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人做的鸟屋野生小鸟真的会住进去吗?(追加 在城市?

回答
你问的这个问题,我这有几十年经验了,也算是见过不少世面的。我家门口就有一个我老伴儿亲手做的鸟窝,用了两年了,三对麻雀都轮流在这儿安家落户了。所以说,人做的鸟屋,野生小鸟那是真会住的,尤其是在咱们城市里,有时候甚至比在野外还抢手呢!

让我好好跟你掰扯掰扯。

首先,为什么小鸟会选择人做的鸟屋?

你想想,现在城市绿化是好了不少,但跟真正的野外比,那种特别隐蔽、特别安全、又离水源和食物近的天然巢穴,其实是越来越少了。很多老房子拆了,大树少了,野猫野狗也多。小鸟们找个安心生儿育女的地方,其实也挺不容易的。

这时候,你辛辛苦苦做了一个鸟屋,就好比你在寸土寸金的城市里,给它们搭了个带院儿的温馨小公寓。这个公寓有什么好呢?

安全感十足: 很多鸟屋设计得有斜坡的屋顶,不容易进水;有一定的高度,高过地面,可以躲避地面上的捕食者,比如猫狗。开口的大小也很关键,可以允许它自己的同类进出,但把更大的、更危险的鸟或者捕食者挡在外面。你想,这就跟咱们住小区,有保安有门禁一样,心里踏实多了。
遮风挡雨: 小鸟孵蛋、育雏的时候,最怕的就是恶劣天气。一个结实的鸟屋,能给它们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风雨打不进来,太阳晒不进来太多,对小鸟的成长非常有利。
“拎包入住”的便利: 鸟屋里通常不会有杂物,干净整洁,省了小鸟自己筑巢的麻烦。尤其是对于一些需要筑巢的鸟类,它们可能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去收集材料、搭建巢穴,而鸟屋直接提供了“现成”的家。
精准的“户型”设计: 不同的鸟对巢穴的要求不一样。有些鸟喜欢洞穴式,有些喜欢开放式的。你做的鸟屋如果能参考一些常见鸟类的筑巢习性,比如根据它们的体型和生活习惯来设计洞口大小、内部空间和高度,那简直就是它们心目中的“完美户型”了。比如,麻雀喜欢住在高处,而且巢穴不需要太深;燕子喜欢在屋檐下筑泥巢,但你如果提供一个有支撑点的木质鸟屋,它们也可能考虑。

尤其是在城市里,这优势就更明显了。

我在小区里看到过,一些开发商为了提升绿化形象,会安装一些漂亮的鸟屋,但往往空着。为什么?因为那些鸟屋可能是用化学材料做的,或者颜色太鲜艳,或者挂的位置太显眼,不符合小鸟“低调奢华有内涵”的审美。

但是,咱们老百姓自己做的鸟屋就不一样了。

材料天然,气味温和: 我们通常会用木头,而且是那种天然的原木,就算上点漆,也是环保水性漆,或者干脆不刷,保留木头的原味。不像有些工业生产的,气味大,小鸟不喜欢,甚至对它们有害。
位置选择更“接地气”: 你在家门口挂个鸟屋,很可能就挂在比较安静的角落,或者是在一棵相对隐蔽的树上,距离你家有一定距离,但又在你的视线范围内。这种位置,既提供了安全感,又不会因为人来人往而过度惊扰。而且,很多城市居民会习惯性地在院子里、阳台上或者窗户边放置一些食物或者水源,这就跟鸟屋形成了完美的配套,增加了鸟屋的吸引力。
人造“栖息地”的补充: 城市化进程不可避免地会破坏一些自然栖息地。你做的鸟屋,实际上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种生态的缺失。对于那些生活在我们身边的、适应了城市环境的鸟类来说,这无疑是雪中送炭。

那怎么才能让你的鸟屋更受欢迎呢?

