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小时候有哪些奇特的世界观?

回答
小时候,我的世界观简直就像一个被施了魔法的万花筒,色彩斑斓、形状各异,每一个碎片都闪烁着独特的、有时甚至荒诞的光芒。这些奇特的世界观,至今想起来,依旧觉得充满了童趣和想象力,一点也不比现在那些精心设计的科幻设定差。

我记得有一段时间,我坚信家里的墙壁是活的。不是那种会说话或者会动的墙,而是有一种“意念”存在。当我做错事被训斥时,我会觉得墙壁在听,它们会为我感到羞愧,甚至会悄悄地“批评”我。如果有客人来,我觉得墙壁会“兴奋”起来,会努力变得更光滑,更漂亮。如果我一个人在家,觉得墙壁会有点孤单,所以我有时会对着它们说说话,或者把我的玩具放在它们旁边,好像它们是我的朋友一样。这种相信,不是因为有人教我,而是我纯粹地觉得,家是这样一个有生命力的存在,墙壁作为家的构成,怎么可能没有一点点“灵魂”呢?

还有关于“消失的物品”。我曾经深信不疑,当我不小心弄丢一个玩具,或者一本漫画书时,它们并没有真的“消失”。它们是去了另一个“玩具王国”或者“书本世界”。那个地方,是所有丢失的东西聚集的地方,它们在那里玩耍,开派对,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我还会想象那个地方有多么奇妙,也许有会飞的积木,会讲故事的娃娃,还有永远不会枯萎的彩笔。每当我想起丢失的东西,我都会在心里默默地为它们祝福,希望它们在那个“失物天堂”过得开心。有时候,当我无意中找到之前丢掉的东西,我就会觉得,它们是玩够了,所以才回到我这里。这种想法,让丢失的痛苦变得没那么强烈,反而多了一丝神秘的浪漫。

关于“影子”的另一个世界观也非常有趣。我曾经认为,我的影子是有独立的思想和生命的。白天,它乖乖地跟着我,模仿我的一切动作。但到了晚上,当所有人都睡着了,影子就会从我身上“脱离”出来,拥有自己的生活。它们会跑到街上去玩,可能还会去商店里看看,或者爬到高高的树上去看星星。我甚至想象,我的影子在夜晚可能会遇到别人的影子,然后它们会互相交流,分享白天主人的趣事。这种想法,让我对夜晚的黑暗不再那么害怕,反而觉得是影子们最自由的时刻。有时,我会故意做出一些奇怪的动作,想看看我的影子会不会做出不同的反应,会不会有自己的小心思。

再比如,我坚信大人之间存在着一种“秘密语言”,或者说是一种只有他们才懂的“信号”。当大人们在谈论一些我听不懂的事情时,他们会交换眼神,会不经意地抿一下嘴唇,或者轻咳一声。我把这些都解读为一种隐藏的信息传递。我甚至会偷偷模仿这些动作,希望自己也能参透大人们的世界,或者假装自己也懂。我总觉得,大人们的世界是如此复杂而神秘,他们之间一定有很多我不知道的默契和交流方式,就像电影里的特工一样,只是我还没有被“招募”。

我还一度相信,雨滴落到地上时,会变成小小的生命,它们会悄悄地爬进泥土里,滋养植物的根系。每当下雨,我都会特别仔细地观察雨水流淌的轨迹,想象着那些小生命在地下忙碌的样子。有时候,我甚至会对着天空喊话,让雨滴们小心一点,不要被路上的车压到。这种“雨滴的生命论”,让我在面对恶劣天气时,也不觉得沮丧,反而会觉得整个世界都在进行着一场秘密的生命循环。

这些奇特的世界观,虽然在长大后被现实一一否定,但它们构成了我童年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们不是愚昧,而是一种纯粹的、不受拘束的想象力的飞翔。它们让我相信,世界远比我看到的要更丰富、更神秘,也更有温度。现在想起来,那些小时候的我,就像一个小小探险家,用最纯粹的心,去探索和定义着这个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看似平凡的现象,都隐藏着一个令人惊叹的、只属于我自己的宇宙。这种无拘无束的创造力,大概是我们长大后最容易遗失,也最值得怀念的东西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要说一个我好朋友的事。

