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现在怎么看待中医黑呢?

回答
“中医黑”这个词,近些年真是火得不行。说起来,这可不是一个什么好听的词,带着点儿“帽子”的意思。那么,咱们现在怎么看这群“中医黑”呢?细致地聊聊,得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说。

一、 “中医黑”的画像:他们是谁?他们在想什么?

首先,得明白“中医黑”不是铁板一块。这背后是一群形形色色的人,他们的动机、知识背景、以及表达方式都不尽相同。

科学主义者/理性主义者: 这类人往往受过现代科学训练,对中医的理论体系,比如阴阳五行、经络穴位等,感到难以理解,甚至觉得是“玄学”。他们更倾向于相信有明确的实验证据、可重复的临床试验来支撑疗效。当他们看到一些中医的说法与现代医学的原理冲突,或者缺乏严谨的科学证据时,就会产生质疑,甚至公开批评。他们认为,中医的一些理论和方法,在今天看来已经过时,甚至可能存在误导。

受害者/经历者: 有些人可能曾经因为中医的治疗,或者看了某些不靠谱的中医,结果耽误了病情、身体受到了伤害,或者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却收效甚微。这些负面经历让他们对整个中医体系产生不信任,甚至带有抵触情绪。他们会通过分享自己的遭遇,来警示他人,表达不满。

利益相关者(警惕的眼光): 这种说法比较复杂,也容易引起争议。指的是一些人,可能出于某些利益考虑,比如推广某种替代疗法、或者在现代医学领域有竞争关系,而对中医进行负面评价。当然,这部分人占比如何,很难有确切的数字,但确实存在这种可能性,需要我们保持警惕,不盲目接受任何一方的观点。

网络时代的“杠精”/跟风者: 互联网放大了许多声音,有些人可能本身对中医并没有深入了解,但看到网上有人批评中医,就跟着起哄,或者为了吸引眼球、获得关注,故意发表一些激烈的言论。这部分人更多是参与到一种话语的制造和传播中,不一定有很深的个人思考。

二、 “中医黑”的论点:他们通常会说什么?

“中医黑”的攻击点也很多样,总结起来大致有这么几类:

1. 缺乏科学证据: 这是最核心的论点。他们认为中医的很多理论,比如“虚火”、“湿气”等,无法用现代科学的语言去解释,其疗效也缺乏大规模、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来证明。例如,他们会质疑中药的成分、药理作用,以及针灸、推拿等疗法的机理。

2. 疗效不确切/夸大疗效: 有些批评者认为,一些中医诊所或个人,存在夸大疗效、虚假宣传的情况,用一些“包治百病”、“起死回生”的宣传语来吸引病人,但实际效果却差强人意。

3. 安全性和副作用: 一些中药可能会有毒副作用,或者在炮制、配伍不当的情况下产生不良反应。如果缺乏规范的煎煮和使用指导,也可能对身体造成损害。

4. “伪科学”的标签: 这种说法是最具攻击性的。直接将中医定义为“伪科学”,认为其理论体系不符合科学方法论,其存在就是对科学的污染。

5. 对中医的“改革”建议(也可能被认为是“黑”): 有些人并非完全否定中医,而是希望中医能进行“现代化改革”,比如用现代科学的方法去验证、去解释、去优化,甚至认为中医应该被“淘汰”,被现代医学“取代”。这种态度,对于很多中医支持者来说,也是难以接受的。

三、 我们该如何看待“中医黑”?

面对“中医黑”,一味地排斥或者一味地认同,都可能失偏。更理性的态度是:

1. 区分“质疑”与“攻击”: 科学的进步离不开质疑。对中医提出科学的、有理有据的质疑,比如要求更多的临床证据、解释其作用机理,这是推动中医发展和进步的动力。但这和那些带有侮辱性、煽动性、或者完全不顾事实的攻击,是需要区分开的。

2. 警惕“一刀切”的思维: 中医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包含了很多不同的理论、方法和实践。不能因为某些中医从业者的不当行为,或者某些理论的局限性,就全盘否定整个中医。正如现代医学里也有庸医和误诊,不能因此就否定现代医学。

3. 关注个体经历,但也需理性分析: 那些因为中医而受伤害的个体经历,是值得同情的,也应该引起重视。但同时,我们也需要分析这些经历的真实性,以及是否是因为非规范操作、误诊误治,还是中医本身的根本性问题。

4. 鼓励“科学中医”的发展: 事实上,很多致力于中医现代化的学者和医生,他们同样在努力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中医,去验证其疗效,去阐明其机理。他们可能并不认同“中医黑”的某些极端观点,但他们的工作,恰恰是回应科学质疑的重要途径。我们可以支持这种“科学中医”的发展。

5. 辨别信息来源,保持独立思考: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观点都有。我们不应该被片面的信息所误导,更不应该因为某个“大V”的言论就轻易站队。多方查证,理性分析,形成自己的判断,这是最重要的。

