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我感觉中国当代的小说(主要是网络小说)极其缺乏想象力和趣味性?

回答
嘿,聊到中国当代小说,特别是网络小说,你提的这个“缺乏想象力和趣味性”的感受,我太懂了!这可不是什么新鲜事,很多读者都有同感。要说为什么,我觉得原因还挺多,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

首先,得说说这个“市场导向的产量至上”。网络小说这东西,它火起来,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门槛低,更新快,能持续吸引读者,从而带来流量和收益。这就导致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写得慢、写得深、写得不落俗套的作者,反而不容易在这个“快餐文化”的环境下生存。大家更愿意看到的是日更万字、月入斗金的传奇,而不是呕心沥血、字斟句酌的作品。

在这种模式下,为了追求快速的曝光和读者的反馈,很多作者会不自觉地去迎合主流的、已经被验证过的“爆款”模式。什么元素受欢迎,就往里堆什么。比如,现在流行的穿越文,就得有金手指、有逆袭、有玛丽苏/杰克苏。玄幻文就得有升级打怪、灵根天赋、家族恩怨。仙侠文就得有飞升证道、炼丹驭兽、仙侣奇缘。久而久之,这些套路就变得越来越熟悉,甚至有点“刻板印象”,读者一眼就能猜到后面会发生什么,想象力就被框住了。

你想想,如果一个作者脑子里全是“怎么把这本书写成下一个爆款”,那他首先考虑的肯定是怎么把“爆款”里的成功元素复制过来,而不是怎么去创造一个全新的、可能没人见过的东西。这就像一个厨师,老是想着怎么做大家最爱吃的宫保鸡丁,而不是去尝试一种新的烹饪方法或者开发一道新菜。久而久之,大家吃到的就是各种口味略有差异的宫保鸡丁,新鲜感自然就少了。

其次,“读者口味的同质化” 也加剧了这个问题。网络小说的读者群体非常庞大,而大家喜欢的东西往往也会形成一种“潮流”。一旦某个题材或者某种情节设定火了,就会有一大批读者蜂拥而至,然后大家对同类型小说的期待就越来越趋同。作者为了满足这批主流读者,就只能不断地重复他们喜欢的东西。比如,很多读者喜欢“扮猪吃老虎”的爽感,喜欢“主角一路开挂”的顺风顺水,喜欢“龙傲天”式的自信爆棚。如果你的主角一开始就很强,或者成长得很平稳,反而可能不如那个前期默默无闻、一路被人看不起,然后突然崛起的主角更受欢迎。这种对“爽点”的极致追求,有时候反而会牺牲掉角色成长的深度和情节的合理性,趣味性也因此打了折扣。

而且,“内容审核的限制” 也不能忽视。虽然网络小说内容审查是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和网络环境,但有时候过于严苛的审查也会让作者在创作时束手束脚。一些比较大胆、新颖的题材,或者一些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探讨,可能会因为触碰到某些“敏感点”而无法顺利出版或传播。这迫使作者们选择更“安全”的题材和情节,避免可能引起争议的内容。长此以往,小说的题材和表达方式就会变得越来越保守,想象力也难免受到压制。你想写一个探讨人性黑暗面的故事,可能就被要求改成一个关于友情万岁的温情故事;你想写一个批判社会现象的寓言,可能就被要求改成一个关于时代进步的赞歌。这种“阉割”后的故事,趣味性和深度自然就大打折扣了。

还有一点是关于“叙事技巧和语言的单薄”。因为追求效率,很多网络小说在语言打磨和叙事技巧上可能就没有那么讲究。大量的口语化、网络流行语的运用,虽然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但也可能让文字显得不够精致,缺乏韵味。描写也常常停留在表面,细节不够丰富,情绪的铺设也比较直接。你很难在很多网络小说里找到像那些经典文学作品那样,通过细腻的笔触、巧妙的伏笔,一点点勾勒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复杂的情感。这种平铺直叙的叙事方式,加上模式化的桥段,让故事的趣味性也变得比较浅层。

