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影视评论媒体对《新射雕英雄传》(2017版)为什么不好?

回答
《新射雕英雄传》(2017版):为何难获普遍赞誉?

2017版的《射雕英雄传》问世,顶着经典IP的光环,汇聚了一批颇具潜力的新生代演员,本应是万众瞩目,但令人扼腕的是,该剧在问世后,影视评论界却未能给予其一边倒的喝彩,甚至不乏批评之声。究其原因,并非一朝一夕,而是多方面因素交织下的必然结果。

一、 忠于原著的“双刃剑”:规避雷区,却失了新意

首先,不得不提的是,该版本在“致敬”金庸先生原著方面,可谓是“用力过猛”。制作团队显然吸取了以往翻拍剧的教训,生怕改动一分一毫便引来原著党的“口诛笔伐”。从剧情走向、人物塑造,到场景布置、台词设计,都力求贴合上世纪八十年代那一版最为人熟知的改编,甚至可以说是对那一版的“致敬”。

这种极度的“忠诚”,一方面成功规避了魔改带来的风险,让许多观众感到亲切和怀旧,获得了部分原著党的肯定。但另一方面,也让这部剧失去了“创新”的可能性,变得有些“按部就班”,甚至可以说是“缺乏灵魂”。影视作品的魅力,往往在于在经典的基础上,能够注入新的理解和解读,让经典焕发新的生命力。而2017版的《射雕》,却显得过于小心翼翼,如同一个被牢牢束缚的孩子,难以展现出属于自己的个性与光芒。观众期待的“惊喜”和“颠覆”,在这里几乎荡然无存。

二、 年轻演员的“青涩”与“用力过猛”的平衡难寻

2017版《射雕》最大的看点之一,便是启用了一批年轻演员来演绎这些家喻户晓的角色。李一桐饰演的黄蓉,杨旭文饰演的郭靖,都代表着85后甚至90后一代的演员。从市场角度来看,这无疑是吸引年轻观众的一大招数。

然而,年轻演员在演绎经典角色时,所面临的挑战是巨大的。他们的演技经验相对不足,对于角色的深度和层次的把握,往往需要更多的磨练。在该剧中,郭靖的憨厚老实被一些观众解读为“傻”,而黄蓉的古灵精怪则被一些人认为“浮于表面”,缺乏黄蓉身上那种冰雪聪明又带着一丝刁蛮任性的复杂感。演员们为了表现角色的特点,有时会表现出“用力过猛”的痕迹,比如夸张的面部表情或肢体动作,反而失去了角色的自然感和真实感。

反观其他版本,特别是83版,黄日华的郭靖和翁美玲的黄蓉,之所以成为一代经典,除了剧本和导演的功劳,演员自身对角色的“融化”和“赋予”也至关重要。他们并非生硬地模仿,而是将自己的理解和气质融入角色之中,创造出独一无二的经典形象。2017版的年轻演员们,虽然努力,但与这种“化境”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这使得他们的表演在一些观众眼中,显得不够成熟和立体。

三、 服化道与场景:怀旧滤镜下的“尴尬”

不得不承认,2017版的《射雕》在服化道和场景设计上,颇为用心,试图营造出一种“古朴”和“写意”的武侠氛围。人物的服装,力求还原原著的时代感,场景的搭建,也努力展现出山河壮丽。

然而,这种“用心”有时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显得有些“用力过猛”或是不太适合。比如,部分角色的服装设计,虽然力求还原,但颜色搭配和款式剪裁,在现代审美看来,偶尔会显得有些“老土”或者“不搭”。而一些场景的布景,特别是远景的CG运用,虽然试图营造出宏大的气势,但有时却显得不够逼真,甚至有些“廉价感”,与整体的写意风格形成了“割裂”。

更重要的是,这部剧整体的滤镜运用,过于偏向“怀旧”和“柔和”,虽然意图表现古典美,但却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角色的面部细节和情绪表达,让一些观众觉得画面不够清晰,观感稍显“模糊不清”。这种过于刻意的“复古”滤镜,反而让画面失去了应有的锐利度和质感,使得整体的视觉呈现,在一些观众眼中,显得有些“尴尬”。

四、 节奏与改编的“妥协”:失去原有的张力

金庸先生的小说之所以经典,除了人物和情节,其跌宕起伏的节奏和引人入胜的叙事也是关键。在改编成电视剧时,如何把握好节奏,将原著的魅力有效地传达给观众,是至关重要的。