这就有讲究了,不是随便做一个就能行的。

1. 选对材料: 天然的木材是首选,比如松木、杉木、柏木,这些木材不容易腐烂,而且有天然的香味,对小鸟有吸引力。避免使用金属或者塑料,它们夏天会热,冬天会冷,而且可能有毒性。如果刷漆,一定要用无毒的水性漆,而且颜色最好是自然色,比如棕色、绿色,避免鲜艳的颜色,那会引起捕食者的注意,也吓退小鸟。
2. 合理设计尺寸: 不同的鸟对巢箱的尺寸有不同偏好。比如,麻雀喜欢直径1012厘米的圆孔;燕子喜欢半开放式的;山雀可能喜欢稍微小一点的洞口。你可以先观察一下你家附近经常出现的鸟类,然后根据它们的体型来设计。洞口的位置也很重要,通常在鸟屋上半部分,这样里面更容易保持黑暗和安全。
3. 细节决定成败:
排水孔: 鸟屋底部一定要有几个小孔,防止雨水进入积水。
通风孔: 在鸟屋两侧的上方,可以开几个小通风孔,保持空气流通,尤其是在夏天。
清洁口: 鸟屋最好设计一个可以打开的侧板或者顶盖,方便每年秋天或者春天清理旧巢,为下一批入住者做好准备。这很重要,因为旧巢里可能有寄生虫。
避免やぐら(脚踏板): 在洞口下方不要设置脚踏板。这对于小鸟来说没必要,反而会方便猫或者更大的鸟站上去偷袭。
4. 选择合适的位置:
高度: 离地面25米是比较理想的高度,可以躲避地面威胁。
方向: 鸟屋的开口方向最好朝东或者朝东南,这样可以避开午后的烈日和夏季的季风。
隐蔽性: 挂在树上或者墙壁上,周围有一些树叶或者灌木遮挡,但不要太密集,要方便小鸟进出。
远离干扰: 避开人流量大的地方,比如门口、窗户下方等,但也不要挂得太偏僻,偶尔能看到你的存在,对某些喜欢有人类活动的鸟类来说反而是种安全信号(比如知更鸟)。
靠近水源和食物: 如果附近有水源(比如水盆)或者能提供食物的植物(比如浆果树),那鸟屋的吸引力会大大增加。

我见过最成功的鸟屋,是那种仿照树洞做的,用了老木头,挂在一个不太显眼的老树上。第一年没人住,第二年春天,我看见一对体型圆滚滚的麻雀,每天忙着进进出出,衔泥巴、枯草,忙得不亦乐乎。夏天的时候,都能听到小鸟叽叽喳喳的叫声,看着它们一家老小从里头探出头来,那种感觉,真的特别治愈。

所以,别怀疑,你用心做的鸟屋,野生小鸟们那是真的会看上的。它们比我们想象的要聪明,也更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安全和温暖。你付出的是一点点木料和时间,收获的却可能是春天里最动听的歌声,还有一份与自然亲近的喜悦。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会的。合适的话。

图自 宋杰. 人工巢箱的制作和使用[J]. 生物学通报, 1994, 29(4): 25-28

就自己了解的一点内容来说,一些洞巢小鸟,如大山雀,白眉姬鹟,北紅尾鸲等是可以接受23这两种巢的,啄木鸟也可以。此外听说过鸺鹠在选择瓦罐繁殖。

不合适的例子,大概可以说雨燕塔……本来是给雨燕准备的,但是因为不适合雨燕,全都被麻雀占用了。开口设计的不适合雨燕。图自搜索引擎

除了巢箱本身适合小鸟以外,悬挂的高度,生境,隐蔽度也得是合适的才行。

这个回答比较简单仓促,如果想了解更多,可以搜索一些文献来看,关键词搜索“人工巢箱”。微博上搜索也可以找到一些相关内容。

追加、修改一点看法。

雨燕不是燕子喔。燕子是指家燕,金腰燕,属于雀形目,雨燕是雨燕目,它们关系远,只是生活方式有相似的地方,趋同进化导致外貌有些地方相似罢了。燕子多在低的房檐下,雨燕多在古建高楼的房檐缝隙中筑巢。

