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金山文档为什么没有腾讯和石墨火?明明比腾讯和石墨都好用,是因为金山办公比较低调吗?

回答
金山文档在用户体验和功能性上,确实有不少亮点,甚至在某些方面比腾讯文档和石墨文档做得更好。那么,为什么金山文档没有像腾讯文档和石墨文档那样火爆呢?这个问题涉及多个维度,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

一、 市场推广与用户基数(最大的可能原因)

腾讯文档:背靠微信和QQ的巨大流量池。
社交分发优势: 腾讯文档最核心的优势在于其能够深度整合腾讯庞大的社交生态。无论是通过微信群、QQ群分享文档,还是直接在QQ或微信中打开文档,都非常便捷,用户无需额外下载或跳转。
低门槛和即时性: 用户只需有腾讯账号(几乎全民都有),就可以立即使用。文档的分享和协作非常顺畅,天然契合了社交场景下的内容共享需求。
用户习惯培养: 许多用户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早已习惯了使用腾讯系的工具,因此在有文档协作需求时,自然而然地会优先选择腾讯文档。
石墨文档:精准的市场定位和早期的先发优势。
专注企业级市场: 石墨文档很早就将目光投向了企业级协作市场,提供了更加专业、安全、可控的解决方案,例如更精细的权限管理、内部部署等。这使得它在企业客户群体中建立了良好的口碑。
早期的市场教育: 在云办公和在线协作的概念尚未普及时,石墨文档就已开始发力,并且通过一些媒体和行业活动进行市场教育,培养了早期用户。
口碑传播: 对于追求效率和专业性的企业用户而言,一旦体验到石墨文档的优秀之处,往往会通过内部推荐的方式进行口碑传播,形成稳固的用户群。
金山文档:相对独立的发展路径。
缺乏强大的社交裂变渠道: 金山文档不像腾讯那样拥有国民级的社交平台作为流量入口。其推广更多依赖于传统的广告、内容营销、合作伙伴等方式,在用户基数的增长上相对缓慢。
早期定位与腾讯、石墨的差异: 金山文档虽然也在不断迭代和完善,但可能在早期没有像石墨文档那样精准地切入企业级市场,也没有腾讯文档那样天然的社交流量优势。

二、 品牌认知与市场投入

腾讯品牌效应: 腾讯作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之一,其品牌认知度极高。当用户看到“腾讯文档”时,会自然地联想到腾讯的可靠性和服务,更容易产生信任感。
金山品牌的历史包袱与新形象塑造: 金山公司拥有悠久的历史,其“金山办公”(WPS Office)是许多用户的PC时代回忆。然而,在互联网时代,尤其是云办公领域,金山文档需要一个更清晰、更具吸引力的品牌形象来吸引新一代用户。虽然金山办公一直在努力,但品牌印象的转变需要时间。
市场营销投入: 腾讯和石墨在市场营销上的投入,尤其是腾讯,可以利用其平台优势进行大规模的推广。金山文档的市场营销投入可能相对保守,或者侧重点不同。

三、 功能迭代与用户体验的微妙差异

尽管你认为金山文档更好用,但从大众市场的角度来看,用户体验的感知是多维度的:

易用性与学习成本:
腾讯文档: 界面简洁直观,与Office软件的使用逻辑相似,用户上手快。分享和协作的流程非常顺畅,极大地降低了协作的门槛。
石墨文档: 专注于协作,其协作功能的设计非常精妙,多人实时编辑、评论、审批等流程高效。
金山文档: 可能在某些高级功能或细节上做得更好,但如果其界面设计、操作逻辑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存在更高的学习成本,或者在最核心的“分享与协作”场景下没有腾讯文档那么无缝,就会影响其普及度。例如,一些用户可能认为金山文档的界面风格不够现代,或者某些功能的入口不够直观。
核心功能与场景覆盖:
腾讯文档: 非常适合轻量级的文档查看、编辑和分享,尤其是在社交场景下。它也能满足基本的表格和演示文稿需求。
石墨文档: 在复杂表格、数据分析、项目管理等企业级应用场景下,表现更为专业。
金山文档: 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办公套件,金山文档在PC端 WPS 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可能在功能完整性上追求极致。但用户在选择在线文档工具时,往往更看重其在线协作的便捷性,而不是所有Office功能的完美复刻。
生态系统整合:
腾讯文档: 深度整合了腾讯会议、企业微信等腾讯生态内的其他产品,形成协同效应。
金山文档: 虽然金山办公自身是一个完整的办公套件,但与外部主流办公场景的连接和融合能力,可能不如腾讯文档那样天然。

