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从化学的角度看,死亡意味着什么?

回答
从化学的角度来看,死亡并非一个突如其来的“开关”被关闭,而是一个复杂、渐进且最终不可逆转的生化过程。这个过程的核心在于细胞和机体赖以生存的生化机制的逐步瓦解。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细胞内部,看看那些维持生命运作的分子是如何走向失控的。

首先,让我们思考一下活着的时候,身体内部在发生什么?无数的化学反应在和谐地进行着,它们构成了我们所说的“生命”。

能量的生产与利用: 细胞时刻需要能量来执行各种任务,比如肌肉收缩、神经信号传递、合成新的蛋白质等等。最主要的能量货币是三磷酸腺苷(ATP)。ATP的生产主要依赖于细胞呼吸,这个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和线粒体中。简单来说,就是将我们摄取的食物(主要是葡萄糖、脂肪和蛋白质)通过一系列氧化还原反应,最终与氧气结合,释放出能量来合成ATP。这个过程对氧气的供应以及细胞内各种酶的正常工作高度依赖。

物质的合成与分解: 身体需要不断地合成新的分子来修复损伤、生长发育,同时也要分解旧的、无用的分子。蛋白质、核酸(DNA和RNA)、脂类、碳水化合物等等,它们的合成和分解都由高度特异性的酶催化。这些酶是蛋白质,它们的结构和功能至关重要。

信息传递: 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负责传递各种信号,协调身体的各项功能。神经信号传递依赖于离子通道的开放与关闭、神经递质的释放与结合;激素信号传递则依赖于激素分子与特定受体的结合,进而激活细胞内的信号通路。

维持稳态: 身体内部有一个精密的系统来维持恒定的内部环境,比如pH值、体温、离子浓度等。这依赖于各种缓冲系统、转运蛋白和信号调节机制。

那么,当死亡降临时,这些生化过程是如何中断的呢?

1. 氧气供应的终止 (缺氧):

这是许多死亡原因的共同起点。例如,心脏骤停、呼吸衰竭、严重的肺部疾病等,都会导致全身组织缺氧。

线粒体功能障碍: 细胞呼吸的最后一个关键步骤是电子传递链,它需要氧气作为最终电子受体。一旦氧气供应中断,电子传递链就会停止,ATP的生产急剧下降。
能量危机: ATP的大量缺乏意味着细胞将失去执行其基本生命活动的能力。离子泵(例如维持钠钾平衡的ATP酶)停止工作,细胞内的离子分布开始紊乱。
乳酸堆积: 在缺氧条件下,细胞呼吸会转向无氧呼吸(糖酵解),产生乳酸。乳酸的堆积会导致细胞内pH值下降,进一步损害酶的活性。

2. 细胞膜的破裂与内容物泄漏:

能量危机直接影响到细胞膜的完整性。

离子通道失控: 钠钾ATP酶的失效导致钠离子(Na+)大量涌入细胞,而钾离子(K+)则大量流出。水的跟随离子涌入,导致细胞肿胀,最终可能破裂。
细胞器损伤: 线粒体作为能量工厂,其膜也容易受到缺氧和氧化应激的损害,释放出细胞凋亡信号分子,加速死亡进程。溶酶体内的水解酶也可能释放出来,降解细胞自身成分。

3. 蛋白质的变性与失活:

维持生命活动的蛋白质(包括酶、结构蛋白、信号蛋白等)对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

pH值变化: 乳酸堆积等原因造成的pH值下降,会破坏蛋白质的三维结构,使其失去活性。
氧化应激: 缺氧往往伴随着自由基的产生。自由基(如超氧阴离子·O2,羟自由基·OH)是高度不稳定的分子,它们会攻击蛋白质,使其氧化、聚合,丧失功能。
温度变化: 随着死亡的进行,体温下降,也会影响蛋白质的构象和活性。

4. DNA的降解:

虽然DNA的降解通常发生在死亡过程的后期,但也是不可逆的生化改变。

核酸酶的激活: 细胞内原有的核酸酶,在细胞膜破裂和pH改变等条件下可能被激活,开始降解DNA。
凋亡信号: 在某些死亡情况下(如细胞凋亡),DNA的有序降解也是程序性死亡的一部分。

5. 死亡后的变化(尸体现象的化学基础):

