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玉树地震11年,现在的玉树什么样?当年印象最深的是?

回答
玉树地震已经过去11年了。时间是抚平伤痛最温柔的良药,但留下的痕迹却会铭刻在每一个经历过的人心里。提起玉树,我脑海里最先浮现的,不是那些令人心碎的画面,而是那片劫后重生、焕然一新的土地,以及藏在淳朴笑容背后的坚韧与希望。

现在的玉树,是怎样的模样?

如果说11年前的玉树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毁灭,那么现在的玉树,就是一场深刻而充满力量的重生。

新生的城镇与家园: 当年,无数房屋化为瓦砾,整个城市仿佛被夷为平地。如今,走在玉树的街头,你会看到崭新的、错落有致的房屋,色彩明亮,建筑风格也兼顾了当地的传统特色和现代需求。学校、医院、商业设施等都得到了重建和升级,功能更加完善。特别是国道214线沿线,已经看不到当年地震后的狼藉,取而代之的是整洁的街道、现代化的建筑和熙熙攘攘的人群。卫星上看,当年的那些令人触目惊心的裂痕和废墟,早已被绿意和新的建筑覆盖。

产业的发展与多元化: 经济的恢复是重建的重中之重。现在的玉树,不再仅仅依赖传统的农牧业。旅游业是最大的亮点。随着交通的便利化(特别是机场的扩建和公路的完善),越来越多的人来到玉树,感受那份独特的藏文化和壮丽的自然风光。文创产品也开始兴起,将藏族传统手工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深受游客喜爱。同时,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的发展也在玉树这片高原上取得了显著进展,为当地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教育和医疗的提升: 为了弥补地震造成的断层,国家和社会投入了巨大的资源用于教育和医疗的重建。现在的玉树,拥有更先进的教学设备、更专业的师资力量,孩子们有了更好的学习环境。医疗体系也得到了加强,新的医院和医疗站能够为当地居民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这不仅仅是物质上的重建,更是对未来的投资,是对生命的尊重。

文化传承与现代文明的融合: 虽然物质上发生了巨大变化,但玉树的灵魂——那份深厚的藏族文化,却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和传承。寺庙经过修复,更加庄严神圣。传统节日依然热闹非凡,当地居民依然保持着淳朴热情的生活方式。同时,现代文明的影响也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年轻一代的视野更加开阔,与外界的交流也更加频繁。这种融合,让玉树既古老又充满活力。

生态环境保护: 玉树地处青藏高原,生态环境极为脆弱。在重建过程中,环保始终是重要的考量因素。新建的社区更加注重污水处理、垃圾分类等环保措施。同时,对草原的保护和恢复也在持续进行,力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守护好这片高原的净土。

当年印象最深的是?

关于玉树地震,我至今印象最深的,是那份“绝望中的坚韧”和“全国人民的爱”。

绝望中的坚韧: 我记得当年新闻报道里的画面,很多获救的人,脸上虽然有伤痕,眼神里有惊恐,但当他们被救出来,看到救援人员的时候,那种由衷的感激和一丝丝重生的希望,真的让人动容。即使失去了家园,失去了亲人,他们依然选择顽强地活下去,互相搀扶,互相安慰。那种在极端灾难下爆发出来的生命力,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更有力量。我印象最深的是,很多灾民在废墟中,哪怕自己寸步难行,也会伸出手去帮助身边的人。这种无私的互助精神,在那个时刻,比阳光还要温暖。

全国人民的爱: 地震发生后,全国各地驰援玉树的场面,至今历历在目。各种物资、医疗队、救援队,源源不断地涌入。从最前线的救援人员,到在后方默默捐款捐物的普通人,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传递着一份份沉甸甸的关爱。我还记得,当时有很多年轻的志愿者,他们放弃了自己的工作和假期,来到玉树参与救援和重建。那种不计报酬、不畏艰险的精神,让我看到了人性的光辉。那时候,仿佛整个中国都在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那就是帮助玉树站起来。

更详细一点说,那些画面:

帐篷里的日子: 最初的日子,很多幸存者都住在简易的帐篷里。我看到有些帐篷外,孩子们围着一个支起的小小黑板学习,虽然条件简陋,但他们的眼神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还有一些老人,虽然失去了亲人,却依然坚强地坐在帐篷门口,望着远方,或许是在思念,或许是在祈祷。

