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现在有些年轻人不愿意做技术工人了,导致现在好多技术工种已经出现断代,对此你怎么看?

回答
年轻人不愿意做技术工人,导致技术工种断代,这是一个复杂且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社会现象,需要从多个角度深入分析。以下是我对此的看法,尽可能详细地阐述:

一、 观念的转变与社会认知的落差

1. 社会价值观的导向:
长期以来,我国社会在评价职业价值时,存在一种倾向于“唯知识论”、“唯脑力劳动论”的观念。大学学历、写字楼里的工作(白领)往往被视为“体面”、“有前途”的职业,而与体力劳动、动手操作相关的技术工种,则容易被贴上“辛苦”、“没技术含量”、“低人一等”的标签。这种观念根深蒂固,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年轻人的职业选择。

2. 父母及长辈的期望:
很多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通过接受高等教育,获得一份“稳定”、“体面”的工作,摆脱自己过去辛苦劳作的经历。这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会直接引导孩子在选择专业和未来职业时,倾向于非技术性岗位。

3. 媒体和社会舆论的影响:
媒体在宣传和报道中,往往更容易聚焦于高科技、金融、互联网等新兴产业的从业者,而对默默奉献在生产一线、基层的技术工人关注度不高。这种信息不对称,无形中降低了技术工人职业的吸引力。

二、 工作环境与待遇的挑战

1. 工作条件的艰苦与危险:
许多技术工种,尤其是传统制造业中的一些岗位,工作环境相对艰苦,可能涉及高温、高压、噪音、粉尘、有毒有害物质等。部分岗位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相比于条件优越、环境舒适的办公环境,这些因素对追求生活品质和身心健康的年轻人构成了天然的门槛。

2. 劳动强度与身体损耗:
技术工人的工作往往需要长时间的站立、重复性的操作,对身体的耐力和技巧有较高的要求。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损耗会逐渐显现,而一些岗位缺乏完善的职业病防护和保障机制,这使得年轻人对未来的职业生涯感到担忧。

3. 薪资待遇与晋升空间的天花板:
虽然一些高级技术人才的薪资待遇不错,但总体而言,许多基础技术工种的薪资水平与他们的劳动强度、技能要求不成正比。与同等付出甚至更低的非技术性岗位相比,技术工人的收入可能缺乏竞争力。此外,一些传统技术岗位的晋升路径相对单一,缺乏清晰的职业发展阶梯,容易让人感到“一眼望到头”,缺乏长期发展的动力。

4. 社会保障和福利的不足:
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在为技术工人缴纳社保、提供商业保险、节日福利、带薪休假等方面可能存在不足或执行不到位的情况。这使得年轻人在选择职业时,更加注重稳定性和保障性。

三、 教育体制与技能培训的脱节

1. 高等教育的“去技术化”倾向:
部分高校的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在追求理论化和学科前沿性的同时,可能忽视了与实际生产需求的对接。导致毕业生虽然拥有学历,但缺乏直接上岗所需的实践技能和操作经验。

2. 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不高:
虽然国家近年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但职业教育在社会上的整体认可度仍然不如高等教育。一些人认为职业教育是“上不了大学”的退路,这使得优秀的生源不愿意选择技术类职业院校,导致职业教育的起点和吸引力受限。

3. 技能更新换代的挑战: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许多技术在不断迭代更新。年轻人需要持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才能跟上时代步伐。但一些企业和个人在技能培训和再教育方面的投入不足,使得技术工人的技能容易“过时”,影响其职业发展和竞争力。

四、 市场需求与供给的错配

1. 部分技术工种的市场需求饱和:
一些传统、重复性强、技术门槛相对较低的技术工种,随着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其市场需求可能正在减少,或者被自动化、智能化设备替代。

2. 新兴技术领域人才的紧缺:
与此同时,与新兴产业(如人工智能、大数据、新能源、高端制造等)相关的高级技术人才却严重短缺。年轻人如果能够掌握这些前沿技能,其职业前景和待遇会更好。但培养这些人才需要更长期的投入和更专业的教育体系。

