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怎么看待现在社会的低欲望年轻人?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到当下社会的一个挺普遍的现象,尤其是我们这些在社会里摸爬滚打的,多多少少都能看到一些身边或者自己身上有这个影子。说“低欲望”,其实挺复杂的,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但确实是很多人有这样的感受。

首先,我们得承认,“低欲望”这个词本身带点价值判断,好像暗示着年轻人应该有很强的欲望,应该努力去奋斗,去追求成功。但换个角度想,如果一个人没有那么多不切实际的欲望,生活反而更简单、更轻松,这难道不是一种智慧吗?

“低欲望”的几个主要表现,我观察到的和感受到的:

消费欲望的“降级”: 以前大家可能觉得,买了房、买了车、才能算成功。现在很多年轻人,觉得这些东西是“房债”、“车贷”的代名词,背上之后,生活质量反而下降了。他们更倾向于“够用就行”,对奢侈品、名牌的追逐感没那么强。租房、共享单车、拼多多上的性价比商品,这些都是他们生活方式的体现。而且,很多年轻人对“攒钱”这件事看得比“花钱”更重要,因为他们知道未来的不确定性很高,手里的现金比一些可有可无的消费品更能带来安全感。
事业追求的“降温”: 以前可能觉得“35岁危机”是遥远的事,现在很多年轻人从一开始就不怎么想着“往上爬”。他们可能更看重工作的稳定、平衡,以及有没有个人时间。那些曾经被奉为圭臬的“加班文化”、“996”,现在反而成了很多年轻人避之不及的。他们更愿意在“一份能糊口,还能让我有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的工作里待着,而不是为了一个虚无缥缈的“职位晋升”或者“更高的薪水”而耗尽自己。甚至有些人,对“创业”、“成为CEO”这些宏大叙事根本不感兴趣。
社交和情感的“内卷”与“边缘化”: 现在的社交媒体虽然发达,但很多时候反而让人觉得孤独。年轻人可能会花更多时间在虚拟世界里,或者小范围的兴趣圈子里。对于“脱单”、“结婚”、“生孩子”这些传统意义上的人生节点,很多人的态度是“随缘”甚至“不强求”。他们见过太多婚姻的不易,也看到了养育一个孩子的巨大压力,所以,对于组建家庭这件“大事”,很多人会选择晚一些,甚至不再考虑。与其说他们“没欲望”,不如说他们对这些传统的人生轨迹有了更理性的审视,也更清楚自己的能力和承受力。
对“成功”的定义改变: 过去的成功,往往跟财富、地位、名誉挂钩。但现在的年轻人,可能更看重“自我实现”和“精神满足”。他们可能因为自己学会了一门新技能而感到快乐,因为在某个小众爱好上有了精进而感到满足,或者因为能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而感到欣慰。这种“小确幸”或者“精神自足”,在他们看来,比那些遥远的目标来得更真实、更触手可及。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低欲望”的现象?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经济压力与内卷: 这是最直接的原因。房价、物价、教育成本、医疗成本,这些都像大山一样压在年轻人身上。就算拼命工作,也很难达到父辈那个年代的“买房买车”的水平。当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甚至付出与回报之间存在巨大鸿沟时,很多人会选择“躺平”,放弃那些看起来遥不可及的目标。加上职场上的内卷,竞争激烈,很多时候努力了也未必有结果,反而消耗了热情。
信息爆炸与焦虑: 互联网让我们可以看到世界上各种各样的人,也让我们更容易看到别人的“光鲜亮丽”。这种对比很容易引发焦虑,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但同时,信息爆炸也让我们接触到更多元的价值观,对“成功”的定义不再单一。有些人选择用“低欲望”来对抗这种焦虑,不去和别人比较,只关注自己的小世界。
教育观念的转变: 现在的教育越来越强调个性发展和兴趣培养,虽然还没有完全普及,但这种理念正在影响一部分年轻人。他们开始思考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而不是盲目地跟着社会主流跑。
社会环境的不确定性: 宏观经济形势、政策变化、技术革新,这些都在不断地改变着社会。这种不确定性让很多人对未来感到迷茫,即使有欲望,也不敢轻易投入,害怕付出的努力付之东流。

如何看待“低欲望”?