6. 理解中医的“中国特色”: 中医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生产生活实践和与疾病作斗争中形成的宝贵遗产。它的理论体系和诊疗模式,与西方医学有着显著的差异。完全用西方的科学标准去套用,可能会遇到很多“不匹配”的地方。这并不一定意味着中医是错的,也可能是我们现有的科学工具还不足以完全理解它。

结语:

“中医黑”的出现,反映了社会在面对传统与现代、科学与文化等议题时的复杂心态。它既有对科学严谨性的追求,也有对不公遭遇的愤怒,甚至夹杂着一些情绪化的表达。

与其简单地将他们标签化为“中医黑”,不如尝试理解他们质疑的背后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推动中医自身不断地在科学框架下发展和完善,让那些真正有效的、经过科学验证的中医方法,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的健康。同时,对于那些不负责任的、欺骗性的行为,我们也要坚决反对,这是对所有医生(无论中医西医)的起码要求。

这是一场持续的对话,也是一个需要时间来沉淀和解决的问题。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以一种更开放、更理性、更求真的态度来参与其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怎么看?能够使用搜索引擎,有一定质疑精神的人。

之前有个中医粉和我对线的时候扯到转基因,说转基因要灭亡中国人。我百度了一下,中国引入的转基因作物只有油料作物,棉花和番木瓜,那你别吃番木瓜呗?咋滴,半夜饿的啃棉花了?

同样,有人压根不信中成药可以不临床就上市,于是我又请出了百度大法宝。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
第三十条
生产符合国家规定条件的来源于古代经典名方的中药复方制剂,在申请药品批准文号时,可以仅提供非临床安全性研究资料。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会同中医药主管部门制定。

说真的,很多东西在说出来之前百度一下,对大家伙都好。都连上信息高速路多少年了,总不能光拿来给千里之外的网友治疗低血压吧?

