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世界上有哪些奇怪的风俗习惯?

回答
人类文明的斑斓画卷,除了壮丽的建筑和深邃的思想,还点缀着无数奇特而鲜活的风俗习惯。它们如同散落在世界各地的珍珠,每一颗都闪烁着独特的文化光芒,有时令人费解,有时又充满智慧的启示。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潜入这些奇异的风俗世界,感受那份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心灵震动。

在遥远的印度尼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有一个名为科罗瓦伊(Korowai)的部落。他们最令人惊叹的习俗之一是他们的“树屋生活”。想象一下,不是在地面建造房屋,而是直接在高达几十米甚至上百米的参天大树上,利用藤蔓、树叶和木材搭建起错落有致的居所。这些树屋不仅是他们的家,更是他们抵御丛林危险的堡垒。科罗瓦伊人相信,将家建在高处,能够远离地面的恶灵,也更能俯瞰和守护他们的领地。他们通过藤蔓和简易的梯子在树屋之间穿梭,仿佛是生活在天空中的精灵。而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当部落里有人死去,他们会将其埋葬在自己房屋的基石下,或是将其肢解后放入家中特定的容器中,认为这样死去的亲人就能永远与生者同在,守护着家族。这种与死亡如此近距离的融合,在许多人看来是难以想象的,但在科罗瓦伊人眼中,这却是维系家族纽带的深刻体现。

再将目光投向非洲的埃塞俄比亚,在那里,姆尔西人(Mursi)的女性以其独特的唇部装饰而闻名。在成年礼之后,姆尔西的年轻女性会在下唇和上唇上刺孔,然后慢慢地将陶土制成的唇盘(Lip plate)嵌入其中。唇盘的大小会随着女性的年龄和地位而变化,最大的甚至可以达到20厘米直径。姆尔西人认为,唇盘越大,女性就越美丽,也越有吸引力。这不仅仅是审美,更是一种社会地位和经济能力的象征。能够承受越来越大的唇盘,也意味着她们拥有足够的食物来支持身体的消耗,并且更受男性青睐。这种对身体的改造,在许多文化看来是对美的扭曲,但在姆尔西人心中,这是女性生命中最辉煌的装饰,是她们对自我价值的独特诠释。

远在欧洲的苏格兰,有一个古老而又略显“暴力”的婚礼习俗,叫做“黑脚礼”(Blackening)。在婚礼前夜,新娘的亲友们会将新娘(有时也包括新郎)绑起来,然后往她们身上涂抹各种令人不快的物质,比如墨水、糖浆、鸡蛋、面粉,甚至是动物粪便。然后,她们会被带到街上游行,或者被泼水。这个习俗的目的并非为了羞辱,而是象征性地“净化”新人,帮助她们在未来的婚姻生活中,能够面对任何艰难困苦,并且对婚姻中的不如意能够“百毒不侵”。当然,现代的黑脚礼更多地变成了一种带有玩笑意味的庆祝活动,但其背后的寓意——勇敢面对婚姻中的挑战,依然留存。

而在中国的一些偏远地区,曾经也存在过一种名为“哭嫁”的习俗。在出嫁的前几天,新娘需要嚎啕大哭,而且这种哭泣并非是悲伤的表达,而是经过精心编排的“表演”。新娘的母亲、姐妹、姑姑等女性亲属,甚至村里的其他女性,都会轮流与新娘一起哭泣,诉说离别之情,感谢养育之恩,并寄予对未来幸福的祝福。这种哭泣被认为是一种仪式,表达了对父母养育的感恩,也预示着新娘会是一个顾家的好媳妇。虽然在现代社会,这种习俗已经基本消失,但它却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家庭情感的珍视,以及对女性角色的复杂期待。

