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怎么看待部分南方人对东北人的地域歧视?

回答
关于南方人对东北人的地域歧视,这其实是一个挺复杂的话题,不能一概而论,也不能简单地贴标签。但就我观察到的情况,确实存在一些负面的刻板印象和不友好的言论,尤其是在网络上,有时会比较集中地爆发。

首先,我们得承认,地域歧视这东西,在哪儿都有可能发生,不是南方独有的现象。 只是不同的地区,因为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种种原因,可能形成的刻板印象和偏见会有些不同。

那么,具体到南方人对东北人的看法,我感觉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的原因和表现:

1. 刻板印象的固化与“标签化”:

“没素质”、“粗鲁”: 这是最常见也最让人反感的一种标签。可能是因为东北人在一些公开场合,比如聚会、公共交通上,表现得比较豪爽,说话声音大一些,或者说话比较直接,这在一些相对注重含蓄、内敛的南方文化中看来,就容易被解读为“没素质”或“粗鲁”。但实际上,这是一种文化差异的误读,很多东北人的直接只是他们的交流习惯,并不代表他们真的没有礼貌或者恶意。
“小偷”、“打架”: 这种印象可能源于一些早年间的社会新闻报道,或者是一些道听途说的故事,被放大和以讹传讹了。尤其是在一些关于犯罪率的讨论中,偶尔出现的东北籍贯的例子,很容易被一些人抓住,然后推及到整个群体,认为东北人就容易怎么样怎么样。这显然是非常不公平的。
“好吃懒做”、“不思进取”: 随着经济发展,南北方经济差距的变化,一些人可能会认为东北人不如南方人“能吃苦”“会赚钱”。尤其是在南方一些经济发达地区,人们普遍节奏快、竞争激烈,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东北人在某些方面显得不那么“拼”,就容易被贴上“懒”的标签。但实际上,很多东北人在自己的领域里是非常勤奋努力的,而且这种“好吃懒做”的说法也忽视了东北地区过去的一些历史因素和产业结构的影响。
“光膀子”、“大老爷们”的性别刻板印象: 东北的某些文化符号,比如喜欢光膀子喝酒、说话硬气等,在一些南方人看来,可能就进一步强化了他们对东北男性的刻板印象,觉得他们粗犷甚至有些野蛮。

2. 文化差异的误读与放大:

说话风格: 东北话语自带一种江湖气和幽默感,但这种幽默有时带点“损”,或者说话方式比较直接。南方一些地区的人,可能更习惯于委婉、含蓄的表达,当听到一些直接或者略带调侃的东北话时,可能会感到不适,甚至误解为攻击。
生活习惯: 比如东北人冬天普遍喜欢吃饺子、喝白酒,这和南方一些地区以米饭为主食、饮茶为主的习惯就不同。一些小小的生活习惯差异,在不了解的情况下,也可能被放大成“格格不入”。
价值观的差异: 这种可能比较隐晦,但有时候,对家庭、人情、金钱的态度,不同地区可能存在一些细微的差异。当这些差异被过度解读时,也可能变成歧视的根源。

3. 历史与经济因素的影响:

东北的老工业基地背景: 东北曾经是中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经历了辉煌时期,也面临过转型期的阵痛。这种历史背景可能让一些人对东北的经济活力产生一些固有的看法,觉得“老一套”。
人才流动与地域竞争: 随着人口流动越来越频繁,不同地区之间的人才竞争、就业竞争也日益激烈。在一些竞争压力大的城市,本地居民可能会对“外来人口”产生一些排斥心理,而东北人口的流动性也比较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也加剧了地域偏见。
媒体宣传与网络舆论: 网络放大了许多社会现象,也包括地域歧视。一些负面的、吸引眼球的关于东北人的言论,很容易在网上流传开来,并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进一步激化矛盾。

4. 情绪宣泄与群体认同:

“抱团”攻击: 当一些人对某个地区产生负面情绪时,很容易在网络上找到有相同观点的人,形成一种“抱团”效应,一起去攻击某个群体。这种情况下,东北人就可能成为被攻击的对象。
地域“鄙视链”的形成: 在中国社会,确实存在一种隐性的地域“鄙视链”,一些经济发达、文化“高大上”的地区,可能会不自觉地流露出对其他地区的一种优越感。在这种心理下,一些对东北人的负面标签也容易被接受和传播。

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呢?