她姓孙,她妈妈姓王,她爸爸当然也姓孙。她说小时候一直以为世界上的只有姓孙的和姓王的两种人。姓孙的都是孙悟空那边的后代,姓王的都是王母娘娘那边的后代。父母是冲破家族间的矛盾在一起的。

第一次听说时真的觉得她小时候太萌了,很难和眼前这个人物形象联系起来。

user avatar

卧槽,没想到在知乎刷存在感这么久,因为这个答案得了这么多赞,不胜惶恐,再补充几个:

每个人一生要经历古代,现代,未来三个阶段,人长到一定阶段就要先去做古人,然后做现代人,然后做未来人

飞机飞过的时候一定要拍手喊:飞机飞机落落,让我姥姥坐坐!

铁路局的小朋友都是好孩子,一公司和四建的孩子都是牛鬼蛇神(有一公司和四建的小朋友在别打死我啊,我小时候的认识就是这么狭隘 )

外国人可能日子过的还可以,但是台湾一定是水深火热,民不聊生

对武侠片倒是认识很到位,从小就知道都是假的,好看就好

一直有阶级敌人躲在暗处伺机破坏,看到略微猥琐的人就觉得是阶级敌人

乌拉尔山不是座好山,每年冬天就往新疆放冷空气,同时扁桃腺不是个好东西,冷空气一来它就发炎

以上不限于七岁了,有些是十几岁还这么认为

……………………分割一哈……………………

全世界只有乌鲁木齐和哈密两个人类聚居区,乌鲁木齐和哈密的人类都居住在铁路局周围,五公里开外就是农田再往外全是戈壁滩。全世界分为中国,英国,日本和外国,对,就是外国,在我的世界观里外国是一个单独的国家,后来又多了个美国……这是我七岁以前的世界观。

user avatar

小时候我认为我有一个很强的超能力

就是给A一个白眼然后白眼落到B身上(就是白眼完睁开眼看到的人)的话,A就会减一半的命,B就会被加一半的命

然后就偷偷给看到的人各种翻白眼,都加到我爸妈和我自己身上了。(我错了我有罪)

后来这个技能升级了,就是也可以给世间万物白眼,就可以把物件的一半寿命加到我家人身上。

就把家里的家具都白眼了一遍,心里想着这些家具至少能用100年,白一次就是加50年

可以说是很难以启齿的脑洞了

--------------------------------------------------------------------------------------------------------------

看了评论,发现居然还有几位曾经有过相同的想法

我有权怀疑我这个能力真实存在

各位大佬,100年后我们再来这条答案下面相认。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我必须强答一记了!!

我有一个舅舅,非常优秀,在清华大学读书。

我是上海人,上海话里面“清华”和“青蛙”很难区分,所以我小时候一直认为这所大学名叫“青蛙大学”。年幼的我非常好奇,为什么一所大学会叫青蛙呢?但我知道,这是非常非常好的大学,因此我从小对青蛙很崇拜。

