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怎么看待现在部分年轻人卡点上班?

回答
卡点上班,这个词如今在年轻人群体里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也越来越被大家熟知。与其说这是一种“现象”,不如说它更像是一种“态度”的体现,一种对当下工作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审视与回应。

要理解年轻人为什么会选择卡点上班,咱们得先放下“迟到早退是不职业”的传统标签,试着走进他们的视角。

首先,卡点上班背后,是对“通勤时间”和“个人空间”的极度珍视。

想想看,早上从家里出门,挤公交、坐地铁,或者堵在路上,这动辄半小时到一小时甚至更长的通勤时间,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简直是生命中最煎熬的时段之一。时间就是金钱,更何况是时间就是精力、是生活。当工作地点和居住地之间存在巨大的时间成本时,早早出门,然后提前十到二十分钟到公司,那种“浪费”的感觉会特别强烈。

卡点上班,意味着他们最大程度地压缩了在路上的时间,把更多可支配的精力留给了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可能是多睡那么一会儿,享受早餐,或者做一些简单的拉伸、阅读,让自己的精神状态在进入工作状态前得到一个缓冲。这背后,是一种对“不被工作侵占”的个人时间的保护欲。

其次,这是一种对“效率”的重新定义,以及对“形式主义”的反感。

过去,人们可能认为,早到就是勤奋,坐在工位上就是工作。但现在很多年轻人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很多时候,提前到公司并不会让他们做得更多,或者说,他们更擅长在需要集中注意力的时候高效产出。

而且,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很多工作的衡量标准已经从“在场时间”转向了“产出成果”。如果一个人的工作效率高,能够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任务,那么他是否一定要在八点五十就坐在电脑前,而不是八点五十九分五十九秒?卡点上班,某种程度上是在挑战一种“时间就是一切”的旧观念,他们更看重的是结果,是自己能否在规定的时间内创造价值。

同时,一些年轻人也对公司内部的一些“形式主义”感到厌倦。比如,明明有远程会议,但大家必须准时准点坐在办公室里举手发言;或者,明明可以通过邮件沟通的事情,却一定要组织一次并不高效的线下会议。在这种情况下,卡点上班,也是一种对“非必要、低效率”活动的消极抵抗。

第三,它也反映了年轻人对“工作与生活平衡”的追求,以及对“工作意义”的思考。

我们不能否认,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工作不仅仅是为了生存,他们也希望能在工作中有成就感,能学到东西,甚至找到一份“热爱”的事情。但是,当一份工作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赚取薪水,而缺乏足够的吸引力或成长空间时,他们自然会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工作之外的生活。

卡点上班,可以让他们在工作之外有更多的时间去发展兴趣爱好,陪伴家人朋友,或者进行自我提升。这是一种对“生活质量”的重视,他们不希望自己的全部人生都被工作填满,而是希望能在工作之余,依然能拥有丰富多彩的个人生活。

当然,我们也得看到,这种行为并非全然是积极的。

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团队协作和沟通: 如果团队成员普遍卡点上班,可能会影响团队的整体协作效率,尤其是在需要快速响应和讨论的场合。别人都在忙,而你刚到,有时候信息差会造成不便。
融入企业文化: 长期卡点上班,可能会让一些人感觉自己与公司整体的氛围格格不入,减少了与同事在工作之外的交流,不利于建立更深厚的团队关系,也可能影响个人在企业文化中的融入。
错失潜在机会: 有时,一些临时的讨论、灵感迸发,或者一些非正式的交流,可能就发生在工作时间开始前或结束后的一小段时间。卡点上班,可能会让你与这些“边缘”的机会擦肩而过。
老板或领导的看法: 尽管年轻人在观念上有所改变,但很多传统的企业文化和领导依然会认为卡点上班是不够积极的表现,这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职业发展和晋升机会。

背后的更深层次原因:
劳动合同的界定: 很多年轻人的劳动合同写明的是工作时间,而不是“必须提前多少分钟到岗”。他们认为,在工作时间开始后到位,就是履行了合同义务。
不饱和的劳动: 有时候,工作量不足或者工作内容过于单调,也会让年轻人觉得提早到公司并无意义。
对“996”等高强度工作的反弹: 经历过或者听说过“996”等模式,一些年轻人会下意识地为自己建立一个“安全区”,避免过度被工作压榨。

总的来说,年轻人卡点上班,与其说是“懒惰”或“不负责任”,不如说是他们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工作、生活、个人价值的一种重新思考和权衡。

