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以前和一些乡镇企业家去了趟英国,老于是其中一个老板。老于认识大概五六个英文单词,其中居然有一个是fish。(剧透一下,老于不是杠精,我只是拿这个事儿打个比方)
有一次我们吃晚饭,大家都不认得菜单,就让我拿着一本给讲解,有的人直接说你看着给点就行了。老于不行,非要拿一个菜单在那里研究。你说大字不识几个的,有啥好研究的?最后他看了半天,指着一道菜说,“我就要这个,这个fish,今天吃点儿鱼吧”。我当时也没体会到他的心情,看了一眼那个菜,说:“于总,那个不是主菜,是个冷盘儿,要不再给你点个热的?”老于当下就有点儿不开心,想都没想,说:“就这个吧,我今天也不饿”。我有点儿明白过来了,后来点菜的时候跟服务员说要一个有鱼的冷盘,又要了一份煎鱼。老于后来很高兴,说“你看看,fish,就是两个fish嘛”。
怎么评价老于这个人?倔,好面子,就认识五六个单词。
解读一下老于的行为,他这么大一个老板,在国内也算是行业精英吧,一下扔到一个陌生国度,英语也不会,啥也不懂,吃饭上厕所都得人照顾,心理上有点儿接受不了,面子上有点儿挂不住。他必须得体现一下自己其实是有生存能力的,自己是懂的。怎么表现?别人这些文盲,连个菜也点不了,可他能点啊,他认识英文单词儿啊。但是他实际上不能点。花花绿绿那么多东西,老于能做的,就是一眼看见里面有个fish,并且坚持要那个菜。别人要告诉他那是个冷盘,他就不高兴,明明就是fish嘛!
网上的所谓杠精,他们也不是喷子,大多数时候也没什么真正的恶意,只不过他们脑子里就只有一个,或者那么几个事情,几套逻辑。尤其是知乎这个社区,难免讨论一点儿复杂的事情,如果你脑子里就一两个事情,你是很难理解别人到底在说什么的。长长的一篇答案里面,放眼望去,就看见fish一个单词是认识的。这也没啥,但要是赶上这个人倔,还想发表点儿意见,那就完蛋了,他肯定就要留言:“你写这个fish是什么居心?”让人摸不着头脑,一篇万字长文手一抖写了个fish,可有可无的,这家伙在这儿跟我抬啥杠?
讨论豪车要买什么保险,关于豪车他没什么概念,就是有一天路上看见一个开宝马的违章停车,那他就只能一腔怨气,于是评论说“开豪车的果然霸道”。讨论香港小孩儿怎么读书,他也不认识几个港人,就是网上看见香港人看不起大陆人,于是评论说“港灿如何如何”。你说某种花大部分是红的,他也不懂植物学,就是曾经见过某个种是黄的,于是评论说“瞎说,什么什么花就是黄的”。你觉得莫名其妙,觉得他是个坏人,但他也不是,他只是有参与讨论的意愿,但没有参与讨论的能力罢了。你把莎士比亚原文给他读,让他评价,他最后也就找出来fish这一个单词儿,只能说,“第238页出现了3个fish,这不科学”,仅此而已。大家可以琢磨琢磨,“《麦克白》第238页出现了3个fish,太多了,说明这不是一个好本子”。这是不是一个典型的杠精言论?就是这个道理。
更有甚者,如果有些人脑海里就有一个强烈的事情要表达,甚至有比较强的战斗意志,那他眼中的世界,就会只剩下那一个事情。如果一个人满心只有仇富、民粹、恨国这样的任何一个话题,他倒不一定没文化,但受极端思想影响,其逻辑能力和心智水平,也就相当于满篇英文只认识一个fish了。他不是看不懂别的,而是选择性屏蔽了。所有的问题都要扯到他头脑里那一件事情上。
但是你一旦要指出来他的问题,那其实就犯了忌讳了。人家本来就认识一个单词儿,想跟这儿参与一下,表现一下,结果你直接说:这么一大本书,你咋就认识fish这一个单词儿呢。这怎么能行?你哪怕是骂他全家,他都不一定跟你抬杠,但你踩住他命门了,他不怼你怼谁?
