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他只欺负你 那么没有漏洞。。。
也许诸位能三言两语或者一针见血地把这句话的漏洞指出来,说服提出这个问题的人;
但是,如果遇上一些真糊涂或者装糊涂的人,你回答完他提出的第一个糊涂问题,他还会提出更多的糊涂问题,直到把你绕晕。
即使你在他混乱逻辑的胡话轰炸下依然能保持清醒,也根本无法真正说服这两种人。
我来写一个比较夸张的例子:
甲:老师,有人欺负我。
乙:谁欺负你了?
甲:张三。
乙:他为什么不欺负别人,只欺负你?
甲:他也欺负别人了。
乙:那别人怎么不来告诉我?
甲:别人不敢。
乙:那你就敢?
甲:我比他们勇敢。
乙:勇敢还被人欺负?
甲:张三凶恶,欺负了很多人。
乙:你是怎么知道的?
甲:大家都知道。
乙:你是怎么知道大家都知道的?
甲:我估计大家都知道。
乙:那我怎么不知道?
甲:所以我特地来告诉您呀。您现在不是知道了吗?
乙:你怎么知道张三欺负了很多人的?
甲:我看见了。
乙:张三一个人,怎么欺负很多人?
甲:他一个个欺负的。
乙:你一个个都看见了?
甲:没看见也听说过。
乙:只是听说过,怎么能当真?
甲:因为这是张三一贯的作风。
乙:我怎么不知道这是张三一贯的作风?
甲:因为我多次见过张三在教室里欺负人。
乙:怎么别人都看不见,就你看见了?
甲:很多人都看见了,都在场。
乙:张三怎么就敢在光天化日下欺负人?
甲:那您要问张三。
乙:我在问你。
甲:因为张三爱欺负人。
乙:那你为什么爱被人欺负?
甲:我没有爱被人欺负啊。
乙:不爱被人欺负你还被别人欺负?
甲:是张三欺负了我,不是我主动要被人欺负的。
乙:张三为什么欺负你?他怎么不来欺负我?
甲:因为您是老师,我们是学生。
乙:那张三欺负了所有学生吗?
甲:那肯定没有啊。
乙:那为什么有些学生不被欺负?
甲:杀人犯也不是杀了地球上所有人啊。
乙:张三杀人了?
甲:没有。
乙:那你说什么杀人犯?
甲:我是打个比方。
乙:把张三比作杀人犯?
甲:不是,我的意思是,杀人犯也不能杀光所有人,但他照样是杀人犯;张三虽然没欺负所有学生,但他照样欺负人了!
乙:他都欺负谁了?
甲:欺负了很多人,至少,他欺负我了。
乙:他为什么不欺负别人,就欺负你们?你们就一点问题没有吗?
甲:那别人为什么不欺负我们?张三就一点问题没有吗?
乙:对呀,张三和你们一样,都有问题啊。
甲:有问题的是欺负人的张三,我们这些受欺负的人没问题。
乙:没问题你来找我干什么?
甲:张三欺负了我们啊!
乙:你们?不就你一个人吗?
甲:张三欺负了很多人,我来告诉您这件事。
乙:那剩下的人怎么不来告诉我?怎么就你来了?你很特殊吗?
甲:我想谈谈张三的问题,别人都不欺负人,为什么就张三欺负人?张三很特殊吗?
乙:你怎么知道别人都没欺负人?
甲:我没看见或者听说他们欺负人。
乙:你没看见或者听说,他们就没欺负人了?
甲:至少没欺负我啊。
乙:他们没有明着欺负你,也许暗着欺负你了;今天不欺负你,也许明天会欺负你呢。
甲:我没有感觉到被别人欺负,只感觉到被张三欺负了。
乙:别人不欺负你,也许欺负别人了啊。
甲:我确实不知道除了张三,还有谁在欺负人。
乙:你不知道不代表没有啊。
甲:这个倒是真的。
乙:所以他们也可能欺负人了?
甲:也许吧,但是张三确确实实欺负我了。
乙:张三是怎么欺负你的?
甲:他多次敲诈勒索我。
乙:那你以前怎么不说?
