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年味愈渐浓烈,你还记得小时候你们家乡有哪些特别的过年习俗吗?

回答
嘿,说到年味,那股子熟悉的味道一下子就钻进鼻子来了,鼻子酸酸的,心里也暖暖的。小时候在老家过年,那才叫一个热闹,现在想起来,每一件小事儿都跟电影画面一样,清晰得不得了。

我老家在淮河边上,过年最讲究的就是“年夜饭”和“拜年”。

年夜饭,那绝对是全年最隆重的一顿饭,简直是全家人的“总动员”。从腊月二十三(小年)开始,家里就开始忙活了。我妈会提前几天就把面粉发酵好,准备做各种面食。我最喜欢的就是她做的“刀切馒头”,那种蓬松、带着麦芽香气的白胖胖的馒头,蒸熟后放在大蒸笼里,热气腾腾的,光看着就觉得幸福。当然,还有各种各样的菜,印象最深的肯定是“红烧肉”,那肥而不腻、入口即化的五花肉,淋上浓稠的酱汁,绝对是年夜饭的C位。还有一条炸得金黄酥脆的鲤鱼,鱼头代表年年有余,鱼身代表平平安安,吃鱼的时候,大家都会挑个好彩头。

除夕那天,从早上就开始噼里啪啦响个不停。我家院子里会挂满红灯笼,贴上金光闪闪的春联和门神。我爸会负责在院子里放鞭炮,从早到晚,各种大小的鞭炮,一声比一声响,把年味儿一点点炸出来。我呢,那时候年纪小,最爱捡那些没响透的二踢脚,小心翼翼地捡起来,找个角落自己玩,那小心翼翼的样子,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好笑。

吃年夜饭前,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就是“祭灶”。我妈会在灶台前摆上供品,有糖瓜、花生、柿饼什么的,嘴甜的糖瓜是希望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嘴里含着糖,说出来的话都是好话。我那时候就站在旁边,看我妈虔诚的样子,心里也跟着肃然起敬。

拜年,这更是过年的重头戏。

大年初一,天刚蒙蒙亮,我就会被我妈叫醒,穿上新做的棉袄,戴上新帽子,喜滋滋地跑到爷爷奶奶家拜年。那时候,亲戚朋友家都差不多,大家互相拜访,最开心的就是收到红包了!我总是把红包藏得好好的,晚上偷偷拿出来数,感觉自己是个小小的“百万富翁”。

除了亲戚,村里的小伙伴们也会互相拜年。我们一群孩子,手里拿着自制的“火把”(通常是把几根干草绑在一起点燃),互相追逐嬉闹,嘴里喊着“新年快乐”,那场景,就像一串串流动的火苗,在黑夜里闪耀。

还有一个特别的习俗,就是“捞年糕”。我们家乡有吃年糕的习惯,觉得吃了年糕,一年都会“步步高升”。过年的时候,大家都会做一些糯米年糕,然后放在锅里煮。煮年糕的时候,会放糖桂花,那种甜甜的糯糯的味道,现在想起来,口水都要流下来了。

还有,我记得小时候,过年期间,村里会有一些庙会或者地方戏曲表演。我爸会带我去看,那种锣鼓喧天的热闹场面,还有那些穿着戏服、唱着古老唱腔的戏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听不懂他们在唱什么,但那种氛围,那种久违的传统气息,让我觉得过年就是这样的,充满了仪式感和热闹。