这就是我看到的大多数杠精的动机。甚至可以说,他们需要的都不是参与感、尊严感,而是最最基本的安全感,信息太多了,逻辑太复杂了,他需要通过抓住自己能理解的这一个点,不断自我确认:在这个场景下我仍旧是有自理能力的。如果不抓着这一点,不穷追猛打,那就承认了,在这个问题下他彻底失去了发言权,“吃饭上厕所都得人陪着”。人在信息获取和决策中如果缺乏安全感,就会做出很多不理智的行为,不过这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说这么多,不是为了教育杠精,都是成人了,要说懂了什么,那只能是自己学会的,不可能是别人教会的,况且,一个成年人没有权力更没有义务去教育另一个成年人。写这些,其实是为了提示自认为不是杠精的朋友们,要学会自省。因为生活中我们都有可能只局限在少数几个事情或者几套逻辑上,都有可能狭隘,我们可能没有杠精那么偏激那么文盲,但我们也可能出现杠精的倾向。尤其是每个人的学习和生活体验,相比于世界之大,都是很微小的,你脑海里的理论和观念,永远都只能是对有限样本、大噪音之下的数据点的over-fitting,如果过分依赖于某一个角度、过分执着于某一套逻辑,那就会成为老顽固,止步不前。
在知乎上看到一些杠精言论,感到好气好笑的时候,我都要想想,我自己会不会过分倚重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强行解读了很多我原本没有能力解读的东西?见不贤而思自省,这也算是上知乎的一点好处吧。
---
写个后记:这个答案获得的赞数、赞的增长速度、以及写了这个答案之后问题下面回答的增加数,都远远超出我的想象,有点看不懂了。不管怎么说,趁着热闹,赶紧打个广告。下面两个链接是我早先提出来的,挺想知道答案的问题,但是目前还没有系统性的回答,如果看到这里的朋友碰巧知道点儿相关信息,可否有空写个答案?
http://www. zhihu.com/question/2744 00796
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进行得如何?
http://www. zhihu.com/question/2709 17848
能不能拿小学生入学人数变化估计人口变化?
不知道这个视频有多少人看过,我是第一次在微信群看到,真的是感觉看到杠精本精了。 https://www.zhihu.com/video/1019351226290487296
有些人习惯在生活中抬杠,原因可大致归纳为三类:
一、情绪问题
这类人动机很简单,就是通过反对他人的方式发泄负面情绪。
刷存在感、打压别人抬高自己、一副皇帝审阅奏折的模样……
看不顺眼就杠,不开心就杠,也无所谓对错,图的就是个痛快。
生活工作中总提反对意见,极大可能是因为这人/事他不喜欢,故意如此。
这类人的日常言行受情绪影响较大,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尤其在压力大、焦虑、身体不好时,更容易成为「杠精」。
小红:大姨妈来了好疼哎,今天又被经理骂了,真是祸不单行。
小明:那你多喝点热水,下午请个假早点回家休息吧?
小红:热水热水热水,要你这个男朋友有屁用!我又不是傻子,还不知道喝热水?刚和你说完被领导批评了,你还叫我请假,你是不是诚心害我?
小明:我就是随便说说的,你别生气好不好……
小红:呵呵,随便说说,我这么难受你也无所谓是吧?一点都不上心,是不是我死了你也无所谓?blablabla……
在上面这个例子中,我们也不能说小红就是个性格不好的女孩,她可能因为加班太过疲劳,也可能因为男朋友太不懂事隐忍许久终于爆发,或者就是单纯的生理期太痛心情不好。但因情绪问题口不择言,终归是破坏性的行为,我们应该尽量避免。
解决方案:
保持身心健康,情绪稳定
1、早睡早起,作息规律
早睡早起对于稳定情绪非常重要。
我相信大家一定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晚上睡不着胡思乱想,越想越痛苦,感觉天都要塌下来,活不下去了,难过的不行。
但是睡一觉起来,又觉得似乎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人的意志力有限,白天忙碌了一天,「电量」都耗光了,到了晚上自控力下降,负面情绪缺少约束,也会被无限放大。