3. 劳动力市场的供需信息不对称:
一些年轻人可能不了解当前劳动力市场的真实需求,对哪些技术岗位有前景、薪资待遇如何缺乏清晰的认识,导致他们在职业选择上存在盲目性。

五、 年轻人自身特点的变化

1. 追求个性和自我价值实现:
现代年轻人更加注重工作的意义感、成就感和个人价值的实现。他们渴望通过工作来表达自我,获得成就感,而一些传统技术岗位的单调性可能难以满足他们的这些需求。

2. 对工作与生活平衡的要求更高:
相较于上一辈人“吃苦耐劳”的精神,当代年轻人更注重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他们不愿意牺牲过多的个人时间来换取所谓“高强度”的工作,对加班文化和高压工作环境的容忍度较低。

3. 信息获取渠道的多元化:
年轻人可以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等多种渠道了解职业信息,他们更容易看到其他行业的成功案例和光鲜亮丽的生活方式,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对技术工人职业的认知。

解决方案的思考方向

要解决技术工人断代的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提升技术工人的社会地位和职业认同: 通过媒体宣传、行业表彰、榜样树立等方式,改变社会对技术工人的刻板印象,强调其价值和贡献。
改善技术工人的工作环境和待遇: 企业应加大在安全生产、职业健康防护、薪资福利、职业发展方面的投入,提升工作的吸引力。
深化教育改革,加强产教融合: 鼓励高校和职业院校设置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加强校企合作,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接触实际工作。
完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 提供更多高质量的技能培训和再培训机会,帮助技术工人不断提升技能,适应产业升级。
发挥政府的引导和保障作用: 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技术人才培养,提供职业培训补贴,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引导年轻人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鼓励年轻人了解不同职业的真实情况,根据自身兴趣和能力做出理性选择,认识到技术工人的重要性和发展潜力。

总而言之,年轻人不愿意做技术工人,是社会发展、观念变迁、经济结构调整以及个体选择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从观念、待遇、教育、培训等多个层面进行系统性的改革和提升。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只是中国的问题,全世界都如此。

日本的老一辈的光学工人和机械工人退休之后,很多工厂的产品质量直线下降。

我们的供应商里有钱的工厂,都在自动化升级,尽量减少人的影响,日本人工太贵了。那些资金不雄厚的厂子,老工人退休之后已经开始不行了。一个干了三十年的日本光学工程师,他儿子去搞金融了。

现在金融,互联网的工资比制造业高高多了,这个是市场经济的后果。

user avatar

断代?一名老退休工人回忆:在国营时期,工厂实行八级工资制,八级工工资比厂长都高十分普遍。技工不仅不需要讨好厂长,见了面也不必对他点头哈腰,相反,厂长在技术上还需请教工人。

工人的社会地位也很高,被广泛的称为“工人老大哥”,在当时,进入国营工厂成为一名产业工人,是很多年轻人的梦想。

就连干部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将来能成为一名优秀的高级技术工人,更别说大学生了。

进了工厂就等于拿到了终身制的铁饭碗,大学生初到工厂之后,路上如果碰见八级工的师傅,都会毕恭毕敬的鞠躬。

现在在工厂做技术工人,工资不可能会比厂长拿的高,大学毕业生宁愿去写字楼当小白领,也不愿意进工厂当一名蓝领工人。

所以,面对技术工人的“青黄不接”,要改掉轻技能、重管理的工作观念,就必须打通仁督二脉,提高技术工人的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

也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打破“技工荒”!

user avatar

我要强调一点,“导致现在好多技术工种已经出现断代”的,是既得利益者在管理上的不作为,而不是普通年轻人。按照统计,中国的劳动收入占比早跌破50%,也就是说既得利益者拿得比劳动者多,理应负更多责任;就算按照所谓的资本家负更多风险所以理应拿更多回报的理论,这个责任也是算在资本家负的风险上的,和普通人关系不大。