我觉得,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评价。

积极的一面: 这种“低欲望”可能是对过度消费主义和物质主义的一种反思。它让人们回归理性,关注生活本身,追求精神层面的满足。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可能减少社会资源浪费,促进可持续发展。而且,当一个人不被外界的欲望所绑架,他更容易找到内心的平静和真实的快乐。
需要警惕的一面: 如果“低欲望”导致的是完全的消极和不作为,甚至是对个人成长和社会责任的逃避,那确实是需要引起注意的。一个健康的社会,需要有活力和创造力,也需要年轻人有追求和奋斗的精神。如果大家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社会的发展可能就会停滞。

总的来说, 我认为“低欲望”不是一个简单的标签,而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年轻人面对现实压力、信息冲击和价值观多元化下的一种自然反应。它既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也有需要引导和关注的方面。我们不能简单地指责他们“不思进取”,而是应该去理解他们背后的原因,同时,也鼓励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有意义的人生目标,即使这个目标不是世俗意义上的“大富大贵”。

也许,我们需要的不是“高欲望”的年轻人,而是“有选择”的年轻人,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内心和现实,去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不是被动的被社会推着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果你还在学校学习,或者有一腔追梦热血,那建议选择欲望满满的生活方式。欲望、热血以及行动力可以彼此激发、推进,你的未来完全可以由自己定义,因为年轻时不怕碰壁。