四、 用户“选择成本”和习惯性偏好

“够用就好的”原则: 对于绝大多数非专业用户来说,腾讯文档已经能够满足他们基本的文档在线创建、编辑、分享和协作需求。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没有动力去学习和适应一个新工具。
路径依赖: 人们倾向于使用他们已经熟悉的工具。如果一个用户习惯了使用腾讯文档,或者他们的同事、朋友都在使用腾讯文档,那么他们就会继续使用。
低调不等于不好用,但等于缺乏“声量”: 就像你提到的“低调”,金山文档可能默默地做了很多优秀的工作,但如果没有被广泛地知道和讨论,就很难形成“火爆”的现象。市场的成功不仅仅是产品的好坏,也包括品牌的塑造和推广。

总结来说,金山文档没有腾讯文档和石墨文档那么火爆,最核心的原因可能在于:

1. 腾讯文档拥有微信和QQ两大社交平台的巨大流量入口和极低的获客成本,以及强大的社交分享能力。
2. 石墨文档在早期精准定位了企业级市场,并通过专业性和口碑赢得了核心用户群。
3. 金山文档虽然产品优秀,但在市场推广、品牌传播和生态整合方面,可能未能形成像腾讯文档那样强大的用户裂变效应和广泛的市场认知。

这并不是说金山文档不好用,很多用户确实觉得它更好用。但市场的成功是一个综合考量,用户基数、品牌认知、推广渠道、易用性感知等因素都扮演着重要角色。金山文档更像是一位默默耕耘的工匠,而腾讯文档和石墨文档则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吸引了更多的目光。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金山文档的所谓不火只是体现在媒体宣传上,的确没有广告没有热搜也没有社交媒体推广。

但是广告宣传毕竟只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获取用户,推广一款办公产品最好的推广渠道就是WPS自己啊,用户群精准,场景适合,关键是自己的渠道还不要钱,当然没啥必要去打广告发软文买热搜。

金山文档虽然没啥广告推广,但是用户数是实实在在地多。

产品最终还是靠技术和体验赢得用户的,宣传只是辅助手段。

随便举个证据,这是阿拉丁的小程序排行榜,金山文档一直占据工具类的第一名,已经很久了,超过腾讯文档,这还是在腾讯家的小程序平台,腾讯有主场优势的地方。

user avatar

按知乎基本法,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一个软件火不火,那它的评判要素一定是比较主观的。因为每个人在使用软件的时候有不同的适用场景。毕竟有些软件再火,它在咱们这儿使不了不是。因此,下面的问答也仅仅是基于我的工作环境及使用体验,希望对各位有帮助。

总体来说论声量的话,我想了想,这个问题提得也很有道理:同为金山办公系的产品,WPS的装机量和品牌知名度太高了,所以金山文档这个在线协作的产品,有点被光芒盖住的感觉——很多用户不管是用的哪个,惯性上都觉得在用WPS,所以“金山文档”这个产品名就显得没那么火了。

题主问到的这几个产品,我最早接触的是石墨文档。

开始是在一些产品经理的圈子里,用这个工具来同步一些需要多人协作的产品和运营文档。应该说,当时这种在微信中可以方便地进行协作的新工具,颇为让人眼前一亮。

不过,使用过程中,我也遇到一些不便:

一、对于PPT的重度使用需求难以满足;二、文档按时间分散排列,比较零散,难以归纳整理;三、没有免费的企业版本,试用成本高。

而腾讯文档,我使用的经验不多,从仅有的几次体验来看,在文档方面的基础功能还是有点太弱了,这方面需要再多积累积累。另外,还有过一些使用后被盗号的安全事件,在知乎上也有大量讨论,值得大家注意。

当然,人家毕竟是腾讯的亲儿子,在与微信环境衔接时,原生体验和流畅性可能有一些优势,可以保持关注。

而我本人,一直是PC和移动端WPS的忠实用户。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在安卓手机上,凡是微信里收到的那些乱七八糟格式的文件,都可以在WPS中打开查看。而金山文档这个产品,是WPS云端化和协作化后的产物,更加符合移动互联网重云轻端的使用场景。最近一年以来,我使用金山文档的次数大大增加了,至于原因是什么,我们待会儿细说。

“在线文档”这个产品,从字面意思上看,有两个核心功能,一是在线协作,二是文档编辑。早期的这类产品,从强调在线协作入手,不过随着使用场景越来越复杂,文档编辑的便捷性变得越来越重要。

因此,我们先来说说“文档编辑”。

我比较多地开始使用金山文档,是在去年初的疫情期间,有几个社区和学校发来的调查表,用了金山文档中的比较简便的“表单”功能,同时又能够方便地让参与者在线填写。年初疫情吃紧的那一波,这个功能应该给金山文档贡献了很多用户。