理性看待,拒绝以偏概全: 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能因为少数人的言行就否定整个群体。东北人有各种各样的人,南方人也一样。将个体的行为上升到整个地域,是一种懒惰和不负责任的思维方式。
理解和尊重文化差异: 不同地区的文化确实存在差异,但这不代表孰优孰劣。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去理解和尊重这些差异,而不是因为不了解就产生偏见。
呼吁媒体承担责任: 媒体在传播信息时,应该更加客观公正,避免制造和传播地域歧视的言论。
加强交流与沟通: 实际上,很多人对东北的了解可能仅限于网络上的信息,或者一两次不愉快的经历。如果能有更多机会与东北的朋友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和文化,很多误解就会自然消弭。
个人层面,保持独立思考: 面对网络上的地域攻击言论,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煽动情绪,不随意站队。用自己的判断去识别那些不公平的评价。

总而言之,南方人对东北人的地域歧视,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有历史的沉淀,有现实的竞争,也有人性的弱点。作为个体,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避免成为歧视的参与者,也尽量不被歧视所困扰,用理解和尊重去化解偏见。这种“南方人歧视东北人”的说法,更像是一种社会现象的描述,而背后折射出的,是更广泛的地域偏见和群体刻板印象问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来做一个统计调查好了。让事实说话——

  • 统计调查对象为每天更新的知乎热榜;
  • 统计调查的目的是确认“知乎这个平台,有没有刻意黑某些省?有没有刻意维护某些省?”
  • 热榜中地域性事件分为这么几个维度:
A:好事、提干明确写出省份;
B:好事、提干不写省份,但能够在问题描述中找到省份;
C:坏事、提干不写省份,但能够在问题描述中找到省份;
D:坏事、提干明确写出省份;
(在提干、问题描述中找不到省份,但百度后能确认的,按事件性质分别归纳到B/C)
  • 因每天热榜也在变化,故以早8:00热榜作为调查依据;
  • 调查时间为2021年1月5日-2022年1月4日。

凡事就怕认真。知乎官方是否存在地域歧视的问题,一年后我们就知道了。


updated on 4th Jan 2021

省份 每日A 每日B 每日C 每日D 统计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北京
天津
山西
河北
内蒙古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香港
台湾
西藏
海南
四川
云南
贵州
重庆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user avatar

