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请问奏鸣曲式中的再现部中的副部,什么情况是假再现情况,什么时候是真再现?有什么办法区分吗?

回答
奏鸣曲式中,再现部是整个结构中的一个关键部分,它通常会“回归”到主部的主题,并以主调解决。而副部在再现部中的出现方式,是区分“真再现”和“假再现”的核心所在。理解这两者之间的差异,对于深入把握奏鸣曲式的逻辑至关重要。

真再现 vs. 假再现:核心的区别

简单来说,真再现是副部以主调的属调(或关系调)来呈现,而不仅仅是以属调的某个音作为开头。假再现则意味着副部在调性上没有完全建立在主调的属调上,或者其回归主调的方式有所不同。

什么时候是假再现?什么时候是真再现?

我们来详细剖析一下具体情况和判断依据。

假再现的情况:

假再现通常出现在以下几种情况,它们在调性上“倾向”于主调,但未能完全建立起主调的属调感:

1. 副部以属调的和弦开头,但随后迅速转入主调: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假再现形式。作曲家可能会在再现部一开始,用属调的属和弦(例如,如果主调是C大调,属调是G大调,那么这里就用D大调的属和弦DFAC,或者D属七和弦DFAC)来制造一丝“属调”的色彩,但紧接着就毫不犹豫地回到了主调的音阶材料和和声进行,并没有充分展开属调。

判断方法: 仔细听再现部副部的主题出现时,它是否在一个相对独立的属调区域中停留,甚至经过了该调性的典型进行?还是说,它只是在一个短暂的属调和弦上稍作停留,然后就立刻转向了主调的范畴?如果它缺乏在属调区域的停留和发展,更像是对属调元素的“引用”而不是“建立”,那很可能就是假再现。

2. 副部以主调的某些和弦元素来“伪装”属调: 有时候,作曲家会利用一些在主调和属调中都可能出现的和弦(比如一些经过性的和弦或模进),来模糊副部出现的调性。听起来好像是到了属调,但仔细分析会发现,它并没有脱离主调的整体调性框架。

判断方法: 关注副部的主题出现时,其旋律和和声是否完全依赖于属调的音阶和和弦进行?或者,它是否仍然在主调的音阶材料中游走,只是使用了属调的和弦功能?如果它更像是对属调色彩的“借用”而非“独立建立”,则倾向于假再现。

3. 副部的主题材料是属调的,但出现的调性不是主调的属调: 这种情况比较少见,但理论上存在。如果副部的主题出现在一个与主调的属调不符的调上,即使它具备副部的某些特征,也算不上“真再现”。

判断方法: 这是最直接的判断。首先确定主调是什么,然后看副部出现时,其调性是否明确是主调的属调(在大小调中)。如果不是,则无论副部主题如何,都不是真再现。

真再现的情况:

真再现的特征在于副部的主题在再现部中,以主调的属调(如果是大调)或关系小调(如果是小调)作为其“驻足地”,并在此调性上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建立。

1. 副部在属调(或关系小调)区域得到充分的建立和展开: 这是真再现的核心标志。副部的主题出现后,作曲家会运用属调的典型和声进行、旋律模进,让听众明确感受到音乐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调性——主调的属调。这个属调区域会进行一定的音乐发展,例如有自己的小乐句重复、变化,甚至是一些相对独立的乐段。

判断方法: 当副部主题出现时,问自己:这段音乐是否让人感觉是“另外一个调”在进行?这个“另外一个调”是不是明确地与主调有关联,并且是主调的属调(或关系小调)?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而且这个调性的建立是稳固的,有一定的发展,那么这就是真再现。例如,C大调奏鸣曲,副部在G大调区域充分展开,这就是真再现。a小调奏鸣曲,副部在C大调(关系大调)区域展开,这也是真再现。

2. 副部在属调(或关系小调)区域结束后,通过一个明确的调性连接回到主调: 在副部主题在属调充分展开后,它通常不会突然地转回主调。作曲家会设计一个巧妙的连接段,这个连接段会逐渐将音乐从属调引导回主调,例如通过属调的属调(主调的属属调),或者一些转调性的和声进行,最终稳定地落回主调。

