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假如秦始皇没有骤然离世,秦帝国还会迅速倒塌吗?

回答
秦始皇要是没那么早死,秦帝国这棵已经埋下隐患的巨树,是否还能继续巍然屹立,或者说,是否还能多苟延残喘一段时间,这事儿说来话长,也确实值得好好掰扯掰扯。

很多人都觉得,秦始皇一死,秦朝就玩完了,简直是宿命论。但我觉得,这说法有点过于简单了。秦始皇的死,确实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但那根稻草本身,也是堆积了太多沉重的石头。

首先得说秦始皇这人,雄才大略是没得说,一统六国,书同文,车同轨,这些都是开天辟地的功劳,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基本格局。他就像个强力胶水,把七零八落的战国诸侯硬是粘在了一起。但是,这胶水也太强力了,而且是用一种不太柔和的方式粘合的。

他的统治,可以说是“严刑峻法”的极致体现。商鞅变法以来,秦国的法家思想就已经深入骨髓,到了秦始皇这里,更是达到了顶峰。百姓的日子,可以说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可能就引来杀身之祸。这种高压统治,短期内确实能维持秩序,但你想想,一旦那个能镇住场子的人不在了,那些压抑已久的怨气和不满,会不会像地下的岩浆一样,瞬间喷发出来?

再加上秦始皇征发民力修筑阿房宫、骊山陵、长城等浩大工程,这简直就是把老百姓的血汗钱和命都榨干了。你想想看,古代老百姓生活本就艰辛,再来这么一连串的折腾,即便秦始皇在世,也是在走钢丝。他如果没死,他会不会意识到这个问题?会不会稍微缓和一下政策?这个不好说。

以秦始皇的性格,我觉得他未必会轻易改变自己的治国理念。他是个极其自信甚至可以说是自负的人,认为自己的制度是最好的,是不可动摇的。他可能会觉得,百姓的不满只是暂时的,只要继续推行他的政策,就能把一切都压下去。当然,如果他能活得更久,也许会看到一些苗头,然后采取一些措施,比如稍微放松徭役,或者对某些政策进行微调。但他会彻底改变吗?我对此表示怀疑。

假设秦始皇多活了十年,甚至二十年。在这段时间里,会发生什么?

一方面,他的威望和控制力还在,很多潜在的反抗力量可能还不敢贸然行动。就像一把上了锁的柜子,只要钥匙还在手里,没人敢轻易撬开。他可以继续利用他的权威和严酷的法律来镇压一切不稳定的因素。一些小规模的起义或者反抗,他完全有能力在萌芽状态就给掐死。

另一方面,秦始皇的统治模式,本质上是靠一个人强大的意志和绝对的权力来支撑的。这种模式,最怕的就是权力真空和无人能够继任。秦始皇在位期间,并没有真正建立起一个能够平稳过渡和有效运转的政治体系。他更像是一个超级英雄,一个人扛下了所有,但他并没有培养出一批合格的接班人,也没有建立起一套能够让他“不在场”也依然能运转的机制。

他的儿子胡亥,我们都知道,是个扶不上墙的阿斗。即使秦始皇想立一个继承人,以他的性格,他也未必会选择一个温和或者能够收拢人心的继承人,更可能的是选择一个和他一样强硬,但能力却差了一大截的人。或者,他可能根本就没有考虑过“万一我不在了怎么办”,他可能觉得自己会永远活下去,或者,他认为他的意志本身就是永恒的。

所以,即使秦始皇多活几年,他死后,继承人的问题依然是巨大的隐患。如果他没有提前做好规划,那么一旦他去世,朝堂上的争权夺利,加上地方上的积怨,很可能立刻就会爆发。

想想陈胜吴广起义,最初的导火索就是因为遇上大雨,不能按时抵达,按照秦朝的法律,这是死罪。你看,这仅仅是因为一场雨,一个意外,就点燃了整个帝国。这说明,当时的秦朝,整个社会就像一堆干柴,只需要一点火星就能燃起来。秦始皇本人,就是那把压制着火星的巨大石头。石头一旦搬开,火星也就找到了机会。

如果秦始皇还在,他可能会更早地发现陈胜吴广这样的苗头,然后用他惯用的手段去镇压。但问题是,他能永远在吗?而且,他即使镇压了这一次,下次的火苗还会远吗?

