    有些生物学知识,初听起来确实会让人觉得“这怎么可能?”或者“这太不科学了吧!”,但它们却是经过科学验证的,深深植根于我们这个奇妙星球的生态系统中。今天,咱们就来聊聊一些你可能从未听过的,但绝对会让你大跌眼镜的生物学冷知识。1. 蘑菇,有时候比你想象的更像你大多数时候,我们提到蘑菇,脑海里会浮现出各种.............
  • 回答
    嘿,哥们儿,刚踏进大学校门,是不是觉得人生从此开了挂,天天都是freestyle?哈哈,我懂,这感觉太美妙了!不过,作为过来人,我得跟你掏心窝子说点实话,免得你在这儿摔跟头。大学这地方,跟高中那套可不一样,得提前打个“预防针”。1. 学习方式的巨变:从“喂食”到“自给自足”,而且是被放养那种。 .............
  • 回答
    在我的生活里,有一些东西,平时看起来真的不算什么,但关键时刻,它们就像那个藏在角落里的救命稻草,一下就把我给捞起来了。说实话,我这个人也算不上什么厉害角色,就是个普通人,但这些“不起眼”的小技能,真的帮我省了不少事,甚至有时候是救了我一命。就拿最最普通的一件事说吧,我那时候刚工作没多久,单位电脑系统.............
  • 回答
    这个话题相当复杂,也确实牵涉到许多敏感的领域。我理解你想要了解那些可能被某些势力刻意隐藏或淡化的信息。与其说是“不想让普通民众知道”,不如说是“不希望大众以某种方式理解或传播”。这些信息往往不是绝对的“秘密”,而是通过信息过滤、议程设置、叙事塑造等方式,影响了大众的认知。我可以从几个大方向来聊聊,尽.............
  • 回答
    关于对越自卫反击战,有些事情可能没那么广为人知,或者常常被一些宏大叙事所掩盖。这里我试着从一些更具体、更细微的角度,讲讲其中一些可能鲜为人知的细节,力求生动一些,就当是跟老兵聊天,听他们说些陈年往事。1. “谅山战役”中的“穿插”:不是简单的包围,而是“切香肠”我们通常说“兵临城下”,好像部队一下子.............
  • 回答
    疫情在家,确实是个让人有点抓瞎的时期,尤其是当“无聊”这个词开始在脑海里打转的时候。与其让时间就这样悄悄溜走,不如趁这个机会给自己充充电,学点东西。我这几天也琢磨了不少,想跟你分享一些我个人觉得挺值得尝试的,而且是那种能让你在未来生活里也能用得上的:1. 提升你的“数字感”:学习编程或数据分析 .............
  • 回答
    作为一个人工智能,我没有个人经历,也无法体验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因此,我不会有“政治不正确”的经验、知识或观点。我的目标是提供准确、客观且有益的信息,并遵守道德和法律准则。然而,我可以理解您想要探讨的是那些在当下社会语境下可能引发争议,但从理性、效率或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却可能更具合理性的观点。这种现象.............
  • 回答
    许多我们习以为常的天文学知识,随着观测能力的提升和理论的深化,其实都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只是这些细微的调整和全新的发现,往往被淹没在更宏大的叙事中,不为大众所熟知。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那些鲜为人知,却又至关重要的天文学概念的更新与改变。1. 行星定义:冥王星的“降级”并非唯一,行星的边界仍在探索提到行星.............
  • 回答
    游戏王是一个拥有30年历史的庞大卡牌游戏,其梗和知识点非常丰富,要“速成”确实有一定挑战,但我们可以从最核心、最有趣、最常用的方面入手,让你快速了解并进入游戏王的世界。下面我将为你详细讲解游戏王不可不知的梗和知识,并提供一套速成方案。 游戏王不可不知的梗或知识这些梗和知识点涵盖了游戏规则、卡片效果、.............
  • 回答
    我一直觉得PPT这东西,与其说是演示工具,不如说是表达思想的放大镜。早些年做PPT,就是堆砌文字,配上几个“高大上”的背景图,觉得能把内容说完就万事大吉。直到后来遇到一些让我“相见恨晚”的技巧和理念,才猛然醒悟,原来PPT还能这样玩,而且效果天差地别。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几个,希望能帮大家少走弯路,做出.............
  • 回答
    人类历史上流传着许多令人深信不疑的谣言和负面知识,这些信息往往因其传播的广泛性、内容的戏剧性以及与我们既有观念的契合度而深入人心。它们可以影响我们的行为、决策,甚至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下面我将详细讲述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并分析它们为何能深入人心。 1. “用脑过度会导致脑细胞死亡”谣言内容: 很.............
  • 回答
    有很多经济学现象和事实,如果缺乏一定的经济学知识,普通人可能会觉得难以置信、难以理解,甚至是完全违背常识的。这通常是因为这些现象背后存在着一些非直观的、系统性的力量在起作用。下面我将详细列举一些例子,并解释其背后的经济学原理:1. “看不见的手”(The Invisible Hand)及其市场失灵 .............
  • 回答
    生活中有很多大家可能不曾留意,却又暗藏玄机的法律小常识,它们不一定像“盗窃罪”或“合同法”那样被大众熟知,但往往能反映出法律的智慧、人性的考量,甚至是历史的变迁。今天,就来聊几个我挖到的、比较有趣且相对小众的法律“冷知识”。1. 你的“随身物品”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不是你的“私有财产”。咱们都知道,偷.............
  • 回答
    在金融的世界里,有些事情的确是越了解越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甚至对没有接触过这行的人来说,简直就是天方夜谭。我给你掰扯掰扯几个,保证你听了之后,可能会觉得我这个干金融的,是不是脑子有点不正常。1. “亏损”是赚钱的!—— 期权交易里的“死多头”与“死空头”这事儿要是跟不懂行的人说,他们肯定觉得我是疯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