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国人为什么买得起房子?中国房价高吗?为什么?

回答


中国房地产市场是一个复杂且多维的经济现象,其房价高、购房能力强的现象背后涉及经济、政策、人口结构、金融等多个因素。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



一、中国房价高的原因
1. 人口与城市化需求
人口基数大:中国总人口超14亿,其中约6亿人居住在城市,城市化率超过60%。城市人口密集,住房需求旺盛,尤其在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人口密度远超国际平均水平。
城镇化进程: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率从18%提升至60%以上,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导致住房需求激增。
人口红利与消费能力: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居民收入增长快,购房能力较强,尤其在一线城市,高收入群体对优质住房的追求推动房价上涨。

2. 经济与金融属性
房地产作为投资工具:房地产在中国被视为“保值增值”的重要资产,尤其在一线城市,房价长期保持增长趋势,吸引大量资金流入。
金融杠杆效应:中国居民购房时普遍依赖贷款(如房贷、公积金贷款),房价上涨直接推高居民负债率。2022年,中国居民家庭债务占GDP的比例约为60%,房地产相关债务占比较高。
房地产对GDP的贡献:房地产行业占中国GDP的约7%,是经济的重要支柱。2ed房地产开发、建筑、建材等行业带动了大量就业和上下游产业。

3. 土地财政与地方政府依赖
土地财政模式:中国地方政府长期依赖土地出让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30%以上),土地出让金是地方政府的主要财源。为了维持财政收入,地方政府在土地出让时往往抬高价格,间接推高房价。
土地供给有限:中国耕地资源有限,土地供应受政策严格管控(如“三道红线”政策),导致土地供给不足,进一步推高房价。

4. 政策与市场调控
限购政策:一线城市长期实施限购(如北京、上海的“限贷”政策),限制非本地户籍人口购房,导致住房供应紧张。
房地产税试点:2021年,中国在部分城市试点房地产税,试图通过税收调节房地产市场,但短期内可能抑制房价上涨。
“三道红线”政策:2020年,中国对房地产企业提出“三条红线”(负债率、净负债率、现金短债比),限制房企过度融资,导致房企融资成本上升,房价可能面临调整压力。

5. 国际比较与房价收入比
房价收入比高:中国房价收入比(房价与居民收入之比)长期高于国际水平。例如,2022年北京房价收入比约为25,上海约为20,远高于美国(美国平均为12)和日本(日本平均为15)。
住房面积不足:中国人均住房面积仅为约35平方米,低于国际平均水平(约40平方米),且城乡差距显著,进一步推高房价。



二、中国房价是否真的高?
1. 一线城市房价高:
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房价高企,例如2023年北京新建商品住宅均价约6.5万元/平方米,上海约6.2万元/平方米,远高于国际水平。
房价与收入比:以北京为例,2022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7.5万元,而一套100平方米的普通住宅均价约650万元,房价收入比约为87倍,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约15倍)。

2. 三四线城市房价低:
三四线城市(如河北、河南、四川等省份)房价较低,但部分城市因人口流失或经济下滑,房价出现下跌趋势。
房价分化明显:中国房价呈现“核心城市高、外围城市低”的格局,导致整体房价水平较高,但区域差异显著。

3. 房地产泡沫风险:
中国房地产市场存在一定的泡沫风险,尤其在一线城市,房价涨幅快于收入增长,可能引发市场风险。但政府通过限购、限贷等政策调控,试图稳定市场。



三、中国人为什么买得起房子?
1. 高储蓄率与购房意愿
中国居民储蓄率长期保持在40%以上,购房被视为“资产配置”的重要方式,尤其在一线城市,房价被视为“保值工具”。
房产作为资产:在中国,房产不仅是居住空间,更是投资、养老、教育等多重功能的载体,导致居民普遍有购房意愿。

2. 政策支持与贷款便利
公积金贷款:中国公积金制度为购房者提供低息贷款,降低了购房门槛。
首套房贷优惠:一线城市对首套房贷款利率有优惠政策,进一步刺激购房需求。
“学区房”需求: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在城市核心区,家长为子女教育愿意支付高价购房。