2017版的《射雕》在节奏上,为了保证剧情的完整性和尽量还原原著,将大量的篇幅用在了对原著情节的细致描摹上。这使得许多观众认为,剧集的节奏有些“缓慢”,缺乏一些亮点和高潮。尤其是在一些武打场面的处理上,虽然尽量还原了原著的描述,但有时却显得不够流畅和具有冲击力,甚至在某些关键的转折点,感觉少了些应有的“张力”。

在改编上,这部剧的“妥协”显而易见。它在努力迎合不同观众的口味,既想讨好原著党,又想吸引年轻观众。这种“两头讨好”的心态,反而导致了剧本在某些地方的“稀释”和“削弱”,失去了金庸武侠小说那种独特的“锐利”和“锋芒”。一些原著中极具戏剧冲突的情节,在改编中被处理得过于平缓,导致人物的情感爆发和成长轨迹,显得不够突出和有力。

五、 缺乏“画龙点睛”的亮点

最后,一部成功的影视作品,往往需要一些“画龙点睛”的亮点,可以是某个演员的突破性表演,可以是某个场景的震撼人心,也可以是某个改编的点睛之笔。而2017版的《射雕》,在这些方面,似乎都显得稍有欠缺。

虽然有几位年轻演员表现可圈可点,比如扮演杨康的演员,其复杂的内心挣扎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展现。但整体而言,并没有出现能够让观众眼前一亮、津津乐道的“神来之笔”。它更像是一道精心烹制但味道略显寡淡的家常菜,你能品尝到食材的新鲜和制作的用心,但却少了那种令人回味无穷的“惊喜”。

总结来说, 2017版的《射雕英雄传》,是一部在“尊重”和“还原”上做得相对不错,但却因此而牺牲了“创新”和“灵魂”的作品。它试图在经典与现代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但最终似乎未能完全达到观众的期望。影视评论媒体的批评,并非全盘否定,而是基于对经典IP的期待,以及对影视作品本身艺术性的追求。这部剧的口碑,也再次提醒我们,翻拍经典,固然要怀揣敬畏之心,但更需要注入新的理解和艺术上的探索,才能让经典在新的时代焕发新的光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了下这段影评,我的看法是问题不大,因为新版射雕的确有很大的缺陷,而且在整个剧情上越来越走低,这种起调很高但越往后越归于平淡的情况,实在是让人有些唏嘘。而且不仅仅是这部射雕本身,而且作为射雕电视剧核心的黄蓉,也有越走越低的情况存在,而且存在着导演和编剧本身对黄蓉这个人设理解存在严重偏差甚至失误的地方,这真是让人非常惋惜——当然,我同样认为,李一桐的演技还是在某些位面上有欠缺。

电视剧版本的射雕,我还是强调这个原则即——射雕看黄蓉。但迄今为止,这版黄蓉的人设在编剧不遗余力地滥加滥删下,在精灵古怪以及聪明绝顶这两个最基本的特质上都体现不出,反而愈来愈显得傻白甜了,而进入这个套路之后,落于俗套也就顺理成章了。同时,很多能够体现出靖哥哥和蓉儿之间若即若离,难舍难分的互动,也在删繁就简之下被弄得支离破碎了(有些情节,可能在暂时去掉的八集内容里有,但是有些情节是很显然没有了,而且很难自圆其说)


具体来看一下,那些增添出来的,和删掉的地方,哪些是严重影响电视剧柔和和顺滑度的,哪些又是严重影响蓉儿这个人设的


第一,小客栈里江南六怪反对靖蓉在一起,关郭靖小黑屋,黄蓉先装乞丐偷钥匙,再扮算命先生并用了一堆道具,让柯镇恶最终把郭靖放了出来。

我想问,编剧你是在降蓉儿的智商和风骨吗?蓉儿在原著里,可是敢用言语死怼江南六怪(其实就是柯镇恶和韩宝驹),然后强抢靖哥哥扬长而去的......这版蓉儿变得那么胆小怕事,只能动这么些小心眼了?

倒是朱聪和韩小莹,在这段剧过后让人好感大增,一个明白事理不冥顽不灵,一个把对靖儿的疼爱有加明明白白地表现了出来。编剧自作聪明,加上这么一段,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

第二,蓉儿被蛇姬掳走,郭靖和洪七公前来搭救

也许编剧想要通过加出这样的桥段来增进靖蓉的感情,然而增进靖蓉感情的同时切不可因此而降低蓉儿的人设尤其是智商和能力。这版香雪厅的时候蓉儿可是被明显强化了的(1对1可以击败彭连虎,远远强于原著里的设定),结果到这里反而连4个蛇姬都打不赢了?起码一部戏要讲一些前后逻辑吧

有个回答里说了,原著里欧阳锋都抓不住蓉儿,欧阳克的蛇姬怎么可能成事......