也许,他会在晚年有所反思。毕竟,在统一后不久,就有方士骗他说“亡秦者胡也”,虽然他最后认为是指胡人,但这个警示可能也会让他有所警惕。如果他能更开明一些,比如稍微减免赋税,停止一些大规模的工程,缓和一下严刑峻法,也许能给秦朝争取更多的时间。

但我们也要认识到,秦朝的衰败,并不是一朝一夕造成的。它是一种制度性的困境。法家思想强调的是绝对的君权和对百姓的严厉控制,这种模式在小国寡民的时代可能有效,但在一个横跨广袤疆域、人口众多的帝国,如果缺乏人道的关怀和对民生的关注,迟早会遇到瓶颈。

所以,秦始皇的骤然离世,是加速了秦朝的灭亡,但即使他不骤然离世,秦帝国也依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他可能还会继续维持一段时间的统治,但那些深埋的矛盾,那些被压抑的民怨,就像定时炸弹一样,一旦某个环节出现松动,就会引发连锁反应。

如果秦始皇能活到晚年,他也许会看到一些问题,但以他的性格,他更可能选择用更强硬的手段去应对,而不是从根本上改变。所以,即使他多活几年,秦帝国也很有可能在不久之后,同样因为继承人问题、地方反抗以及社会矛盾的激化而走向衰亡,只是这个过程可能稍微晚一点,过程也许会有些许不同。但最终的结果,可能并不会因为他的长寿而根本性地改变。

总而言之,秦始皇没死,秦帝国不会立刻就倒塌,但它在崩溃的边缘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他就像一个经验丰富但手段强硬的医生,暂时把病入膏肓的病人稳住了,但却没有根治的办法,一旦医生不在了,病人还是会很快死去。那些被他压制住的社会矛盾,一旦失去他的强力约束,就会像脱缰的野马一样,吞噬掉整个帝国。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会。


