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通俗易懂地解释「融资性贸易」?

回答
话说,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朋友急需一笔钱周转,但又拿不出什么抵押物,怎么办?这时候,他可能会找到一个愿意“帮忙”的中间人,这个人手里有钱,但他也不能白白把钱借出去,毕竟借出去的钱是有风险的。

“融资性贸易”听起来好像很高大上,但其实骨子里,它就像是朋友之间一个有点“绕”但又彼此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咱们就拿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假设有一家小小的、刚起步的工厂,它需要一批原材料才能开工生产,这批原材料价值100万。但是,工厂现在手里没这么多钱,它向银行申请贷款,银行一看,这小厂子刚成立,风险太大,不太愿意给。

这时候,一个“有门道”的贸易公司就出现了。这家贸易公司也很聪明,它知道这家工厂急需这批原材料,而且它也知道,生产出来的产品最终是有销路的,是可以卖钱的。

那么,这个贸易公司怎么“融资”呢?它不是直接把100万现金递给工厂,而是玩了个“贸易”的套路。

贸易公司先和工厂“做生意”。贸易公司跟工厂说:“这样吧,你现在不是缺原材料吗?我来帮你把这批100万的原材料买过来,然后卖给你。”

听起来有点奇怪,对吧?明明是工厂需要原材料,怎么变成贸易公司买了再卖给工厂?

这里面的“融资”就体现在贸易公司如何“买”这个原材料。贸易公司自己可能也没有100万现金,它可能会用自己的信用,比如向银行申请一笔额度,或者找其他资金方,然后用这笔钱去采购原材料。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贸易公司是替工厂垫付了这笔原材料的钱。

然后,贸易公司把原材料“卖”给工厂。当然,这个“卖”的价格,就不一定是100万了。贸易公司会在这100万的基础上,加上一些“服务费”或者“利息”,比如说,它会以105万的价格把这批原材料卖给工厂。

那么,工厂拿到这批原材料后,就可以开工生产了。生产出来的产品卖了钱,工厂就有能力支付这105万给贸易公司了。

你可能会说,这不就是变相借钱吗?工厂借了100万,还了105万。

没错,本质上确实有“借钱”的成分在里面,但是它披着“贸易”的外衣。为什么一定要绕这么一圈呢?

主要原因是为了规避风险和满足不同方的需求。

对工厂来说: 它解决了现金流问题,拿到了急需的原材料,可以顺利开工生产。而且,它不需要直接去银行面对繁琐的贷款审批,而是通过贸易这种更灵活的方式获得了支持。
对贸易公司来说: 它通过“差价”和可能垫付资金的“利息”获得了收益。而且,它手中握有这批原材料的所有权,风险相对低于直接借现金给工厂,一旦工厂经营不善,它理论上还可以处置这批原材料。
对资金方(比如银行)来说: 它们把钱借给了有一定信用的贸易公司,而不是直接借给风险较高的工厂,风险得到了控制。

所以,“融资性贸易”可以理解为,一方(通常是贸易公司)利用自己信用或者融资能力,通过与另一方(通常是需要资金周转的企业)进行商品交易的名义,为对方实际提供资金支持的一种方式。 这种交易的最终目的不是商品的转移本身,而是资金的融通。

你可以想象一下,就像你有个朋友想开个小店,但缺启动资金。你可能不会直接借他现金,但你可以说:“这样吧,我帮你把进货渠道都打点好,你需要的货我帮你先买了,你开业后卖掉一部分货再把货款付给我,我再给你算一点点‘跑腿费’。” 这“跑腿费”就有点像“融资性贸易”中的利润。

它是一种比较巧妙的金融运作方式,把资金需求和商品流通结合起来,在不直接暴露高风险的情况下,实现资金的“借贷”和商品的“交易”,双方都能从中得到某种程度的满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业务相关,可以谈谈我的看法,尽量通俗一点。

最早的贸易是通过商品流通的形式,利用信息优势,赚取差价。比如南方产稻,北方产麦,把南方便宜的稻子运到北方高价出售,回程时再到北方的麦子运到南方来卖,这叫互通有无,是商业的起源。

早期的商业都是现货现款,谈不上融资,后来商人发现赊账商品更好卖,而且可以卖上高价,比如青黄不接的时候把10斤麦子卖给农户,到秋收时节让农户还回来20斤。这10斤的差价和信息无关,也不涉及物流,主要就是借贷行为产生的利润。

这都是比较明显的案例,实务中贸易形式可能会很复杂,难以区分。比如A公司把100吨钢材以50万元的价格卖给B公司(进货成本是40万),但B公司没钱,双方约定两年以后付款,到时候可以付65万元。A公司在这笔交易中赚到了25万差价,其中10万纯贸易所得,另外15万就是放款的利息收入。

那么这笔交易是不是融资性贸易?与普通商贸业务如何区分呢?