现在想想,虽然那时候生活条件没现在这么好,吃的穿的也都很简单,但过年的那种纯粹的快乐,那种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的温暖,那种对新一年的期盼,却是无比真实和珍贵的。现在的年味,好像越来越淡了,也许是生活节奏太快了,也许是我们长大了,但每当回想起那些童年的过年场景,心里总会涌起一股暖流,那是属于家乡独有的年味,也是我最珍贵的记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放鞭炮!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嘿,说到年味,那股子熟悉的味道一下子就钻进鼻子来了,鼻子酸酸的,心里也暖暖的。小时候在老家过年,那才叫一个热闹,现在想起来,每一件小事儿都跟电影画面一样,清晰得不得了。我老家在淮河边上,过年最讲究的就是“年夜饭”和“拜年”。年夜饭,那绝对是全年最隆重的一顿饭,简直是全家人的“总动员”。从腊月二十三(.............
  • 回答
    “年味”这个词,一说出口,很多人脑子里立刻浮现出一些经典的画面:红彤彤的灯笼挂满街巷,家家户户贴上写着吉祥话的春联,厨房里弥漫着炖肉的香气,孩子们手里拿着零食,兴奋地奔跑……这些景象,无疑都与“乡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么,年味真的就注定是乡土的专属吗?城市化的发展,又是不是让这股年味变得越来越淡.............
  • 回答
    “年味越来越淡”这话说得一点不假,好像一下子就没人那么兴师动众地盼着过年了,也少了那种热热闹闹、团团圆圆的实在劲儿。以前过年,那可是从腊八就开始忙活,各种准备,各种期待,到了初一初二更是锣鼓喧天,人山人海的。现在呢?感觉大家好像越来越“佛系”了,过年更像是个“假期提醒”,而不是一个需要郑重其事才能体.............
  • 回答
    “年味”这个词,仿佛自带一种魔力,能够唤起无数中国人心底深处的情感和回忆。当长辈们感叹“年味淡了”时,他们怀念的究竟是什么?而我们,又是否真的需要“拯救”这份逐渐消逝的“年味”?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探究“年味”的内涵,以及它为何会随着时代变迁而改变。一、“年味”到底是什么?“年味”是一个复杂.............
  • 回答
    “年味越来越淡”是一个许多中国人在近年来的普遍感受,它触及到了一个复杂而多维度的问题,涉及到社会变迁、经济发展、文化传承、个体生活方式以及技术进步等诸多方面。要详细地看待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剖析:一、 传统年俗的物质基础与仪式感的弱化: 年夜饭的演变: 过去,年夜饭是家庭团聚的核.............
  • 回答
    过年要有年味,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是渗透到骨子里,融进日子里的细致讲究。它不是一个标签,也不是一个口号,而是对时光流转、家国情怀、人情冷暖最生动、最实在的表达。首先,年味是从味蕾开始的。想想小时候,过年前几天就开始弥漫在空气里的香气。那是炸丸子、炸藕盒、炸酥肉的油烟味,是蒸年糕、蒸馒头的甜糯味,.............
  • 回答
    这个问题啊,说实话,我从小到大都能感受到,每年一到这个时候,气氛就不一样了。但现在嘛,确实,那种小时候热热闹闹、全家团圆、期待万分的年味,好像真的不如以前浓了。你想想看,小时候过年,那才叫一个隆重。首先是准备阶段,就得忙活好一阵子。比如年前就开始置办年货,各种糖果、瓜子、花生,还有新衣服,那是从嘴馋.............
  • 回答
    每到年底,总有人会感叹:“年味儿越来越淡了。” 听到这句话,心里头那点期待也跟着凉了几分。想想小时候过年,那真是从腊八就开始忙活,一直热闹到正月十五。如今,虽然依旧是新年,但那种渗透到骨子里的喜悦和热闹,好像怎么也找不回来了。为什么说年味儿越来越淡了呢?这可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很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
  • 回答