3. 人口结构与家庭需求
家庭规模小:中国家庭平均规模小(约2.5人),住房需求相对集中,导致住房供应紧张。
老龄化与养老需求:中国老龄化加速,房产被视为养老资产,进一步推高房价。



四、未来趋势与挑战
1. 政策调控与市场调整:
2020年后,中国房地产政策从“严控”转向“稳市场”,鼓励“以旧换新”、支持刚需购房,但房价仍受供需关系影响。
“三道红线”影响:房企融资受限,可能导致房地产市场出现调整,房价可能趋于稳定或小幅下降。

2. 人口老龄化与人口流出:
中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年轻人口外流(如“空心化”城市),可能导致部分城市房价下行。
城市化放缓:未来城镇化率可能达到70%后趋于稳定,住房需求增长放缓,房价可能趋稳。

3. 房地产与经济的关联性:
房地产市场与中国经济增长高度相关,未来政策将更注重“房住不炒”,推动房地产行业从“投资”向“居住”功能回归。



总结
中国房价高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人口需求、经济支撑、土地财政、金融属性等。尽管房价收入比高,但中国居民购房能力较强,尤其在一线城市,房价仍受供需关系和政策调控影响。未来,中国房地产市场将面临政策调整、人口结构变化等挑战,但作为经济支柱,房地产仍将在长期中发挥重要作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中国的房价真的高吗?大家可自行和他国房价进行对比,只是对比时不要只去对比绝对价格&房价收入比,而忽略了人口基数&土地资源因素,因为这直接决定了有多少人和你同时竞争那些有限的不可再生资源;

2.一线城市的房价一开始的设定就不是人人可以买得起的;

3.很对人嚷着买不起房,都是买不起第二套房,家里都有房子的,只是嫌弃,例如农村的、N线城市的;

4.中国很多三四五→N线城市的房价高吗?现在很对农民在宅基地建房的钱和在城区买商品房的钱是差不多的;

5.人人都可以在北上广深买得起房的景象你们是不愿意见到的,相信我!

6.高房价究竟是谁造成的呢?一边抱怨房价高,同时又往房价高的地方聚集,既然选择了远方,为何有没有勇气接受风雨兼程?

7.且不说拿地成本,现在建材、人工等,特别是人工成本都在不断攀升,想让房价出现疯狂下跌,出现的后果只能是更多工人跳楼讨薪;

关于人工成本的飙升,如果有最近装修过的朋友,应该有所感知;

8.目前百度百科对中产阶级的定义是这样的,多谢

@吴浩翔

,以下查自百度百科:

现阶段我国的中产阶级只有5%,中产阶级是有指标的他的资产至少要在1000万元以上,起码受过大专以上的教育;

此定义仅代表百度百科,如喷,出门右转是百度,我没有明确定义,只是说月入1W也不算中产。

PS.

1.题主拿你们家西人那套贵的要死而且在乡下的房子和远东大都会比较,妥吗?还有后续的房产税什么的,我就不提了...

2.以我的观察,毕业四年一般是一万起,而且一万也不算什么中产阶级;

3.说什么意识决定的,我就不提什么物质决定意识了,大家都不傻,特别是我们这个务实的民族;

4.

@黄继新

,为啥我在移动端上排版好好的,到PC上之后就成一坨了,直到今天在PC上看才发现,还需要重新排版,sigh...

5.匿名是为了避开那些“对人不对事”的人,大家虽观点不同,但希望可以做到相互理解,参差多态才是幸福的本源,能和这么多人一起讨论问题,也是一种缘分;

6.关于土地成本的飙升,大家可以考虑一下政府高价卖地&地产商高价拿地的底气何在?政府、地产商、买家,这三个环节,是环环相扣的;

而且,目前中国的城市处在快速发展期,有大量配套基础设施需要建设,你不能一边嚷着要地铁、要公园、要轻轨、要高速公路,同时又攥紧自己的口袋,说这也高,那也贵,如此,哪些基础建设的钱从哪里来?