第三,归云庄里,江南六怪不许蓉儿见靖哥哥,结果蓉儿作为贵客竟然上不了陆庄主的宴席,最后还要通过制药讨好柯镇恶,才能让六怪接纳蓉儿

其实这个在我看来是几乎不亚于被蛇姬掳走那段的败笔,蓉儿的傲骨在这样一段修改里几乎被改得荡然无存,请问导演和编剧是怎么理解这位金庸武侠世界里独一无二的奇女子的?

朱茵版和林依晨版的蓉儿,都添加了蓉儿和六怪继续互怼的情节,共同点是蓉儿从始至终都未曾有丝毫示弱;周迅版忠实原著,在这里蓉儿和六怪没有继续起冲突;这版导演编剧的心思是什么?突出蓉儿对靖哥哥的依恋?为了这个,降低蓉儿的智商和风骨,值得吗?

第四,新盟旧约被大大提前,蓉儿知道金刀驸马一事

新盟旧约是蓉儿在射雕里最大的转折点,之前的蓉儿,是“得即高歌失即休”式的人物,开心了大笑,不开心了大哭,而之后的蓉儿呢,是愁上心头,七分微笑里带着三分凄然,在茫茫前程中总有些不知所措。这个也许是有自圆其说的办法,但显然,很多固有的逻辑是没法更改的,因为这对蓉儿来说就是一个转折点。这个是险招,而且极有可能成为很大的败笔,但是原著中新盟旧约的那个节点还没到,所以这里留一个伏笔以观后效

第五,明霞岛,彻彻底底的败笔

1.这版欧阳克实在没有(表现出)坏得足够让蓉儿设计解决他,或者确切地说,这版安排的情节中,根本体现不出欧阳克究竟有多衰,反而按照剧情,蓉儿要没有欧阳克从海里捞起来,她就和郭靖欧阳锋一样生死未卜了。蓉儿之所以要设计弄欧阳克,原著党们都清楚为什么,但是对于17版本身来说,体现得明显不够

2.靖蓉在明霞岛上,首先重逢的那一刻感觉不出几乎阴阳相隔的恋人间恍如隔世的心情,其次省掉了梳头这些非常温馨,但是对靖蓉互动和情节推动有着很重要价值的细节,再次省掉了出岛之后洪七公和郭靖救欧阳锋,然后三人险些遭到欧阳锋毒手的情节

细节上的败笔,尤其是一些被莫名省略但是价值很高的地方,太多了,这里只列举少数地方

================================================================

更新一下答案,因为最近重新对照着原著,对比看着四版的射雕,所以有了一些新的感触,这次的更新无关演员演技本身,而是对剧情进行一个更深入的叙述


我们试着来看一下金庸的五大名著(射雕三部曲,天龙,笑傲,因为这五部一旦拍成电视剧都会成为关注度极高的巨作,原因不再详述),也许会发现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那就是射雕英雄传这部原作的剧情逻辑,实际上是各部著作里最严密的,甚至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步。因此对于射雕来说,在电视剧层面上做出情节的删改,以及增添(历代编剧都为了显示自己的高智商,喜欢做各种节外生枝的蠢事),其实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


所以在我看来,射雕的电视剧版本应该秉承两个原则

1.主线也就是靖蓉线,原著就是天然的剧本,任何自作聪明的改动都会造成人设崩塌等不可挽回的后果,此处不详细叙述,因为后面我会详细描述

2.支线也就是康慈线,可以有适度的发挥,只要不影响剧情的逻辑,康慈线是可以有变化的,反正康慈的原作里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人物。一言以蔽之,电视剧版本里,康慈之所以一直有那么重的戏份,其实是在吃杨过的红利,因为杨过的人气实在太高,有意无意也拔高了父母的影视剧地位