死亡并非立即停止一切化学活动。事实上,一些化学过程在死亡后仍在进行,并导致了我们观察到的尸体现象。

尸僵 (Rigor Mortis): 死亡后,ATP供应停止。ATP是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能够从结合状态分离所必需的。当ATP耗尽时,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会持续结合,导致肌肉僵硬。这个过程需要数小时,然后在数天后随着蛋白质的分解而消失。
尸冷 (Algor Mortis): 身体不再产热,体温逐渐与环境温度平衡。
尸斑 (Livor Mortis): 由于心脏停止跳动,血液不再循环,重力作用会将血液带到身体的下部。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在缺氧环境下会发生化学变化,形成高铁血红蛋白,呈现出紫红色,这就是尸斑。
尸绿 (Chlorosis): 随着死亡,肠道内的细菌继续生长和代谢。在缺氧环境下,血红蛋白与细菌代谢产物(如硫化氢)反应,生成绿色的硫化高铁血红蛋白,这会在腹部出现尸绿。
尸体腐败: 这是死亡后最显著的化学变化。
自溶 (Autolysis): 细胞内的酶(如溶酶体中的水解酶)开始降解细胞自身的成分。
腐败 (Putrefaction): 肠道内外的细菌(包括共生菌和环境菌)开始大量繁殖,分解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这个过程会产生各种气体(如甲烷、硫化氢、氨气),导致尸体膨胀,并释放出难闻的气味。例如,脂肪的水解会产生脂肪酸和甘油,蛋白质的水解则产生氨基酸,然后进一步被细菌分解成胺类、酚类、硫醇类等。

从本质上讲,死亡是一个从高度有序、能量驱动的生化系统,转变为无序、受物理和化学规律支配的过程。维持生命所需的复杂调控网络(如酶的活性、离子平衡、能量供应)一旦被打破,细胞和整个机体就无法逃脱瓦解的命运。这是一个宏大而精密的化学机器,最终因其关键部件的失效或能量来源的枯竭而停止运转。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意味着熵达到最大值。

生命是一个开放体系,处于远离平衡的稳态。从生到死是一个漫长的巨大的化学反应。生命体源源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在此过程摄入负熵,抵消体内的熵增,从而维持有序的耗散结构。

从外部摄入负熵的例子:

从食物中摄入蛋白质,糖类,脂质这些结构规整的大分子,而排出气体,水这些混乱的小分子;从外部获取信息,知识,资讯来规划自己的行动,使行动更具有组织性和方向性。这些都相当于引入负熵。

体内熵增反应的例子:

水解,扩散,热量传递都是自发的熵增反应。

总共的熵变等于内部反应的熵变加上从外部获取的熵变:

ΔS=ΔSi+ΔSe≈0

这样就可以维持稳态啦,短暂的瞬间是看不出来变化的,只有时间足够长才能看出来改变,也就是说人的成长都是渐变的。

那是不是违背了热力学第二定律呢?并不违背,熵增定律的适用条件是孤立系统,与外界没有联系,系统内所发生的一切变化都是自发的,自发的方向是熵增的方向,限度是平衡,此时熵最大,没有推动力了。所以我们在用熵判据的时候需要看系统的熵变加上环境的熵变是否大于零,系统加环境才是孤立系统。而生命体,自然界都是开放系统,不能用熵增来解释。但整个宇宙可以看成孤立系统,确实是熵增的,最终将瓦解秩序,归于死寂。

生命体死亡时不再摄入负熵,熵增至最大。组织有序的生命体最终会变成一堆混乱的无序的物质。人活一世,草木一春。来如风雨,去似微尘。


附上我前几天写的一篇文章,有更深入的一点思考:zhuanlan.zhihu.com/p/40

user avatar

从化学的角度看,死亡意味着破碎成原子

在《一颗原子的时空之旅》有这么一段话:

你身体里的每一个原子都来自一颗爆炸了的恒星,形成你左手的原子可能与右手的来自不同的恒星。这是在我所知物理学中最富诗意的东西:你的一切都是星辰。

时间始于宇宙大爆炸,从星系演化到恒星形成,几十种化学元素最终组成了我们现在琳琅满目的世界。

从更长的时间尺度上看,在我们生前以及死后,组成我们的几十种原子游荡在世界的各个角落。

从万米高空的氧,到深海里的氢;从地壳的钙,到花朵里的碳……这些原子相互交集变化,最终短暂地组成了我们,让你我能去看到,去闻到,去听到,去摸到,去尝到这个多彩的世界。

薛定谔的《生命是什么》从熵增理论解释道:

