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以前的春节,是农业社会在辛苦了一年,忍受了一年的贫瘠生活后的爆发式狂欢。
而现在,这场狂欢的基础正在逐渐消失。
1,城市化速度极快,农村空巢,农业社会解体,逐渐变成工业社会。
农民到了年尾,该做的工作大多数都做完了,有大把闲暇时间。 但工业社会不同,该上班还得上班。
2,现在城市里的穷人,吃穿总还是不愁的。以前的穷人,一条咸鱼都得吃好几天吧。吃喝穿着方面的欲望大幅减弱。 真昂贵的奢侈品又消费不起,所以物质方面没什么好爆发的。
3,手机和网络让人天天都可以选择自己想看的内容。而以前并没有如此丰富的生活。精神生活也没什么好爆发的。
4,孩子变少了。家里没孩子,就热闹不起来。以前30多岁没结婚生子的挺少的,现在很普遍。
5,娱乐活动太多了,以至于人的兴趣点无法凑到一块儿。以前过年,大人们就是打麻将,打扑克,嗑瓜子,小孩子们就是瞎玩。而现代社会的节目太多样了,人和人的兴趣点已经无法重合。 你爱打麻将,我爱打游戏,他爱看番剧,她爱健身,他爱旅游……即便是同样爱打游戏的,你打这个,我打那个,说不到一块儿。 同样看番剧的,你看韩剧,我看日剧,他看美剧,又说不到一块儿。
导致的直接现象就是,你要找人打麻将,而我在打游戏机,他在刷手机。 同样在刷手机的,一个在玩免费手游,一个在刷知乎,一个在看电视剧。 谁能跟谁谈得来呢?
说白了,以前的春节很刺激。平时忙死忙活没吃没喝没穿没玩,春节那几天集中喷发。
现在没啥好集中喷发的了。
没人邀请也要答。
答案就是仪式感啊仪式感!
看过英剧唐家屯吗?见识到了真正的英国老贵族的生活方式了吗,为什么那些比他们好几倍有钱的人活不出那种贵族的味道呢?
为什么那些战争中的秘密党员有条件了,还想补一次入党仪式呢,他们不早已经是党员了吗?
为什么最新一集《生活大爆炸》中一起过感恩节的时候,小霍的岳父喜欢谢耳朵呢?
为什么莱纳德向往谢耳朵家过圣诞节的方式呢?
为什么纳粹的举手礼这样一个简单的动作,会吸引众多人现在仍痴迷呢?
按说现在的人,是真心向往自由的。无拘无束的感觉是最好的。制定这样那样的规矩不是给自己找别扭嘛,通通去掉!然后大家才发现一切都不对味了,好像什么都不是什么了。不照着这些规矩做,就没有那种氛围了。贵族穿衣服有他的一套体系。而不是什么贵穿什么,贵族买衣服有一套流程,而不是“全部买下来!”拿破仑称帝后迅速腐化,变得和那些老贵族一样,甚至比他们还讲究,不是因为他贫穷的出生,是因为他发现这样的制度确实体现出来帝王的威严。不仅是中国人,美国人也觉得自己的节日也没有味道了。家庭聚餐时小孩子低头玩手机,嫌火鸡难吃家庭主妇不再做,吃完饭孩子爱出去逛而不愿意陪父亲看圣诞游行和超级碗。。。
如果每个节日变成了放假、吃饭。那么这些节日的名称还有什么意义?中秋节和端午节你过得有什么不同?
按说选择正月初一为春节,其实是一个很偶然的事,仔细一想,无论哪一天都可以是春节。这一天和别的日子没什么不同,它没有25个小时,它也不会发生祥瑞,那么我们如何区分春节和其他的时间呢?古人是非常聪明的,他们用一种仪式把它深入人心了,这一天才变得和其他时间不一样。
春节不只是大年三十那一晚,大年初一那一天。她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还记得那个顺口溜吗
二十三,糖瓜儿粘;
二十四,写对子;
二十五,磨豆腐;
二十六,炖猪肉;
二十七,宰公鸡;
二十八,把面儿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如果你和自己的家人一项一项照着做,绝对会感受到一个不一样的年
如果过年你抱怨跟吃吃喝喝没意思,抱怨给每一个长辈磕头太麻烦而不去做,你三姑六婆问你恋爱学习工作情况你躲避的不去见,你不去帮着包饺子,不去跟着贴春联,不跟着祭祖,害怕去点鞭炮不去跟小孩子一起疯,不主动跟大人聊天,抱着你的手机刷微博微信空间脸书:“过年好无聊啊”。你这样的人能感受到年味还有天理嘛
+++++++++
以下是新写的。
有好多朋友在评论区留言,说是生活水平提高了,才开始没有年味的。这个我承认有这个方面的原因,但是生活水平提高必然会导致没有任何节日都没有味道吗?显然不是,那么为什么大家单单对少了年味有这么深的体验呢?其实还是那句话,少了仪式感!!