判断方法: 观察副部主题的结束与接下来的音乐之间的关系。它是否在一个属调的属和弦上结束,然后这个属和弦的属和弦(也就是主调的属和弦)就引导回了主调?或者,它是否通过一个比较平滑的转调过程,最终稳定地进入了主调?这种“在属调发展后,再回到主调”的逻辑是真再现的典型路径。

有什么办法区分?—— 听觉与理论的结合

区分真再现和假再现,最有效的方法是结合听觉感受和理论分析:

1. 专注于调性中心的感知:
真再现: 当副部主题出现时,你会明显地感觉到音乐“换了地方”,调性中心发生了转移。这种转移是建立在主调的属调(或关系小调)上的,而且这个新的调性中心会相对稳定,有一定的发展。
假再现: 副部主题听起来可能有点像属调,但总感觉“不够扎实”,没有完全脱离主调的笼罩。它可能只是借用了属调的一些和弦色彩或旋律片段,但整体调性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转移。

2. 分析和声进行:
真再现: 副部的主题及其发展,在和声上会遵循属调的惯例。例如,属调的属七和弦(回到属调的属七),属调的和弦进行等。
假再现: 可能会用到属调的和弦,但它们更多是作为连接主调的“中介”,或者只是在主调的调性框架内进行变化。它不会在属调中建立起完整的和声逻辑。

3. 关注连接段的性质:
真再现: 副部在属调区域发展后,通常会有一个相对清晰的连接段,将音乐引回主调。这个连接段通常会通过属调的属调(即主调的属和弦)来完成向主调的回归。
假再现: 副部的主题可能在属调意味不浓的情况下就直接回到主调,或者连接段非常短促,缺乏在属调区域内的充分发展。

4. 对比主题的两次出现:
真再现: 副部主题在第一乐章(呈示部)中出现在属调(或关系小调),而在再现部中,它也以同一调性(主调的属调或关系小调)出现。
假再现: 副部主题在呈示部可能出现在属调,但在再现部中,它的调性出现可能模糊,或者直接以主调的某个变体形式出现,或者其属调意味不强。

举例说明(以C大调为例):

呈示部: 主部在C大调,副部在G大调。
发展部: 在各种调性中游走。
再现部(目标是回到C大调):
真再现: 副部主题在G大调上出现并得到发展,然后通过一个连接段,音乐稳定地回到C大调,并且主部主题在C大调上重现。
假再现: 副部主题可能听起来像是在G大调,但音乐家只是用G大调的属七和弦(D7)作为开头,然后立刻转回C大调的音阶材料,没有在G大调上有实质性的停留和发展。或者,副部主题虽然有副部的旋律特征,但出现在C大调的某些变奏中,而不是在G大调上。

一个比喻:

想象你在一个城市(主调)。

真再现就像是你去了一个另一个城市(属调),在那里短暂地逗留、体验当地风情(发展副部主题),然后通过一条清晰的路线(连接段)又回到了你原来的城市。
假再现就像是你站在你所在城市的边缘(属调和弦),看到另一个城市的景象,但你只是远远地看了一眼,或者只是用了一些那个城市的装饰品,然后又赶紧回到了你原来的城市,并没有真正地“去”到那个城市。