原则二我们不细说,现在来看原则一,我们来看下射雕这部原著的逻辑严密到了什么程度


我们随便选取一个节点,桃花岛上的三道试题,来看看之后任何一环的断裂会有怎样的结果

1.三道试题,蓉儿被许配给靖哥哥,周伯通胡言乱语一通让郭靖背黑锅,郭靖被赶出桃花岛

2.周伯通坚持要坐花船,郭靖和洪七公陪同,黄药师力劝未果,花船在大海里经不住风浪沉没,三人漂流海上力战群鲨

3.欧阳锋的大船路过,救下三人。欧阳锋与周伯通打赌,周伯通赌输不肯默写九阴真经,跳海

4.蓉儿在母亲的墓室里,无意间听到老爹的话,得知花船的蹊跷,立即出岛营救靖哥哥等人

5.被逼无奈之下,洪七公心生一计,让郭靖以九阴假经赠予欧阳锋

6.欧阳锋得到九阴假经之后,准备坐小船离开,炸死洪七公和郭靖师徒,被发现,洪郭二人坐小船离开

7.蓉儿不知情况,登上大船,被欧阳锋扣为人质,西毒北丐在大船上大战

8.北丐救西毒,西毒偷袭北丐,郭靖冲到大船上和欧阳锋拼命。大船爆炸,蓉儿万念俱灰

9.蓉儿,七公,欧阳克的小船流落荒岛

10.郭靖和欧阳锋漂泊海上,最后同样来到了这个荒岛


这几乎完完全全就是一环扣一环的剧情,任何一个节点都不可能做改变,因为牵一发而动全身,一言以蔽之,周伯通一番胡言乱语,是后面全部剧情发生的基础。

而且,我们试着去改变当中的任何一个细节,都会发现剧情进行不下去。周伯通如果不坚持坐花船会如何?欧阳锋的大船不经过会如何?没有打赌会如何?蓉儿不去母亲的墓室里哭诉会如何?欧阳锋不准备炸大船会如何?蓉儿如果没有上大船会如何?西毒不偷袭北丐又会如何?任何一个点,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少了其中一点,靖蓉,西毒北丐,小毒物五个人就不会流落荒岛——而我们知道,荒岛上的情节其实是异常重要的,黄蓉接任丐帮帮主,欧阳克被大石头砸断腿,靖蓉感情的进一步升温,都是明霞岛上的故事


一个例子是不够的,我们再看第二个例子,这次就选取离开明霞岛作为节点

1.欧阳锋叔侄(不对,应该是父子)偷走小筏,蓉儿偷偷地潜入水底将竹筏绳索隔断,自然而然的,小竹筏在海中倾覆

2.靖蓉和七公三人重新做了个小竹筏,离开明霞岛,并且在大海里搭救了欧阳锋叔侄

3.欧阳锋欲杀死三人,竹筏上的打斗,以及洪七公念出九阴真经里的怪文,这段怪文成为了之后很多与欧阳锋相关剧情展开的基础

4.五人上了完颜洪烈的大船,周伯通机械降神(这里看到了吗,如果没有之前的打赌事件,周伯通不会坠海,流落荒岛的事情不会有,而这里也不会有周伯通机械降神的戏份了,所以只能佩服,金庸在写射雕这部巨作时候极其清晰且巧妙的剧情逻辑)

5.黄药师出岛寻女(注意,没有周伯通的胡言乱语,就没有黄药师出岛寻女,逻辑请自行梳理),在完颜洪烈的船上遇到欧阳锋等人,零智上人造谣说蓉儿等人已死(注意,靖蓉等四人如果不上大船,则零智上人断然没见过他们,零智上人如果没见过那四个人,就根本描述不出四人的样子)。黄药师一怒之下准备找江南六怪寻仇

这个例子我们就停在这里了,因为我们可以看到,不止一条未来剧情的发展,脉络都已经非常清晰,而且几乎就是缺一不可的

首先,完颜洪烈试图盗取武穆遗书,因此才得到了欧阳锋相助,因为没有1和2,他们两人就不会在剧情里相遇

其次,正因为欧阳锋的相助,临安皇宫的水帘洞里,郭靖才会被欧阳锋的蛤蟆功和杨康的匕首打到重伤垂死,才会有后面的密室疗伤。而密室疗伤里,人物的出现顺序等情节,逻辑之严密是不允许随意篡改的


再者,正是因为黄药师出岛寻女,才导致了误会郭靖和六怪,才有了下面很多剧情展开的前提,我们试着来梳理下这里的逻辑,就作为第三个例子

1.黄药师迁怒六怪,于是找陆乘风搜集六怪信息。陆乘风不忍六怪被杀,于是派出陆冠英报讯

2.陆冠英出来报讯,因此到了牛家村,遇到了程瑶迦和尹志平(注意:程瑶迦和尹志平的身份也是全真七子的先遣部队,而全真七子之所以要来牛家村,也是得知黄药师要杀江南六怪,黄药师要杀江南六怪,从逻辑上又可以追朔到周伯通的一通胡言乱语导致郭靖被赶出桃花岛)