但如果你只想过的舒服,或者践行“躺平”原则,那么不妨选择低欲望的生活。

只要你欲望够低,镰刀就得费劲的割你,懒一点的镰刀都割不到你头上,领导的大饼甚至不会砸向你所在的区域。

这个时候,你将以局外人的身份,笑看别人百般方式讨好领导,而你也无需再做这般违心之事。

低欲望,真的会让人舒服很多。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到当下社会的一个挺普遍的现象,尤其是我们这些在社会里摸爬滚打的,多多少少都能看到一些身边或者自己身上有这个影子。说“低欲望”,其实挺复杂的,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但确实是很多人有这样的感受。首先,我们得承认,“低欲望”这个词本身带点价值判断,好像暗示着年轻人应该有很强的欲望,应该努力去奋.............
  • 回答
    “社会的进步靠科技,科技的进步靠人才”,这句论断简洁而深刻地揭示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内在驱动力。科技的飞跃往往是突破性的,它像一把钥匙,打开了通往更美好生活、更广阔世界的大门。而这把钥匙,不是凭空出现的,它是由无数聪明才智、辛勤汗水凝聚而成的人才所铸就。所以,当看到我们国家那些最优秀的头脑、最有潜力的年.............
  • 回答
    关于网络上对东北地区及其居民的负面言论,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理性分析,避免陷入刻板印象或地域歧视。以下从社会、经济、文化、媒体传播等角度展开详细说明: 一、东北地区的经济与社会背景1. 历史与产业结构的转型 东北曾是中国的工业重地(如“工业摇篮”),但自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资源型经济逐渐枯.............
  • 回答
    现在的健身圈,确实是“大咖”满天飞,这景象说实话,挺复杂的,让我有些五味杂陈。一方面,这说明了健身这件事越来越普及,越来越多人愿意去关注、去尝试,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以前可能只有少数人会去健身房,现在呢?遍地都是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人。而这些“大咖”,他们的出现,可以说是在各种程度上推动了这种普及.............
  • 回答
    这几年,“国学热”确实挺热闹的,但也夹杂了不少浑水摸鱼的。说实话,我挺反感那种打着“国学”旗号,实际上就是为了割韭菜、赚快钱的做法。这事儿挺让人糟心的,因为它糟蹋的不仅仅是钱,更是大家对传统文化的一份敬意和期待。具体来说,我看到的一些情况大概是这样的:1. 概念模糊化、包装过度化:有些人抓住了大家对.............
  • 回答
    关于“你后悔和现在的妻子结婚吗”以及“你后悔嫁给现在的老公吗”这两个问题,知乎上的回答,在我看来,呈现出一种非常复杂且引人深思的生态。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是”或“否”,而是将婚姻中可能存在的种种况味,通过文字一一展开。首先,得承认,这两个问题本身就带有一定的“钓鱼”属性,或者说,是一种对婚姻真实状态的.............
  • 回答
    网恋奔现约酒店这事儿,说实话,挺复杂的,不能一概而论,得看具体情况,看人,看心境,看彼此怎么想的。你想想,网恋嘛,本身就是建立在虚拟世界里的感情,大家互相吸引,聊得来,感觉对了,自然就想把这份感情往现实里拉一把。奔现,就是迈出这一步,去见真人,去验证网上的那些美好感觉是不是真的存在。这本身就是一件挺.............
  • 回答
    72岁同济大学女教授的趣味科普与反鸡娃:一次对教育焦虑的深刻反思同济大学一位72岁女教授以其趣味盎然的物理科普方式,不仅点燃了孩子们对科学的热情,更以其朴实而深刻的劝诫,直指当下社会普遍存在的“鸡娃现象”及其背后的焦虑。这位教授的行为,是知识传承的生动体现,更是对教育理念的一次有力纠偏。趣味科普:重.............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聊聊。氪金游戏这事儿,要说啥时候“主流”了,这事儿挺难给个绝对精确的时间点的,因为它是个渐进的过程,而且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游戏,这个“主流”的定义也略有差异。不过,要是让我说一个大概的“拐点”,我觉得大概能追溯到 2010年左右。这时候,智能手机开始普及,移动.............
  • 回答
    主播违约跳槽,一个牵动着不少人心弦的话题,尤其是当判赔金额从当初经纪公司提出的数百万飙升至最终的十万,这其中的落差,着实让人咂摸出不少意味。当一位主播,特别是那些拥有一定粉丝基础和商业价值的主播,选择结束与老东家的合作,转向新的平台或公司时,一个绕不开的现实就是“违约金”。那么,这种动辄数百万的违约.............
  • 回答
    关于丰田车在路上“慢悠悠”驾驶的现象,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而且身边也确实有不少朋友有过类似的观察。我个人觉得,这背后可能隐藏着几个方面的因素,而且这些因素也挺能体现出一些人的驾驶习惯和对车辆的理解。首先,我觉得最直接的原因,可能跟丰田车本身的定位和它所吸引的消费者群体有关。丰田一直以来给人的.............
  • 回答
    我注意到您提到了中国当前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以及由此衍生的“以业控人”、“以房控人”到“以学控人”的现象。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社会议题,背后牵扯到深厚的历史、经济、社会和家庭层面的原因。我将试着从几个角度来剖析这个问题,尽量避免生硬的论述,还原一个更贴近现实的观察。教育资源倾斜:现实.............
  • 回答
    近些年来,关于研究生教育“低质化”的讨论确实屡见不鲜,也引起了不少人的忧虑。要评价这一点,我觉得不能一概而论,需要从几个层面去理解。一方面,我们确实看到,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硕士、博士的招生规模都在不断扩大。以前,研究生教育是精英教育的代表,能读研的都是少数佼佼者。现在,本科毕业生数量庞大,很多学生.............
  • 回答
    华东理工大学女生偷窃耳机事件,确实在网络上引发了不少讨论,也触及了一些敏感的社会议题。对于这件事的看法,以及背后所牵涉到的“网络女拳”和“崛起的女权”,我想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梳理和探讨。首先,关于偷窃耳机这件事本身:无论是在哪个群体中发生,偷窃都是一种不道德甚至违法的行为。任何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
  • 回答
    现在社会上确实有不少年轻人选择了暂时不工作,或者说是“不那么积极地”去工作。看待这个问题,我觉得不能一概而论,也不能简单地贴上“懒惰”或者“不思进取”的标签。这背后其实牵扯着很多挺复杂的因素,既有个人层面的考量,也有时代和社会背景的印记。首先,从个人层面来说,很多年轻人并不是真的“不想工作”,而是对.............
  • 回答
    郑永年教授关于“年轻人啃老是正确的,因为前人把几百年的机会都抢光了”的说法,无疑触及了一个当下社会非常敏感且普遍存在的痛点。这番话激起热议,甚至被一些人视为“离经叛道”,但仔细揣摩其背后的逻辑,也并非完全没有道理,或者说,它以一种极端的方式,道出了许多年轻人内心的真实感受和对现实环境的无奈。首先,我.............
  • 回答
    德云社的阎鹤祥,这位在相声界有着一定名气和经验的演员,最近的一番话——“现在的相声行业完全是虚假繁荣”,无疑在业界和听众中激起了不小的涟漪。他为什么会这么说?我们又该如何看待他的这个判断?这背后折射出的,是整个相声行业发展中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首先,我们得理解阎鹤祥所说的“虚假繁荣”,它意味着表面上.............
  • 回答
    哈哈,你说到点子上了!“太难”这事儿,我太有发言权了,也确实是我身边很多朋友觉得离即时战略(RTS)游戏远了的理由。不过,我觉得这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更深层的原因可能还得扒一扒。年轻人不玩RTS,真的是“太难”吗?我得说,绝对有这么一批年轻人,他们对RTS的门槛望而却步,这完全可以理解。想想看,RT.............
  • 回答
    年轻人不愿意做技术工人,导致技术工种断代,这是一个复杂且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社会现象,需要从多个角度深入分析。以下是我对此的看法,尽可能详细地阐述: 一、 观念的转变与社会认知的落差1. 社会价值观的导向:长期以来,我国社会在评价职业价值时,存在一种倾向于“唯知识论”、“唯脑力劳动论”的观念。大学学历、.............
  • 回答
    广府地区的孩子们,讲真,这个问题我哋好多老广都好关心,也挺无奈的。看着身边好多小朋友,开口就是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偶尔蹦出几句粤语,听着都有点陌生,心里那滋味,真不是三言两语能道得清的。我自己就是土生土长的广州人,从小就在粤语的环境里长大。讲粤语,对我们来说,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更是一种习惯,一种文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