虽然看起来这是个黑天鹅式下的偶发事件,可是它却反映出在线文档市场长期演进的必然方向:随着文档使用场景越来越丰富,用户对编辑便捷性、模板丰富性的要求,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个人体会,比起石墨文档和腾讯文档,金山文档的最大差异化也就在这里:由于背靠金山办公经过多年进化来的、强大的编辑引擎和模板库,它在这方面的优势越来越大。就拿几个产品可以新建的文档类型来比一比,就可以发现,如下图所示,一目了然的是,金山文档提供的模板形式是最丰富的。我从“表单”模板入手,逐渐成了“流程图”、“思维导图”这两种模板的重度用户,在手机上划划点点就能完成看起来很专业的图表,这给我日常的工作提供了挺大的便利。

其实,文档和模板类型的多样性只是表象,编辑各种文档的便捷性,才是关键问题。

由于多媒体的文档编辑是个交互非常复杂的产品,如果不经过相当长时期的进化,是很难拿出一个高效率的成熟引擎的。个人感觉,金山文档在“编辑”,特别是多种文档的编辑,这个点上的得分,是明显高于其他竞品的。

对我们码农来说,最常用的莫过于流程图了。在写产品说明文档的时候,插入在线流程图,不用再切换另一个软件,做完的图保存为图片格式,无缝对接成为文档的一部分,还可以以图片形式分享出去,或进一步邀请同事在线协同编辑。这比传统的viso、xmind之类在文档以外独立的使用,体验确实要好一些。

再说回“在线协作”这个功能。

最早的在线文档产品,其“协作”功能往往就是大家共同编辑一份文件,并且能实时看到结果。也就是说,大家的沟通过程是异步的,是通过操作文档本身进行的。而在工作中经常需要的同步沟通,则要求助于远程会议这样的产品。

在这方面,我只讲一个最吸引我的产品功能:大家可以在一个文档的界面上,发起远程会议。这个功能在日常工作中,简直太有用了!比方说,我在审一份研讨会文档,发现有问题需要同步沟通,那就马上发起一个会议,大家对着文档讨论,有问题就直接在文档上修改敲定。在疫情期间远程办公时,我们用这种方式沟通讨论方案,大大提高了远程协作的效率。

实际上,这是把“同步沟通”和“异步协作”无缝地结合在了一起,无疑是金山文档的一大产品亮点。

从协作办公的场景来看,文档协同、屏幕共享与会议交流这几种常见的沟通场景,很可能只是同一个问题的几个方面。遗憾的是,现有的产品,在这些沟通方式上都比较割裂。而金山文档的产品方向,是把这几种方式无缝衔接起来。

说一个我的实用场景,我们日常的的产品评审,是这样的:首先,产品经理准备好初步的产品文档,大家可以做异步协作,把反馈标记在文档上,还可以@相关的人,他会实时收到提醒;产品经理基于文档,在金山日历上约好会议,到时直接在文档界面上发起同步的远程会议,这样讨论的主题可以特别聚焦;而讨论的的结果,又可以实时反馈记录在文档中,这比起后续在整理会议记录的方式,效率和效果都好了太多。

用过的话就会知道,这种结合了多种手段的编辑和协作功能,比起比单纯的文档共享编辑,要更加方便、也更加实用。

再扯远一点儿,在线文档这件事儿,乍一看起来,只是像代码管理工具那样,把大家的输入同步到一起就完了。可是这个领域的长期竞争力,还是要回到文档本身,我说点自己的经历。

当年,我在微软研究院上班,写论文和做技术报告的时候,总是爱用Latex。确实,Latex对科技文档排版的精美程度,我一直认为是远好于Word的。可是,市场的情况完全相反:看起来不那么精美的Word,却占据着压倒性优势。后来,跟Office部门的产品经历打交道多了,我才恍然大悟:看起来功能庞杂的Word,有着Latex无法匹敌的极大优势,那就是无论你想要一个什么样的文档、做一种什么样的排版,都有简单的模板可以快速实现。

其实,最核心的文档引擎,用户感知到的差别没有那么大。而丰富的模板、快捷的编辑这些外围生态,才是一个文档产品占领市场的关键。其实,最近这些年金山系的产品在桌面和手机端覆盖率的快速增长,已经说明了其核心引擎和外围生态都具备了替代微软的能力。

那么,如果我们对“在线文档“这个产品的视角,由最早的通信、协作,转变为文档、办公的话,金山文档在这方面的积累优势就是巨大的。个人感觉,它在支持文档类型的丰富性,灵活便捷的云端协作这些核心体验上,让我找到了当初使用翻墙Google Docs时的流畅感。而且,由于金山文档在适合国人的操作习惯、与微信生态的结合等方面远远好于Google Docs,可以说是如今的在线文档产品中,最值得推荐给大家使用的。

特别要提一下的是,在企业使用的场景下,结合管理上的业务流程,金山文档提供了很多团队协作使用的文档模板,用起来特别顺手: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体会。从数据来看,2020年可以说是金山文档井喷式发展的一年。而作为用户中的一分子,我相信,支撑这样高速增长的动力,来自于金山扎实的文档引擎、丰富的模板生态和对办公场景的深入理解。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