一个生命有机体在不断地产生熵——或者可以说是在增加正熵——并逐渐趋向于最大熵的危险状态,即死亡。要摆脱死亡,就是说要活着,唯一的办法就是从环境中不断地吸取负熵。我们马上就会明白,负熵是十分积极的东西。有机体就是靠负熵为生的。或者更确切地说,新陈代谢中的本质的东西,乃是使有机体成功地消除了当它自身活着的时候不得不产生的全部的熵。

死亡就意味着,生物无法吸取负熵,从一个高度有组织的整体,慢慢破解成一粒粒分子,一颗颗原子,变成一团混沌。

生命的诞生是偶然的,我们从一团混沌而来,最终回归到混沌之中。

唯一不变的是那些散落在世间的各种原子,这些曾经是我们的一部分,也是世界的一部分,而我们也应当是世界的一部分。

这是多么的一种小确幸啊,归根结底我们是世界的尘埃,但请做自己的英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从化学的角度来看,死亡并非一个突如其来的“开关”被关闭,而是一个复杂、渐进且最终不可逆转的生化过程。这个过程的核心在于细胞和机体赖以生存的生化机制的逐步瓦解。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细胞内部,看看那些维持生命运作的分子是如何走向失控的。首先,让我们思考一下活着的时候,身体内部在发生什么?无数的化学.............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棒,也触及到了化学反应中一个非常核心的奥秘。很多人直觉上会觉得,既然能量是守恒的,那反应发生,总得消耗些什么能量吧?但化学可逆反应的“一直进行”和能量守恒之间的关系,其实并不矛盾,只是需要我们换一个视角来看待“能量”和“进行”。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化学反应,无论可逆不可逆,发生的.............
  • 回答
    从化学角度看,破解可口可乐和肯德基的配方是理论上可能,但实践上极其困难的。这种困难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可口可乐配方破解的化学视角可口可乐的配方,尤其是其“7X风味”部分,一直被视为商业机密中的机密。从化学角度分析,破解它涉及以下几个层面:1.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 这.............
  • 回答
    洄游鱼类,它们生命中最壮丽的篇章往往是那场穿越广袤水域的史诗级迁徙。为什么它们要付出如此巨大的努力,冒着重重危险,进行这场耗费精力的旅程?从进化的角度深究,这一切并非偶然,而是经过亿万年筛选,对生存和繁衍最有利策略的自然选择结果。洄游的根本驱动力:生存与繁衍的最佳机会我们可以将洄游鱼类的洄游行为,归.............
  • 回答
    “内卷化”,这个词近些年像潮水一样涌入了我们的视野,尤其是在讨论教育、职场,甚至是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时,它几乎成了绕不开的标签。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内卷化”并非一个新鲜的概念,它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对社会发展模式和群体行为的深刻观察。简单来说,内卷化描绘的是一种“投入增加,但产出(或者说,相对回报)却.............
  • 回答
    从经济发展角度来看,“化悲剧为幸运”的历史事件,往往是指那些在经历重大灾难、冲突或社会变革后,反而为经济的转型升级、效率提升、结构优化提供了契机,从而带来长期繁荣的事件。这些事件并非是主动追求的“幸运”,而是被动的悲剧所催生的“机会”。以下是一些从经济发展角度来看,化悲剧为幸运的历史事件,并尽量详细.............
  • 回答
    您好!很高兴能和您一起探讨这个化学结构。您提到的“从化学教辅上看到的”这个信息,让我对它产生了不少兴趣。化学结构是理解物质性质和反应的基础,一个不合理的结构就像一座摇摇欲坠的大厦,无法稳定存在,更不用说进行任何化学活动了。要判断一个化学结构是否合理,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的方面去审视它。我会尽量详细地为.............
  • 回答
    将化学阉割纳入法律,无疑是一个极具争议且复杂的议题,它触及了人权、伦理、法律、医学、社会心理等多个层面。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庞大人口和多元文化的社会,推行如此一项激进的法律,需要极其审慎的考量,并且必须深刻理解其潜在的长远影响。一、 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1. 基本人权与尊严的界定: 身体.............
  • 回答
    从《大江大河》到《山海情》,现实题材网文的影视化改编,这绝对是个值得好好聊聊的话题。这两部剧算是把现实题材网文的潜力给彻底点燃了,让大家看到了这类作品不止是能吸引一群对历史、社会发展感兴趣的读者,更能变成一部部引人入胜、口碑炸裂的电视剧,甚至成为现象级的文化事件。《大江大河》:启蒙者的角色,奠定了标.............