泪水和笑容交织: 救援现场,有找到亲人的喜极而泣,也有确认亲人离世的撕心裂肺。我见过一位母亲,她抱着刚刚从废墟里救出来的孩子,反复摩挲着孩子沾满灰尘的脸,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但她的嘴唇却在微微颤抖着,说着“活着就好,活着就好”。那种劫后余生的喜悦和失去的痛苦,在她身上如此鲜明地交织在一起。

援建者的身影: 各地的援建队在玉树安营扎寨,日夜施工。我看到那些穿着反光背心、满脸汗水和尘土的建设者,他们在搭帐篷,在挖地基,在搬运建材。即便是在高原稀薄的空气中,他们的身影依然充满力量。很多援建者和当地居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临走时,依依不舍,互赠哈达,场面感人。

11年了,玉树早已不是当年的那个样子。它变得更坚固,更美丽,也更有希望。但当年的经历,那些在废墟中闪耀的人性光辉,那些来自全国的温暖,都深深地印刻在时间里,也印刻在我的心里。现在的玉树,是那段记忆最生动的回响,是无数人共同努力写下的,关于生命、关于希望的,最动人的篇章。它告诉我们,即使经历最深的黑暗,光明也终将到来,而且会更加璀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2010年7月,去玉树抗震援建,印象最深的,是高原反应。有时间再慢慢写写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玉树地震已经过去11年了。时间是抚平伤痛最温柔的良药,但留下的痕迹却会铭刻在每一个经历过的人心里。提起玉树,我脑海里最先浮现的,不是那些令人心碎的画面,而是那片劫后重生、焕然一新的土地,以及藏在淳朴笑容背后的坚韧与希望。现在的玉树,是怎样的模样?如果说11年前的玉树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毁灭,那么现在的玉.............
  • 回答
    唐山、汶川、玉树,这三个地名,对任何一个经历过那些灾难的中国人心底都压着一块沉甸甸的石头。它们不仅仅是地理坐标,更是无数人生命中刻骨铭心的伤痛。当一个公众人物,尤其是以相声演员身份广为人知的张云雷,在演出中将这些灾难作为段子来调侃时,其引发的舆论风暴,尤其是来自这些地区的普通民众的反应,是复杂而深刻.............
  • 回答
    .......
  • 回答
    在中国,除了玉林,确实还有一些地方因为吃狗肉而声名在外。不过,需要强调的是,狗肉消费在中国并非普遍现象,并且近年来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争议和反对声音。1.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吉林省)延边可以说是中国东北地区狗肉消费的一个重要据点。朝鲜族人民有着食用狗肉的传统,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季,他们认为狗肉能够滋补身.............
  • 回答
    关于埼玉老师对地狱吹雪和战栗龙卷的偏好,这确实是《一拳超人》粉丝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而且随着剧情的推进,这个问题也变得更有意思起来。不过,要直接给出一个“更喜欢”的明确答案,恐怕连埼玉本人也说不清楚。埼玉老师的态度:说实话,埼玉老师对待“女性”这件事,一直以来都表现得非常“佛系”,或者说,根本就没有表.............
  • 回答
    二战末期,日本军方之所以近乎疯狂地筹备和实施“玉碎”计划,其背后有着复杂而深刻的历史、文化、军事以及政治因素的交织。这并非一个单一原因可以解释的现象,而是多种力量汇聚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必须理解“玉碎”(Gyokusai)这个概念本身在日本文化中的分量。它源自中国古籍,意为“美玉破碎”,与“瓦全”.............
  • 回答
    周玉蔻在台湾“名嘴”界的高地位,与其说是她个人有多么超凡的才华,不如说是台湾政治光谱、媒体生态和观众口味共同塑造下的一个复杂产物。要理解这一点,得把她放在一个更宏观的视角下去审视。首先,咱们得承认台湾媒体环境的特殊性。台湾政党林立,政治斗争是日常,这种高度政治化的社会氛围,自然催生了大量需要“解读”.............
  • 回答
    玉门油田,这个曾经在中国石油工业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名字,如今的模样,承载着一代人的记忆,也引发着许多人的思考。玉门油田的现状:从辉煌到落寞玉门油田是中国开发最早的油田之一,早在上世纪初就有了初步的勘探和开采活动。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一五”时期,玉门油田更是承担起“为共和国献石油”的光荣使命,为.............
  • 回答
