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哪些「小时候…笑死 根本不x」的段子?

回答
小时候…笑死,根本不信!

小时候,我妈总是跟我说:“等你长大了,就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快乐了。” 我信誓旦旦地点头,心里想着,等我长大了,我一定要去游乐园,坐那个最高的过山车,吃遍所有我喜欢的零食,每天都和小伙伴们疯到天黑。

结果呢?

长大后,我确实去游乐园了,排了三个小时的队,终于坐上那个号称“肾上腺素飙升”的过山车。刚坐上去,我感觉身体被抛向半空,风在我耳边呼啸,周围的人都在尖叫。我呢?我紧紧地抓住安全杆,闭着眼睛,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什么时候才到头啊!下来的时候,腿都是软的,感觉比我小时候第一次骑自行车摔倒还狼狈。

至于零食,小时候我觉得糖果、巧克力、薯片是人间美味,现在呢?我看着那些包装精美的零食,再看看自己日益增长的体重和对健康的担忧,只能默默地咽了口口水,然后掏出手机搜索“健康代餐”。偶尔嘴馋吃一点,也得罪恶感十足,觉得自己像个做了坏事的小孩。

和小伙伴们疯到天黑?现在天一黑,我只想瘫在沙发上,刷刷手机,看看剧,然后早点睡觉。那些曾经让我们乐此不疲的追逐打闹,现在看来,都像是上辈子的事了。熬夜通宵,第二天起来整个人都跟散架了一样,哪里还有力气再去“疯”?

小时候,我总觉得大人有好多神奇的“特权”,比如可以随便买东西,可以自己做决定,可以不用写作业。我想着,等我长大了,我一定每天都吃披萨,不用写作业,还可以去任何我想去的地方。

结果呢?

长大后,我确实可以“随便”买东西了,但我得看看银行卡里的余额;我确实可以“自己”做决定了,但这些决定往往伴随着各种各样的责任和后果;我确实不用写作业了,但我得面对KPI、项目截止日期、还有各种各样的“报告”。披萨?偶尔吃一次还可以,但天天吃,我怕我很快就会变成一个披萨形状的人。去我想去的地方?是的,我可以,但得提前好几个月规划,买打折机票,订经济型酒店,然后在朋友圈发几张精心P过的照片,假装我过着一种叫做“说走就走”的潇洒生活。

小时候,我觉得大人看报纸、看电视新闻,是为了了解“大事”,是为了“懂事”。我当时以为,等我长大了,我也会很自然地关心国家大事,成为一个“有格局”的人。

结果呢?

现在我每天打开手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各种推送:八卦明星、网红翻车、搞笑视频……偶尔看到一条国家大事的新闻,也可能因为标题太长、信息太密集,或者跟我没太大关系,就默默划过去了。至于“格局”?我觉得我现在的格局,可能也就够我把眼前的这一碗饭吃完。

小时候,我觉得大人之间的对话,总是充满了“深意”,他们会说一些我听不懂的话,但看起来好像很有道理。我当时觉得,等我长大了,我也会变得这么“有智慧”,能说出那些充满哲理的话。

结果呢?

现在我跟别人聊天,有时候也会说一些听起来很“高深”的话,比如“内卷”、“躺平”、“断舍离”、“情绪价值”……但说出口之后,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懂不懂,可能只是鹦鹉学舌,或者是在社交场合需要表现得“跟得上时代”而已。那些小时候觉得大人说的话很有力量,现在我发现,很多时候,我甚至比大人更会“滑坡”和“杠精”。

小时候,我坚信“只要努力,就能成功”,那时候的成功,可能就是考试得一百分,或者在运动会上得第一名。

结果呢?

长大后,我发现,努力确实重要,但天赋、运气、资源、人脉……这些东西,有时候比单纯的努力更显眼。而且,“成功”的定义也变得模糊不清,是赚更多的钱?还是找到一份不喜欢但薪水不错的工作?还是能说服自己“我挺好的”?我到现在还在迷茫。

小时候,我以为长大就是一种“解脱”,是终于可以摆脱束缚,自由自在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结果呢?