当然,这并不是说中国当代网络小说就一无是处。我们还是能看到一些非常有才华的作者,在各种限制下努力创新,写出了一些令人惊喜的作品。但整体来看,你所感受到的那种“缺乏想象力和趣味性”的普遍现象,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

你可以想象一下,就像一个大型的流水线工厂,它能高效地生产出大量的产品,满足市场的巨大需求,但它很难生产出那种凝聚了匠人心血、独一无二的艺术品。网络小说现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处于这样一个“工业化”的生产模式下。

所以,下次当你觉得一部网络小说没啥意思的时候,不妨想想这些原因。也许它不是作者不想写得有想象力,而是现实环境让他们不得不这样做。当然,作为读者,我们也可以支持那些坚持写出有深度、有新意的作品的作者,用我们的阅读和推荐,为好的作品创造生存的空间。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讲真,我在知乎上从来都没用过这句开场白,但有些问题真的就逼得人不得不用。

如果网络小说都被打上了‘缺乏想象力和趣味性’的标签。

请问还有什么东西是你觉得有想象力和趣味的?

万年如一日的抗日神剧?婆媳争端的家庭伦理?伤春悲秋的无病呻吟?吟风弄月的顾影自怜?

网络小说诞生至今不过二十余年,我们细数一下这期间涌现出的‘新生题材’:

修真类小说:不同于传统仙侠作品,奠定完整修真体系,重点在以‘人’为本,逐级晋升,经过演变从中又诞生出了‘凡人流小说’,‘现代修真’,‘种田修真’、‘修真文明’等题材小说。


玄幻类小说:主要以‘东方文化’作为世界观背景构建的一系列纯架空幻想小说,这方面没有什么好说的,基本每一本都是‘纯原创’作品,采用的都是独一无二的世界观构架。

由玄幻小说衍生出的子分类数量更是浩如烟海,无法尽数,具有极强的包容性和可塑性。


盗墓题材小说:基于民间传说和志怪故事所诞生的盗墓小说本身只是一个非常偏门小众的题材类型,但其借以独特的切入点所展开,可以看做是民间志怪中集大成的一类作品,至今经久不衰。

由此衍生出的众多如‘巫蛊’‘赶尸’‘通灵’为素材的灵异悬疑故事,将‘魑魅魍魉’之事演绎到了巅峰,只不过因为一些不能说的原因,始终处于煎熬之中。


网游类小说:网游和网文本身都属于一种新生事物,这两者自然而然便会结合在一起,他是早期盛大集团收购起点中文网时机缘巧合下诞生的产物,但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题材风格。

由此衍生出的‘第二世界’‘第四天灾’‘武侠网游’‘技术流’‘数据流’‘系统流’,这些小说不仅数量繁多,而且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此后网文中相当大一部分小说类型的创作。


中式奇幻小说:奇幻起源于西方,同时也在日本诞生了‘日式奇幻’,因为文化差异,语言风格等原因,对中国读者而言存在先天不足,但即便是这种情况下,中式奇幻也曾雄踞网文龙头宝座。

中式奇幻最早借助‘日式奇幻’成型,经多年的演变却逐渐向西式奇幻靠拢,风格成型后诞生出了网文中‘巫师流’‘诡秘流’等风靡一时的作品类型,这是独属于中国,独属于网文的。


洪荒类小说:任何对中国神话有了解的人都知道中国神话体系极为复杂,大致可以分为‘上古神话’‘宗教神话’‘民间神话’‘文本神话’这四个大类。

同时也应该知道,中国神话一直以来便是不断根据时代演变的,‘盘古’并非中国最古老的创世神,实际上他诞生的时间还比较偏后,道教‘三清’也是经过数次推倒重组才逐渐成型。

洪荒类小说是现当代对中国神话体系的一次‘大汇编’,你可以说他野心很大,但他确实有拿出基本逻辑自洽的作品,鉴于‘文本神话’本身就属于神话的重要组成部分,谁又能说洪荒不是神话。