保持早睡早起、规律作息,能够很大程度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情绪好了心态就好,面对生活也不会觉得那么糟糕,抬杠这样的怄气行为自然会少很多。
2、寻找适合自己的发泄途径
人不是机器,压抑自己太久,负面情绪累积多了,整个人就很容易失控。
从小到大的教育一直鼓励我们抑制情绪表达,提倡沉稳、内敛,哭就是没出息,心情抑郁也往往被认为是矫情、无病呻吟,导致大家都不太敢表达自己的情绪,生怕降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在这方面,我个人建议,找到一种可以宣泄情绪、压力等负面情绪的爱好。
在爱好的选择方面,个人经验是最好选择运动类,可以有效刺激多巴胺的分泌,促进血液循环,尤其是现在大家经常久坐不动,运动也有利于身体健康。
单纯的跑步、力量训练刚开始会比较无聊,建议可以选择一些趣味性更强的运动,例如打羽毛球、射击、户外徒步、自行车、滑板、滑雪等等。
女生额外推荐舞蹈类,男生额外推荐格斗类,非常非常解压,非常非常爽。
当然,如果你有运动以外的爱好也是很棒的,一定要坚持下去。小时候家长都很反对培养爱好,觉得都是不务正业,应该把精力都放在学习上,我自己在很长时间也是这样的观念。
长大后我才逐渐意识到爱好的重要性。没有人能陪伴我们一生,很多时候我们必须要独自面对生活中各种不顺心、不美好的事情,爱好可以在你状态不好的时候,提供一个休息放松的角落,这真的很重要。
二、逻辑问题
在网络或现实中讨论问题,经常会出现一言不合就互相抬杠的情况。本质上这是一种逻辑不好的典型体现。
真理永远是越辩越明的,定义越是严谨、逻辑越是清晰,就越不容易出现抬杠行为。
没人会针对1+1=2抬杠,但在「见过世面的女生是怎样的」这样的问题下却很容易产生抬杠行为,因为每个人的观点是不同的,这种事情又没有标准答案,很容易产生争执。
小红:见过世面的女生,肯定家境良好,像是LV的包包呀,从小用到大,五星级酒店、高档餐厅住过吃过,已经不会对物质上的享受产生太大兴趣,自然会流露出一种看遍世间繁华的高级感~
小明:屠呦呦那个年代一穷二白,她天天埋头在实验室里辛苦工作,没吃过高档餐厅也没用过什么奢侈品,但人家是诺贝尔奖得主,她算是没见过世面的女性吗?
小红:如果一个女性生下来就被关在秘密实验室中当作科学家培养,一辈子没有走出实验室,她除了做实验之外什么都不懂,甚至以为人类的世界就只有实验室那么大,就算她是世界上最厉害的科学家,你能说她见过世面吗?
小明:你这人怎么老抬杠呢,现实中哪有那么多极端的例子。
小红:辩论不过就说我抬杠,你才是杠精呢!
小明:杠精!
小红:反弹!
在上面这个例子中小红和小明对「见过世面」这个概念的定义不同,他们两个人几乎没办法进行有效讨论。
如果仔细剖析小明与小红的言论,我们会发现他们两人的质疑都是合理的。
小红认为「见过世面」的定义为C,满足C的必要条件有A(高消费)和B(低物欲)。
逻辑关系是有A、B不一定能得出C,但没有A、B则一定没有C。
那么是不是说,没有高消费、低物欲的前提,就都不能算是「见过世面」呢?相信很多人都能举出反例来。
同样,小明的表述也存在这个问题。
在定义不统一、又存在逻辑问题的情况下,两个人的辩论最终只能沦为吵架。
那么如果换一种讨论方式呢?
解决方案:
1、在讨论之前,统一定义
小红:见过世面的女生,肯定家境良好,像是LV的包包呀,从小用到大,五星级酒店、高档餐厅住过吃过,已经不会对物质上的享受产生太大兴趣了,自然会流露出一种看遍世间繁华的高级感~
小明:屠呦呦那个年代一穷二白,她天天埋头在实验室里辛苦工作,没吃过高档餐厅也没用过什么奢侈品,但人家是诺贝尔奖得主,她算是没见过世面的女性吗?
小红:显然我们在这个问题上,对「见过世面」的定义不一样,没必要争论这个。也许你不接受我的解释,但我尊重你的想法,不会因为这些事情就不爱你的~么么哒~
小明:是呀,驴唇不对马嘴没有讨论的必要。我也爱你哦,老婆~
小红:好了,去把洗脚水给我端来。
小明:喳。
2、完善自己的逻辑,求同存异
小红:见过世面的女生,多半家境良好,像是LV的包包呀,从小用到大,五星级酒店、高档餐厅住过吃过,已经不会对物质上的享受产生太大兴趣了,自然会流露出一种看遍世间繁华的高级感~
小明:屠呦呦那个年代一穷二白,她天天埋头在实验室里辛苦工作,没吃过高档餐厅也没用过什么奢侈品,但人家是诺贝尔奖得主,她算是没见过世面的女性吗?