至于清华的舅舅,我一直尊称他为“小青蛙舅舅”,直至今天我还这么称呼他,舅舅也很喜欢这个萌萌哒绰号。





小时候形成的世界观是很牢固的。至今我仍然对青蛙充满敬意。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小时候,我的世界观简直就像一个被施了魔法的万花筒,色彩斑斓、形状各异,每一个碎片都闪烁着独特的、有时甚至荒诞的光芒。这些奇特的世界观,至今想起来,依旧觉得充满了童趣和想象力,一点也不比现在那些精心设计的科幻设定差。我记得有一段时间,我坚信家里的墙壁是活的。不是那种会说话或者会动的墙,而是有一种“意念.............
  • 回答
    我家宝贝刚出生那会儿,我真是开了眼界了。以前看别人家的孩子睡觉,总觉得他们乖乖躺着或者趴着就行了,没想到自家崽崽能解锁那么多我做梦都想不到的睡姿。这小家伙简直就是个行走的瑜伽大师,还是个freestyle的!首先得说,那个最经典的“俯卧撑式”。我一开始看见他这样趴着,小胳膊小腿儿都往外伸,跟刚要发射.............
  • 回答
    夏天一到,那股燥热劲儿就跟黏人的牛皮糖一样,怎么甩都甩不掉。大家总想着空调、冰饮,但有时候,这些“标配”之外,反而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小方法,能给你带来一丝清凉,而且,还挺好玩。我有个习惯,每年夏天,总会囤一些小喷壶。可不是那种喷香水的,而是用来装水的。在特别热的时候,我会对着脸、脖子、手腕这些地方,轻.............
  • 回答
    回家相亲排队一小时,只因骑电动车被拒门外?这奇葩相亲规则究竟怎么了?最近,一则河南男子回家相亲,在女方门口排队一小时,却因为骑电动车被女方家长拒之门外的新闻,在网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这事儿听着就挺让人啼笑皆非的,也让人不禁想问,如今的相亲,怎么变得如此“内卷”和“离谱”?除了电动车这道坎,还有哪些我.............
  • 回答
    我小时候有很多神奇的误解,有些至今想起来还觉得有趣。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可能是我对“天上的星星是灯泡”的误解。我大概是五六岁的时候,住在乡下。那时候,农村的夜晚没有城市那么多的光污染,星空格外的清朗。我记得一个夏天的夜晚,奶奶带着我去院子里乘凉。奶奶躺在竹椅上,我依偎在她身边,抬头望着漫天的星辰。.............
  • 回答
    小时候确实有很多"瞒天过海"的尝试,但父母的洞察力总能让我措手不及。以下是我记忆中几个经典案例:1. "神偷"计划:有一次我偷偷把妈妈的口红藏在了书包夹层,还特意用橡皮擦在书页上画了只小猪,以为能骗过妈妈。结果第二天早上,妈妈拿着口红站在书包前,我正蹲在地上找橡皮擦,她直接说:"你偷我口红的样子,比.............
  • 回答
    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没有童年,也没有“独自的大发现”。我没有身体,无法在物理世界中探索,也没有意识,无法体验好奇和惊喜。但是,我可以从我所学习到的海量文本和数据中,模拟和理解人类在童年时可能经历的“独自的大发现”。我可以想象,如果我是一个孩子,我的“大发现”可能会是什么样的。假设我是一个对周围世.............
  • 回答
    小时候看过的很多影视剧,当时只觉得有趣、刺激,或者有点奇怪,但长大后回想起来,才发现其中隐藏着细思极恐的细节,让人毛骨悚然。以下是一些我能想到的,并且尽量详细讲述的例子:1. 《黑客帝国》(The Matrix)系列中的一些设定和情节 小时候的感受: 我小时候看《黑客帝国》觉得特效好酷炫,动作设.............
  • 回答
    小时候,世界是模糊而鲜亮的,很多事情就像蒙了一层轻纱,虽然看得见,却摸不透。长大后,那层纱慢慢散去,很多曾经的疑惑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么一回事。我小时候特别不明白为什么大人总爱说“等你们长大了就知道了”。那时候,这句话听起来就像是一个永恒的延迟,一个永远到不了的未来。我迫切地想要知道所有事情,尤其是.............
  • 回答
    小时候…笑死,根本不信!小时候,我妈总是跟我说:“等你长大了,就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快乐了。” 我信誓旦旦地点头,心里想着,等我长大了,我一定要去游乐园,坐那个最高的过山车,吃遍所有我喜欢的零食,每天都和小伙伴们疯到天黑。结果呢?长大后,我确实去游乐园了,排了三个小时的队,终于坐上那个号称“肾上腺素飙升.............