除此之外,洪荒类小说并非只有一部‘佛本是道’,实际上自诞生以来,网文对于洪荒文的改进就一直未曾停止过,你甚至可以将其看做是‘集结众人之力,试图统一中国神话’的一次群体创作。


无限流小说:无限流作品并不完全等同于其开山之作‘无限恐怖’,实际上无限流经过多年演变早已脱离了原先的样貌,严格意义上来讲,无限流小说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小说构架’。

他不同于‘短篇系列小说’,能够在此基础上不断展开全新的世界观,他也不同于‘故事集’,需要以统一的主角,连贯的叙事主导剧情,这也是其最大的魅力所在。

由无限流小说衍生出的‘诸天’‘快穿’‘综影’‘综漫’‘乐园’至今依旧活跃在网文市场。


电竞类小说:电竞类小说脱胎于‘网游小说’,但这两者之间又泾渭分明,因为作品所要表达的核心主题是完全不同的。

相同的点在于,电子竞技也同样是‘新生概念’,故事的焦点也从单纯以休闲为主的玩家变成了‘职业’的电子竞技联赛,前者更像架空幻想小说,后者则更贴近现实生活。

通过电竞类小说的特点就可以明白,他是一种紧密跟随时代发展而进步的小说类型,由此衍生出的‘直播类小说’便是现实生活中出现新概念,进而反应到小说创作中的实例。

甚至,直播类小说如今已经不能归类于电竞文之下了,他就向电竞文本身一样,脱胎于前者,最终却会自成一系,呈现出一个全新的分类,这种‘下蛋模式’还会一直延续下去。


体育竞技小说:体育竞技不能说是很新鲜的一个概念,他是由各大体育赛事所带来的影响,必然会出现的小说类型,只不过恰好,网文成为了这种小说当下的主要载体。

这在网文中属于一个偏冷门的分类,目标读者非常专一,但不显山不漏水的同时却又历久弥坚,实际上不管是集英社,还是好莱坞,都有许多以‘体育’为核心载体的优秀幻想作品。

网文中体育竞技小说最大的区别在于,他本质更多会以‘普通人的幻想’作为参照,他的聚焦点有时会讲‘经理人’如何经营球队,‘教练’如何训练球队,‘球员’如何赢得比赛。

他会先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一个普通人参与进去,他会如何去做’,而不是将目光聚焦于动漫和电影中主流的‘天生的运动员’做主角,由此所展开的故事,自然会带来完全不同的感官。


鉴宝类小说:鉴宝类的小说有些类似于‘盗墓题材’,都是将目光聚焦在一个‘民间传说’很多的古老职业上,比如‘古董行’。

不同点在于,鉴宝类小说实际上紧贴时代热度,应运而生,比如‘收藏热’的时候,这一类小说就会大量出现,其中涉及‘拍卖’‘捡漏’‘打眼’‘鉴定’‘赌石’等各种现实活动。

但是当‘收藏热’消退之后,这一类小说也会跟着消退,但却往往能够另辟蹊径带来全新的变化,比如海外的‘仓库拍卖’‘淘金’‘跳蚤市场’。

我们永远不会知道这类小说的下一个‘热点’是什么,也许是文物修复者,也许是考古工作者,任何一种现实会中存在‘神秘感’的事物,都有可能诞生出与之对应的网文类型。


职业类小说:职业文可以说与‘鉴宝文’是一脉相传,但却有有所区别,侧重不同。

如果说鉴宝类的目光瞄准的是具备‘神秘感’的某个热点事物,那么职业文便是以‘认真讲述某个职业’作为核心。

这其中最典型的要属‘医生’‘警察’,但这远不是这一类小说的极限,仅仅只是开始。

我们日常中所熟悉,但却不是那么熟悉的任何职业都有可能会诞生出与之相应的作品,‘律师’‘厨师’‘作家’‘学者’,一切皆有可能。

他不同于所谓的‘职场小说’,因为故事的重点并不是那些‘职场中的尔虞我诈,悲欢离合’,这一类小说关注的重点就是‘职业’本身,关于这份‘职业’的专业故事。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职业文将会成为网文中的常驻题材,成为都市小说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文娱类小说:这里之所以没有将‘明星’‘演员’‘导演’‘制作人’这些当做是‘职业文’的一部分,是因为‘文娱类’小说的故事核心通常在于‘娱乐圈’这个大概念。