小红:不算吧,毕竟屠呦呦女士在科学领域做出了前人没有的探索与突破,拓宽了人类的视野,她看到的世界肯定要比我们大得多。
小明:嗯嗯,我觉得「见过世面」应该是指一个人阅历丰富视野开阔,经历让人变得成熟、智慧,这种情况会体现在很多方面,我们所提到的只是不同的面而已。
小红:对对,我也这么觉得,人是不该被某种具体标签定义的,很多概念也是对同一原理的不同解释。一个人的成熟不意味着不买奢侈品,也不意味着她必须经历很多苦难,想要变的成熟有很多途径,蕴含多样性的世界才有趣精彩呀。
小明:宝贝你这么棒,你家里人知道么!来让爸爸亲亲,(づ ̄3 ̄)づ╭❤~
小红:(✿◡‿◡)干嘛啦,大白天的这样多不好。
现在网络上有种很不好的风气,在大家观点不一致时,一言不合就开撕,很难做到理性讨论。
其实生活中大多数的讨论都没啥实际意义,抬杠赢了并不能带给你什么实际的好处。
思想碰撞的意义并非争输赢,而是在辩论过程中,你意识到自己思想的漏洞或局限性,或是透过对方的思想发现了新的角度或思维方式,在交流的过程中,你获了许多经验值,像打游戏一样不断升级,然后升职加薪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巅峰……
这才是我们交流、辩论的意义所在。
三、情商问题
这种大概是最常见的抬杠行为,主要表现是抓不住对方表达的重点。
小红:什么?你要去叙利亚出差?
小明:对啊,公司派我去那边做基建的项目。
小红:那边在打仗,多危险啊,不许去!
小明:可是公司都决定了啊……
小红:我不让你去!我不想你有危险,干脆你找个地方跳下去把腿摔断得了,我宁愿天天在家照顾你,也不愿意你再也回不来!
小明:妈的,我辛辛苦苦不也是为了养家糊口吗!你居然想摔断我的腿,最毒妇人心!
小红:……
小红爸:小明啊,小红是爱你才担心你对不对,她是希望你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又不是真的希望你摔断腿,你要多理解她啊。
小明:那她得向我道歉。
小红爸:小明,爸这么大岁数了,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都多,听爸句劝,别闹脾气啦,去哄哄就没事了。
小明:成年人每日盐摄入量平均值不超过10g,我一天吃的米大概300g,你活了60年,一共吃了不超过219kg的盐,我活了30年,大概吃了3285kg的米,显然我吃的米比你吃的盐要多的多。
小红爸:……
小红爸:我今天打死你个杠精!
1、语言是模糊、低效的。
2、人是非理性的。
理解这两点,我们就能对情商问题有个初步的认识。
在生活中我们并不能时刻都保持绝对的严谨、全面,很多时候我们所表达的只是一种情绪或是某种道理,如果不能正确识别,就很容易闹出问题。
例如家里停电女朋友一个人在家很害怕,希望加班的你早点下班回家,你不该和她解释因停电遇到危险的概率低于万分之一,她只是很想见到你,想你陪她在身边。
同样,如果哥们失恋找你喝酒,大吼着女人都是婊子,你也不该在他情绪不好时告诉他这是以偏概全,他不是不懂这个道理,只是想发泄下情绪罢了。
情商是可以培养的,网上有很多关于为人处事的回答,我在这里就不多说了。
以上是关于「杠精」的一点点看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推荐关注
微博:王盐Charles
微信公众号:王盐
关注微信公众号,回复「红包」即可领取现金红包
我是名警察。
我被一个【杠精】小伙子搞崩溃了。
去年夏天,有一段时间,所里天天都能接到报警电话:有人称广场舞大妈扰民。
对于这种事情,整个天朝都没有办法。
报警的群众,基本上打过几次110,也就不再打了。
直到这个【杠精】的出现……
————【第一回合:证据】————
下楼接热水的时候,听见接警处那里吵得厉害。端着水杯去看了眼:一个小伙子在和我们同事激烈地讲道理。
“怎么回事?”