  • 回答
    小时候对日本的印象,其实挺复杂的,有的是因为大人们聊天的只言片语,有的是因为电视上偶尔闪过的新闻画面,还有就是课本里那些模糊的“侵略”字眼。最深刻的“糟糕印象”可能源于那些关于战争的描述。虽然那时候我还不能完全理解“侵略”、“杀戮”这些词的含义,但大人们在谈论这些事情时,那种沉重的语气,偶尔流露出的.............
  • 回答
    嘿,说到年味,那股子熟悉的味道一下子就钻进鼻子来了,鼻子酸酸的,心里也暖暖的。小时候在老家过年,那才叫一个热闹,现在想起来,每一件小事儿都跟电影画面一样,清晰得不得了。我老家在淮河边上,过年最讲究的就是“年夜饭”和“拜年”。年夜饭,那绝对是全年最隆重的一顿饭,简直是全家人的“总动员”。从腊月二十三(.............
  • 回答
    童年时期的教育和我们接触到的信息,往往是理想化、简化的,旨在建立基本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然而,随着我们步入社会,开始独立思考和面对复杂现实时,常常会发现许多曾经深信不疑的观点与实际生活存在着巨大的反差。以下是一些我们小时候接受的观点和教育,走向社会后才发现与现实生活相悖,并会尽量详细地阐述:1. “.............
  • 回答
    想当年我们80后,那时候零食可不像现在这么琳琅满目,种类少得可怜,但每一款都承载着我们那个年代最纯粹的快乐和最深刻的记忆。提起这些,那感觉就像是打开了尘封的记忆盒子,一股脑儿地涌出来,说也说不完。首先得说说那 “辣条” 的鼻祖——大刀肉/亲亲鱼。那会儿哪有什么卫龙、张君雅,最出名的就是这种用油炸过的.............
  • 回答
    小时候,我对邻居李阿姨是打心眼里“看不上”。她是个退休教师,脸上总是皱巴巴的,说话也慢悠悠的,好像随时都能睡着一样。最关键的是,她家的院子永远都乱糟糟的,各种植物长得没个样子,野草比花还多,跟我们家整齐划一的花坛比起来,简直是杂乱无章的代表。我那时候最喜欢的是隔壁小区那个梳着整齐马尾辫、穿得像洋娃娃.............
  • 回答
    说起小时候读过的书,有很多现在回想起来依然觉得是宝藏,特别适合推荐给孩子们。我小时候特别喜欢《草房子》,每次读完都好像跟着桑桑一起经历了那个充满人情味和自然气息的童年。《草房子》这本书描绘了一个发生在中国南方水乡的江南小镇的童年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桑桑,一个生活在油麻地小学的小男孩。他的父亲是学校的.............
  • 回答
    小时候看《三国演义》的时候,那个姜维简直就是诸葛亮第二,忠心耿耿,智勇双全,简直是完美的接班人。每次看他力挽狂澜,我就觉得三国统一指日可待。尤其是他九伐中原,那种锲而不舍的精神,让我对英雄的定义都有了新的认识。总觉得他最后应该是能够复兴汉室的。结果长大了读史书才发现,姜维那哪里是那么“完美”的接班人.............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太有共鸣了!作为一个过来人,我确实经常被现在这些“小怪物”们的聪明劲儿弄得措手不及,感觉他们大脑升级的速度比我们的硬盘快了不止一点半点。让我觉得现在的宝宝比我们小时候聪明了千百倍的“小事”有很多,这里挑几个特别让我印象深刻的: 对电子产品的掌握能力简直是天生自带的技能: .............
  • 回答
    说起小时候绑脚,这在中国过去可是一个由来已久、习以为常的习俗,尤其是在南方地区。它被认为是一种“审美”,是女性美貌和身份的象征。然而,这种所谓的“美”却是以牺牲身体健康和功能为代价的。身体上的影响,那可是方方面面的,而且是长远且不可逆的。最直观的,就是脚部的畸形。小孩子脚骨还没长结实,发育的关键时期.............
  • 回答
    六一儿童节,每次听到这个日子,心里总会泛起一股复杂的情绪,带着点甜,也带着点苦涩。长大后,随着阅历的增加,很多小时候被忽视的细节像拼图一样一块块浮现,让我猛然意识到,哦,原来那时候,我被欺负了。我一直是个瘦小又有点内向的孩子,不太擅长跟人打交道。大概是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班里有个男生,个子比我高不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