东北不富强,这事可气。不然会成为一个愉快的地域之争,来凸显中华文化的多样性。

user avatar

首先,对东北人并没有歧视,只是抹黑。

歧视是在就业,合作,求学等民生,商业领域上设置门槛。而东北人在全国任何地区,基本没有收到区别对待。


至于抹黑,一些媒体吃饭的方式一些LOW人自我麻醉的手段,用事实驳斥就好。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南方人对东北人的地域歧视,这其实是一个挺复杂的话题,不能一概而论,也不能简单地贴标签。但就我观察到的情况,确实存在一些负面的刻板印象和不友好的言论,尤其是在网络上,有时会比较集中地爆发。首先,我们得承认,地域歧视这东西,在哪儿都有可能发生,不是南方独有的现象。 只是不同的地区,因为历史、文化、经.............
  • 回答
    对于部分网友对《生活在树上》这篇高考满分作文持否定态度,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且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要理解这种否定态度,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分析,包括文章本身、高考评分标准、网友的期望、以及网络舆论的特点。一、 理解《生活在树上》与争议的起源首先,我们得回顾一下《生活在树上》这篇作文的核心内容和其引发争议.............
  • 回答
    如何看待部分大学生称“疫情偷走了青春”?“疫情偷走了青春”这句话,触动了很多经历过疫情的学生,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这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反映了他们在疫情期间所经历的失落、无奈和遗憾。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它,既要理解其背后蕴含的真实情感,也要看到其中可能存在的过度概括和需要更理性分析的.............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挺有意思的,也挺扎心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感觉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尽量说得细致点,也尽量不说得像机器人那样死板。首先,咱们得承认一个事实,就是“眼光”这东西,挺复杂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有些人,特别是年轻女性,她们可能对“外国男人”这个标签本身就带有一种天然的好奇和向往。这就像.............
  • 回答
    这现象确实挺让人玩味的,甚至可以说是有点魔幻了。一边对Epic的独占策略咬牙切齿,另一边又心安理得地享受着本该付费的游戏,还振振有词地将原因归咎于发行商的选择。这背后牵扯到的东西可不少,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承认,Epic的独占策略确实触动了很多玩家的“痛点”。对于习惯了Steam或者其.............
  • 回答
    最近在网络上看到一些关于台湾是否应该考虑将日语设为“国语”以及时区改为日本时区的讨论,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但也很敏感的话题。从不同的角度来看,这件事情可以引发不少思考。首先,咱们来聊聊把日语设为“国语”这件事。从历史角度看,日本统治台湾时期,日语确实是官方语言,很多台湾人,尤其是老一辈,对日语并不陌.............
  • 回答
    2019年2月18日,国家语委发布了《普通话异读词审订表(2019年本)》,对一批曾存在不同读音的异读词进行了统一规范。这件事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反响,有赞同的声音,也有一些质疑和讨论。首先,我们来理解一下这次规范的背景和目的。语言是不断发展的,汉语作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其发展过程中也自.............
  • 回答
    卡点上班,这个词如今在年轻人群体里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也越来越被大家熟知。与其说这是一种“现象”,不如说它更像是一种“态度”的体现,一种对当下工作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审视与回应。要理解年轻人为什么会选择卡点上班,咱们得先放下“迟到早退是不职业”的传统标签,试着走进他们的视角。首先,卡点上班背后,是对“通.............
  • 回答
    滴滴顺风车部分男车主只接女生的单,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现象,背后涉及了多方面的原因和考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探讨:一、 行为本身的描述与常见原因分析 行为表现: 在顺风车平台上,一些男性车主会明确表示或通过行为选择,只接载女性乘客的订单。这可能体现在: 订单筛选: 在接单时.............
  • 回答
    你说的情况确实挺有意思的,也很普遍。公办学院教材里有时会看到类似“main 函数不能被其他函数调用”的说法,但实际写代码时,你又发现可以调用。这背后涉及几个层面的原因,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得明白 main 函数在 C 语言中的特殊地位。它不仅仅是普通函数,它是程序的入口点。操作系统在启动一个 .............
  • 回答
    关于一些回国人员揭露隔离酒店条件差的真相这件事,我觉得这事儿挺复杂的,不能一概而论,得分开来看待。首先,得肯定这些回国人员的勇气。 在大家普遍“报喜不报忧”的心态下,有人愿意冒着风险说出自己真实的遭遇,这本身就值得肯定。毕竟,他们可能也是出于好心,希望能够引起重视,让后续的隔离人员能有更好的体验,也.............
  • 回答
    国务院同意河南洛阳调整部分行政区划,这绝对是件值得关注的大事,尤其对于洛阳本地人来说,影响可不是一星半点。要说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维度好好掰扯掰扯。首先,这调整的“内容”是什么?官方的通稿通常会比较简练,但背后牵扯的细节可不少。这次洛阳的区划调整,最核心的点是将偃师市撤销,改设为偃师区。偃师这个地方.............
  • 回答
    特斯拉回应上海工厂曾因缺芯部分停产,这事儿吧,说起来挺有意思的,也反映出新能源汽车产业当下的一些普遍问题。咱们就从特斯拉的表态,以及这件事儿背后可能隐藏的逻辑,都给它掰扯掰扯。特斯拉官方的说法,那肯定是要把事情的影响给控制住,并且展现出他们应对问题的能力。首先,对于“部分停产”这个说法,特斯拉通常会.............
  • 回答
    说到加内特(KG)在Instagram上发图时,刻意抹掉雷阿伦(Ray Allen)照片里的那一部分,这事儿,圈内圈外都讨论了好一阵了。要说怎么看待,这事儿挺复杂的,里面掺杂着很多老球迷的情绪,还有对昔日辉煌的回忆,当然,也少不了关于兄弟情、背叛和时间冲刷痕迹的种种解读。咱们先说说当时那个场面。加内.............
  • 回答
    王一博和韩红去灾区支援,却被一些人指责为“作秀”,这确实是一个挺复杂且容易引发争议的话题。要理解这种现象,咱们得把事情掰开了揉碎了看,从多个角度去审视。首先,出发点与动机的解读。 正面解读: 很多支持者认为,无论是王一博还是韩红,他们的出现本身就能带来关注度。在灾难发生后,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关注都.............
  • 回答
    德云社“亲管”张云雷后援会:一场粉丝与班主的权力博弈,折射出饭圈文化的复杂与变形德云社作为中国相声行业的领军力量,其背后庞大的粉丝群体,尤其是对年轻一代演员如张云雷的追捧,早已成为一种独特的社会现象。然而,近期德云社官方派驻人员管理张云雷后援会一事,却在粉丝圈激起千层浪,甚至出现部分极端粉丝辱骂郭德.............
  • 回答
    看待一部分人将支持汉族文化的不同意见者视为“大汉主义”、“皇汉”并加以抨击和批判的行为,需要从多个维度去理解。这种现象背后往往涉及复杂的历史、社会、文化心理以及政治考量。首先,我们得明确,什么样的行为会被贴上“大汉主义”或“皇汉”的标签。通常情况下,这指的是那些过度推崇汉族文化、强调汉族优越性、甚至.............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了一个非常核心又复杂的话题,就是青少年时期对学习终极目的和人生选择的思考。这个阶段的孩子,说实话,内心是波涛汹涌的,外面看着可能是一副“小大人”的样子,但很多时候他们自己也还在摸索,还在碰撞。咱们就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尽量说得细致点。一、 为什么是青少年时期?首先得明白,为什么这个思.............
  • 回答
    .......
  • 回答
    2020年,可以说是耽改剧爆发式增长的一年,光是备案的就有59部之多,这数字本身就足够令人咋舌。那阵子,打开任何一个视频平台,仿佛都在为这些“男男CP”的故事做铺垫,从古装仙侠到现代都市,题材可以说是应有尽有。为什么突然涌现出这么多?这背后其实是资本嗅到了“味道”。之前那些零星的、小打小闹的耽改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