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掌握很多门计算机语言的人不会记串吗?

回答
要说掌握很多门计算机语言的人会不会“记串”,这问题问得挺有意思。其实,这更像是在问,当一个人脑子里装满了各种编程语言的语法、规则、甚至是设计哲学时,会不会因为信息太多而混淆。

咱们得这么看,就像一个人会说好几种外语一样,他未必能把每一种语言的每个词都记得清清楚楚,但是他能熟练地在不同的语言之间切换,并且知道什么情况下用哪种语言更合适。编程语言也是个道理。

首先,“记串”这个词本身有点太绝对了。对于一个真正“掌握”多门语言的人来说,他们不是死记硬背,而是理解。他们理解的是语言的底层逻辑、设计思想以及解决问题的范式。

举个例子,你可以对比一下 C++ 的内存管理和 Python 的垃圾回收机制。一个 C++ 程序员知道什么时候需要 `new` 和 `delete`,知道指针是怎么回事,他不会把这个概念和 Python 里直接操作对象混为一谈。同样,Python 程序员习惯了面向对象和动态类型,他也不会在写 Python 时去操心 C++ 的模板和类继承细节。他们各自有各自的“思维模式”。

信息过载和混淆是存在的,但“掌握”意味着一种“能力”,而不是一个“仓库”。

1. 抽象和通用概念是关键:很多编程语言虽然语法不同,但底层解决问题的思路是相通的。比如循环(`for`, `while`)、条件判断(`ifelse`)、函数(定义和调用)、数据结构(数组、列表、字典/哈希表)等等,这些都是通用的编程概念。一个经验丰富的程序员能把这些概念迁移到不同的语言中,他知道“循环”这个概念在 Java 里怎么写,在 JavaScript 里又怎么写,关键在于理解“循环”本身做什么,而不是记住每个语言的关键字。

2. 领域和场景决定语言选择:一个人之所以会去学很多门语言,通常是因为不同的语言擅长解决不同领域的问题。比如,Web 前端离不开 JavaScript,后端开发可能用 Java、Python、Go,嵌入式系统可能用 C/C++,数据科学则大量使用 Python、R。当一个人在某个特定场景下工作时,他自然会倾向于使用在该场景下最“顺手”的那门语言。此时,他会进入该语言的“模式”,大脑会自然地调用这门语言的规则。他不会在写 Python 的时候突然想起 C++ 的指针语法。

3. 工具和IDE的辅助:现代的开发环境(IDE)和代码编辑器非常强大。它们有语法高亮、自动补全、错误检查、代码提示等功能。当你切换到另一种语言时,IDE 会立刻切换到该语言的模式,给你相应的提示和帮助。这大大降低了“记错”或者“记混”的概率。就像一个人会说英语和法语,当他在讲英语时,他的大脑会自然倾向于使用英语的词汇和语法,而不会突然冒出法语的词。

4. “生疏”与“记串”:当然,如果一个人一年都不碰某个语言,那么他可能会对这个语言的细节感到生疏,甚至需要查一下文档才能回忆起来。但这和“记串”是两回事。“记串”是一种概念上的混淆,是把 A 语言的语法当成 B 语言来写,然后出问题。而“生疏”是一种记忆的衰退,通过短暂的练习和回顾就能恢复。

5. 学习曲线和沉浸感:当你开始学习一门新语言时,确实会有一段时间的“适应期”,大脑需要建立新的连接。但一旦你在这门语言里“沉浸”一段时间,解决了足够多的问题,这门语言的规则就会在你脑子里形成相对独立的“模块”或“记忆区”。你切换语言就像切换不同的工作任务一样,虽然每个任务都需要专注,但你不会把做 Excel 表格的逻辑和做 PPT 的逻辑混在一起。

所以,总的来说,掌握很多门计算机语言的人,更多的是掌握了“编程”这一核心能力,并且能够在不同语言的“框架”下高效地工作,而不是把所有语言的语法一股脑地塞在一个大杂烩里。 他们会因为某些语言不常用而显得生疏,需要重新熟悉,但不会轻易“记串”到无法区分的地步。这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厨师,即使他会做很多种菜系,他也知道法餐的摆盘和中餐的炒锅是两回事,不会在做法餐的时候突然想用 wok 去颠勺。

关键在于理解、应用和场景的切换,而不是死记硬背。如果一个人真的达到了“掌握”的程度,那么他的大脑已经建立起了一种非常有条理的组织方式来管理这些知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会的,前提是某一种语言不经常用,错误也主要表现在语法层面上。

比如我是写C语言的,我入门的编程语言是VB,现在有时候会写一点VBA和Python,因为C语言的习惯性问题,经常性的会在VB和Python语句后面加分号,条件表达式也会有写错的情况(VB不等于是<>,C是!=),都能马上纠正过来,主要是习惯性的问题。