我上面答案稍微说了下,当时就是随口说的,不严谨也不太正确,我现在可以好好的说一下了,之所以大家感受不到年味了,就是春节不是最特别的那一个了,失去了特殊性。你们家原来有啥好吃的,都留着过年吃,家人也会选择在那天团聚,鞭炮也在那天放尽兴,红包也在那天拿,给长辈拜年也是在那天,这不就显得这一天最特殊吗?你现在过年一般也就吃平时吃的,哪天放假就回家来了,亲戚朋友也有手机微信,都能及时联系上,鞭炮也没得放,你十一貌似也这么过的!这一天有什么特殊的,我反正每个周末回家都是这么过的!在这种情况下,心里怎么认同这一天的特殊性?可不就没有年味嘛!
这样看,仪式感有点自欺欺人的意思,没错,还真就是这样!但是我们就是信这一套,这一套搞起来,还真就不一样。我们这么多年来也一直都是这么过的。不仅仅是节日里,日常生活也是啊,你,你朋友过生日,你们买礼物,买蛋糕,你们一起去吃饭唱歌玩耍,你们会感觉那一天是特殊的,虽然你们知道那天过也是生日,不过也是生日,你的身体也是长了一天而不是长了一岁,但是你们会体验到那一天是不同的,是不一样的,并不是那一天本来就不一样,是你们让他不一样的,你们做了许多特殊的事情,最后你自己也感觉不一样了,这个就是我所说的仪式感!
传统社会因为比较穷,大家就默认为那天的特殊就是吃的不同,大家也都记住了这个吃。所以当生活水平好了,往往过年吃的东西,平时也能吃的上,所以就无从体现过年那一天的特殊性了。下面好多回复我生活水平问题的大约也是这么想的。但是我要是问你,有钱了过年就会没气氛了吗,你们又肯定不会给我一个确切的答案,因为富人过年有气氛的多的是啊,比如红楼梦里介绍贾府过年,这是顶级有钱人家,你能说没气氛?金瓶梅里面介绍西门庆家过年,那也是一个县的大户,也没气氛?相反,人家是很有气氛的!那怎么能言之凿凿的说生活水平提高导致过年没有年味呢?可见,跟生活水平没有太多关系,只与现在人有没有意识到仪式感的重要性有关系。
我一直也在思考,照这个过法,再等几年讨论的就不是春晚的去留问题了,而是春节的去留问题了,因为春节越来越鸡肋了。今年也是。我初一去给长辈拜年,家里有个上五六年级的小孩一直在那里闷闷不乐,我趁大人们聊天去找他玩,问他咋啦,他跟我还挺熟悉的,咱俩就聊起来了,他说在爷爷家好没意思啊,大人都坐着聊些我听不懂的,到底什么时候能回家啊,在家玩玩手机玩玩电脑多好啊。我真的觉得挺后怕的,我的长辈们给了我们小时候一个有意思的春节,让我们现在失去了还会怀念,可是我们没有把这个东西传下来,我们就给我们的后代,是一个不怎么快乐的春节,那他们长大了还怎么怀念呢?(课后思考题,哈哈,全文完)
因为,我们在竭尽全力打倒传统……
不说这事儿是好是坏,就是描述现实……
对待传统,正确的方法——批判继承,推陈出新……
鞭炮,应该严管,并且发扬,不能一刀切禁止
早年,全国都是有花灯会的,各单位出花灯,东北还有个特色花灯会和冰灯会一起,公园都是大型冰灯和花灯,商业街都是花灯,商家不歇业,长春还有全城组织的秧歌队,年味不足吗?
南方还有舞龙舞狮,各种活动
这些为啥也都禁止了?
本来全国都是大院子,一大家子可以住一起,通过八十年代一纸政令,全国人民的房子都变成国家所有……
强行改成了小户型,除了农村,再也不允许大院子出现了……
没有大家凑一起的场地,当然没有那个气氛了……
接下来算是好的变化,引起的后果,早几年大家远离家门工作的机会少,都在本地,容易凑堆……
还有一个不能说是好是坏,而是无可奈何,就是越来越多的人,不会做家乡菜了。
大家沾沾自喜吃的每天都像过年,其实是一种欺骗。打个比方,东北原来过年,吃杀猪菜,我不说好吃不好吃,光是一个新鲜,现代都市人就很难吃到的,冷鲜肉已经是最好的选择了……
很多家常菜其实不会太贵,但很费功夫,都市的大众餐饮是把这部分饮食剔除的。本来这些菜是过年的主力,但……大多数人也不会做了,就是随便弄点看起来有鱼有肉,但实际上跟平时差不多的“盛宴“。
最后一个说春晚,原本的春晚是为了娱乐大众,让老百姓过年乐呵一下。
现在的春晚,有个词叫文艺汇演……
反正你看那些节目,几轮审查之后,让人快乐的节目都没了。
大家大过年的,看这么个玩意,要么不笑,要么假笑,要么眼不见心不烦……
春晚都不稀罕老百姓乐呵,就图个汇报宣传……
我们是奔着彻底消灭传统去的……
并不是把好的传统继承,不好的抛弃,并且搞出符合时代发展的新传统……
就是没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