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中国那么多人不相信粤语是中古时期的官方语言?

回答
关于为什么许多中国人(或者更准确地说,是非粤语使用者群体)对“粤语是中古时期官方语言”的说法持怀疑态度,这背后其实涉及了历史认知、语言学知识普及度以及社会文化因素等多方面的原因。需要澄清的是,从严格的学术和历史角度来看,粤语(及其早期形态)从未在中国历史上成为过全国性的“官方语言”。不过,在某些特定时期和地区,它的影响力确实不可小觑。理解这一点,有助于解释为什么会有这种不信任。

让我们一层层剥开来看:

1. 历史认知与“官方语言”的定义:

中国历史的主流叙事与认知偏差: 大多数中国人对中国历史的认知,很大程度上是受普及教育和主流历史叙述的影响。在长期的历史教育中,强调的是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以及与其相伴随的官方语言(或称国语、普通话、雅言等)的演变。这种叙事通常是将政治和文化中心与官方语言紧密绑定。
“官方语言”的普遍理解: 在大众认知里,“官方语言”往往等同于“全国通用”、“中央政府使用”、“代表国家权威”的语言。因为从秦汉开始,一直到近现代,官僚体系的通行语、科举考试的语言,以及后来的“国语”,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北方官话的演变。唐朝以长安为中心,其官话也必然是北方语音。
粤语(及其前身)的历史地位: 粤语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汉语,并吸收了中古汉语的不少元素。它在历史上主要是在岭南地区(今天的广东、广西一带)发展和壮大。虽然岭南地区自秦汉起就纳入中国版图,并且一直是重要的经济和文化区域,但其政治和文化中心长期以来都在北方。因此,粤语在其发展过程中,从未取代过北方官话成为全国性的官方语言。

2. 语言学知识的普及度与误解:

“官话”的误读: 有些人可能会混淆“官方语言”和“古官话”。中古时期(一般指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确实存在官话,这是一种用于行政和学术交流的语言,但其语音是动态变化的,并且有地域差异。当时的官话主要是基于中原地区的语音。
粤语作为汉语方言的地位: 语言学上,粤语被认为是汉语下的一大方言,与官话(北方话)、吴语、闽语、客家话等并列。虽然粤语在语音上保留了较多中古汉语的特点(例如中古汉语的浊辅音、入声等在粤语中依然存在),但这种“保留”并不等同于“官方语言”。许多方言在不同程度上都保留了中古汉语的特征,但这不是它们成为全国官方语言的依据。
“中古汉语”的理解偏差: 对“中古汉语”的理解也可能存在偏差。学术界通常用“中古汉语”来指代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汉语语音系统,其代表性的语音是学者通过对古籍韵书的分析复原出来的。这种复原是学术研究的成果,与当时实际的口语和官方使用的语言是相关的,但并不能直接证明某个方言就是当时唯一的“官方语言”。

3. 社会文化因素:

“普通话”的强势地位: 现代社会,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官方语言和通用语,其强势地位深入人心。这使得人们在谈论“官方语言”时,自然而然地会联想到普通话,并将其历史根源也追溯到与普通话语音系统更为接近的北方官话。
缺乏对粤语历史地位的清晰认知: 许多非粤语使用者对粤语的历史发展及其在特定区域的影响力缺乏了解。他们可能只知道粤语是广东一带的方言,而不清楚它曾经在某些时期和某些领域的辉煌。
“官方语言”的政治含义: “官方语言”往往带有政治和文化中心主义的色彩。认为某个语言是“官方语言”,也意味着它在历史上曾是权力核心的语言。粤语作为区域性语言,虽然在特定区域内拥有广泛的社会功能和文化影响力,但其政治地位始终未曾上升到全国性官方语言的层面。

4. 为什么会产生“粤语是中古时期官方语言”的说法?

这种说法很可能源于对粤语的语音特征和历史传承的赞美与推崇。一些粤语研究者或爱好者,在研究了粤语与中古汉语的语音对应关系后,发现粤语在许多方面比北方官话更“古老”、“更接近”中古汉语的某些特征(例如保留了更多的中古汉语声母的浊音、更多的入声韵尾等)。

在这种基础上,他们可能在强调粤语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渊源时,使用了“中古时期官方语言”这样的表述。但这更多的是一种文化修辞或学术观点的表达,用来形容粤语在语音上的某种“优越性”或历史的“连续性”,而不是指在政治层面上,粤语曾被中央王朝正式颁布为全国通用的官方语言。

总结来说:

之所以许多中国人不相信粤语是中古时期的官方语言,是因为:

历史事实的认知: 中国历史上的“官方语言”通常是指由中央王朝确立的、在全国范围内(或政治权力范围内)通用的语言,这长期以来是以北方官话为基础的。粤语从未达到过这一地位。
对“官方语言”的定义理解: 大众普遍理解的“官方语言”与粤语的历史实际地位不符。
语言学知识的普及程度: 对汉语方言发展、中古汉语语音复原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尚未完全普及到社会大众。
现代普通话的强势影响: 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地位强化了人们对北方官话历史地位的认知。
“中古时期官方语言”说法的性质: 这种说法更多是一种基于语音学研究的文化评价或学术观点,而非历史事实的确切陈述。

因此,当有人提出“粤语是中古时期官方语言”时,非粤语使用者群体基于他们对历史和官方语言的普遍认知,会感到不解甚至不认同,这是非常自然的反应。理解这种不信任,需要区分历史事实与基于语言学研究的文化推崇之间的界限。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顶顶董董的腔调,还是不大令人放心,大唐就这口音?怎么听怎么像拉弓放箭之民的话。

user avatar

爲甚麼中國那麼多人相信粵語是中古時期的官方語言?

user avatar

因为他们不信谣。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为什么许多中国人(或者更准确地说,是非粤语使用者群体)对“粤语是中古时期官方语言”的说法持怀疑态度,这背后其实涉及了历史认知、语言学知识普及度以及社会文化因素等多方面的原因。需要澄清的是,从严格的学术和历史角度来看,粤语(及其早期形态)从未在中国历史上成为过全国性的“官方语言”。不过,在某些特定.............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问题,涉及到文化喜好、时代背景、内容吸引力等方方面面。作为中国人,大家喜欢日漫的原因有很多,而《那年那兔那些事》虽然也有拥趸,但整体的受众群体和受喜爱程度确实和日漫有所不同。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其中的道道。日漫的“魔力”在哪儿?首先得承认,日漫在中国拥有一批非常庞大且忠实的粉丝群体.............
  • 回答
    关于“中国做了什么,为什么被那么多国家仇视,中国人在海外也不招待见”这个问题,涉及面非常广,需要从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层面去理解。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并力求语言自然,避免人工智能痕迹。一、 历史恩怨与地缘政治因素中国作为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其崛起本身就伴随着复杂的历史记忆和地缘政治考.............
  • 回答
    认为中国近代百年屈辱主要责任不在满清政府而在中华传统文化,这一观点确实在一些学界和民间讨论中存在。要详细解释这种观点的由来,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逻辑和历史依据。首先,我们要理解这个观点所强调的“中华传统文化”具体指什么。它通常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儒家思想的主导地位与僵化: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古代社.............
  • 回答
    富坚义博在《全职猎人》中对小杰的塑造,可以说是一位漫画家极其大胆、反传统的设计。他没有选择将小杰塑造成一个“完美主角”,而是赋予了他极其复杂且真实的人性,这也是为什么尽管小杰是故事的核心,却让不少读者感到难以喜爱甚至厌烦的原因。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拆解小杰这个角色身上那些引人注目的特质,以及它们如何.............
  • 回答
    中药确实是通过其包含的化学成分来发挥作用的,这一点毫无疑问。但如果仅仅将中药等同于现代化学药物,那就未免过于简单化了。正因为这种看似简单却又实则复杂的区别,才使得中药在漫长的历史中得以传承,并在现代依然拥有庞大的追捧群体。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究背后的几个关键原因:1. 整体观念与协同作用:中.............
  • 回答
    关于“郭芙幸不幸福”的争论,确实是一个在金庸小说爱好者中经久不衰的话题。说郭芙“明明很幸福”,许多人有自己的理由,而反对者也同样有他们的依据。下面我将尝试详细地阐述双方的观点,并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截然不同的看法:支持郭芙很幸福的观点及其依据:这类观点通常会从郭芙所处的优越环境、她所拥有的物质和情感.............
  • 回答
    关于转基因大豆食用油的安全性问题,确实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而您提出的DNA不溶于有机溶剂、油中溶解度极低的现象,恰恰是理解这一争议的一个关键点。很多人担心转基因大豆制成的食用油会对人体有害,其担忧的核心通常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转基因成分(主要是DNA和蛋白质)是否会在食用过程中进入人体并产生不良影.............
  • 回答