举个不是很恰当的例子,你不能既想少交物业费,又想让小区多提升服务质量,对吧。

有一点必须承认,你来到这个城市,想扎下来,是要付出成本的;

7.早在十年前,就有一位开发商说过:商品房是给富人盖的,给穷人盖房是政府的事!现在看来,虽然已经过去十年,还是很多人不能接受啊...

8.请大家不要把关注的重点放在“毕业四年月入1W”这个细节上,我所说的重点只是月入一万不算中产阶级,特别是对一二线城市而言;

user avatar

题主,你住个农村有啥可自豪的?

上图

从多伦多中心开车一个小时,我已不知道去哪里了。

对比一下中国


从北京,若不堵,已达廊坊市



换个方向,若不堵,已达密云

上海不熟,自己感觉一下就可以了


我武汉人,刚毕业时月入6k,在孝感买房子压力真不大

换个方向那就出了蔡甸好吗?

说句实在话,在我心目里那就是流放出武汉了好吗?

说白了,题主你住的地方其实是加拿大的农村自建房而已,根本就不算高档。

至于回归到这个问题可以算是06~08年天涯月经贴了,那时候头版头条都是这种中外房子对比,大抵上就是外国的远郊或者卫星城的房价拿来和上海杨浦的作对比,同时配以各种图片,国外就是青山绿水加车库泳池跑车等,国内就是密集让人喘不过气的超高层住宅。

题主的这种态度也就是所谓的“生活已经如此艰辛了,庶民们莫不是吃草才能活?”

没意思。

user avatar

题主说的为什么买得起房。

可以用统计学的角度来解释为什么在一线城市可以。

然后呢,二三四线的房价和收入比也在可控范围内

一线城市房价坚挺其实特别好解释:手头有二手房的人没有新涌入的人口多,新房没有新涌入的人口多,而且这个“没有”前要加三个“远”字。大多数人买不起,只要有少部分人在买就可以。而且不排除集体炒作房价的可能性。