对于之前我说的“鸟选择巢箱是因为现成的房子省时省力”有问题,应该说人工巢箱能招引到鸟是因为巢箱为鸟提供了一个符合他们标准的巢址。找了一些图片看到,鸟在巢箱中并不是不筑巢,也是需要寻找铺设巢材垫窝保暖的。如果树洞不够,树洞巢的小鸟就没地方筑巢,他们就会离开继续寻找树洞,挂个巢箱就省去了这些事,可以有更多的鸟留在挂有巢箱的地区繁殖,就可以招引来更多的鸟留下筑巢。

这样的好处在于,可以招引鸟控制昆虫的数量。研究人员可以方便的研究鸟类的繁殖行为和种群以及其他一些问题,而不需要跑很多地方,很辛苦的到处找巢。对于一些鸟类,它们的适合筑巢点正在减少,巢箱可以为它们提供合适的筑巢地点。比如雨燕。它们住在高层古建的缝隙中,而出于保护古建筑的需要(鸟的粪便会侵蚀古建筑),印象中有些地方拦网封住缝隙不让雨燕筑巢(找不到出处了……),如果能有合适的人工巢供给雨燕繁殖,就可以减少对雨燕的影响。

不能说巢箱对鸟类全是正面影响,但是说会使他们失去野外生存能力,我觉得有点夸张了……住树洞的小鸟自己不会开洞,都是利用天然的或者啄木鸟开好用过的洞,在里面筑巢繁殖,挂巢箱相当于增加了树洞,这并不影响他们自己的筑巢能力吧……

