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直播的时候说过这事。
我在阿德买的准富人区的townhouse租出去了,月房贷2100刀,租金差不多2300,然后全家租了个上班近的便宜的破房子先苟着,等硕士毕业了换个好工作再换房子。
租我房子那个人,是单亲爸爸,自己带着两个十几岁的儿子,好像做点啥子零工,出手阔绰,上来就预付了半年房租。
澳洲对于低收入人群,尤其是单亲家庭,残疾人,精神疾病啥的,都是有比较好的补贴的,像这种带两个未成年孩子的单亲爸爸,补贴都够他吃的了,他再做做现金工,账面上收入为0,国家还得给他失业补贴。
这也导致了他只要花很少一点钱,就可以住上我拼命打工做护士,做贷款,买的房子。他的孩子,还可以上准富人区的好学校。(别看我这个是准富人区,学校不差的)
总体来说,在发达国家,买房不是刚需,收入一般般,赚不到啥钱的,也能靠着政府补贴租房子,生孩子还能领补贴,这也是为什么国外确实也有炒房的,但是老百姓普遍没啥抱怨,反正你炒你的房,我吃我的补贴,租房子反正有政府出钱补贴。
国内的话,说句大实话,很多人硬凑六个钱包买房,甚至把老人的养老金拿来还房贷(我堂哥的房贷,我奶奶每个月用养老金在帮着还,你敢信!!!),这种人,在澳洲,其实没必要买房,租房也挺好。租房,找对象,生孩子,孩子读书,干啥都不耽误。
但是在国内可能么? 不买能行吗?不买找的到对象么?
我以前在上海的时候,有时候去足浴店,和几个按摩工聊天,按摩工告诉我,她刚在老家买了房,过年回家非常有面子,就是房贷有点厉害。。。。
笑,最近刚好把这个问题想明白。
中国人的一大特点就是极致的仓鼠症,永远在为灾年做准备,今年丰收了一定要考虑留三年余粮免得荒三年嗝屁了,如果有钱了一定要买土地这样通用资产才能安心。
因为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一直活在匮乏中,生活在一个随时就会朝不保夕的环境里,在这个环境里唯一要做的就是卷,抢占更多资源,然后换成资产,继续卷,换成更多资产。
刚刚好我们历代以来的统治者也奉行一种把民众压在差一口气嗝屁的界线上的权术,认为只有拼尽全力挣命,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富国强兵建设国家的事业中的民才是好民。
像商人这种喜欢奢靡享受,赚了好多钱还他妈不上交国家的东西就应该统统当成年猪宰了。
结果就是整个中华文明一直在进行一种沙雕循环:
统治者努力让民活在生存线上,民活在生存线上没有安全感于是囤粮买地。
一部分民掉到生存线下破产,另一部分民通过兼并他们的土地变成中层地主继续屯粮。
因为粮都屯着,生产出来的物资没人消费,经济变差,国家没钱,统治下移。
地主威胁到皇权,皇权开始秀操作,试图把地主们送回生死线。
地主们带着破产民造反,不管谁赢,新的统治者继续让民活在生存线上,民继续因为危机感屯粮。
初中课本就告诉过我们经济里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生产和消费。
工人生产1,给工人1报酬,工人用1报酬消费回1产品。
这叫经济循环。
而中国人就厉害了,中国几乎没有消费环节,一切消费都是为了囤,不囤不知道哪天就死了。
赚了钱,能藏在房梁上就藏在房梁上,能埋到地里就埋到地里,能存进银行就存进银行。
你让我拿这钱去花?你这人真不会过日子。
这时候有个稳定升值的资产,那中国人不疯了一样去抢才叫奇怪,他们买的不是房子,而是一个能够“存钱”的地方。
在古代这存钱增值的东西叫田,只是现代买不了田了,这才换成了“房”。
在生产主要集中在城市的时代,买房收租就是古代兼并土地之后把地租给无地农民。
本质上就是先积攒资本,然后躺在所有权上吃白息。
另一个古老的拥有这种属性的行业叫放款子,也就是所谓的高利贷,想把这个行业弄起来的也不少呢。
想想前几年吧,多少人是以“家里几套房”作为资产标准的。
家里几套房真的比得过现金一千万?
比不过,但是大家就是觉得,那实打实的钢筋混凝土踏实,一千万好像不知怎么就会消失一样。
对海盗文化的某些文明来说,今年遭灾了,不慌,找个地方抢了就好了。
对我们来说,抢?抢谁啊,去的人少了被周边的蛮子砍了,去的人多了还不够干粮钱。
一个永远在对抗风险的民族,即使不买房也会去买其他硬通货用来对抗风险。
比如说俄罗斯乌克兰打起来之后我听到最多的问题就是“要不要买点黄金?”
说难听点,中国人如果不从骨头里改了这种文化,那中国人就不配过好日子。
因为你不消费,所以你只是生产的工具人,你只配吃脚皮酸菜面,上面根本就没有规范你们消费市场的意思。
真正生产出来的产品,那是要出口国外的,给那些花钱的外国姥爷吃,用来赚钱的。
中国人做工蚁生产产品,然后把赚的钱拿去囤让自己感觉倍儿有安全感的“资产”,产品拿到国外去卖,这经济不就跑起来了吗?
真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