其实贸易一开始就有融资属性,因为买东西要本钱,占用了本钱就会产生资金成本,所以有没有利息收入不是判断融资性贸易的标准,买卖标的物才是!

正常贸易行为的交易的标的物是商品本身,贸易产生的风险都是围绕商品产生的。比如A公司今年年初从纸厂买了一千吨纸,每吨7000元,一共花了7百万。到了3月份市场上纸价涨了8000一吨,如果公司以这个价格出售,可以赚1百万,如果没卖,到了7月份市场纸价降到了5000一吨,这时公司就赔200百万。是赚是赔与公司投入的700万没有直接关系,关键还要看商品本身的市场价格变化。

如果是融资性贸易呢?我再举一个例子。B公司和C公司都是一个老板开的,属于关联公司。B公司负责从国外购买纸浆,然后卖给C公司造纸。有一天C公司说我没钱了,付不起买纸浆的钱,B公司资金也很紧张,没办法赊账。这时候A公司凑过来,提了一个建议:我们拿1000万出来买B公司的纸浆,卖给C公司,C公司不是没钱嘛,可以半年后再付账,不过要加点利息,给1100万就成。

这就是标准的融资性贸易!这笔交易里A公司并不关心纸浆市场价格的变化,也关心有没有收到货物,这与它无关。A公司关心的利息多少钱,账期有多久,到期能不能连本带利收回来。这时候你应该看出来了,融资性贸易的交易标的物是钱,是资金,本质上是一种借贷行为,只是挂个贸易的外衣。

所以判断是不是融资性贸易看合同就可以了,所有的融资性贸易都会把下游客户提前锁定,买的时候已经把卖家找好了(大多数时候客户和供应商就是一家人),合同也会写上商品的名称、数量、价格,但这都不是关键,关键是投入多少资金(贷款金额),年化收益多少(贷款利率),多久回款(贷款期限),担保方或抵押物是什么(保证能按时回款,防范风险)等等。有这些条款基本可以判定是融资性贸易了。

现在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不直接做成贷款合同,非要伪装成贸易合同呢?

因为做融资性贸易的公司很多是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对外放贷属于高风险业务,上级单位可能不允许,把贷款变成贸易,可以做大营业收入,完成考核任务又逃避监管,一举两得。

那么国家为什么又禁止融资性贸易呢?

因为风险太大。正常的贸易也是有风险的,比如前面的钢材或纸价的涨跌,涨了当然好,跌了也就是赔个差价,货在手里总不会全赔,属于风险可防可控。融资性贸易不一样,你盯着别人的利息,别人盯着你的本金。愿意配合国企做交易的客户都是在银行贷不到款的,他们资金链非常紧张,属于走投无路的那种,这时候把款贷给它们风险会非常大,经常会出现客户拿你的本金还你的利息,最后资金链断裂,客户公司破产或老板携款潜逃,血本无归。

总之一句话,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企业经营应该做自己熟悉的主业,不能看什么赚钱就干什么,贸然进入自己不熟悉的领域,还是高风险的信贷行业,赔点钱还是小事,从中收受贿赂,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因此违纪违法,那就麻烦大了。


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猫大叔的财会窝!我会尽量回复来自后台的问题。

user avatar

“融资性贸易”这个名头说起来很大,其实就是挂羊头卖狗肉,以买卖之名,行借贷之实。下面给大家掰开了揉碎了说一说:

首先,要理解“融资”和“贸易”的本质是什么。

融资,就是搞来钱,可以靠股权融资(通俗理解来说就是发股票),也可以靠债权融资(也就是借钱)。放贷的人赚的是利息,其实质就是把钱借给别人使用的一种使用费,在借贷中通常是事先可以确定的。

贸易,就是买卖,赚的是一买一卖的差价。做生意的,自然知道商品价格起起落落,谁也不能旱涝保收,因此贸易的收益常常是不确定的。

在中国,中小私营企业想搞来钱,不容易。所谓高风险伴随着高收益,银行想要放贷给中小企业,自然比贷给大国企承受更多的风险,但银行贷款利率却不能无限上浮,收到了基准利率和浮动比例的限制。既然贷给高风险的中小企业,和贷给稳如狗的大国企是一样的收益,何必冒险寻这个没趣呢?因此,在银行贷款一块,形成了饱汉子饱死,饿汉子饿死的局面。

以上只是一种可能性,还有很多其他的原因,可能导致企业之间融资难度存在差异,旱涝不均。

自家吃不着肉,自然会眼馋别人家的一口汤,中小企业能不能想办法从大户那里搞来点米下锅?