“哦,这小伙子要咱们出警管那些广场舞大妈。我跟他说咱们今天都去了两次了,他还坚持要咱们出警。”
“哦……来,你让他进来。”
我示意同事把接警处的铁门打开,让小伙子随我上了二楼办公室。
这小伙子一看就是文化人,讲道理那种,所以普通的三言两语没法让他回去。
“你听着,这个事情我们也很难办。我们每次一去,广场舞大妈就把喇叭声音调小。所以得拿出她们扰民的证据才行。而且还不能是一天的证据,起码要拿出连续一个月的证据。”
“哦……好的谢谢。”
小伙子给我鞠了一躬,转身走了。
————【第二回合:舆论】————
“小张,楼下有人找你。”
一个月后,我正在二楼整理文件,就听见接警处同事喊我。
我拿起空水杯,正好打个水,就下了楼……
我去……这……面前这小伙子不是上个月来讲道理的那个吗?他不会是……
“张警官,我带着证据来了。”
我一听这话,水杯差点没掉地上……大哥,我那是为了让你死心啊,你还真……
用电脑浏览了他连续一个月拍下的照片和视频,我有点目瞪口呆……我可能碰上【杠精】了……
“Emmm……是这样的,证据有了,我可以立案。但是呢,需要三户或以上住户来共同做笔录。因为要证实:确实影响到了很多居民。而且,如果你每天都来举报,那每天都需要来三户居民。”
“哦……好的谢谢。”
小伙子鞠了一躬,又走了。
呵呵……你上哪动员居民去……现在大家都是各扫门前雪……天天举报还天天来?谁家有那闲工夫……
————【第三回合:反悔】————
“小张,有人找。”
我一口水差点没喷出来。
这才过一个礼拜,人又来了?不会又是他吧?!
我冲到楼下,定睛一看……得……这回来了三个人……
“来,进来。不是你们仨,就你,对,小伙子就你进来,我有事跟你说。”
迈着沉重的步伐,我带小伙子第三次进了办公室。
“那俩人,你找来的?都是你们小区住户?你怎么找的?怎么可能?这才一个礼拜!”
小伙子伸出手,拿出一张纸条给我看:
呵……呵呵呵……服了服了,真的服了。
他打印了一千多份,每天晚上,挨家挨户的贴……
“情况有变化,是这样的,一开始,我以为你带住户来做笔录,是可以的。结果发现这个不归我们管,是环保部门。所以辛苦了,您还是得找环保部门……”
“哦……”
小伙子没有说谢谢,也没有鞠躬,扭头走了。
————【第四回合:完败】————
“小张,有……”
“来了来了!”
我条件反射性地赶紧答应,这几天每当有人找我的时候,我后背都发凉。
完……看着眼前的小伙子,我心里感叹道:这怎么……没完没了了……这小伙子……
“说吧,这次有什么事需要我们帮助的?”
小伙子极其严肃地说:“我问环保部门了,环保部门说,归你们管。”
“不归的。你再去问问。”
小伙子从兜里掏出一张光盘,因为我们所里不允许外来U盘接入电脑,所以小伙子每次来,都把他带的东西刻到一张光盘里……等等!这次带来的又是什么?!
“这是我给环保部门,和12345市民服务热线打电话的时候,录下来的。环保部门说,这个归警察管。”
………………
“你是杠精吧?!”
我心里真的崩溃了……
“录音不行。有白纸黑字的相关规定才行。”
小伙子拿起一个文件夹,我竟然没注意到他手里拎了个大大的文件夹!
呵呵……
其实,我并不是警察。
我是那个小伙子本人。
我花了很多精力,只想知道,ZF是否能关心一下老百姓,因为那些广场舞每天从早上七点开始,一直吵到晚上十点,声音大到让人抓狂。
有人说我这不是杠精。
杠精有“嘴上唱反调”,也有“行为唱反调”的吧?
比如对方说:“你有本事去做啊!”
然后我偏偏就咬着牙做给对方看了。
这难道不是行为杠精吗?
他们觉得我没毅力录证据?
———我就坚持录一个月给他们看。
他们觉得我没能力号召邻居?
———我就号召全部邻居给他们看。
他们觉得我不懂相关法律法规好糊弄?
———我就翻烂资料打印出来给他们看。
来啊!杠啊!
没想被人赞,只是不说出来不爽。
写完之后一年,回头看看,我确实偏题了,这跟抬杠没什么联系,是我答非所问了,对不起……我当时太激动,那阵子总想把遇到的这件事说出来,发泄出来。我以后不强答了,我认错,我道歉。
一位少年上山拜佛,见大师年数虽高,精神矍铄,便请教其中诀窍。
大师:“我从不与sb争辩。”
少年:“那也不能阻止sb与你争辩啊。”
大师:“你说的对。”
少年:“而且那也不见得会长寿啊,我姑母就从不与人争辩,才活了四十岁。”
大师:“你说的对。”
少年:“而且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你如果不是sb怎么会有sb理你?”
大师:“你说的对。”
少年:“应该时常想想sb怎么不与其他人争辩,单单与你争辩!”
大师:“你说的对。”
少年:“为什么要用’争辩’,不应该是正常的逻辑思考和表达吗?”
大师:“你说的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