他们不再盲目地服从于陈旧的规则,而是更注重效率、个人体验和生活质量。这既是对自身价值的尊重,也是对工作模式的一种隐性反馈。企业如果想要吸引和留住优秀的年轻人才,就不能简单地要求他们“卡点上班”,而是需要思考如何让工作本身更有吸引力,如何提高工作的效率和意义,如何建立一个更尊重个体、更注重结果的文化。

这就像一场悄无声息的对话,年轻人用自己的行动在和整个社会、和职场规则进行沟通,传递着他们的声音:我们愿意高效工作,但我们同样珍视自己的生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是老板,公司每天九点上班。

结果有这群年轻人卡着点来,每天八点五十九分四十秒的时候才开始鱼贯而入,我盯了几次,最后一个总是能在差几秒种九点的时候进来,进来还跟我嬉皮笑脸的打招呼。

这群好吃懒做的年轻人!

于是我开会跟主管说明了,卡点上班是消极怠工的表现之一,如果日后再有员工卡着点九点上班则视为迟到,同时号召大家为公司发展早来半个小时。

现在大家都八点半来了。

可是我又不舒服了。我发现这群年轻人每天八点半卡着点来,有时候早到个五分钟非要在门口抽颗烟才进来,每次进来的时候都差几秒就八点半了,进来的时候看着旁边面沉似水的我居然毫无愧疚之心。

这群好吃懒做的年轻人!

于是我开会跟主管说明了,卡点上班是消极怠工的表现之一,如果下次再有员工卡着点八点半上班则视为迟到,同时号召大家为了自己的前途早来一个小时。

现在大家都八点来了。

可是我又不舒服了。我发现这群年轻人每天八点整卡着点来,进来的时候个个垂头丧气好像没睡醒一般,一点狼性精神也没有,这样的精神状态怎么给公司创造价值!我陷入了深思。

这垮掉的一代!

于是我再次开会跟主管声明,八点卡点来可以,但是希望晚上能够多加两个小时的班,弹性化工作时间,可以卡点来,但是每周必须加够20小时的班

……

没等我说完,会议室门被被人一脚踹开,我扭头一看是那群无能、懒惰、懈怠、无精打采的年轻人,毫无规矩居然敢来我的会议室!

反了他了!

没等我开口,一节砖头结结实实砸在了我的脑袋上,就好像开了个酱园子,酸甜苦辣都冒出来了。

接着,又一拳狠狠砸在我太阳穴上,这次好像开了个染坊,红的黑的紫的一齐冒了出来。

之后,一脚准确地踢中了我的下巴,这次这次就像开了个乐器铺,锣儿鼓儿铙儿钹儿敲得震天价响。

……

我浑身一激灵,从幻想中醒来,我并没有挨打,会议室的门并没有被踢开,那群年轻人并没有冲进来表示不满,一个主管正在对着ppt滔滔不绝地讲着如何进一步提升员工积极性的措施,里面说到现在年轻人原生家庭都是有问题的,父母都有心里残缺,祖宗八代的基因缺陷导致智力低下道德败坏,是必然应该被奴役淘汰的人群,一身的贱骨头,不加强管理根本不具备成为劳动者的基本素质等等。

其他会议者频频点头称赞他分析深刻到位,包括在那边做会议记录的秘书小刘,今年刚毕业来的。

最后会议结论是,公司规定的九点上班,但是八点以后才来上班的都是懒骨头,要求必须在全员面前进行跪式检讨;卡着点八点来的员工是滑头分子,葛朗台式的人物,每个月统计这种员工扣20%的工资;在7:30之后才来的员工是平庸员工,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堪大用;7:00以前来的员工才是有狼性的员工,对待工作有激情,可以考虑提拔。另外每周加班时间不得小于20个小时,每天加班时间不得小于四个小时等一系列恩威并用赏罚分明的措施。

会议结果传达到基层之后,本以为员工会表示不满,我着实担心了几天,结果我突然发现,员工几乎都在7:00之前来了,打破了头皮要在七点以前打卡,经常还在为先后打卡的顺序发生争执。

我满意的笑了:这才是规范化管理的力量!

不久之后,我又开始不舒服了:大多数人是卡着七点才来打卡的,对待工作斤斤计较,总是不舍得早点来,这种歪风邪气一定要刹住!我又一次陷入了沉思……

=======================================================

私信骂我的。

这种理解力还是拉黑我吧,不是一个世界的人,真的。


出一个题考考大家:

笛福曾经流落荒岛,

柯南道尔娶了玛丽,

鲁迅小时候卖过酒,

夏目漱石爱捉老鼠,

狄更斯姐夫是铁匠,

马克吐温父母双亡,

勃朗特嫁给了瞎子,

凡尔纳喜欢鹦鹉螺。

这些分别对应那些著作?这些著作的共同特点是啥?