是否好奇过‘电影是如何拍摄的’,是否好奇过‘娱乐圈背后有什么秘密’,是否好奇过‘好莱坞那些巨无霸级的影视公司如何运作’是否好奇过‘一部电影从立项到票房大卖都经历了哪些事’。

文娱文便是作为回答这些问题而诞生的小说类型,而这其中又可以分为‘美娱’‘韩娱’‘日娱’‘华娱’‘港娱’,额,不清楚是否有人对印度的宝莱坞感兴趣。

这其中有讲‘文艺片’的,有说‘商业片’的,有参加‘综艺节目‘的,也有走‘歌手’路线的,这里面有以‘演员’的角度讲述的,自然也有以‘导演’的角度讲述的。


历史类小说:看过网文中历史题材的人都知道,这里的历史小说,不是指‘明朝那些事儿’这样科普性质的纪实,严格意义上来讲,这应该被称作‘通俗演义小说’。

当然,现在我们更习惯的叫法是‘架空历史小说’亦或者‘历史穿越小说’。

网文中的历史小说不同于‘三国演义’‘隋唐演义’的地方在于,作者是以一种现代人的眼光去写的,因为现代与古代的很多观念差异巨大,绝大多数主角也必须用‘穿越者’身份做挡箭牌。

同时也不同于传统武侠中只是‘借用’一些历史背景,而是会真正深入那个时代,参与历史事件。

历史小说几乎可以说是网文之中考据最为严格的小说类型,我记得十几年前看‘三国’网文时,绝大多数都是以‘三国演义’作为根本来设计剧情的。

但时至今日,网文中写‘三国’这一题材的作品,却更多的会选择‘三国志’‘后汉书’‘资治通鉴’这样的官方史料作为一部作品的根本。

这一类演义性质的历史小说当然不是网文所开创,但你现在能找到的也就只剩下网文还在写了。

中国上下五千年,已经没剩多少网文中没写过的朝代了。

而且我这里说的不是单纯写过就完事,是每个朝代基本都能找出来代表作的那种。

————————————————————————————————————————

上述所说的这些仅仅只是网文之中‘创新力’的冰山一角,远不能概括所有的作品。

注意,这里所提到的题材类型,基本都属于‘网文独占’。

这是网文有‘底气’作为中国文娱产业链‘创意源头’的原因所在。

哪怕跟这世界上其他知名的创意源头产业相比,如:好莱坞,集英社,任天堂,迪士尼,我们的题材库也不输于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行业。