3.黄药师在曲三酒馆赶走了赵王府众人,并且赶走了尹志平(这段非常重要,同样是推动未来情节的重要细节)后,力主让陆冠英和程瑶迦就地成亲(黄药师因为痛惜爱女的惨亡,而对媒妁之言大为愤恨,于是以这种不拘于礼法的方式,让两人结为夫妻,这里的逻辑又指向了哪里,各位自行考虑)

4.陆程二人在酒馆里成亲,一些香艳的镜头被疗伤中的靖蓉看到,导致郭靖意乱情迷

5.因为靖哥哥的意乱情迷,导致蓉儿失声,亦导致欧阳克听到了蓉儿的声音,又开始动歪脑筋,首先调戏程大小姐,然后

6.欧阳克打开密室的门,与蓉儿的打狗棒法交锋,结果打狗棒丢在了门外(这里看到逻辑的严密性了吧,欧阳克被大石头砸断腿因此武功大幅退化,但是因为被靖蓉和七公救起所以没有淹死在海里,因此还能活在这里推动情节的发展)

7.穆念慈来到酒馆,遇到欧阳克,程穆二女都遭到欧阳克轻薄,最后欧阳克因为调戏穆念慈,而被赶到的杨康反杀

就暂停在这里了。我们不妨来看看这里非常严密的逻辑线。若非黄药师迁怒六怪,此后的全部剧情都不会发生,而且每一个剧情都承接下一个,甚至对于整部作品的剧情推动都有重大意义。而且可以说,在上述场景里每一个人的出现,都是剧情逻辑链里不可或缺的部分

第一,若非零智上人的造谣导致黄药师迁怒六怪,后面的剧情逻辑是否就完全不存在了?答案是肯定的。也就是说,周伯通的一番胡言乱语,直接造成了后来君山大会里靖蓉的遇险,在逻辑上非常顺畅

第二,黄药师迁怒六怪,反而直接导致了陆冠英和程瑶迦成亲这个结果。一来黄药师变得更加无视礼法,二来从逻辑上陆程二人也是因为黄药师迁怒六怪,而在牛家村相遇的。没有陆程在酒馆的成亲,靖哥哥不会意乱情迷,欧阳克不会发现靖蓉在密室,打狗棒也不会丢失在门外

第三,欧阳克把蓉儿的打狗棒击落在门外,也直接导致了后来君山大会的整个剧情,而君山大会在射雕剧情里的重要性自不待言。这是欧阳克活到这里推动的未来第一波剧情

第四,欧阳克调戏穆念慈被杨康反杀,毫无疑问,对后面的n段剧情发展都产生了决定性作用,尤其是铁枪庙,甚至到了神雕中,这段剧情的直接逻辑结果都在起作用


上述的例子,可远远不止这几个场景,射雕有不止一个场景,都可以做这种逻辑非常严密的推导方式。

各位可以试着想想以下几个节点,如果稍作修改又会对剧情产生什么影响(不考虑人设,只考虑逻辑)

1.如果在新盟旧约里,郭靖拒绝了与华筝的婚事而执意同蓉儿在一起?

2.如果在铁掌山上,蓉儿没有吃信息不对称的亏,对真-裘千仞采取严阵以待的态度?

3.如果郭靖没有不顾一切地答应在桃花岛上陪蓉儿一辈子,两人是不是就暂时不会回桃花岛,也就暂时不会有来日大难和岛上惊变的情节了?

4.如果在桃花岛上,南希仁临死前不那么磨磨蹭蹭,写什么“杀我者乃十”浪费宝贵的血量,而把这宝贵的时间用来写“杨康”两个字,甚至只写“杨”一个字,甚至只写完“杨”字的一部分比如左半边?

5.如果在烟雨楼之后,柯镇恶没有对黄药师吐那一口痰;或者如果蓉儿提前把凶手公布而没有铁枪庙的事情?(当然,这样的结果就不会那么虐心了......)

因此起码对于靖蓉线来说,原著非常严密的剧情逻辑,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2017版射雕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就是,编导忽略了射雕这本巨著严密的逻辑性,对于很多事实上非常重要的细节不加区别地删改,又自说自话地添加了很多意义不大甚至毁人设和逻辑的剧情,于是靖蓉线实际上被改得面目全非。康慈线内容过多这个我不予置评,因为我关注的是靖蓉线,康慈线在原著里根本没那么重要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