系统的问题要靠系统来解决。在一个不平等系统里面,不在系统规则上修正,而是假装平等地把责任分配到个人头上,并不会有效果。中国的税率在全世界位列前茅,解决社会问题的资源早就集中在专家手上,责任自然也在他们身上。没必要谈太多爱国之类的道德,如果你没有像偷税或者间谍之类的犯罪,你就已经履行了爱国的道德义务(你以为你主观上是否爱国很重要?你的爱国心并没有被期待,真正起作用的是执法机构,保证你客观上爱国)。具体到招聘这种经济基本问题,中国是市场经济,既然傻子都看得出问题出在待遇上,工厂主靠市场赚钱,却不想走市场机制解决人手问题,那不好意思,他不按规则玩自然责任他来负,怪不到年轻人头上。

中国文化背景下的道德要求是无限的,习惯把一切问题都道德化,仿佛一切问题都可以归咎于某些相关人员(通常是弱势人员)的道德败坏,只要他们肯妥协(划掉)改过自新,问题就能解决。以基于权力等级的道德判断,来解决问题。这个框架中,没有平等协商和尊重个人基本自由,维护既得利益却能轻易反人类,完全就是封建等级制逻辑的产物。

我必须提醒读者(其实最需要被提醒的是我自己),封建的逻辑会得到封建的结果,即使你一个年轻人自我牺牲去填进厂的坑,你也既填不上坑,你的牺牲也不会被承认,就像历史上的卖炭翁对牛肉烧烤事业没有什么价值一样。你的个人实际幸福才是你独特的责任,绝对不要因外界舆论就道德高潮

政府在这点上的尺度把握就很正常,知道去统计年轻人的就业率和收入,了解实际情况,也不强迫年轻人进厂。相比之下,某些媒体张嘴就敢给年轻人扣叛国的帽子,提吃人不吐骨头的要求,简直奔着杀人去的。

user avatar

因为他们不干有的是人干

user avatar

这意味着,市场在淘汰这种技术工种,他们已经不被需要了,这是好事。

user avatar

没人做好啊,断代了更好啊,如果某项必要的技术全国需要一千个工人,现在只有一两个人会做,那工资岂不是要多少有多少?

user avatar

因为这个时代,劳动可耻,劳动不被尊重。这个时代才是真的礼崩乐坏。

user avatar

我父亲曾经个国企高级铆工,就是人称万能工种的技术工种王者!也是美国二战宣传画里那个铆工露丝一样的工种

铆工露丝

我爹在工厂里当过班长,当过劳动模范,一年到头累死累活,劳模年底除了发一床被子或者两个不锈钢盆儿,一个荣誉证书,还有领导说,小伙子好好干,有前途的。剩下,啥也没有……

我爹不得不在业余时间去外面摆摊给别人打白铁,加工个水桶、喷壶啥的给我赚奶粉钱

最主要的是工人根本没有社会地位!

记得有一年工厂组织去海边旅游。我也跟着去了。那天大家都下海玩了,我因为肚子饿,所以提前跑回去吃饭。刚进度假村的餐厅。就听见后厨在对话。一个厨师对帮厨的说。你摆什么盘,费劲不,给领导那桌好好摆摆得了。一群臭工人,懂得什么欣赏,能吃出什么好坏……这件事我记了几十年

后来我父亲被工厂买断,就是一次性给你找一笔很少的钱,从此一脚踢出工厂,再无瓜葛。后来我父亲出了工厂,自己组织干一些小工程,反而比工厂混的好多了……

工厂有多吵?你如果进入制造车间,那种机器轰鸣声能让你顿时头痛得像撞死……

工厂有多脏? 先说厂区环境就是炮土飞扬,各种大卡车开过全是灰,作业现场不是粉尘就是污渍油渍,浑身散发怪味儿,手指盖里都是黑污渍洗也洗不掉……有些特殊车间,脏到怀疑人生,比如钢厂的炼焦厂,工人每天下班除了牙齿白的,整个都是黑的,跟鬼 一样……

工厂有多危险?

从小到大,听父母讲各种工厂事故。砸手砸脚不算事儿,骨折一般般,各种死法也是常见……


其实最主要的就是工资待遇跟付出不成正比。在发达国家,铆工这样工作是高薪职业,工资是白领好几倍。现在中国出国劳务。铆工开价也是3万5一个月。在加拿大,铆工也是技术移民项目。在中国,就是屌丝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