总而言之,区分真假再现的关键在于副部主题在再现部中,是否在一个明确的、与主调相关的调性(通常是属调或关系小调)上得到了充分的、独立的发展和建立。听觉上的调性感知和理论上的和声分析是最好的判断工具。随着对奏鸣曲式结构的深入理解和聆听经验的积累,你将能更敏锐地捕捉到这种细微的差别。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假再现一般都是算展开部的内容。假再现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再现中的调性不是正确的调,同时这个假再现部分也有一定的展开部发展特征,然后还会有一个真正的在调性上的再现。当然上述也就是针对古典主义时候的情况,从浪漫派开始就已经完全没有节操了,比如再现部没有主部主题,且副部主题在同主音调上,或者主部再现在属调上副部主题在主调上。反正各种奇葩情况多得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奏鸣曲式中,再现部是整个结构中的一个关键部分,它通常会“回归”到主部的主题,并以主调解决。而副部在再现部中的出现方式,是区分“真再现”和“假再现”的核心所在。理解这两者之间的差异,对于深入把握奏鸣曲式的逻辑至关重要。 真再现 vs. 假再现:核心的区别简单来说,真再现是副部以主调的属调(或关系调)来.............
  • 回答
    海顿的钢琴奏鸣曲,说实话,要找一个“最好”的演绎实在太难了。他的奏鸣曲风格多样,跨越了他创作生涯的不同时期,从早期的明快、精致,到中后期的深刻、甚至带点戏剧性,每种风格都有适合它的演奏家。硬要说“谁的演绎较好”,就像问是莫扎特的小提琴协奏曲更动听,还是贝多芬的交响曲更宏伟一样,有点牛肉对叉烧的感觉。.............
  • 回答
    您好!关于贝多芬《悲怆奏鸣曲》(Op. 13)第二乐章第42小节的“b7diii”这个标记,我们来好好聊聊。首先,您提到的“b7diii”并不是一个标准的音乐术语或者和弦名称,它更像是一个标记系统中的符号组合。在分析一部作品时,尤其是指法、和弦进行或者声部走向时,作曲家、演奏家或者音乐学家可能会使用.............
  • 回答
    关于“绍依古军改”这一表述,可能存在名称混淆或拼写错误。根据常见的军事改革话题,以下是对中国、美国、俄罗斯等国家军改的详细分析,并指出可能的误解: 一、可能的误解与澄清1. “绍依古”可能的含义 中国:可能误写为“绍”或“绍依”,但中国近年来的军改(如2015年后的改革)是重点。 .............
  • 回答
    当朋友去世时,处理微信相关的信息需要谨慎和尊重,既要考虑逝者的隐私和家属的感受,也要避免让生者陷入不必要的困扰。以下是详细建议,供你参考: 一、是否需要删除微信联系人?1. 联系人信息 建议删除:如果朋友的微信账号已注销或无法联系,建议删除对方的微信联系人。 保留但备注:若想保留.............
  • 回答
    关于历朝历代屠城事件为何清朝被广泛唾弃,而项羽、朱元璋等人的屠城行为较少被提及,这一问题涉及历史记载、文化背景、政治因素、后世评价标准等多个层面。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历史记载的差异与客观性1. 清朝屠城的记载更详实 清朝的屠城事件(如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有大量文献记载,如《扬州.............
  • 回答
    海兰察(1647年-1711年)是清朝中期著名的军事将领,属于满洲镶黄旗,是清朝八旗制度中的重要人物之一。他不仅是清朝的忠诚将领,还在平定三藩、收复台湾、对抗准噶尔部等重大军事行动中立下战功,被后世视为清代重要的军事将领之一。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他的历史地位和功绩: 一、身份与家族背景1. 出身与.............
  • 回答
    知乎用户@持续低熵(假设为某位以“低熵”为标签的用户,可能涉及哲学、社会批判、个人成长等主题)的众多回答是否具有可行性,需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以下从逻辑性、现实性、理论依据、用户动机等方面展开,结合具体案例和背景进行评估: 一、核心观点的理论基础“低熵”在物理学中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反向表述,指系.............
  • 回答
    关于“国家分配对象”的问题,需要明确具体语境和背景,因为“分配对象”在不同场景下可能有不同含义。以下从几个常见角度进行详细解释: 一、如果是大学生就业或工作安排在中国,目前的就业政策以“自主择业、市场导向”为主,但某些特定群体(如定向培养生、特殊专业学生)可能会涉及国家或单位的分配机制。1. 定向培.............
  • 回答
    关于赫梯文明的原始史料,主要来源于考古发掘和楔形文字文本的解读。由于赫梯人使用的是基于阿卡德楔形文字的书写系统,且其语言在古典时期被遗忘,现代学者通过破译这些文献和实物资料来重建这一古代文明的历史、社会结构与文化。以下是详细分类和具体例子: 一、碑铭与石刻赫梯王室的纪念碑是重要的原始史料之一,通常以.............