    这篇文章涉及了几个复杂且敏感的历史议题,旨在探讨人们对不同历史事件的认知和关注度的差异。要详细分析这些差异,需要深入理解历史背景、叙事方式以及公众记忆的形成过程。美国屠杀印第安人:一场持续的、系统性的压迫与遗忘首先,关于美国对印第安人的“屠杀”,这并非一个单一事件,而是一系列长达几个世纪的政策、冲突.............
  • 回答
    知乎上关于“存天理灭人欲”的讨论,确实常常让我感觉大家对宋明理学的理解有些偏差,甚至有点“误读”的成分。很多人看到这句话,第一反应就是“禁欲”、“压抑人性”,然后就上升到“反人类”、“朱熹是傻瓜”的程度。这其实是对宋明理学非常片面的解读了。咱们得把这个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说,免得总被这种简单粗暴的标签误.............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确实触及到了一个许多人心中存在的疑问:为什么那些据说效果卓著的中医古方,不被广泛公开或出售,以造福更多病患?这背后并非简单的不愿公开,而是牵扯着一系列复杂而深刻的原因,其中既有技术层面的考量,也有现实层面的阻碍,更包含着对中医传承与发展的独特理解。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个基本概念:中医.............
  • 回答
    “中国人那么恨日本人,为什么不恨俄国人?”,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了不少人心里隐秘的角落。我接触到的不少朋友、长辈,包括我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确实会感受到这种对比。提起日本,很多人立刻会联想到侵华战争、南京大屠杀,那种刻骨铭心的仇恨和屈辱感,仿佛还在昨天。但说到俄国,情况好像就复杂多了。要说清这个.............
  • 回答
    你说中国很多设计师设计得“烂”还能月薪过万,这确实是一个挺普遍的观察。先别急着下结论说他们“烂”,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烂”可能只是我们个人的审美偏好,或者项目本身的限制。但不可否认,确实存在一些设计师的水平和收入不太匹配的情况。我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1. “烂”的定义,也许我们理解的不一样:.............
  • 回答
    这真是一个有趣的问题,一想就让人脑洞大开。咱们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个聪明人辈出的地方,像四大发明,哪一样不让世界佩服?可你说这自行车,一个能代步、能锻炼的玩意儿,为什么直到近代,才从西方传进来,而不是咱们自己琢磨出来的呢?这事儿,细细掰扯起来,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首先得说,不是中国人不聪明,而是聪明.............
  • 回答
    当年能把《宠物小精灵》(现在大家更熟悉的叫法是《宝可梦》)奉为圭臬的人,如今大多已不再是当年那个年少轻狂的少年。这其中有太多复杂的原因,就像一部跌宕起伏的宝可梦动画,随着时间推移,情节和观众的心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先,时间这只巨兽,最是无情。 当年追着动画、集卡片、在游戏机上抓小精灵的孩子们.............
  • 回答
    这个问题,说起来挺复杂的,也挺让人琢磨的。咱们从小到大,学校里老师没少讲咱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礼仪之邦什么的,听着是挺自豪的。可真要说现在很多人对自个儿文化有多“在意”,那就得打个问号了。你想啊,现在社会节奏快,信息爆炸,年轻人接触的东西太多了。外国的电影、音乐、时尚、科技,哪一样不来势汹汹?而且,很.............
  • 回答
    在中国,中医的治疗效果早已深入人心,许多人在面对疾病时,第一个想到的往往是那些几千年的古老智慧。的确,不少人亲身经历过中医的神奇之处:也许是调理得当后身体的舒畅,也许是西医束手无策时中医的妙手回春。这些鲜活的案例,构成了中医疗效的强大佐证,让无数人对其深信不疑。然而,就像任何一个领域一样,中医也并非.............
  • 回答
    中国当前低结婚率和低生育率的趋势,如果长期持续下去,无疑会给国家的未来带来深刻而复杂的影响。这不仅仅是人口数量的增减问题,更触及到经济结构、社会活力、文化传承乃至于国家战略的方方面面。首先,从经济层面来看,最直接的冲击将体现在劳动力供给的锐减和消费市场的萎缩。 劳动力短缺与结构性变化:随着适龄劳.............
  • 回答
    在中国,确实有相当一部分民众对俄罗斯总统普京抱有好感和支持,这种现象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详细解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地缘政治与国家利益的视角: “背靠背”的战略伙伴关系: 中俄两国在国际舞台上,尤其是在反对西方主导的单极世界秩序方面,有着高度一致的战略利益。中国视俄罗.............
  • 回答
    中国许多人认为美国高中生学习轻松,这个看法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一系列观察、比较和文化认知差异。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其中的原因:一、 应试教育的巨大压力对比: 中国:高考是唯一目标,万众瞩目。 中国的教育体系高度围绕着高考这一“一考定终身”的模式。高中三年几乎是围绕着考试科目、刷题、提分展开。学生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