企业之间倒腾钱,不是不行,但受到一定的限制。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15]18号)第十四条:“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又高利转贷给借款人,且借款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借贷合同无效。也就是说,企业不能成为资金的二道贩子,不能左手从银行搞来钱,右手再贷出去

--

好了,又有倒腾钱的需求,又不能吃相太赤裸裸,怎么办呢? 有的企业想到一个好主意:

A企业(或称为“金主爸爸企业”)有的是钱;

B企业(或称为“穷逼企业”),想要从金主爸爸那边搞点钱,也就是融资,于是签订了一系列合同:

2017年1月1日,穷逼B企业企业卖一千吨的煤给金主爸爸A企业,每吨1000块(瞎编的数,为了方便理解);

2017年2月1日,金主爸爸A企业卖一千吨的煤给穷逼B企业,每吨1100块。

这就形成了一个买卖关系的闭环:B企业卖出的煤,一个月以后,又被买回了自己手中。

问题来了:这笔买卖对于B企业来说亏大发了呀!自己卖的东西,居然加价又买了回来,是不是傻?

其实还行 -- 不考虑其他成本的话,这就相当于穷逼B企业花100块钱的代价,就能使用1000块钱的资金达到一个月。对于金主爸爸而言,这不就相当于用10%的月利息贷出去一笔款嘛! 看似是货物的买卖,其实是借贷。

在实际操作中,这类操作的变化方式可能有很多种:

例如中间可能还插进来一个C企业,圈子兜得再大一点,让买卖标的物的混同看上去不这么明显;

例如可以用应收账款的展期来代替真实货物交割的时间差,将上文第二笔买卖合同的货物交割日期定位1月2日,但允许买方2月1日再付款,同样实现了30天的资金占用;

例如可以用彼此的子公司或者关联方来参与其中,不亲自买回自己卖出去的货物,而由自己的全资子公司代劳。

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本质是一样的:“以买卖之名,行借贷之实”。(其实,除了买卖之外,融资性贸易还有更多的玩法。可以参考蒋勇律师“融资性贸易风险案例分析及启示”讲座资料。网上有文档资源,但由于不确定是否合法转载,就不在这里发链接了。蒋勇律师对于具体操作方式和表现形式讲的比较细,但也比较艰深,供有兴趣深入了解的朋友参考)

--

对于融资性贸易的定义问题,相关案件的法院也有一些说道。

例如,《中国邮电器材华北公司、满孚首成(天津)实业有限公司买卖合同纠纷二审民事判决书》((2016)津民终324号)写道:“融资性买卖合同以签订多个闭合性循环买卖合同为表现形式以实现资金融通。融资性买卖合同的特点在于:融资性买卖合同往往表现为三方或者三方以上主体之间进行闭合性循环买卖以实现贷款资金的流转和回收,并通过买卖合同差价获取固定收益,闭合性循环买卖合同中的标的物通常存放于第三方仓库中不实际交付流转。” 《徐州中铁物资有限公司与徐州牛头山铸业有限公司、江苏红叶视听器材股份有限公司等买卖合同纠纷二审民事判决书》(2016)苏民终1261号 写道,“...从本案当事人分别与其各自的买卖合同前后手签订的合同履行利益后果而言,存在高价买入、低价卖出的情形,即合同履行不仅未能获益,而是带来巨额亏损,此与商事主体追逐经济利益的市场经营行为明显相悖...综上,一审法院认定中铁公司、牛头山公司之间并不存在真实、有效的买卖合同法律关系

--

从上面的判决来看,融资性贸易是存在法律风险的:当一方违约的时候,法院有可能揭开挂羊头卖狗肉的画皮,认为买卖合同无效,让被违约的一方吃个哑巴亏。

另外,当提供资金的金主爸爸是国企的时候,可能还会违反国资监管部门的规定,触及政治红线。例如,《关于推进广东省属商贸业务风险防控及企业转型创新的指导意见》(粤国资监事 【2014】 48号)就明确禁止国有企业开展融资性贸易,要求正在开展此类业务的企业限期自查、叫停相关业务。

--

国企为什么不能搞融资性贸易?可以说是为了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避免国有企业资金通过“买卖合同”的掩盖为其他企业所用,这固然是现行法律规定下必然的要求。

然而,问题真正的源头在哪里呢?