甲:他昨天又敲诈了我五十元,我实在是忍无可忍了。
乙:你要是没有那五十元,就不会被他敲诈了嘛。
甲:我要是不给他钱,他就找人一起揍我。
乙:那他揍你了吗?
甲:威胁敲诈我的时候,揍了我几下。
乙:我怎么看不出来你挨揍了?
甲:但我确实挨揍了啊,只是揍得不严重而已。
乙:揍得不严重,你来找我干什么?
甲:张三敲诈了我五十元啊。
乙:你不给他,他怎么敲诈你?
甲:我不给他,他就找人一起揍我。
乙:为什么他能揍你,你就不能揍他?
甲:我揍不过他。
乙:你为什么揍不过他?
甲:因为他人高马大、经常打架,还和社会上的流氓混混们混在一起。
乙:你没揍他,怎么知道揍不过他?
甲:揍人不对,我不想揍人。
乙:你不想揍人,这是你的事,和我有什么关系?
甲:您是班主任,我和张三都是您管理的班级的学生,他敲诈了我五十元,您不该管吗?
乙:你为什么要给他五十元?
甲:我说了啊,他说如果我不给他,就找人一起揍我。
乙:那他找人揍你了吗?
甲:没有。我给了他五十元啊。
乙:他既然没找人揍你,你怎么知道你不给钱,他就会找人揍你啊?
甲:他说的啊。
乙:他说你就信啊?
甲:万一呢?我不能冒这个险。
乙:所以他找人一起揍你是一件“莫须有”的事情?怎么能凭借张三一句话就给他定罪呢?
甲:他敲诈了我五十元,证据确凿,不是什么“莫须有”的事情!
乙:你把五十元给我,我也会拿着啊。
甲:我不是主动给他的,那五十元是他敲诈威胁所得。
乙:那五十元上写着“敲诈”二字了?
甲:杀人凶器上也没写着“凶器”二字啊!
乙:你怎么张口一个“杀人犯”,闭口一个“杀人凶器”?你怎么思想这么不积极健康?你是不是看了不该看的东西了?那些东西是你这个年龄该看的吗?满口都是杀人犯、杀人凶器,明天不会真的要去杀人吧?我看你很危险啊!明天把你家长叫来!
甲:我只是拿这些来举例子啊。
乙:你怎么不拿别的来举例子?你为什么偏拿这些来举例子?我看我再不管你,你早晚蹲监狱!明天你父母都得来,你的问题严重了!
我理解,当老师说出这句话时就没有逻辑可言了。因为这句话偏颇地做了一个绝对有利于霸凌者的假设——他不霸凌别人——并在这个假设基础上将问题的性质从霸凌降维到了个人原因引发的矛盾。
这种降维本身便构成了老师和霸凌者不可见却牢固的共同利益,让二者形成了“霸凌者同盟”。前者不希望付出太多时间精力处理霸凌问题,后者不希望自己的霸凌被老师发现。于是二者达成了无声的默契,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以牺牲被霸凌者的利益为代价达成他们都想要的结果——即没有结果,让班级内继续维持表面上的“和谐”。
被霸凌者之所以在这句话前如此羸弱绝非这句话本身逻辑的牢固,而是遭到“霸凌者同盟”降维打击所带来的极端绝望和无助。在《三体》中,当一个文明掌握着向另一个文明发动降维打击的权力时,后者除了瑟瑟发抖外真的什么也做不了。而在师生关系中,老师就掌握着对霸凌的最终裁量权,他们说这是霸凌就是霸凌,说这是个人矛盾就是个人矛盾,学生没有任何反抗手段和申诉通道。当老师和霸凌者结成“霸凌者同盟”的那一刻,霸凌者便分享了老师的特权,老师便成为霸凌者的一员。而从那一刻开始,被霸凌者除了需要奋起反抗霸凌者的霸凌外,更要去对抗掌握最终裁量权的老师的霸凌——这简直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倘若此时亲人也无法提供支持(甚至有的更也加入霸凌者同盟),那被霸凌者就只有三条路:要么忍受,要么逃跑,要么发动玉石俱焚的舍身攻击。
最后,再贴一张让我印象深刻的网图作为总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