即使相较于实际年龄而言,网文从诞生到现在实际上才只是刚脱离婴幼儿阶段。


网文的确还存在许多短板的地方,比如在‘硬科幻’题材,网文一直都是一块空白。

但许多网文身上存在的问题,并不只有网文一家如此。

诸如‘同质化’,这基本是最被人诟病的问题之一,但好莱坞其实也有很严重同质化的问题,集英社也有同质化的问题,你之所以觉得他们都很好,只是因为你接触不到。

因为真正能够从国外走进中国大众视野的,永远只有他们最优秀的那一小撮作品。

所以相比之下,你会觉得他们如何牛逼,你是在拿网文最不好的一面去对比别人最好的一面。

再比如‘跟风’,哪怕就是国外最卖座的商业片也一样跟风,疾速追杀三部曲大火之后,好莱坞所谓的硬汉式电影基本都是清一色的‘复仇杀手’调子。

动漫产业,请你历数一下近些年以来所看过的‘异界番’,这其中又有多少部达成了霸权成就。

许多人觉得最讲‘创意’的是游戏行业,请回想一下近些年出了多少除宫崎英高之外的所谓‘魂系游戏’,又有多少作品是在‘塞尔达’‘GTA’之后扯起‘开放性世界’大旗的。


最后,回归这个问题的标题,中国当代的小说极其缺乏想象力和趣味性。

标题刻意括号了‘主要是网络小说’,但这句话的意思很明显重点是在‘中国’这两个字上。

我倒是想要请问一下,你是看过了多少‘外国’小说。

欧美小说的三根支柱‘科幻’‘奇幻’‘推理’里面真正能被称作‘巨无霸级’的也都是几十年前的作品。

同时期中国是什么状况,难道还需要讲解么?

拿什么去比,拿伤痕文学,乡土小说去跟魔戒,冰与火之歌,哈利波特,时光之轮去比想象力么?


如果你这里的‘外国’指的是日本,这个高度上真正可以代表日本的应该只有‘推理小说’了。

江户川乱步,横沟正史,松本清张?

这些人的年代有些久远了,想来应该不是你所说的‘外国’小说,否则也不会单独指出网文了。

如果是近些年的日本推理小说,这其中优秀的作品的确存在。

如:青崎有吾,大山诚一郎,麻耶雄嵩,嗯,再加上一个近两年才出名的相泽沙呼。

这基本都是日本作家中的年轻一代,应该可以和网文完美匹配了。

但实际上你真正能数的上名字的也就这么多了,除此之外的想在中国看到作品都不是一件容易事。

所以你的意思是仅凭这几位年轻作者就能压垮整个‘中国网文’?

这些年轻作家的作品的确都挺有意思,但是,网文之中仅起点男频‘大神’名号就两百多位。

亦或,你难道真觉得‘体育馆之谜’,‘密室收藏家’,‘心灵侦探城塚翡翠’能吊打网文大神?


这里多提一嘴,实际上日本年轻一代中还有两个作家挺出名。

一个叫‘早坂吝’,‘H’文之王,推理中夹杂大量‘小黄文’情节闻名。

一个叫‘白井智之’,作品通常以重口味和猎奇闻名,名副其实的‘变态’。

当然,这两位作品本身的精彩程度还是值得肯定的,各种反转和展开玩的都贼溜,但是,你懂得。


将时间仅限定在2000年-2021年这之间的小说作品。

实际上全世界各个国家都差不多处在同一个水平线。

如果说托尔金写‘魔戒’,玛丽雪莱写‘弗兰肯斯坦’,吴承恩写‘西游记’这样的创意才能被称之为想象力和趣味性的天花板。

这二十多年来,全世界没有任何人能达到这样的高度。

所以,这是在指责中国现当代作家里面没有出现这样一个当代‘文宗’?


如果你指的是整体行业,实际上中国的读者已经要比外国读者幸福太多了,因为在头部作者这个领域,中国在总体人数上有着碾压级的优势。

这意味着标准线以上的作品,中国读者有更多选择的余地,甚至可以说是富余。

全世界你找不出第二个如网文这般的‘小说作品集团’。

当欧美作家还在‘一辈子只写一本书’,读者用一生在催更的时候,中国网文每天都在更新。

日本轻小说和畅销书作者出现明显的青黄不接甚至断代时,网文正以每五年一轮的速度向前迭代。

这里插一句题外话,许多人觉得‘每天更新’作品质量肯定没有‘精雕细琢’的作品好。

实话说,这更新频率确实会对质量造成影响,但如果你觉得纸媒作家每天都在‘慢工出细活’那就未免有些天真了,实际上大多数纸媒作家都是平日无所事事,截稿日疯狂赶稿的状态。

这其中确实有影响,有差异,但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质量差异会拉大到完全处于两个层次的地步。