我想起了一个人:《人民的名义》里的蔡成功。蔡成功想要的是什么?是过桥资金。生意上的事,八口水缸七个盖子,最需要的就是资金,最怕的就是资金链断裂。当通往资金的独木桥被少数人挤满的时候,企业家们就会设法用一种更为惊险的方式来过桥。

融资性贸易,很多时候也是如此。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话说,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朋友急需一笔钱周转,但又拿不出什么抵押物,怎么办?这时候,他可能会找到一个愿意“帮忙”的中间人,这个人手里有钱,但他也不能白白把钱借出去,毕竟借出去的钱是有风险的。“融资性贸易”听起来好像很高大上,但其实骨子里,它就像是朋友之间一个有点“绕”但又彼此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 回答
    好的,我们来尝试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一步步地拆解卷积,并且讲得详细一些。想象一下你正在做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我们把这个过程叫做“信息融合”或者“特征提取”。卷积就是一种实现这种“信息融合”或“特征提取”的强大工具。 核心思想:滑动和相乘,然后求和卷积最核心的操作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比喻来概括:就像你用一把.............
  • 回答
    好的,让我们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来解释遗传算法,并举一些例子,尽量讲得详细一些。什么是遗传算法?想象一下大自然中的进化过程,也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遗传算法就是模拟了这个过程,来解决一些非常复杂的问题。简单来说,遗传算法就是一种“模拟自然选择和遗传机制来搜索最优解”的方法。它就像我们在训练一个团.............
  • 回答
    好的,我们来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并且详细地解释一下「协方差」和「相关系数」这两个概念。想象一下,我们有两个小伙伴,一个叫小明,一个叫小红。我们想知道小明和小红这两个人的成绩(假设是数学成绩)之间有没有什么联系,或者说他们俩的成绩是“一起变动”还是“各自变动”的。 第一步:理解“一起变动”的意思 – .............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银行在评估贷款风险时会用到的一些“工具”,分别是“信用风险附加法模型”和“信用度量术模型”。别被这些专业名词吓到,其实它们背后是有很朴素的道理的。想象一下,你要借钱给一个朋友,你会怎么做?你肯定会想: 他靠谱吗?会不会借了钱就不还了?(这就是“违约”的可能性) 万一他不还,我.............
  • 回答
    想象一下,我们都活在一个有点像你家后院那么大的世界里。在这个世界里,你想从院子的一头走到另一头,可能花上几分钟。如果你骑自行车,那速度会更快,可能就几十秒。我们都知道,物体在空间中移动是有速度的,而这个速度是有限的。现在,把你的后院想象成整个宇宙。你走到另一头的时间,就变成了光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
  • 回答
    没问题,咱们来聊聊“外微分”这个概念,保证听起来就像是邻家大妈在给你讲故事,一点也不枯燥。想象一下,我们生活在一个三维世界里,对吧?我们有长度、宽度、高度。我们可以量一个东西有多长(一维),也可以算一块地有多大(二维),还能知道一个房间有多大的体积(三维)。外微分,说白了,就是一种给“形状”打微分的.............
  • 回答
    你知道吗,咱们平时听歌的时候,经常会在歌名后面看到一个“feat.”,比如“周杰伦 feat. 蔡依林”或者“Taylor Swift feat. Ed Sheeran”。这玩意儿到底是个啥意思?其实,它很简单,就像是给歌曲加了个“特别嘉宾”。咱们把它拆开来看,“feat.”是“featuring”.............
  • 回答
    好,咱们今天就来聊聊一个听起来挺玄乎,但其实挺有意思的东西——粒子的“自旋”。你先别被“自旋”这俩字儿给吓住,它可不是说粒子真的像个小陀螺那样,在原地不停地转悠。这只是个比喻,一个帮助我们理解粒子内在性质的比喻。想象一下,你手里有一个小弹珠。这个弹珠,它本身没有什么“转”或者“不转”的概念,对吧?但.............
  • 回答