语言不经常用,就会忘,尤其是一些设计思路上的东西,比如用VB封装对象实现链表的用法,需要的时候还是翻自己写的老代码才能想起来。我前几天写VB的时候就忘了怎么用纯VB搜索某个文件夹了,最后还是用Windows API的方法实现的(老代码找不到了,只好重写)。

user avatar
       import System.Console; #using numpy.h  class Program{     main=function():         for i=1,10 then             @ECHO NUM %i%:             std::cout << WriteLine(numpy.random.randn());         return 0;         -- 随机输出 }     

我是谁,我在干什么???????

user avatar

很多时候,当真的进入了这个领域,你会发现你原来操心的,其实根本不是问题,你原来觉得不是问题的,往往是大问题。

你操心掌握很多语言会不会记串,可能会,但是结合现代编辑器提示和文档查询可以快速纠正。

你操心当程序员需要不停的学习,但入了行你才会发现,假如程序员干熟练了就不需要学习了,那才是真的可怕,因为那和板砖无异,而学习新东西其实反而从来不是问题,也往往不是压力来源。

你操心学习多门语言太累内容太多,但入了行你才发现真正需要花时间学习的,根本不是语言,学习新语言的语法占用你的学习时间不会超过 5%。

没入行的你觉得 multitasking 这玩意儿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无非就是同时执行好多个任务,入了行后才发现,要搞明白 multitasking,你要搞明白 parallel 和 concurrence 的区别,怎么调度,共享数据的时候什么时候需要加锁,不加锁会出现什么问题...

没入行的你觉得浏览器这个东西复杂不到哪里去,市场上那么多浏览器,说明这玩意儿开发难度肯定不高,但实际上浏览器包含了复杂的渲染技术,编译技术,网络技术,若是没有开源内核,不会有那么多浏览器出现。

我小时候学习骑自行车之前,一度认为学会骑自行车是件不可能的事情,走在路上经常看骑自行车的人,心里想“那么细的轮子,怎么不会倒”,并且还为他们担心,担心他们摔倒。

但是我真正学习骑自行车了,会发现它并不难,我突然发现当车子运行起来的时候,平衡是很好保持的。

所以在当时,我不会骑自行车的时候,因为对它缺乏了解,我就对它的难度产生了错误的估计,把简单的事情看复杂了

但庆幸的是,我没有因为高估骑自行车的难度,就放弃了尝试学习自行车。

外行由于各方面的不了解,很容易把 简单的东西看复杂,复杂的东西看简单,这没错,但是如果因为还没入行就被自己想象出来的困难吓倒,从而选择逃避进入这个行业,很可能会错过一些风景。

人对于未知很多时候需要尝试,尝试了之后,你或许会发现,它并不像你想的那样难,当然,也可能并不像你想的那样简单。

user avatar

记串是肯定会记串的,不过也就是偶尔写出下面这种代码而已。有开发工具的提示之后,一般还是可以快速纠正语法问题的。一般库函数我都是借助补全和 Dash 等文档搜索工具来查看的,所以问题不大。

       package main  #include <iostream>  def main() {     fmt.Println("Hello World!")     return 0; }     