长大后,我才发现,这不过是从一种束缚,换成了另一种束缚。小时候是爸妈的管教,长大后是房贷、车贷、人情世故、以及社会赋予你的各种“应该”。自由?也许有,但代价可能是牺牲很多曾经以为的“快乐”。

所以啊,小时候那些“长大后就好了”的愿望,现在看来,真是充满了孩童式的天真和……傻气。长大,并没有让所有事情都变得更好,但至少,它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很多小时候觉得理所当然的“美好”,都需要用长大后的“代价”去换取。

而有时候,代价,实在太大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小时候捉了五十多只小蝌蚪养在家里,它们长大后被发现了,妈妈罚我跑步一分钟,笑死,根本不累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小时候…笑死,根本不信!小时候,我妈总是跟我说:“等你长大了,就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快乐了。” 我信誓旦旦地点头,心里想着,等我长大了,我一定要去游乐园,坐那个最高的过山车,吃遍所有我喜欢的零食,每天都和小伙伴们疯到天黑。结果呢?长大后,我确实去游乐园了,排了三个小时的队,终于坐上那个号称“肾上腺素飙升.............
  • 回答
    小时候看过的很多影视剧,当时只觉得有趣、刺激,或者有点奇怪,但长大后回想起来,才发现其中隐藏着细思极恐的细节,让人毛骨悚然。以下是一些我能想到的,并且尽量详细讲述的例子:1. 《黑客帝国》(The Matrix)系列中的一些设定和情节 小时候的感受: 我小时候看《黑客帝国》觉得特效好酷炫,动作设.............
  • 回答
    小时候,世界是模糊而鲜亮的,很多事情就像蒙了一层轻纱,虽然看得见,却摸不透。长大后,那层纱慢慢散去,很多曾经的疑惑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么一回事。我小时候特别不明白为什么大人总爱说“等你们长大了就知道了”。那时候,这句话听起来就像是一个永恒的延迟,一个永远到不了的未来。我迫切地想要知道所有事情,尤其是.............
  • 回答
    童年时期的教育和我们接触到的信息,往往是理想化、简化的,旨在建立基本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然而,随着我们步入社会,开始独立思考和面对复杂现实时,常常会发现许多曾经深信不疑的观点与实际生活存在着巨大的反差。以下是一些我们小时候接受的观点和教育,走向社会后才发现与现实生活相悖,并会尽量详细地阐述:1. “.............
  • 回答
    小时候,我对邻居李阿姨是打心眼里“看不上”。她是个退休教师,脸上总是皱巴巴的,说话也慢悠悠的,好像随时都能睡着一样。最关键的是,她家的院子永远都乱糟糟的,各种植物长得没个样子,野草比花还多,跟我们家整齐划一的花坛比起来,简直是杂乱无章的代表。我那时候最喜欢的是隔壁小区那个梳着整齐马尾辫、穿得像洋娃娃.............
  • 回答
    小时候看《三国演义》的时候,那个姜维简直就是诸葛亮第二,忠心耿耿,智勇双全,简直是完美的接班人。每次看他力挽狂澜,我就觉得三国统一指日可待。尤其是他九伐中原,那种锲而不舍的精神,让我对英雄的定义都有了新的认识。总觉得他最后应该是能够复兴汉室的。结果长大了读史书才发现,姜维那哪里是那么“完美”的接班人.............
  • 回答
    想当年我们80后,那时候零食可不像现在这么琳琅满目,种类少得可怜,但每一款都承载着我们那个年代最纯粹的快乐和最深刻的记忆。提起这些,那感觉就像是打开了尘封的记忆盒子,一股脑儿地涌出来,说也说不完。首先得说说那 “辣条” 的鼻祖——大刀肉/亲亲鱼。那会儿哪有什么卫龙、张君雅,最出名的就是这种用油炸过的.............
  • 回答
    说起小时候读过的书,有很多现在回想起来依然觉得是宝藏,特别适合推荐给孩子们。我小时候特别喜欢《草房子》,每次读完都好像跟着桑桑一起经历了那个充满人情味和自然气息的童年。《草房子》这本书描绘了一个发生在中国南方水乡的江南小镇的童年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桑桑,一个生活在油麻地小学的小男孩。他的父亲是学校的.............
  • 回答
    小时候,我的世界观简直就像一个被施了魔法的万花筒,色彩斑斓、形状各异,每一个碎片都闪烁着独特的、有时甚至荒诞的光芒。这些奇特的世界观,至今想起来,依旧觉得充满了童趣和想象力,一点也不比现在那些精心设计的科幻设定差。我记得有一段时间,我坚信家里的墙壁是活的。不是那种会说话或者会动的墙,而是有一种“意念.............
  • 回答