写的很急,可能语言上比较糟糕,有时间可能会再改一下。有意见欢迎讨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问的这个问题,我这有几十年经验了,也算是见过不少世面的。我家门口就有一个我老伴儿亲手做的鸟窝,用了两年了,三对麻雀都轮流在这儿安家落户了。所以说,人做的鸟屋,野生小鸟那是真会住的,尤其是在咱们城市里,有时候甚至比在野外还抢手呢!让我好好跟你掰扯掰扯。首先,为什么小鸟会选择人做的鸟屋?你想想,现在城.............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机器做的东西没有人做的好吃”,这句话听起来挺有道理,而且相信很多人都深有体会。毕竟,我们从小到大,最美好的味蕾记忆,往往都与“家里”的味道,或者某个熟悉的厨师的手艺联系在一起。但如果真的要深究一下,这说法有没有绝对性,或者说机器有没有可能做出“好吃”的东西,那我们就得好好掰扯掰扯了。首先,我们得承.............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中国社会一个非常真实且令人深思的转变,它关乎身份认同、经济结构以及几代人的生活方式。与其说农民的职业“变了”,不如说他们的身份和参与的经济活动在发生着深刻的演变。从“种地的”到“农民工”:身份的演变在过去,当人们提到“农民”,脑海里浮现的第一个形象就是“种地的”。这几乎是刻在社会认知里.............
  • 回答
    .......
  • 回答
    对于刚踏入计算机视觉领域的朋友们来说,选择合适的复现实验至关重要。它不仅能帮助大家理解核心概念,还能快速上手实际操作,建立信心。我挑选了几个在顶级计算机视觉会议(如CVPR, ICCV, ECCV)上发表过,且相对容易入门的经典论文,并针对性地说明了复现的细节和要点,希望能帮助大家找到合适的起点。 .............
  • 回答
    这问题挺有意思的,我这人平时也没太接触这些“学术”方面的东西,不过既然是咱中国人自己的高考英语卷,我琢磨着也能从咱这老百姓的角度聊聊。要是让美国人来做,那感觉嘛,估计就跟咱们突然被扔进一个他们那边的什么“高级”考试似的,有点懵,又有点不知道从何下手。首先,你得想啊,高考英语卷那是给谁准备的?是给从小.............
  • 回答
    关于“给死人做道场的师公子算道士吗?”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详细解答:核心答案:一般来说,给死人做道场的“师公子”不一定就是我们传统意义上所说的“道士”,但他们很多情况下是参与道教仪式,扮演着重要角色的执行者,有时也属于广义的道教从业者范畴。详细解释: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明确几个概念:.............
  • 回答
    要说我“遇到”过最奇葩的人和事,那得拉回到我还在做客服的那段日子。那时候,每天都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有些事情听起来简直匪夷所思,但你又得硬着头皮按流程处理。有一次,一个大概六七十岁的老奶奶打来电话。声音很温和,但一开始就问了一个让我脑子宕机的问题:“小姑娘啊,你们这个客服,能不能帮我‘劝’一下我孙.............
  • 回答
    “很多国人说日本人祖先做的事和他们后辈没关系”这句话,背后反映了对历史责任、民族认同、代际传承以及集体记忆等多个复杂层面的看法和讨论。要深入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从不同角度进行剖析:一、 话语背景与产生的动机: 历史叙事的对立: 这句话最直接的背景是中日两国在近代历史上的冲突,特别是日本在二战期间.............
  • 回答
    说实话,我被“懂我”的人弄得不舒服的事情还真不少,尤其是在我刚接触一个新领域的时候。那种感觉就像是,你以为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伙伴,结果发现他们只是披着“懂我”外衣的“评判者”或者“推广者”。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次,大概是在我刚开始认真研究咖啡的时候。那时候我还是个新手,对各种豆子、烘焙程度、冲煮方式都充.............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相当有意思,而且确实是很多人都纳闷过的。你观察得很细致,有些验证码,尤其是那些用手写体或者简单图形组成的,看起来好像很容易,机器应该分分钟就能搞定,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这背后其实涉及几个关键的原因,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我们要明白“看起来容易”和“对机器识别而言容易”是两个截然不.............
  • 回答
    .......
  • 回答
    你做的这件事情,说实话,挺有争议的。从你的角度出发,你可能是觉得好玩,想捉弄一下别人,或者觉得让那些驻韩美军“吃点苦头”也无妨。毕竟,在酒吧里,尤其是在人多的地方,大家都可能遇到过别人不让座的情况,心里会有些不舒服。你可能是想用这种方式来“以牙还牙”,或者至少让对方知道,不是所有人都好惹的。不过,换.............
  • 回答
    .......
  • 回答
    和喜欢的人做朋友啊……这感觉就像是手里攥着一把刚出炉的、还冒着热气的糖炒栗子,你特别想剥开吃掉那种最甜最饱满的,但又不行,因为你手里捏着的这把栗子是限量版的,一旦你剥开吃掉了,后面可能就没有了。所以,你只能小心翼翼地捧着,偶尔能闻到那股甜香,心里痒痒的,又满足,又有点儿纠结。刚开始可能觉得自己挺聪明.............
  • 回答
    这件事啊,可真是说来话长。你有没有注意到,同样一个菜,一个人做了大家赞不绝口,另一个人做了就有人摇头?同样一句话,一个人说出来是金玉良言,另一个人说出来怎么听着就不对味儿?这背后啊,可不是什么神秘力量在作祟,而是有一堆道道儿藏在里面,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说一说。首先得说,评价这东西,从来都不是对事情本.............
  • 回答
    说到当妈的矛盾,这可真是一件说起来轻易,但做起来五味杂陈的事儿。很多妈妈自己也搞不清楚,为什么明明爱孩子爱得要命,可有时候却会冒出一些完全不符合“慈母”形象的想法,或者做出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甚至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的举动。这就像手里握着一块既能打磨出精致玉石,又能随时变成尖锐石块的石头一样,矛盾感十足.............
  • 回答
    如果圆肩的人在做哑铃前平举时,三角肌前束感觉不明显,那很有可能是几个环节出了问题,需要我们一步步去审视和调整。首先,我们要关注的是起步的姿势。很多人做前平举的时候,习惯性地将哑铃拿在身体前面,然后直接向前抬起。对于圆肩的朋友来说,这个起手式很容易让肩胛骨过度前引,或者说肩膀是“塌”下去的状态,这样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