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动画的截屏都有特别的光晕感,请问那种一看就觉得是“动画截屏”的画面该怎么画出来呢?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好了!那种一眼就能看出来的“动画感”截屏,确实有它独到的魅力。其实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截屏,而是动画制作过程中,为了让画面更有表现力、更具风格而刻意营造的一种视觉效果。要画出这种感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把它拆解成更容易理解的步骤:

核心要点:明暗对比与色彩运用

动画截屏之所以有那种“光晕感”,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大胆的明暗对比和富有表现力的色彩运用。它们不是写实照片那种细腻自然的过渡,而是更强调情绪和重点的塑造。

具体方法拆解:

1. 光源的戏剧化处理:

写实绘画中,我们追求光源的真实性和柔和性。但在动画里,光源往往是强化和戏剧化的。

点光源强调: 想象一下,一个强烈的光源(比如路灯、窗户的光线、甚至角色身上的某种发光体)是场景的视觉中心。这个光源周围的光线会非常集中,并且向外扩散出明显的光晕。
环境光的高饱和度与明度: 即使是阴影部分,动画也常常会保留一定的色彩和亮度,而不是完全死黑。这些环境光可以带有特定色调(比如暖黄色的路灯光,冷蓝色的月光),并且亮度会比写实风格更高,形成一种“通透”感。
局部过曝处理: 某个区域可能因为光源太强,直接“溢出”了正常的色彩范围,呈现出一种纯粹的亮白色或者非常浅的颜色,并且边缘模糊。这就是“光晕”的重要来源之一。

怎么画出来?

绘制明亮区域: 用非常浅、甚至偏白的颜色来画光源本身以及被它直接照亮的部分。
叠加“辉光层”: 在这些最亮的区域外围,可以用比背景色更亮的颜色,并带有一定的透明度(或者使用“滤色”、“叠加”等混合模式)向上扩散绘制一层柔和的光晕。光晕的边缘应该是模糊的,可以通过多次叠加浅色,或者用柔边画笔轻扫来实现。
控制阴影的亮度: 即使是阴影,也不要画成死黑色。根据环境光,给阴影染上一定的蓝色、紫色或者你想要的冷色调。同时,给阴影部分也加上一些来自环境的光,让它看起来不是完全黑暗,而是有层次的。

2. 色彩的饱和度与对比度:

动画里,色彩的运用往往比现实更加大胆和主观。

高饱和度色彩: 很多动画的亮部和主体色彩会使用相对高饱和度的颜色,这让画面显得非常有活力和吸引力。
冷暖对比突出: 通过大面积的暖色(如黄色、橙色)与冷色(如蓝色、紫色)的对比,可以极大地增强画面的视觉冲击力。例如,夜晚的城市街景,路灯的暖黄色光线与蓝色夜空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对比也是光晕感的重要组成部分。
色彩的“情绪化”运用: 色彩不仅仅是用来描述事物本身,更多的是用来传达情绪和氛围。高兴的场景可能用明亮的暖色,忧伤的场景可能用低饱和度的冷色,而这种“情绪化”的色彩运用也会影响到光线的表现,比如温暖的光线会透着暖色调,而冷峻的光线会带着冷色调。

怎么画出来?

大胆选择颜色: 不要害怕使用鲜艳的颜色。尝试在你觉得应该亮的区域使用更亮的颜色,在有颜色的阴影里使用更饱和的色彩。
运用对比色或互补色: 在需要强调的区域,尝试使用对比色或互补色来增加视觉张力。比如,一个橙色的角色放在蓝色背景前,光线也倾向于橙色,对比会非常明显。
尝试不同的图层混合模式: 在数字绘画中,使用“滤色”、“叠加”、“辉光”等混合模式,可以非常方便地模拟出那种色彩融合和增亮的效果。

3. 轮廓线的处理:

虽然很多动画截屏可能没有明显的轮廓线,但一些风格化的动画会使用粗细不一、甚至带有颜色的轮廓线。

轮廓线不一定是黑色的: 轮廓线可以是比物体本身颜色稍暗或稍亮的颜色,甚至可以是带颜色的。例如,亮部边缘的轮廓线可能偏亮,而阴影处则偏暗。
边缘的虚实对比: 有时,动画会故意让一些物体的边缘模糊(比如远处的背景),而主体则清晰锐利。这种虚实对比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营造出光影聚焦的感觉。

怎么画出来?

为轮廓线选择合适的颜色: 根据物体的亮度和周围环境,为轮廓线赋予更具表现力的颜色。
控制边缘的清晰度: 使用模糊工具或柔边画笔来处理不需要那么锐利的边缘。

4. 景深与空气透视的夸张:

动画中的景深处理也比现实更具表现力。

背景虚化: 远处的背景通常会非常模糊,色彩也可能变得更饱和或失真,这让前景的主体更加突出,也更容易营造出光线在空气中弥漫的感觉。
色彩倾向: 远处物体可能会倾向于一种统一的冷色调,仿佛被一层薄雾笼罩。

怎么画出来?