泡沫短期不会破,国家也在察觉到租售比严重不合理时下调了利率。

比起房价,接下去大宗商品触地反弹后的温和通胀可能是最闹心的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中国房地产市场是一个复杂且多维的经济现象,其房价高、购房能力强的现象背后涉及经济、政策、人口结构、金融等多个因素。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 一、中国房价高的原因1. 人口与城市化需求 人口基数大:中国总人口超14亿,其中约6亿人居住在城市,城市化率超过60%。城市人口密集,住房需求旺盛,尤.............
  • 回答
    自明清时期以来,中国工商业者一旦发迹,便将大量财富投入到土地和房产的购置中,这种现象代代相传,直至今日,其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经济和社会根源。这并非仅仅是逐利的简单选择,而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下的必然结果。一、 历史积淀与家族传承:土地是“根”与“魂”在中国传统社会观念中,土地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
  • 回答
    .......
  • 回答
    在中国,谈到保险,确实不少人会觉得它是个“不好惹”的话题。不是说大家完全不买,而是那种积极主动、将其视为生活中必需品的心态,似乎并不普遍。这背后有很多原因,而且挺复杂的,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首先,咱们得聊聊大家对“风险”的看法和承受能力。在中国传统观念里,“靠自己”、“靠亲戚朋友”是一种根深蒂.............
  • 回答
    中国人不愿意购买商业保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原因、文化观念的影响,也有对保险产品本身的不了解、不信任,以及现实经济状况的制约。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一、 历史与文化观念的影响:1. “重医不重药”的传统观念: 传统中医文化强调“治未病”,更注重养生和调理,对于疾病发生后的治疗,更倾.............
  • 回答
    .......
  • 回答
    中国人对买房的痴迷,是一个复杂且根植于历史、文化、经济和社会多方面因素的现象。它并非一朝一夕形成,而是经过了几十年的演变和积淀。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阐述:一、 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与价值观: “安居乐业”的传统观念: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追求稳定和安宁的生活。拥有自己的房屋被视为“安居”的基础.............
  • 回答
    中国人给儿子买房子的做法,其实是中国传统观念、社会现实以及家庭责任感共同作用下的一个复杂现象。这背后不是一个简单的“必须”或“应该”,而是包含了太多层面的考量和情感寄托。要说清楚这一点,咱们得一点点掰开了聊。一、 根深蒂固的传宗接代与家庭责任首先,在中国文化里,儿子承担着传宗接代的重任。这种观念深入.............
  • 回答
    说起中国人为什么这么热衷于买房买车,这背后牵扯的因素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它像一张大网,把很多历史、文化、社会和经济的线索都缠绕在了一起。从历史文化的根源来说,中国几千年来都是农耕社会,土地就意味着财富、安稳和未来。中国人对“家”的概念非常看重,这个“家”不仅仅是物理空间,更是一种归属感、一种传承.............
  • 回答
    关于“为什么总是中国人买越南媳妇”这个问题,其实背后涉及的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社会经济现象,并非简单的一句“买”就能概括的。它源于中国国内长期的性别比例失衡,以及两国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交流的差异。要深入理解,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1. 中国国内的性别比例失衡:深层原因与直接影响首先,我们.............
  • 回答
    这背后其实涉及一系列复杂的因素,绝非三言两语就能概括。抛开人工智能的痕迹,咱们就用大白话聊聊,为什么一些手头有闲钱的中国人,会选择把目光投向遥远的美股市场,而不是我们自家的 A 股。一、 A 股的“性格”:有时候让人捉摸不透首先得说,A 股市场,就像一个情绪化的大孩子,时而热情高涨,时而又阴晴不定。.............
  • 回答
    中国人对动物内脏、头部和筋的喜爱和消费,是一个非常独特且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现象,其背后有多方面的因素在起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详细阐述:一、 历史与文化传承: 节约与物尽其用: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中国社会(尤其是在相对贫困的农村地区)农业和畜牧业是主要经济来源。动物的每个部分都有其价.............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挺刁钻的,考察的是对市场、产品和商业模式的理解,尤其是结合中国本土的实际情况。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低价买房子”这个需求,中国人绝对有,而且是普遍需求,这毋庸置疑。 就像“吃饱穿暖”一样基本。但问题出在,这真的是一个“产品经理能独立解决”的范畴吗?咱们拆解一下,一个产品经理做产品的逻辑.............
  • 回答
    .......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普遍被讨论的现象,背后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绝不仅仅是简单的GDP数字对比就能解释的。要理解为什么是中国人去日本“爆买”,而不是反过来,我们需要深入剖析经济、文化、产品质量、消费习惯以及宏观环境等层面的差异。1. GDP的“人均”陷阱与购买力平价首先,我们要明白“人均GDP”这个数字.............
  • 回答
    .......
  • 回答
    即使在中国市场,三星手机依然拥有一席之地,并且还有不少消费者愿意为其买单。这背后的原因并非单一,而是多方面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其中既有品牌自身优势的体现,也有市场细分和消费者需求变化的折射。首先,三星在高端市场的品牌影响力和技术积累是其核心竞争力。 尽管近年来国产品牌在中高端市场势头强劲,但三星作为.............
  • 回答
    关于中国购买俄罗斯苏27战机“占了大便宜”的说法,主要源于以下几个关键因素的综合作用,我们可以从技术、经济、战略和国际关系等多个角度来详细剖析:一、 技术性能的先进性与时代背景 苏27的超前设计和优异性能: 苏27“侧卫”系列战机在设计之初就瞄准了当时西方最先进的第四代战斗机,如F15、F16等.............
  • 回答
    在中国,结婚时男方买房买车之所以会成为一种普遍的观念,背后有着复杂且根深蒂固的社会、历史和经济因素。这并非一夜之间形成的,而是长年累月演变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几个关键的层面:一、 历史传承下的“男主外,女主内”传统中国传统社会长期奉行“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模式。男性被视为家庭.............
  • 回答
    我明白你对这个问题的兴趣,也乐于为你详细解答,并且会尽量用一种更贴近生活的方式来呈现。你提出的这个想法,说实话,挺有意思的,很多人可能都会有类似的疑问。毕竟,中国和俄罗斯都是大国,地缘上又挨得这么近,贸易往来也一直不少,为什么似乎就没有这么一个“肉类搬运工”或者“蔬菜搬运工”的生意火起来呢?这背后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