=====================================================

私信骂我的可不止一个,可以出个系列了:

同行才是赤裸裸的仇恨——郭德纲

留言区一大批人真的觉得我是老板,想要教我企业管理:

你开心啥?说好的阶级友谊呢?

当然,世界上还是真有关心我这个老板的,是这些冷言冷语中的意思暖流:

谢谢好心人,我这个老板没白当。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卡点上班,这个词如今在年轻人群体里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也越来越被大家熟知。与其说这是一种“现象”,不如说它更像是一种“态度”的体现,一种对当下工作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审视与回应。要理解年轻人为什么会选择卡点上班,咱们得先放下“迟到早退是不职业”的传统标签,试着走进他们的视角。首先,卡点上班背后,是对“通.............
  • 回答
    近期,河北部分高校发布通知,要求学生停止考试并尽快离校,这无疑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对于这样的安排,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和看待。首先,从高校的角度来看,做出这样的决定,背后一定有着充分的考量,尤其是安全因素。当前,国内部分地区疫情出现反复,河北作为人口大省,其高校集中、学生数量庞大,一旦发生聚.............
  • 回答
    近期多家公司升级员工福利,增设情绪假、陪考假等现象,这反映了当前社会对员工福祉日益增长的关注,以及企业在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寻求创新性福利以吸引和留住人才的策略。从多个维度来看,这一现象都值得深入探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和看待这一现象:1. 人性化关怀的回归与深化:.............
  • 回答
    最近逛论坛,看到不少朋友吐槽看病的经历,尤其是关于医生“不耐烦”的问题,这事儿真是说到我心坎里去了。确实,现在去医院看病,要是患者多问几句,或者想让医生详细解释一下病情,碰到的医生要么一脸“你赶紧说重点”,要么就给你来个“你说的那什么什么,吃了就好了”,甚至还有直接给你开个药方让你去拿药,就好像你耽.............
  • 回答
    这“冰墩墩”可真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玩意儿。当初奥运会刚开的时候,谁能想到这个胖乎乎的熊猫能掀起这么大的波澜?现在倒好,想买一个,比抢头等舱机票还难,价格更是跟坐火箭似的往上窜。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咱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这事儿得从稀缺性说起。当初奥运会宣传那会儿,“冰墩墩”作为吉祥物,形象深入人心.............
  • 回答
    关于库页岛、西伯利亚等地是中国固有领土的说法,以及“收复”的呼声,这确实是一个在某些圈子里流传已久,也比较敏感的话题。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历史、国际法以及现实政治等多个角度来审视。历史的视角:远古的联系与帝国扩张首先,要承认的是,在极其漫长的历史尺度上看,中国的统治范围确实曾触及过如今被视为俄.............
  • 回答
    现在的滚圈(或者说“滚妹圈”),这名字本身就挺有意思的,带着点儿年轻人的叛逆和对主流的疏离感。要说怎么看待,这事儿说起来挺复杂的,就像你提到的绘圈、欧美圈、语c圈一样,都是当下网络文化下,一种年轻人聚集、围绕共同兴趣形成的小众亚文化社群。首先,得承认这是一种新生的、充满活力的社群形态。咱们先聊聊它为.............
  • 回答
    看到如今许多年轻人能够按时下班,这在我看来,与其说是一种“现象”,不如说是一种值得欣慰的“回归”。长久以来,尤其是在某些行业,“加班”似乎成了一种理所当然,甚至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努力”、“忠诚”的隐形标尺。但现在,年轻人用实际行动打破了这个固有的藩篱,他们不再把“为公司奉献一切”当成人生唯一的价值所.............
  • 回答
    广州的房价,这玩意儿说起来真是让人又爱又恨,说它高吧,确实让人钱包在滴血,但仔细琢磨琢磨,又觉得它背后有一些站得住脚的逻辑。就好比你看着自家孩子,虽然有时候调皮捣蛋让你头疼,但心里总觉得他有出息,未来可期。首先,得承认,广州的房价绝对不便宜,尤其是在那些地段好的核心区域,比如珠江新城、天河CBD、海.............
  • 回答