    这问题真是问到点子上了,很多人听到双信封悖论都觉得脑子嗡嗡的,好像怎么算都说不通。其实,它之所以让人抓狂,是因为我们直觉里总觉得“换”,所以“不换”一定没啥道理,但数学算出来又好像“换”了才对。咱这么想,就好像你面前摆着两个不透明的信封,里面装着钱。你被告知,这两个信封里的钱数,一个是另一个的两倍。.............
  • 回答
    好的,我们来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详细解释一下混沌理论和分岔理论。想象一下,我们不是在讲复杂的数学公式,而是在观察生活中的一些有趣现象。 混沌理论(Chaos Theory):蝴蝶效应与不可预测的规律混沌理论,听起来有点玄乎,但它的核心思想其实很简单:在一个看似混乱的系统里,可能隐藏着一种非常敏感且有规律.............
  • 回答
    好的,我们来通俗易懂地解释一下数学的这三大哲学基础流派:逻辑主义、形式主义和直觉主义。你可以把它们想象成三位数学大师,他们各自对“数学到底是什么?”以及“我们如何确信数学是真的?”这两个终极问题有不同的看法和解答方式。为了方便理解,我们先来打个比方:想象一下我们要建造一座宏伟的“数学城堡”。 1. .............
  • 回答
    想必你对矩阵的特征向量很感兴趣,但又觉得教科书上的那些公式推导有点绕。别担心,今天咱们就用大白话聊聊,陶哲轩他们那些聪明人是怎么把这个问题变得更“接地气”的。首先,咱们得明白,什么是矩阵的特征向量和特征值。你想啊,一个矩阵就像一个“变换器”,它能把一个向量变成另一个向量。比如,你给它一个向量,它可能.............
  • 回答
    230 种魔方世界:晶体学空间群的奥秘与命名法想象一下,你手中有一个神奇的魔方,它不是普通的六面体,而是由无数个微小的、重复的图案组成的。这些图案,就像是宇宙的基石,构成了我们周围物质世界的骨架。而晶体学中的空间群,就是对这些微小图案如何以不同方式排列、组合,形成千变万化三维结构的分类体系。说到“2.............
  • 回答
    想象一下,你面前有一个非常复杂的、弯弯曲曲的函数图形,就像一座起伏的山峦。你站在山脚下,想知道在某个特定位置附近的山峰高度和坡度大概是怎样的。直接去丈量整座山,那太难了!泰勒公式就像一个超级聪明的探险家,它能帮你在局部范围内,用最简单的方式来描述这个复杂的“山峦”。我们先把这个复杂的函数叫做 $f(.............
  • 回答
    好的,咱们聊聊爱因斯坦那两个响当当的名号——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别看名字听起来挺玄乎,其实它们的核心思想,用大白话讲,没那么复杂。先说“狭义相对论”:速度改变一切!想象一下,你坐在飞驰的火车上,火车开得特别快,快得你都觉得窗外的景物像是在飞一样。 核心观点一:没有绝对的“静止”和“运动”。 .............
  • 回答
    咱们今天就来聊聊一个大家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但可能又觉得有点绕的概念——增值税。别看它名字听起来挺官方的,其实它跟咱们买菜、逛街、吃顿饭都息息相关,只不过我们平时没太细琢磨它而已。增值税,顾名思义,就是对“增值”的部分收税。你可能会问,“增值”是啥意思?简单来说,就是一个环节比上一个环节多了多少价值。.............
  • 回答
    咱就拿咱们普通人平时打交道的“钱”来聊聊这个听起来有点绕的“递延所得税”。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明明我今年好像赚了不少钱,但国家收的税好像比我预想的要少?或者反过来,今年感觉没赚那么多,但税单来的时候,金额却挺大?这背后可能就跟我们今天要说的“递延所得税”有点关系。什么是递延所得税资产?(简单说.............
  • 回答
    想象一下,你面前有一段很长很长的旋律,就像是乐团演奏出来的一首歌曲,里面包含了各种各样的乐器发出的声音,有低沉的大提琴,有嘹亮的喇叭,还有轻盈的长笛。你听到的就是这些声音混合在一起的效果。现在,你有一个神奇的放大镜,这个放大镜可以把这段复杂的音乐“拆解”开来。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就好比是这样一个.............
  • 回答
    好的,我们来用一个通俗易懂的方式来解释“帕累托最优”(Pareto optimum)。想象一下,我们有一个小小的社区,里面住着几个人,比如有小明、小红和小刚。他们有各自的需求和想要的东西,比如: 小明喜欢吃苹果,也需要一件新衣服。 小红喜欢吃香蕉,也需要一本好看的书。 小刚既喜欢吃苹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