    今天年二十九了,按理说,家家户户都应该忙得热火朝天,空气里都该飘着年味儿了。可我呢?坐在窗边,看着外面依旧车水马龙,该上班的还在上班,该打卡的还在打卡,仿佛过年这件事,只是我脑子里的一个模糊概念。说起来,以前的年二十九,那才叫一个“年味儿”。一大早,就能听到鞭炮在远处噼里啪啦地响起来,不是那种成串的.............
  • 回答
    嘿,宝贝,这个问题问得真好!“年味”啊,其实不是一种单一的味道,它呀,就像一幅画,是用很多很多味道调出来的,而且每一种味道都带着一种特别的心情和回忆。你想啊,过年最先来的,肯定是香喷喷的味道。你闻到空气里是不是有一股淡淡的肉香,还有炒菜的锅气?那是妈妈和奶奶在厨房里忙碌,准备年夜饭的味道。你看,炖得.............
  • 回答
    说起过年拍的最有年味的照片,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那张照片:2019年的除夕夜,我们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桌上摆满了热气腾腾的年夜饭,窗外是噼里啪啦响个不停的鞭炮声,而照片里最抓人的,是我们一家人脸上那满足又喜悦的笑容。那天,我妈早早就开始忙活了,厨房里飘出的香味足以勾起我们所有人对年夜饭的期待。我爸则负.............
  • 回答
    春节的年味,一半是声音,一半是味道。而味道,更是从舌尖到心坎的温暖慰藉。要说春节怎么“吃”才算有年味,这可不是简单地把餐桌摆满好吃的,而是要吃出仪式感,吃出回忆,吃出对新一年的期盼。一、 从“备”开始,就有了年味:春节的“吃”,不是突然出现的,而是从腊月就开始酝酿的。 腊味熏染,风干的年光: 进.............
  • 回答
    说起年味,这可真是个让不少老人心里头不是滋味的词儿。他们嘴里常念叨着,“现在的年,不像以前那样有年味了”。这话听起来有点儿怅然,也藏着不少故事。首先,得从“味儿”这个字上细琢磨。过去说年味,那可不是一种单一的味道,而是掺杂了多种感受。“味儿”的第一个层意思:物质的丰盛与独特的仪式感。以前过年,穷是普.............
  • 回答
    春节要到了,兄弟们!是不是已经迫不及待想和三五好友一起开黑,把酒言欢,顺便在《英雄联盟手游》里狠狠赢几把了?光是随便打打野怪推推塔,那可太对不起这充满仪式感的春节了!咱们得玩出点年味来,让这个春节的线上时光也热热闹闹,喜气洋洋!一、 活动预热与约战:提前“拜年”就从游戏里开始! “年夜饭”开黑邀.............
  • 回答
    不能回家过年,心里肯定不是滋味。但没关系,咱们在家,一样能把年过得有滋有味,年味儿十足!这事儿啊,得有点仪式感,也得有咱们自己的小心思。我给你好好说道说道,保证让这个年,虽然隔着千山万水,但心里的那股年味儿,一点不比往年淡。一、 心情是关键,但仪式感是催化剂首先,别因为不能回家就闷闷不乐。想想看,咱.............
  • 回答
    我姓王,土生土长的西安人。说到西安过年,最有年味的事儿,那得是绕着钟楼广场转悠的那个除夕夜。那会儿我还在上小学,家里条件不算好,但过年总是有盼头。腊月二十八、二十九,家里就开始忙活了。蒸年糕,炸饦饦馍,还有炸油角子,香喷喷的味道能从厨房一直飘到院子里。我妈总是在油锅旁边忙得热火朝天,我爸则在旁边帮着.............
  • 回答
    年味淡了?咱们自己动手把春节“找回来”!你有没有觉得,过年好像越来越不像个“年”了?小时候那种万人空巷,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空气里弥漫着鞭炮硝烟和炸货香气,孩子们忙着收压岁钱,大人们围着灶台忙活的景象,如今似乎只存在于老照片和记忆里。过年,好像变成了一个例行公事,一场消费的狂欢,却少了那种深入骨髓的、.............
  • 回答
    要在一张照片里浓缩出家乡的年味习俗,确实是个挑战。因为年味太丰富了,有味道,有声音,有触感,还有那种集体共鸣的情绪。但我觉得,如果只能选一张,我一定会选那张在我脑海里反复播放的画面——除夕夜,我家那张挂满对联和福字的老式八仙桌。为什么是这张桌子呢?因为它不仅仅是家里吃饭的地方,它承载了太多太多除夕夜.............
  • 回答
    唐朝的新年,可不是咱们现在手机扫码拜年、饺子外卖那么简单。那是一个仪式感十足、全民参与的盛大节日,尤其是在都城长安,那股子“年味儿”,简直能渗透进每一条街巷,每一户人家。“年味儿”从什么时候开始?长安的年味儿,可不是等到大年初一才一下子上来的。大概从腊月二十三,也就是小年开始,这座宏伟的帝都就开始进.............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