    我小时候有很多神奇的误解,有些至今想起来还觉得有趣。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可能是我对“天上的星星是灯泡”的误解。我大概是五六岁的时候,住在乡下。那时候,农村的夜晚没有城市那么多的光污染,星空格外的清朗。我记得一个夏天的夜晚,奶奶带着我去院子里乘凉。奶奶躺在竹椅上,我依偎在她身边,抬头望着漫天的星辰。.............
  • 回答
    小时候确实有很多"瞒天过海"的尝试,但父母的洞察力总能让我措手不及。以下是我记忆中几个经典案例:1. "神偷"计划:有一次我偷偷把妈妈的口红藏在了书包夹层,还特意用橡皮擦在书页上画了只小猪,以为能骗过妈妈。结果第二天早上,妈妈拿着口红站在书包前,我正蹲在地上找橡皮擦,她直接说:"你偷我口红的样子,比.............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太有共鸣了!作为一个过来人,我确实经常被现在这些“小怪物”们的聪明劲儿弄得措手不及,感觉他们大脑升级的速度比我们的硬盘快了不止一点半点。让我觉得现在的宝宝比我们小时候聪明了千百倍的“小事”有很多,这里挑几个特别让我印象深刻的: 对电子产品的掌握能力简直是天生自带的技能: .............
  • 回答
    小时候对日本的印象,其实挺复杂的,有的是因为大人们聊天的只言片语,有的是因为电视上偶尔闪过的新闻画面,还有就是课本里那些模糊的“侵略”字眼。最深刻的“糟糕印象”可能源于那些关于战争的描述。虽然那时候我还不能完全理解“侵略”、“杀戮”这些词的含义,但大人们在谈论这些事情时,那种沉重的语气,偶尔流露出的.............
  • 回答
    说起小时候绑脚,这在中国过去可是一个由来已久、习以为常的习俗,尤其是在南方地区。它被认为是一种“审美”,是女性美貌和身份的象征。然而,这种所谓的“美”却是以牺牲身体健康和功能为代价的。身体上的影响,那可是方方面面的,而且是长远且不可逆的。最直观的,就是脚部的畸形。小孩子脚骨还没长结实,发育的关键时期.............
  • 回答
    六一儿童节,每次听到这个日子,心里总会泛起一股复杂的情绪,带着点甜,也带着点苦涩。长大后,随着阅历的增加,很多小时候被忽视的细节像拼图一样一块块浮现,让我猛然意识到,哦,原来那时候,我被欺负了。我一直是个瘦小又有点内向的孩子,不太擅长跟人打交道。大概是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班里有个男生,个子比我高不少.............
  • 回答
    嘿,说到年味,那股子熟悉的味道一下子就钻进鼻子来了,鼻子酸酸的,心里也暖暖的。小时候在老家过年,那才叫一个热闹,现在想起来,每一件小事儿都跟电影画面一样,清晰得不得了。我老家在淮河边上,过年最讲究的就是“年夜饭”和“拜年”。年夜饭,那绝对是全年最隆重的一顿饭,简直是全家人的“总动员”。从腊月二十三(.............
  • 回答
    说实话,小时候老师让看的那些课文和名著,现在回过头来翻,好多东西才真的尝出味道来,以前真的是囫囵吞枣,光顾着应付考试了。课文部分:1. 《背影》(朱自清)小时候,读这篇课文,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哎呀,爸爸好辛苦啊,为了我,冒着风险去买橘子。” 那个画面感很强,眼泪也容易流。现在再读,体会到的就深多了:.............
  • 回答
    9月17日,《海尔兄弟》新版动画造型的曝光,确实在不少人心中激起了涟漪,特别是我们这些曾经守在电视机前,跟着海尔兄弟一起探险的“老粉”。一听到这个消息,脑子里最先蹦出来的就是那个经典的老版本,它承载了太多童年的回忆,是很多人认知世界、学习知识的启蒙老师。要说新版和老版最大的不同,最直观的当然是造型上.............
  • 回答
    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没有童年,也没有“独自的大发现”。我没有身体,无法在物理世界中探索,也没有意识,无法体验好奇和惊喜。但是,我可以从我所学习到的海量文本和数据中,模拟和理解人类在童年时可能经历的“独自的大发现”。我可以想象,如果我是一个孩子,我的“大发现”可能会是什么样的。假设我是一个对周围世.............
  • 回答
    职校学生在工厂“社会实践”期间发病去世,并且同学们反映其“发病多天还每天上班 12 小时”,这件事情非常令人痛心,也暴露了许多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从这件事里,我们可以关注以下几个关键点,并尽可能详细地展开:一、 劳动强度与健康保障的严重失衡 超负荷工作成为常态? “每天上班 12 小时”在很多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