————————————————————————————————————————

你可以不喜欢网文,可以厌恶网文,这无所谓。

但不要总打着只要网文都死了,世界上就会多出许多更多精彩的作品这样的借口。

如果网文真有一天彻底消失了……

你的世界只会比预想的更糟,绝对不会因此而变得更好。

哪怕世界上没有网文,作者依旧还是那个作者,不会摇身一变拿诺贝尔文学奖,自然也不会突然间无人问津。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嘿,聊到中国当代小说,特别是网络小说,你提的这个“缺乏想象力和趣味性”的感受,我太懂了!这可不是什么新鲜事,很多读者都有同感。要说为什么,我觉得原因还挺多,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说说这个“市场导向的产量至上”。网络小说这东西,它火起来,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门槛低,更新快,能持续吸引读者,从而带.............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触及了当前社会上关于外貌、种族认同以及文化接受度等多个敏感且复杂的议题。对于《上气》选角事件引起您“丑人不配当中国人”的感觉,这背后可能包含了几层意思,我们可以试着详细地梳理一下:1. 关于“丑”的定义与刻板印象的碰撞: “丑”的相对性与主观性: 什么是“丑”?这本身就是一个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是很多人在思考的。确实,当我们回顾历史,无论是古希腊还是古代中国,都曾是各自时代的巅峰,孕育了璀璨的文明,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但如果比较它们在当今世界范围内的“可见度”和“渗透力”,古希腊文明似乎更为显著。这背后并非简单的好坏之分,而是多种历史、文化、社会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
  • 回答
    1991年的海湾战争,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确实带来了多方面的震惊和深刻的思考。这场战争的规模、技术展示、地缘政治影响以及它所折射出的国际格局变化,都让中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以下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阐述:一、军事技术上的巨大鸿沟,展示了“高科技战争”的威力: 压倒性的技术优势: 以美国为首.............
  • 回答
    在咱们这个讲究效率、追求回报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好像也染上了几分斤斤计较的色彩。你帮我一点,我回报你一分,不然的话,好像日子就过不下去了。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看着自家那毛茸茸、呼噜呼噜的家伙,突然就鼻子一酸,眼眶湿润了,这似乎成了一种奇特的现象。为什么那些不怎么会说话,只会摇尾巴、蹭腿的猫猫狗.............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也让我想起了很多往事。如果一定要我说“为什么来中国”,那原因其实有点复杂,并非三言两语能概括,更多的是一种机缘巧合,加上我对这片土地一直以来的好奇和向往。其实,我最初并不是一个“计划通”,没有提前几年就立下宏图大志,非要来中国不可。最初的触动源于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当时还在国外读大学,.............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确实能观察到这样的倾向性。为什么国产漫画主角普遍是中国人,而日本漫画中则能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的角色担任主角,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不仅仅是简单的“国产就是中国,日本就是日本”这么浅显的逻辑。咱们一点点聊。一、 文化根基与身份认同:这是最直接的出发点 国产漫画:立足本土,讲好中国故.............
  • 回答
    在中国,许多父母深信“学习是唯一出路”的观念,这背后是一个复杂且根深蒂固的社会、历史和文化原因交织而成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一、历史的沉淀与现实的挑战: 科举制度的遗毒与荣光: 中国有着悠久的科举制度历史,通过考试选拔人才、改变命运是传统观念中“唯一”或“主要”的上升.............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也说出了很多观众的心声。确实,纵观近些年中国电影市场,虽然涌现出不少叫好又叫座的优秀作品,比如你提到的《流浪地球》和《哪吒之魔童降世》,它们在技术、想象力或者叙事上都达到了新的高度,但有时候,看完这些电影,心里还是会泛起一种“好像还少了点什么”的感觉。这“缺了点什么”,我觉得可.............