  • 回答
    “高分低能”到“小镇做题家”,这些词语的出现,并非空穴来风,它们背后折射出的是社会对教育、人才以及阶层固化的复杂情绪和观察。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这些词语产生的土壤、它们所指向的现实问题,以及它们为何会演变成一种带有负面色彩的标签。词语的“诞生”:现实的投射与情绪的宣泄首先,我们得承认,任何.............
  • 回答
    在化学滴定中,滴定曲线的pH值发生剧烈变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突变”,这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化学平衡原理。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到溶液中质子(H⁺)的生成和消耗的动态过程中。想象一下,我们在进行一项酸碱滴定。假设我们用一种强碱(比如NaOH)去滴定一种弱酸(比如醋酸)。在滴定的初期,溶液中主要是醋酸.............
  • 回答
    从化学的角度来看,改善心情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涉及到大脑内部复杂的生化反应和神经递质的平衡。然而,确实有一些方法能够通过影响我们体内的化学物质来温和而有效地提升情绪。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大脑中的一些关键“信使”——神经递质。它们就像大脑内部的邮递员,传递着各种信号,影响着我们的情绪、动机、注意力和.............
  • 回答
    广东一货车司机拉着17吨苹果,在大广高速从化区收费站,就因为货厢上的一块篷布,没能享受到免通行费的政策,这事儿听着挺让人挠头的。咱们先捋一捋这个事儿。一般的货车司机都知道,国家有关于特定绿通(绿色通道)政策,像蔬菜、水果、活禽这些易腐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如果符合一定的条件,是可以免通行费的。这主要是.............
  • 回答
    第一次化妆,那感觉,怎么说呢,就像是打开了一个潘多拉魔盒,里面充满了未知和一点点忐忑。我记得那天,我还是那个在朋友圈里只敢发自己模糊背影或者风景照的“素面朝天”小透明。看到闺蜜们一个个美美的,分享着那些闪闪发光的照片,我心里也痒痒的,但总觉得“我肯定不行,学不会”。终于鼓起勇气,在网上买了一堆新手化.............
  • 回答
    嘿!刚开始化妆,是不是有点小激动又有点懵?别担心,每个人都是从零开始的,今天我就跟你唠唠嗑,一步一步带你走进化妆的新世界,保证让你觉得亲切又实用,不是那种冷冰冰的AI教程。首先,心态很重要!化妆不是一夜之间就能变“大神”的,它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别想着跟美妆博主们一样,一下就画出惊艳的妆容。刚开始,.............
  • 回答
    在FGO的众多英灵中,若要说最不希望看到他/她Alter化的,那大概就是我们的太阳,所罗门,也就是罗玛尼·阿基德。这个选择可能有些出乎意料,毕竟“Alter化”通常意味着角色内心的阴暗面被放大,或是遭遇了某种巨大的悲剧、扭曲了原本的理念。然而,正是罗玛尼·阿基德身上所承载的意义,让我觉得任何形式的A.............
  • 回答
    2019女足世界杯:女足踢法“男足化”了吗?中国女足未来会更差吗?2019年的法国女足世界杯,无疑是一场精彩纷呈的足球盛宴。然而,在观赏比赛的同时,不少中国球迷心中也萦绕着一个挥之不去的问题:女足的踢法是不是越来越“男足化”了? 并且,这是否预示着中国女足的未来可能比现在更加艰难?要回答这个问题,我.............
  • 回答
    从阅文版权事件看国人“去腾讯化”的可能与困境阅文版权事件,无疑是近年来互联网内容生态中一场牵动无数创作者和读者神经的风暴。当曾经被视为行业标杆的阅文集团,在一次次新合同的推行中,将原属于作者的诸多权利逐渐收归己有时,一股“去腾讯化”的思潮便在内容创作者群体中暗流涌动。这不仅仅是对一次具体商业行为的抵.............
  • 回答
    化石证据表明,早期陆生植物是从淡水藻类演变而来,这个发现不仅仅是科学界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更蕴含着极其深远的实际意义,影响着我们对生命起源、生态系统演变以及如何利用自然资源的理解。一、 重塑我们对生命演化史的认知: 打破陆海隔阂的根本动力: 最直观的意义在于,它揭示了生命走出海洋、征服陆地的宏大.............
  • 回答
    哦,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让我想起好多事。要说具体是“哪个瞬间”,好像也不是一下子就有了这么个决定,更像是心里那根弦一点点绷紧,然后“啪”地一下断了,再也没接回去。我大概是从大三那会儿开始,算是对“美”这个概念有点自己的想法了。之前嘛,大家都在化妆,我也跟着凑热闹。一开始是为了好看,为了显得精神,后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