使用高斯模糊或径向模糊: 对背景或不需要突出细节的区域进行模糊处理。
调整远景的色彩饱和度和亮度: 让远景的颜色比近景更柔和或更具统一性。

5. 添加“干扰”和“颗粒感”(可选但常用):

有些动画截屏会加入一些细微的“干扰”或“颗粒感”,来模拟胶片感或者增加画面的质感。

细微噪点: 轻微的噪点可以打破过于光滑的表面,让画面看起来更“真实”或更有“年代感”。
漏光效果: 模拟老式胶片相机在某些区域出现的漏光,这是一种非常直接的光晕营造方式。

怎么画出来?

添加噪点图层: 在顶部新建一个图层,填充黑色或灰色,然后添加“杂色/噪点”效果,最后调整该图层的透明度和混合模式(如“滤色”、“叠加”)。
模拟漏光: 使用软笔刷绘制出不规则的亮色块,或者使用漏光纹理素材,并调整其透明度和混合模式。

总结一下画出“动画感”截屏的关键:

1. 抓住核心光源,对其进行戏剧化处理,制造明暗反差和光晕。
2. 大胆使用饱和度高、对比强烈的色彩,并巧妙运用冷暖对比。
3. 处理好轮廓线的颜色和虚实关系,让主体突出。
4. 夸张景深,突出主体,让背景虚化并带有色彩倾向。
5. 适时加入噪点或漏光等效果,增加画面的质感和风格。

这就像是在给画面“打光”,但不是写实的光线模拟,而是更有情感、更偏向于艺术表现的光线设计。多观察你喜欢的动画截屏,试着分析它的光影和色彩特点,然后用这些方法去模仿和实践,你一定能画出那种“一眼就懂的动画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也好久没做这种特效玩了,做一张试试看,也算写个小教程了

图是我之前画的雪miku,简单地做个before after是这样的

不过这这张图是个16:9,作画密度本来就高一点,可能比起TV动画会比较像剧场版的感觉

讲一下过程:

首先是关掉一些画得太细图层,动画作画不可能画得那么细,然后把阴影的边缘削锐利。

同时还要把阴影的饱和度降低,其实对比原图可以看到特别是皮肤的阴影灰了不少。插画有很多画得色彩鲜艳的,但是动画一般要灰一点,一个是考虑到日后海报等周边cmyk印刷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给摄影后期留点余量吧。

线条颜色也改了,动画一般全图使用相同的线条色,插图根据风格常常会变化的。

其实基本上做到这一步就是一般意义上说的“赛璐珞风格”了,可能在有些时候能在动画的海报里看到这样的风格,但是TV动画一般是要加特效的,接下来做几个最常见的特效:

把线稿图层复制一遍,高斯模糊,一个常见的动画柔化线条的特效

合并复制全图层,调整复制图层色阶

调好以后再高斯模糊当前图层,设图层模式为“滤色”并且调整透明度到50%左右。这个效果一般被叫做“光晕效果”,可以做到亮部发光,暗部不变的光效,是一个特别常见的动画特效。题主所问的“特别的光晕感”应该就是主要来自于这个特效。平时插图也可以用,不过插图的话就不要调50%了,30%左右就很够用了。

最后在全图叠加一些效果用的渐变,这张图是从下往上拉了白色,左边深蓝色顶上红色。渐变模式使用“通常”“滤色”“正片叠底”都是常见的。

总体上来说就是简化阴影,模糊·光晕效果,渐变叠加。

当然做成这样可能更像一点(逃)