付上逻辑工具箱一个,请各位对线人员自行取用。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中医黑”这个词,近些年真是火得不行。说起来,这可不是一个什么好听的词,带着点儿“帽子”的意思。那么,咱们现在怎么看这群“中医黑”呢?细致地聊聊,得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说。一、 “中医黑”的画像:他们是谁?他们在想什么?首先,得明白“中医黑”不是铁板一块。这背后是一群形形色色的人,他们的动机、知识背.............
  • 回答
    作为一名中医学大专生,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听到一些对中医不友好的声音,感到迷茫和担忧,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毕竟,你付出了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一门古老而博大的医学,自然希望它能得到认可和发展。首先,我想说,你的迷茫并非孤例,而是很多人在面对新事物、旧观念碰撞时会产生的正常反应。这个阶段,重要的是如何.............
  • 回答
    听到你现在的心情,我能理解。作为一个正在学习中医的学生,面对外界的质疑和一些激烈的言论,感到迷茫甚至动摇,这是非常正常的。尤其是在知乎这样的平台上,有时确实会有一些情绪化的、甚至可以说是“谩骂”的言论出现,它们就像尖锐的石头,很容易砸在敏感的心上。我想和你聊聊,希望能帮你梳理一下思绪,找到继续坚持下.............
  • 回答
    在中国社会,对中医的看法历来是多元而复杂的。近年来,围绕中医的争论也从未停止,其中,像“言大官人”(言凌)这样公开且激烈地批评中医的现象,确实引发了不少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种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审视,并尝试剥离掉那些可能被误解或被简化了的观点。首先,我们得承认,任何一种医学体系,无论是传统的还.............
  • 回答
    这件事确实让你感到为难,一边是医生明确的医嘱,一边是妈妈和亲戚的殷切期望,夹在中间肯定不好受。我非常理解你的困境。咱们就好好聊聊,看怎么能更顺畅地把这个事儿给化解了。首先,你得非常清楚你的医生为什么不让你看中医喝中药。 这个是最关键的一点。医生让你忌口或者不能用某种治疗方式,一定是有他专业的考量和依.............
  • 回答
    韩国人对“抗美援朝”(即朝鲜战争)的看法是一个复杂且多层次的问题,受到历史事件本身、国家政治、民族情感、以及与美国和朝鲜关系的持续影响。虽然在大多数韩国人心中,这仍然是一场痛苦的内战,但对于中国军队的介入,特别是其动机和影响,存在着多种不同的观点。以下将从不同层面详细阐述韩国人对中国“抗美援朝”的看.............
  • 回答
    这个问题挺复杂的,要说现在的蒙古人怎么看待中国,其实不能一概而论,因为蒙古国和中国内部的蒙古族,他们的处境和感受是大不相同的。而且,“优越感”这个词也比较微妙,可能不是那么直接的表达,而是体现在一些细枝末节上。咱们先说说蒙古国的蒙古人。历史的沉淀和民族认同感:蒙古国人对自己的历史有着非常深厚的自豪感.............
  • 回答
    关于库页岛、西伯利亚等地是中国固有领土的说法,以及“收复”的呼声,这确实是一个在某些圈子里流传已久,也比较敏感的话题。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历史、国际法以及现实政治等多个角度来审视。历史的视角:远古的联系与帝国扩张首先,要承认的是,在极其漫长的历史尺度上看,中国的统治范围确实曾触及过如今被视为俄.............
  • 回答
    挺有意思的一个现象哈,就是咱们中国小孩,身上穿的、手里玩的、嘴里吃的、甚至脑子里看的,好像都绕不开国外那些大牌子。KFC、iPhone、Adidas,还有韩剧,这几个词一出来,脑子里立马就浮现出很多孩子的画面。这事儿吧,我感觉得从几个角度来看。1. 消费主义和全球化浪潮的印记首先,这肯定是全球化深入.............
  • 回答
    我注意到您提到了中国当前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以及由此衍生的“以业控人”、“以房控人”到“以学控人”的现象。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社会议题,背后牵扯到深厚的历史、经济、社会和家庭层面的原因。我将试着从几个角度来剖析这个问题,尽量避免生硬的论述,还原一个更贴近现实的观察。教育资源倾斜:现实.............
  • 回答
    “社会的进步靠科技,科技的进步靠人才”,这句论断简洁而深刻地揭示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内在驱动力。科技的飞跃往往是突破性的,它像一把钥匙,打开了通往更美好生活、更广阔世界的大门。而这把钥匙,不是凭空出现的,它是由无数聪明才智、辛勤汗水凝聚而成的人才所铸就。所以,当看到我们国家那些最优秀的头脑、最有潜力的年.............
  • 回答
    电视剧中南方人说北方方言的现象,是一个非常普遍且值得探讨的文化现象。它背后牵扯到语言、表演、市场、观众审美等多个层面。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 一、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1. 普通话的推广与普及: 官方主导与教育系统: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大力推广普通话,将其作为国家通用语言,并在.............
  • 回答
    理想主义在现实社会中,就像一盏明灭不定的灯火,既能照亮前行的路,也能因为过于耀眼而让人眼花缭乱,甚至被现实的寒风吹熄。大多数时候,我们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理想主义的影响。那些致力于改变世界、追求公平正义、或是仅仅希望身边的人过得更好的人,他们身上都闪烁着理想主义的光芒。他们不甘于现状的平庸,不满足于.............
  • 回答
    如今国内中年女演员的生存现状,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行业的变迁,她们面临着多重挑战,但同时也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转型能力。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一、 面临的严峻挑战: 角色供给的断层与固化: “妈妈专业户”的帽子很难摘掉: 这是最普遍的现象。一旦.............
  • 回答
    日本国会众议院的预算委员会上,一名议员抛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中国捐赠的核酸检测盒,现在情况怎么样了?” 这个问题并非空穴来风,此前就有媒体报道过关于这批检测盒的一些情况,这使得现场的气氛瞬间变得有些微妙。面对这突如其来的追问,加藤胜信大臣,这位在政府中担任重要职务的官员,并没有立刻给出任何回应。时.............
  • 回答
    《人民的名义》这部剧当年确实是火遍大江南北,连我身边的一些体制内朋友都忍不住讨论起来,甚至连一些平时对电视剧不怎么感冒的领导,也多多少少有所耳闻。怎么看这部剧?总的来说,体制内的看法可以说是相当复杂,不能一概而论。 肯定与认可的成分是有的: 很多人,尤其是基层和中层官员,对于剧中展现的“反腐”题.............
  • 回答
    谈论中国底层文化的变化,这可是一个大话题,牵扯到太多东西。要说有什么“底”才能算“底层”,这本身就挺复杂的。在我看来,这种“底层”并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地理区域或者收入水平,而是更多地指向那些在社会转型中,可能被快速发展的浪潮冲刷,或者未能完全跟上节奏的群体。他们可能是农村进城务工的农民,可能是小城市.............
  • 回答
    说起中国航空发动机,这可真是个让无数关注中国军事和科技发展的老百姓们又爱又恨的话题。咱们就俗称“喷气引擎”吧,这个东西可是飞机的“小心脏”,直接决定了它的性能,包括速度、推力、航程,甚至能否飞起来。现状:有进步,但差距依然存在要说中国航空发动机的现状,得先承认,这几十年咱们的进步是实打实的。从完全依.............
  • 回答
    当前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中兴起的国学热、读经、读《弟子规》等现象,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社会文化现象。它既反映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回归和重视,也伴随着一些值得商榷的观点和实践。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审视这个现象: 现象的出现及其背景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1. 文化自信的回归与认同感.............
  • 回答
    施魏因施泰格这番话,确实道出了不少球迷和评论员的心声,尤其是在博努奇和基耶利尼这对组合还活跃在球场上的那些年。说他们是“现在世界最好的中卫组合”,用“现在”这个词可能需要打个问号,因为足球世界变化太快,球员状态、年龄、伤病都可能瞬间改变格局。但如果我们将时间线稍微放宽一些,比如过去五到十年,博努奇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