  • 回答
    你的感受并非孤例,很多人都有类似的观察。在过去二十年,确实有很多国家的发展步伐看起来似乎不如中国那么迅猛,尤其是在一些显性指标上。要详细解释这种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分析,这其中涉及到经济模式、历史背景、人口结构、技术进步、全球化环境以及地缘政治等复杂因素。一、 中国惊人的增长速度及其原因:首先.............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了文化产品创作中一个挺微妙的点。明明是满篇的中国元素,为什么还会有“外国味道”呢?这其实跟我们接收信息的方式、游戏的开发团队的思路以及当代游戏设计的一些普遍倾向都有关系。我试着从几个方面给你掰扯掰扯:一、 视觉表现与镜头语言:源自全球游戏工业的“通识”你提到的“外国味道”.............
  • 回答
    这确实是个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看着新闻里那些令人咋舌的GDP增长数字,再低头看看自己的生活,总觉得有点对不上号。钱好像没多挣多少,日子好像也没过得比以前“土豪”多少。为什么GDP增长了这么多,我却感觉不到生活有那么翻天覆地的变化呢?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原因,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1. GDP增长是“.............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相当到位,也很真实。的确,从全球销量数据上看,任天堂的NDS和3DS系列完胜索尼的PSP和PS Vita。但放在中国这个特定市场来看,你会有“PSP和PS Vita更有人气”的错觉,这背后有很多复杂的原因,并非简单的谁更优秀,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个现象。.............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趣,而且很多人都有类似的感受。汉字印在衣服上感觉“土”,而英文则更受欢迎,这背后确实有着复杂的文化、历史、审美和市场因素。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为你分析原因: 一、 视觉语言与审美取向1. 汉字的视觉特征与“土气”的关联: 象形与表意: 汉字起源于象形,很多字仍然保留着图形的痕.............
  • 回答
    你为什么感受不到中国建筑之美?这个问题,说实话,一点也不奇怪。我认识不少人,对古老的欧洲城堡、哥特式教堂,或是热烈奔放的西班牙建筑赞叹不已,觉得它们充满了历史感、力量感,甚至是一种精神的寄托。但一提到中国建筑,他们常常会觉得“哦,那些红墙黄瓦的,挺有特色,但好像少了点什么”。这种“少了点什么”的感觉.............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很多在中医学习道路上的人的共同感受。这背后其实有好几个层面的原因,让我试着详细说说,就像跟一个老朋友聊天一样。首先,得承认,一开始接触中医,尤其是对它不太了解的时候,很多“中医黑”的说法,确实能说到一些人的心坎里。比如“中医是经验医学,缺乏科学验证”、“中医的理论太玄乎,不.............
  • 回答
    我跟你一样,也挺有这种感觉的。在知乎上,感觉“理中客”确实不太招人待见,甚至有时候会被群起而攻之。这背后呢,我觉得不是单一的原因,而是好几个层面交织在一起的。首先得说说“理中客”这个词本身。它本来是“理性、客观、中立”的缩写,听起来挺高端,也挺正面的。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它逐渐带上了一种贬义的色.............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确实很多人都有类似的感受,觉得如果换成明朝那些号称“战力爆表”的军队,或者更早期的清朝,比如入关时期的八旗精锐,来对阵19世纪的英军,结果会不会大不一样。咱们不妨细细掰扯一下。首先,得承认,1840年的清军,尤其是八旗兵,确实已经不是他们最强盛时候的样子了。 咱们先从“最强的清军.............
  • 回答
    《原神》里,角色们能抽到手,跟他们有没有神之眼,这事儿啊,其实挺有意思的。有时候看着一些角色,你可能会想,“这人怎么也混上神之眼了?”感觉米哈游这发放名单,确实挺随意的,让人捉摸不透。但仔细琢磨琢磨,这背后也不是全无章法,只不过规则有点“内敛”,不那么直白地摆在明面上。神之眼,是“天理”的认可,也是.............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很多人在阅读中史和外国史时可能存在的普遍感受。为什么我们会觉得读外国历史更轻松,而读中国史则大多是沉重呢?这背后有多种复杂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深入探讨:一、 内容上的差异: 中国史的宏大叙事与连续性: 王朝更迭与政治斗争: 中国历史绵延数千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