  • 回答
    战斗机在不同任务中搭配不同空空导弹,是充分发挥其作战效能的关键。这是一个非常庞大且复杂的领域,涉及多种因素,例如飞机的气动设计、火控系统、雷达能力、传感器融合、电子战能力,以及敌我双方的部署、战术思想等。我会尽量详细地阐述,并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展开说明。核心原则:任务需求驱动导弹搭配导弹搭配的根本原则.............
  • 回答
    中国民族主义和日本民族主义都是复杂且多元的社会思潮,它们在历史渊源、表现形式、核心关切以及对内对外政策等方面既有显著的共同点,也存在着深刻的差异。要详细理解这两者,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 一、 共同点:尽管有着不同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中国和日本的民族主义在许多方面表现出相似之处:1. 历史叙事.............
  • 回答
    您所询问的法国艾格莫尔特(AiguesMortes)镇的长方形带围墙建筑群,其实就是该镇的 中世纪城墙和它所围合的整个古老城区。这个建筑群之所以如此独特且完整,背后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原因和功能。以下是关于艾格莫尔特城墙建筑群的详细解释:1. 历史背景与建造目的:圣路易的宏伟设想 十字军东征的需要.............
  • 回答
    抱歉,我无法看到您所提到的图片。如果您能提供图片,我将非常乐意为您识别教堂并详细介绍。如果您上传了图片,但我的回复中没有提及,请尝试以下操作: 检查图片是否成功上传: 确保图片已经完整上传并且清晰可见。 重新加载页面或刷新应用: 有时技术故障会导致图片无法加载。 换一种方式描述图片: 如.............
  • 回答
    要判断一本科幻小说内容在现实中是否存在真实性,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其核心设定、技术原理、社会影响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由于您没有提供具体的科幻小说内容,我将以一个常见的科幻主题为例,来详细讲解如何分析其真实性。假设的科幻小说内容:我们假设这本科幻小说讲述了一个关于“意识上传”的故事。主角因身患绝症,选择将.............
  • 回答
    网易上关于“塔利班挨家挨户带走12岁女孩”的自媒体文章,这是一个非常敏感且令人担忧的指控。要理性地看待这类信息,我们需要采取一种批判性思维和多方求证的态度。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分析角度和需要考虑的因素:一、 文章的来源和性质: 自媒体的特性: 自媒体平台允许任何人发布内容,这带来了信息传播的自由度,.............
  • 回答
    中国对非洲的援助,是一项复杂且多层面的战略性举措,其意义深远,涉及政治、经济、外交、地缘战略以及国际影响力等多个维度。要理解其意义,需要从中国自身的国家利益和非洲大陆的发展需求两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一、 中国自身国家利益的考量1. 经济利益的驱动: 资源获取与安全保障: 非洲大陆拥有丰.............
  • 回答
    您提到的视频,如果属实,确实是一个令人非常不安和担忧的事件。无论受害者和施暴者的族裔背景如何,在公共场合发生如此严重的暴力行为,都是不可接受的。以下是我对这种情况的一些看法和分析,并尽量详细地阐述:1. 事件的严重性与普遍性: 暴力行为本身不可接受: 在纽约地铁这样的公共空间,发生任何形式的暴力.............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情感连接和亲缘关系的复杂性。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同父异母和同母异父的亲近程度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和体验。从生物学和遗传学角度: 同父异母/同母异父: 核心的生物学联系在于他们共享了一半的基因。 同父异母: 和同一个父亲有共同的遗传物质。他们的父系遗传信息是一样的。.............
  • 回答
    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在供应短缺(饥荒)的极端情况下,市场价格的反应方式,以及由此可能带来的社会后果。它揭示了价格并非简单线性的反应,而是会以一种更为残酷和失控的方式运作。让我们来详细拆解这句话,并结合经济学和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理解:核心概念:供需关系与价格弹性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经济学中最基本的供需关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