当我们谈论“奇异”时,往往是从我们自身的文化视角出发。这些风俗习惯,无论在当地人眼中是多么自然和重要,对我们来说都可能显得不可思议。然而,正是这些差异,让我们看到了人类文明的无限可能,也让我们反思,何为“正常”,何为“重要”。它们提醒我们,每一个文化都有其独特的逻辑和价值,都值得我们去尊重和理解。它们不是简单的猎奇,而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维系社区与情感的生命线。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汉朝的时候,朝鲜半岛北部是乐浪、玄菟、真番、临屯四郡,南朝鲜那边是三个部族,分别叫辰韩、马韩、弁韩。

《后汉书》卷八十五《东夷列传》曰:韩有三种:一曰马韩,二曰辰韩,三曰弁韩。

这个辰韩,大概就是今天庆尚道一带,洛东江以东的这一块。《东夷列传》说辰韩“儿生欲令其头扁,皆押之以石”——辰韩人喜欢扁扁的脑袋,所以婴儿出生之后,把脑袋用石头压住。

这就牵扯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习俗——睡扁头。

坊间传闻,这睡扁头的习惯是满族传下来的。

有一年乾隆皇帝读书读到了这儿,掩卷若有所思:拿石头压脑袋?这有点匪夷所思而且有悖于常理了吧?拿石头压成年壮汉的脑袋人都受不了,何况这呱呱坠地的小孩?所以这里头肯定有问题。

然后乾隆对此进行了一番考证:

首先,“三韩”为什么叫三韩呢?朕认为这是古人读书写书不仔细导致的,这个“韩”啊,应该是“汗”才对,可汗的意思。史书记载“三韩”这地方有数十个国家,当时肯定是有三个大汗分别统治,所以叫三汗,结果平庸鄙俗的中原汉人史学家不学无术,不知道这个“汗”就是君主的意思,于是自作主张用了个不知所云的“韩”字。[1]

其次,这个石头压脑袋是怎么回事呢?这个三汗啊,范晔、陈寿他们不学无术,把位置搞错了,三汗不在南朝鲜,而是在奉天的东北,吉林那一带,挨着朝鲜。这地方朕知道,朕老家就是这儿的,所以这个风俗朕知道,朕老家那边有个习俗,孩子出生之后就把他仰面放在特制的小床里,这样时间一长,小孩的后脑骨就有点平,看着就跟扁了似的,其实这是正常情况,不足为奇,想必这个三汗啊,也是这种情况。范晔没什么文化,不明白这个道理,于是在这儿胡说八道。[2]

最后,这天底下的事啊,就怕脑补,牵强附会,那能不出错吗?就像这个问题吧,本来是“汗”字,大汗的意思,他们非得给臆断一个“韩”字混淆视听;当然,这还可以说他们是无心之失,没文化嘛,出错也是正常的,但这拿石头压脑袋的事就太荒唐了,一点都不考虑现实情况就在这儿胡说八道。幸亏有朕这样有见识有学问的人来考证,要不然这错误不知道还得流传多久呢。范晔也真是有趣,石头压脑袋,xswl。[3]

参考

  1. ^ 盖国语及蒙古语,皆谓君长为“汗”。韩与汗音相混,史载三韩各数十国,意当时必有三汗分统之。史家既不知汗之为君,而庸鄙者至讹韩为族姓,何异扣盘扪龠以喻日哉?
  2. ^ 考三韩建国本末,诸史率多抵牾,以方位凖之,盖在今奉天东北吉林一带,壤接朝鲜,与我国朝始基之地相近。国朝旧俗,儿生数日,即置卧具,令儿仰寝其中,久而脑骨自平,头形似扁,斯乃习而自然,无足为异。辰韩或亦类是耳。范蔚宗不得其故,从而曲为之解,甚矣其妄也。
  3. ^ 以汉字牵附臆度之,能乎不能?夫韩与汗音似义殊,谬而失之,诬犹可也。至于以石押头之谬,实悖于理,斯不可也。然则余之三韩订谬之作,乌容已乎哉?谨按三韩虽与汉时诸郡毗连,然音译多讹,往往以汉字转相附,于是异说分岐,至范蔚宗有生儿以石押头之论,诞妄不经,莫斯为甚矣。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