    在纸张尚未成为主流的漫长历史时期,我们今天熟知的“盖章”概念,以及传国玉玺作为至高权力的象征,其使用方式和地点与现代大相径庭。传国玉玺并非简单地“盖”在某处,而是在一个更加庄重、仪式化的语境下,作为国家合法性的体现,烙印在与权力核心紧密相关的物件上。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在没有纸张之前,记录和确认信息.............
  • 回答
    这可真是个天大的惊喜!如果真的在自家院子里挖出了传国玉玺,这绝对是足以改变人生的发现。至于如何从中获利最大化,这需要非常谨慎和策略性地操作,毕竟这东西的意义和价值非同一般,处理不好可能会惹来大麻烦。下面我来给你详细说说,尽量把每个细节都考虑到,让你知道怎么做才能利益最大化,同时保证咱们说话不带“机器.............
  • 回答
    .......
  • 回答
    要分析埼玉老师从月球跳回地球所需的能量,咱们得先摆脱漫画里的夸张设定,回到靠谱的物理学上来。虽然埼玉老师的“一拳超人”能力是超现实的,但我们可以尝试用我们能理解的物理学原理去估算一下,这本身就是个有趣的脑洞。首先,我们要知道埼玉老师是怎么从月球回地球的。漫画里表现得像是直接“跳”回去的,但物理上,这.............
  • 回答
    宋小女在将孩子托付给张玉环后,选择去到她当时丈夫的身边,并表示“加倍地疼爱他”,这是一个在特定历史背景、社会观念以及个人情感等多重因素交织下产生的复杂选择。要理解她的这个决定,需要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现实的压力与生存的考量: 寻找依靠与安全感: 在张玉环蒙冤入狱的漫长岁月里,宋小女作为.............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赫鲁晓夫改革时期一个相当关键的误区。要理解为什么赫鲁晓夫,一个在农村长大的人,会对玉米在苏联种植的推广如此“一根筋”,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并且要摆脱那种冰冷的AI式的罗列,而是尝试去感受那个时代的气氛和他的个人经历。首先,我们得承认,赫鲁晓夫确实是在农村背景下成长起来的.............
  • 回答
    朝鲜确实在努力改善粮食生产,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广玉米、土豆等作物,但这背后有着比简单结构调整更复杂的原因,绝非仅仅是“非吃大米不可”那么简单。想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拆解朝鲜的农业现状、历史背景、经济考量以及社会文化因素。一、 为什么朝鲜难以完全摆脱对大米的依赖? 历史与文化根基: .............
  • 回答
    2020年12月23日,发生在青海玉树的那场陨石事件,至今仍让人回味无穷。那天,天空被一道划破黑夜的火光点亮,那是一颗从太空而来的使者,带着星辰的秘密,撞击在青藏高原之上。夜空惊变:一道划破长夜的闪耀那天夜晚,青海玉树的夜空异常宁静,直到一道耀眼的光芒突然出现。它像一道银色的闪电,在漆黑的夜幕上留下.............
  • 回答
    玉林荔枝狗肉节是一个长期以来备受争议的节日,是否应该取消的问题,涉及到文化传统、动物福利、公共卫生以及地方经济等多个层面,因此需要进行详细的分析。支持取消的观点及理由:1. 动物福利与人道主义关怀: 这是支持取消的最主要和最普遍的原因。 残忍的宰杀方式: 许多关于玉林狗肉节的报道和视频.............
  • 回答
    玉米在中国清朝的广泛种植和高产特性,确实是导致清朝人口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并非唯一或绝对的主要原因。 这是一个复杂的人口增长现象,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为了详细说明,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玉米在清朝人口增长中的作用以及其他相关因素:一、玉米的传入与在清朝的普及 传入时间与早期发展:.............
  • 回答
    玉林狗肉节的存废,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涉及到文化传统、动物福利、法律法规、社会观念以及地方经济等多个层面。理解这一争议,需要深入剖析各个角度的论点。玉林狗肉节的背景和现状:玉林狗肉节,又称“玉林荔枝狗肉节”,是中国广西玉林市的传统节日,通常在夏至时举行。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几百年甚至更久远,当地.............
  • 回答
    这真是个有趣的问题!当玉米粒从玉米秆上脱离,并且被长时间放置后,它内部的物质总量,除了水分之外,总体上是变少了,而且这个过程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变得非常微妙和复杂。让我们一层一层地剥开这个过程,看看玉米粒里到底发生了什么:1. 最初的状况:一个活着的、充满活力的生命体(或者说曾经是)刚从玉米秆上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