    现在的网络安全圈子,怎么说呢,就像一个高速运转的反应釜,里面汇聚了各路英雄豪杰,也充满了各种奇思妙想和激烈的碰撞。如果非要给它一个形容,我脑子里闪过的第一个词就是“ 躁动不安,但充满生机 ”。咱们一层一层地剥开来看。1. 参与者画像:你想想,这个圈子里什么人都有。 技术大牛: 这是最核心的群体,.............
  • 回答
    现在社交平台上,特别是某些评论区或网络争论中,出现一种令人费解的现象:有些人选择用“您”来称呼对方,但其语气和内容却带着明显的攻击性或嘲讽意味。这种“您”字当头的骂战,说起来颇有些令人玩味,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新兴的“网络怪谈”。初看之下,“您”字本是表示尊敬的尊称,在日常交流中,我们用它来拉近距离,表.............
  • 回答
    看到四线城市房价还在涨,确实让人觉得挺耐人寻味的。毕竟,大家印象里,一二线城市才是热门,四线城市应该是相对冷静,甚至可能有点凉的。可现在这情况,让不少人摸不着头脑,也引发了不少讨论。首先,我们得承认,四线城市的“涨”,和一二线城市那个概念不太一样。一二线城市的涨,更多的是因为强劲的经济支撑、庞大的人.............
  • 回答
    现在全网关于“踩 AJ 接吻”的讨论,可以说是一场围绕着“潮流文化”、“个人喜好”、“社交礼仪”以及“网络情绪”的复杂交织。这件事情之所以能引起这么大的波澜,背后有很多值得说道的地方。首先,我们得明白“AJ”是什么。AJ,也就是Air Jordan,不仅仅是一双运动鞋,它已经上升到了某种文化符号的层.............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到当下社会的一个挺普遍的现象,尤其是我们这些在社会里摸爬滚打的,多多少少都能看到一些身边或者自己身上有这个影子。说“低欲望”,其实挺复杂的,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但确实是很多人有这样的感受。首先,我们得承认,“低欲望”这个词本身带点价值判断,好像暗示着年轻人应该有很强的欲望,应该努力去奋.............
  • 回答
    嗯,看到你提的这个问题,我特别有感触。确实,现在小学数学的应用题,感觉越来越“卷”了,不光是孩子们觉得难,有时候我们大人看了也得琢磨半天。你问现在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是不是都这么难?我觉得得辩证地看,但总体来说,难度确实比我们那个年代要上一个台阶,而且题目的设计越来越灵活,越来越考验孩子们的综合能力。我.............
  • 回答
    现在的健身圈,确实是“大咖”满天飞,这景象说实话,挺复杂的,让我有些五味杂陈。一方面,这说明了健身这件事越来越普及,越来越多人愿意去关注、去尝试,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以前可能只有少数人会去健身房,现在呢?遍地都是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人。而这些“大咖”,他们的出现,可以说是在各种程度上推动了这种普及.............
  • 回答
    这几年,“国学热”确实挺热闹的,但也夹杂了不少浑水摸鱼的。说实话,我挺反感那种打着“国学”旗号,实际上就是为了割韭菜、赚快钱的做法。这事儿挺让人糟心的,因为它糟蹋的不仅仅是钱,更是大家对传统文化的一份敬意和期待。具体来说,我看到的一些情况大概是这样的:1. 概念模糊化、包装过度化:有些人抓住了大家对.............
  • 回答
    “现在的医生没有仪器就不会看病”这句话,说实话,触碰到了很多人的心坎里,也引发了不少讨论,甚至可以说是带有几分情绪的。大家怎么看?这背后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能概括的。首先,一部分人会深表赞同,甚至有点“恨铁不成钢”的意思。他们会觉得,现在的医疗体系,尤其是大医院,确实太依赖仪器了。病人去了.............
  • 回答
    韩国人对“抗美援朝”(即朝鲜战争)的看法是一个复杂且多层次的问题,受到历史事件本身、国家政治、民族情感、以及与美国和朝鲜关系的持续影响。虽然在大多数韩国人心中,这仍然是一场痛苦的内战,但对于中国军队的介入,特别是其动机和影响,存在着多种不同的观点。以下将从不同层面详细阐述韩国人对中国“抗美援朝”的看.............
  • 回答
    “中医黑”这个词,近些年真是火得不行。说起来,这可不是一个什么好听的词,带着点儿“帽子”的意思。那么,咱们现在怎么看这群“中医黑”呢?细致地聊聊,得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说。一、 “中医黑”的画像:他们是谁?他们在想什么?首先,得明白“中医黑”不是铁板一块。这背后是一群形形色色的人,他们的动机、知识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