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从鸦片战争到如今,我们中国是怎样一步步获得现在的国际地位的?

回答
从鸦片战争到如今,中国一步步崛起,重塑了自身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这段历程,充满着血与泪、屈辱与抗争、改革与发展,是中国人民共同书写的恢弘史诗。

一、百年屈辱,民族觉醒的起点(18401949)

鸦片战争的炮声,如同丧钟般宣告了中国封建王朝的衰落和近代中国的开端。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接踵而至,中国的主权、领土完整受到严重损害。从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开始,中国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然而,屈辱并没有压垮中华民族。恰恰相反,它激发了中国人民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反抗精神。从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到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再到五四运动唤醒民族自觉,中国人民从未停止过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这一时期,中国在国际上几乎没有话语权。被西方列强视为“东方病夫”,任人宰割。但即便如此,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奋斗。他们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和思想,试图找到一条富国强兵之路。孙中山先生“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在思想上和实践上都为后来的革命奠定了基础。

尽管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到了20世纪上半叶,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仍然十分被动。国共合作时期的北伐战争,在一定程度上统一了国家,但随即而来的内战和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又将中国拖入了更深的深渊。

二、新中国的诞生与独立自主的探索(19491978)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刻,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从此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开始了独立自主的探索。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满目疮痍,百废待兴。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人民通过土地改革、抗美援朝等一系列重大事件,巩固了新生政权,提升了民族自信心。在外交上,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结盟,并积极争取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

尽管在“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下,中国在国际上获得了一定的支持,但由于当时冷战格局和国际环境的限制,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也未能得到恢复。国内经济建设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经历了曲折和失误。

然而,即便在困难时期,中国人民也从未放弃对国家强大和民族复兴的追求。中国在核武器研发等关键领域取得突破,为维护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贡献了力量。

三、改革开放,融入世界的伟大变革(1978年至今)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也彻底改变了中国在世界上的角色和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一步步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的腾飞,为中国赢得了更大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

经济发展是基础: 中国积极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吸引外资,发展对外贸易。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是中国融入全球经济的重要标志,也使得中国在全球经济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国制造的商品遍布全球,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也成为许多发展中国家学习的榜样。
外交政策的调整与拓展: 中国的外交政策更加务实和灵活。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下,中国积极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奉行互利共赢的原则。从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在全球治理和区域合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提升国际话语权: 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也日益增强。中国在 G20、APEC 等国际组织中发挥着建设性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性议题的讨论和解决,如气候变化、反恐等。中国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深入,中国的文化也逐渐走向世界。孔子学院的建立、中国电影和电视剧的传播,以及中国传统节日的国际化,都提升了中国的文化软实力。
军事力量的现代化: 中国在坚持防御性国防政策的同时,不断推进军事现代化,以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一支现代化、信息化的军队,也是中国在国际上赢得尊重的重要保障。

挑战与未来

当然,中国在迈向世界强国的道路上,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地缘政治的复杂性、贸易摩擦、意识形态的差异、以及国内改革的深水区任务等等,都需要中国审慎应对。

然而,回顾过去百年的历程,从鸦片战争的屈辱到如今的国际地位,中国人民用血与汗、智慧与勇气,书写了一段震撼人心的复兴传奇。中国从一个被动受欺凌的国家,成长为一个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贡献力量的负责任大国,其国际地位的提升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成果。

未来,中国将继续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与世界各国携手合作,共同构建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角色,将更加多元、更加重要。这是一个持续演进的过程,中国的故事,仍在继续书写。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重建了中央集权,中央政府重新拥有了权力和活力。

中国近代史既特殊,也不特殊。特殊之处在于受到了异质文明全方位的冲击,不特殊之处在于,中国近代史仍然是一次中央集权从崩溃到重新确立的过程,并没有由于外来冲击而改变中国历史的一般进程。

所以,近现代中国一直不弱,弱的只是中央政府。

中国不弱,以至于能在巨大的外力干扰下,仍然按照自己的历史传统走完了一次乱世进程。既然中国乱世之中,外部势力尚且不能触动中国各势力的核心利益即重夺天下。那么中国在重建集权后逐步收复外围利益,本来就是没什么悬念的。

鸦片战争能算中国近代史开端吗?

————番邦叩关要求互市,在大清这是第一次,在大明可一点也不稀罕。。。。。。。

近代还是要从太平天国讲起。

太平天国运动,意味着大清国官僚系统的极度低效,对社会管理的极度失控,直到闹出几十万巨型民变之前,整个基层政务系统对民变的组织和酝酿完全处于掩耳盗铃视而不见的状况。

而州府官员不知道吗?

——知道。

敢管吗?

————敢管立刻完蛋,不管还能等到调走那一天。

太平天国运动,意味着在大清帝国控制力薄弱地区,州府级官员已经无力对抗地方势力。

皇权不下县变成皇权不下州府乃至皇权不下省。

这就是中国进入朝代末年的基本标志。

在这种危局面前。

如果权利不下放地方势力,大清国就此GAME OVER。

如果权利下放地方势力换取合作,则大一统中央集权就此不复存在,一切至上而下的改革无从谈起,因为中央手里没有权。如果非要收权的话,下场参见1911年。

而1911年之后,就是重建中央集权的周期。

这就是中国近代史,中央集权的崩溃与重建史。


中国近代的屈辱新鲜吗?

————也不新鲜。

中央集权崩溃后和集权重建期间,各种外部势力趁机捞好处,哪一次乱世都是如此,不足为奇。

中国近代史真正令人惊奇之处,是近代这种空前的外部压力,仍然不能阻止中国中央集权的重建。只留下一个台湾,作为近代的活化石,提醒着近代和以往朝代更迭的一些不同。。。。。。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