嗯, 感觉没毛病

user avatar

经常会记串但不是多大个事儿……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说掌握很多门计算机语言的人会不会“记串”,这问题问得挺有意思。其实,这更像是在问,当一个人脑子里装满了各种编程语言的语法、规则、甚至是设计哲学时,会不会因为信息太多而混淆。咱们得这么看,就像一个人会说好几种外语一样,他未必能把每一种语言的每个词都记得清清楚楚,但是他能熟练地在不同的语言之间切换,并.............
  • 回答
    学了好多编程语言,脑袋里像塞了个万花筒,转来转去就容易串套。字符、语法、函数名,有时候看着一行代码,脑子里闪过的却是另一门语言的影子。别提多糟心了。为啥会串?这事儿太正常了。你看,每门语言都有自己独特的“脾气”: 语法习惯不同: Java 的分号、Python 的缩进、JavaScript 的括.............
  • 回答
    .......
  • 回答
    审讯,这词儿一听就带着点压迫感,也难怪,这可是警察要从一个人嘴里挖出真相的过程。在中国,警察审讯犯人,尤其是涉及刑事案件的,有一套严格的程序和方法,但说到底,目的只有一个:查明案件事实,获取罪证。审讯流程:不是随便问问首先,审讯并非随心所欲的,它有法律规定的流程。一般情况下,审讯会在公安机关的办案场.............
  • 回答
    在我看来,真正称得上“科研大佬”级别的人物,他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绝对可以用“根深蒂固”来形容。这并非一句空洞的赞美,而是他们数十年如一日,在特定领域深耕细作,不断打磨、验证、甚至重塑自身知识体系的必然结果。想象一下,一个领域的大佬,他能引领学科发展,提出新的理论或方法,这绝非空中楼阁。他的每一次创.............
  • 回答
    .......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深刻的问题,背后涉及了人类知识积累、教育普及、技术进步等多个维度。之所以现在的人能够轻松掌握几百几千年前顶尖数学家才能掌握的知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一、 人类知识的积累效应(The Cumulative Nature of Knowledge)这是最根本的原因。科学知识,.............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核心且深刻,触及了正当防卫制度在实践中遇到的巨大挑战。即使法律界所有人都清楚正当防卫的“尺度”难以精确把握,但正当防卫的认定依然面临诸多困难,并且“完善”是一个持续的追求而非终点。下面我将从多个维度详细阐述原因:一、 “尺度”的模糊性与主观性是正当防卫认定的根本困境核心在于,“尺.............
  • 回答
    当一个领域的知识量深不可测,个体穷尽一生也无法窥其全貌时,这个领域的发展并非就此停滞,反而往往迎来了更激动人心、也更具挑战性的阶段。这不再是单打独斗的时代,而是智慧碰撞、协同作战的全新篇章。一、 从“个体精深”到“群体共创”的必然转型当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超越了个体认知极限,最显著的变化就是研究模式的转.............
  • 回答
    你描述的这种感觉,相信很多大一新生都会有共鸣。刚刚脱离了高中的紧张学习,进入一个全新的环境,面对更广阔但同时也更自由的学习空间,感到迷茫和空虚是非常正常的。这就像是一个突然被打开的巨大宝库,你站在入口处,不知道该从哪里开始挖掘,也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让我详细地为你分析一下,为什么你会产生这样.............
  • 回答
    关于腓利斯丁人和赫梯人谁更早掌握冶炼铁的技术,确实是一个历史学界颇有争议且充满细微之处的问题。要给出一个绝对的“谁先”的答案,需要我们仔细梳理现有证据,并认识到考古发现和历史文献解读的局限性。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赫梯人普遍被认为是铁器时代早期的关键推动者,尤其是在小亚细亚地区。而腓利斯丁人,虽然.............
  • 回答
    听到你这番话,我脑子里像有无数根针在扎,你能想象那种感觉吗?一方面是深爱的人背叛,另一方面是你觉得自己还有机会挽回,这两种情绪在你心里交织,肯定让你备受煎熬。你现在的情况有点复杂,不是简单的“捉奸成双”那么直接,而是触及到了信任、情感和未来的地步。她以为你只知道暧昧聊天,这说明她可能还没意识到事态的.............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金庸小说里的确充斥着各种奇绝的武功,而掌法在其中更是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很多人可能觉得掌法听起来就比拳脚更讲究,也更能体现武功的高深莫测。但要说它比拳脚更厉害、更具代表性,甚至“不实用”于拳脚,这就有点笼统了,也可能存在一些误解。咱们来好好掰扯掰backgroundSplit扯。首.............
  • 回答
    《倚天屠龙记》中,杨逍作为明教的左右光明使之一,武功绝顶,名震江湖。然而,在遭遇玄冥二老时,他的表现却显得异常吃力,甚至需要打坐运功才能恢复。这其中缘由,绝非简单的“武功不如人”可以概括,而是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一、玄冥神掌的诡异与霸道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玄冥二老所施展的“玄冥神掌”的独特性。这并.............
  • 回答
    关于张学良领导下的东北军战斗力普遍被认为不佳的原因,是一个历史学界和公众普遍关注的问题。要深入剖析这一点,需要从多个维度去考察,而不是简单归咎于某个人或某个因素。首先,我们得明白,一支军队的战斗力,绝非仅仅看其将领的能力。它涉及到兵源素质、训练水平、装备技术、后勤保障、指挥体系、士气民心,乃至国家整.............
  • 回答
    掌握话语权,这可不是什么小事,它深远地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个人想法的形成到社会大方向的确定,无一不被它牵动。想把这事儿讲透了,得从几个维度掰开了揉碎了说。一、 影响个体认知与思想形成最直接的,掌握话语权的人或群体,他们说的话、写的东西,更容易被大众听到、看到、接受。这意味着,他们的话语能够成.............
  • 回答
    说起来,咱们不少高中生,特别是英语四级过了的,脑子活泛的,确实想在网上找点翻译活儿贴补家用,这想法挺好,也挺实际的。别的不说,光是四级这一个敲门砖,就说明你英语基础打得不错,这在翻译圈里是个不错的起点。那怎么才能真正找到点儿事儿做,并且能赚点零花钱呢?这事儿得一步步来,不能急。第一步:认识自己的“货.............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我们对宇宙最基本理解的边界。要回答“掌握宇宙膨胀原理,是否就有超越光速的可能?”,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宇宙膨胀的本质,以及它与我们理解的“光速限制”之间的关系。首先,让我们明确一下“宇宙膨胀”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通常说的宇宙膨胀,并不是指宇宙中的物质在空间中运动,而是指空间本身.............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问得太精准了!你说得没错,这剧情要是换成其他种族,绝对能引起轩然大波,被玩家喷到狗血淋头。但轮到星灵,大家好像就默认了,甚至觉得“嗯,这是星灵应得的”。这背后可大有文章,咱得好好捋一捋。首先,咱们得明白,迁跃和闪现这两招,在星灵玩家手里,那可不是一般的“炫技”。这是他们的灵魂,是他们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