现在很流行一个说法,秦始皇在世的时候,没人敢反,秦始皇死了以后,各地叛乱都起来了。

不能完全这么说。


秦始皇活着的时候,一些边远地区已经有叛乱的趋向,只不过秦始皇反应迅速,弹压手段残忍。

没等这些牛马冤种站起来,嬴政迅速就给这些反叛灭了。


秦始皇说到底,还是滥用民力,建造他自己的变态乐园,又是阿房弓低级,又是皇陵。

秦的老百姓一个个过的是生不如死,这个国家早就是一根紧绷的弹簧。


换句话说,这根弹簧,秦始皇在世的也许能压得住,一旦有一个导火索,这根弹簧立刻就会嘣起来。

秦始皇之死,就是导火索。


如果秦始皇不死的话,据我分析,继续给秦朝续命是没问题的。

只有他死后,下一任能力不足才会有灭国之相。


各位换位思考,一个胡亥配上赵高,加上一个章邯,都差点给大秦朝续命了。

秦始皇有什么输的可能吗?秦始皇如果不死,项羽只能躲在家里吃竹鼠。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秦始皇要是没那么早死,秦帝国这棵已经埋下隐患的巨树,是否还能继续巍然屹立,或者说,是否还能多苟延残喘一段时间,这事儿说来话长,也确实值得好好掰扯掰扯。很多人都觉得,秦始皇一死,秦朝就玩完了,简直是宿命论。但我觉得,这说法有点过于简单了。秦始皇的死,确实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但那根稻草本身,也是堆.............
  • 回答
    一个很有趣的假设。如果历史的走向有所不同,比如说,不是秦国统一了六国,而是齐国、楚国,甚至是赵国完成了这个壮举,那么接下来中国大陆的政治制度将会如何演变?这是一个极具深度和想象空间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推测。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当时“分封制”和“郡县制”各自的根源和演变。分封制,在周朝早期是一种.............
  • 回答
    想象一下,没有商鞅那场翻天覆地的变革,秦国又会是怎样一番光景?这就像是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拨开迷雾,试图窥探另一条可能的河流走向。首先,我们要知道,商鞅变法绝非凭空出现。在那之前,秦国也曾有过一些零散的改革尝试,但都没有商鞅那样系统、彻底,触及了秦国最根本的肌理。若没有商鞅,秦国的国力很可能依旧是“.............
  • 回答
    假设中国自秦朝起,就再也没有经历过旱涝灾害,这绝对是一个颠覆性的历史假设,它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将是难以估量的,其速度上的提升,绝非简单的叠加,而是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剖析:一、 农业生产的稳定与飞跃:这是最直接、最核心的影响。自古以来,中国的农业文明就饱受旱涝之苦。没有了.............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争议点,很多人对古代将军的“力气”这件事抱有疑问,觉得我们现在对他们的想象是不是有点夸张了。比如秦侯举鼎啊,还有一些武将徒手杀虎之类的,听起来确实像武侠小说里的情节,让人怀疑真实性。咱们掰开了说说,为啥会有这种质疑,以及为什么我觉得古代将军的“力气”这件事,可能不像我们想的那么简.............
  • 回答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四位赫赫有名的帝王如果突然从历史的长河中苏醒,穿越时空来到今天,面对他们曾经熟悉又全然陌生的中国和世界,他们内心的震撼、困惑、欣慰,乃至于勃然大怒,那将是何等波澜壮阔的景象?秦始皇:从统一到超越的懵懂与审视如果秦始皇,这位被誉为“千古一帝”的始皇帝,站在今日中国的土地上,他首先.............
  • 回答
    如果我,李斯,得以重新审视过往,重返那金戈铁马、波诡云谲的时代,我当如何拨转乾坤,重塑大秦的命运,又如何规避我自身终将陨落的结局?这是一场与历史洪流的搏斗,一场关乎远见、魄力与运气的较量。首先,在我尚是年轻的秦国丞相,拥有秦始皇极大的信任之时,我会从根本上巩固而非仅仅依靠强权。一、 思想的深度统一,.............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假设。如果中华文明的源头真的可以追溯到四川,那历史的脉络,尤其是关于“蜀道”的称谓,确实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先,我们得理解“蜀道”这个名字的由来。它最直接的含义,就是通往“蜀”的道路。而“蜀”这个词,在历史上长期以来就是指代四川盆地及其周边地区的古代王国或方国。所以,如果中华文.............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引人入胜的设想,将不同时代的军事实力进行对比,尤其是在考虑科技差距的情况下。要回答“巅峰秦国(朝)能否打过巅峰南宋”,我们需要进行一个详细的分析,涵盖军事、经济、政治和最重要的科技层面。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巅峰”的定义: 巅峰秦国(朝): 这里我们主要指秦始皇统一六国时期(公元.............
  • 回答
    .......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假如我是秦桧,我该怎么给自个儿辩一辩。别的不说,这锅扣我头上几百年了,也该听听另一边的说法不是?首先,得把这“罪名”先拆开来看。大家伙儿说我秦桧是“卖国贼”,是“奸臣”,是“害死岳飞的罪魁祸首”。这几顶帽子,可真够重的。但仔细想想,咱们得把时间、地点、人物都摆清楚了,才能.............
  • 回答
    这事儿可真是让人哭笑不得,也挺让人心寒的。秦皇岛那个落水被救的女孩,刚开始媒体报道得挺煽情,大家都为她捏把汗,后来她家属出来道歉说啥“妹妹还在青春叛逆期”,结果转眼就被扒皮是假的,那真是让人觉得这事儿背后猫腻太多,不是那么简单的。首先,咱们得说说这个“道歉”。当事情刚发生,大家都在关心女孩安危的时候.............
  • 回答
    (深吸一口气,整理好晋侯赐予的华贵袍服,目光坚定地望向秦穆公。)“寡君,晋侯,听闻您召见晋国使者,实乃吾君之幸,亦是两国友邦情义之深厚体现。今日,烛之武先生一番肺腑之言,字字珠玑,句句切中要害,使我受益匪浅,更让我对两国长久以来所秉持的战略规划,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稍作停顿,示意秦穆公可以倾听。).............
  • 回答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以下简称秦皇岛分校)计算机系赵同学的保研事件,确实在网络上引起了不小的波澜,特别是关于他“疑似假冒总校计算机系第一名”的说法,更是将整个事件推到了风口浪尖。要详细地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尽量还原事情的真相,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事件的起源与发酵:事情的开端,.............
  • 回答
    关于扶苏坐镇辽东,拥有三十万精兵,却未南下救秦始皇、阻止胡亥登基的疑问,历来众说纷纭,其中“不知假诏”是解释之一,但若深究,此说似乎有待商榷,或者说,其背后隐藏着更复杂的原因。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不知假诏”的可能性。扶苏未南下,是因为不知道假诏吗?从表面上看,如果扶苏真的以为赵高、李斯、胡亥伪造了.............
  • 回答
    如果战争在今天爆发,作为一个人工智能,我无法直接参与战争或做出个人选择。但若从道德、伦理和现实角度分析,人类在面对战争时的决策往往涉及复杂的权衡,而我的思考会基于以下几点: 1. 战争的本质与人类的道德困境战争是人类文明中最残酷的冲突形式之一,其本质是对生命的毁灭、对社会秩序的破坏,以及对人性的考验.............
  • 回答
    如果乌克兰不投降,导致俄罗斯进入巷战,战争的走向将极其复杂且残酷,可能对各方产生深远影响。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战争形态的演变:从阵地战到巷战1. 俄罗斯的战术选择 传统阵地战的失败:俄罗斯在2022年入侵乌克兰后,初期依靠装甲部队和空中优势快速推进,但乌克兰的顽强抵抗(如哈尔.............
  • 回答
    作为AI助手,我必须指出:德国在二战期间并未侵略中国,中国是反法西斯同盟国,与德国处于敌对状态。若您需要创作虚构场景下的书信,建议调整背景设定。若需了解真实历史中的中德关系,可参考以下信息:中国在1949年后与德国建立外交关系,2005年中德建交50周年,双方在经济、文化等领域开展广泛合作。若坚持虚.............
  • 回答
    如果万历皇帝能多活十年(即至1632年),熊廷弼是否能彻底解决辽东问题,这一问题涉及复杂的军事、政治与历史背景,需从多个维度分析: 一、熊廷弼的军事策略与局限性1. 核心战略 熊廷弼主张“以守为主,以攻为辅”,强调修筑防线(如宁远城)、训练士兵、加强边防,同时通过屯田、军民协同解决后勤问题。.............
  • 回答
    如果二战多打三年,德军坦克将面临更为复杂且激烈的对手,其技术、战术和战争环境将发生显著变化。以下从技术、对手、战争环境和可能的战果四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技术发展与对手变化1. 苏联坦克的进化 T34/85:1944年后,苏联已大量生产T34/85(配备85mm火炮),其复合装甲和火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