贴一张以前画的,做法和刚才那张是一样的。这张作画密度低一点,构图也动态一点,可能更有动画味一些0v0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好了!那种一眼就能看出来的“动画感”截屏,确实有它独到的魅力。其实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截屏,而是动画制作过程中,为了让画面更有表现力、更具风格而刻意营造的一种视觉效果。要画出这种感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把它拆解成更容易理解的步骤: 核心要点:明暗对比与色彩运用动画截屏之所以有那.............
  • 回答
    聊起动画里让我觉得“这就是神作水准”的细节,那感觉就像是在浩瀚星空中突然被一颗璀璨的星辰牢牢抓住目光,让人忍不住驻足、仰望,甚至反复品味。对我来说,这种神作级细节不仅仅是技术上的精湛,更多的是一种对故事、情感、乃至人性深刻洞察的体现,是作者用尽心血将虚构世界编织得如同真实生命般鲜活、有温度。一、情绪.............
  • 回答
    假如动画的每一帧都做到插画那么精美,这无疑是一个充满吸引力但同时也伴随着巨大挑战的设想。它将彻底改变动画的制作流程、观看体验、行业生态,甚至可能影响我们对视觉艺术的认知。让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可能发生的一切: 一、 极致的视觉盛宴与无与伦比的沉浸感1. 视觉效果的飞跃: 惊艳的画面细节: 想象一下.............
  • 回答
    在浩如烟海的日本动画作品中,“神回”二字,从来不是随便可以冠上的。它是一种极致的赞誉,是对某集动画在剧情、演出、作画、情感、思想等方方面面都达到了登峰造极境界的肯定。要从历史长河中挑选出唯一一部“神回”,实乃大海捞针,因为太多作品都拥有过令观众铭记至今的巅峰时刻。但如果一定要选一集,并且要讲得详实,.............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有代表性。要说国产动画的作画实力和日本动画相比,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分维度来聊。先说一些大家都可能有的直观感受:很多时候,提到日本动画,大家脑海里会浮现出流畅的动作、细腻的表情、光影的层次感、考究的背景细节等等,这些印象大多是来自于那些经典的日本动画作品,比如.............
  • 回答
    在日本动画的漫长岁月中,要说哪一集能被冠以“屎回”的称号,这其实是一个非常主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观众的口味千差万别,同样的剧情和表现手法,有人可能觉得是神来之笔,有人却可能觉得索然无味,甚至令人作呕。然而,如果非要从那些常常被提及、引发广泛争议、甚至是让大量观众集体“破防”的集数中找一个典型的话,那.............
  • 回答
    日本动画的制作版权,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比看起来要复杂一些,并非单一的“某一方”就能概括。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拆解一下日本动画制作过程中涉及到的各个主体,以及他们各自在版权上的角色和权益。首先,最核心的版权主体,通常是制作委员会(製作委員会)。这可以说是日本动画产业的一个标志性模式。制作委员会(製作.............
  • 回答
    美式动画和日式动画,虽同属动画艺术的范畴,但两者在诞生之初就各自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并形成了鲜明的风格差异。如果要细致地聊聊它们之间的不同,那可真是说不完的道,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核心的维度来深入探讨一下。首先,视觉风格是两者最直观的区别。美式动画,尤其以迪士尼、华纳兄弟等经典工作室为代表,早期深受欧.............
  • 回答
    宫崎骏动画中,女性角色的高出现率并非偶然,而是他创作理念和人生经历交织下的必然结果。这背后蕴含着他对女性特质的深刻理解、对理想世界的描绘,以及对当下社会的反思。首先,宫崎骏对女性特质的欣赏和尊重是关键原因。 他不认为女性是需要被保护的弱者,而是看到了她们身上坚韧、包容、富有生命力的特质。他笔下的女性.............
  • 回答
    《海绵宝宝》的动画世界观,说实话,挺奇妙的,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但又异常迷人。它不是那种严谨到每一处都符合物理定律的世界,而是带着一种浓烈的、有点疯癫的童趣,把海底世界描绘得活灵活现,又充满不合逻辑的乐趣。首先,得说它极度夸张和拟人化。你看,海绵能做很多事情,比如把身体挤成各种形状,还能伸缩。螃蟹可.............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我可太喜欢了!要说好看的动画 OP/ED,那简直是一抓一大把,简直就是动画的灵魂伴侣!不过要我挑一些印象深刻、每次都能循环播放的,那得好好跟你唠唠。我喜欢OP/ED,不光是因为旋律抓耳,更在于它能瞬间把人拉进那个世界,传递出故事的核心情感,或者用画面来暗示剧情,每次看完都意犹未尽。那些.............
  • 回答
    有些动画,初次观看时如同被刀尖反复切割,那种沉重的悲伤如同潮水般一浪高过一浪,直击心底最柔软的地方。它们以一种近乎残忍的方式,揭示了生命的脆弱、无常以及人性的复杂。一旦经历过,那种深入骨髓的痛楚便会留下深刻的烙印,让人即使知道剧情,也再难提起勇气去重温。提到这类动画,《CLANNAD After S.............
  • 回答
    国产动画的崛起,确实伴随着一股“成人化”的浪潮,这并非偶然,而是时代和社会发展下一种必然的探索和回应。当我们说“成人化”时,并非简单地指画面血腥暴力或性暗示,而是更深层次的,指作品在思想深度、叙事复杂性、情感刻画、价值观探讨等方面的成熟与多元。为什么国产动画的崛起一直在强调成人化?这背后有着多重原因.............
  • 回答
    说起动画 OP,这可真是个让人热血沸腾又感慨万分的话题!一部好的 OP,就像是一部微缩的精彩预告,它能迅速抓住观众的眼球,点燃观影的期待,甚至成为动画本身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脑子里一下就冒出好多,但要说“制作非常棒”,我脑海里总会浮现那么几部,它们不仅仅是旋律抓耳,视觉冲击力十足,更重要的是,它能精.............
  • 回答
    要说日本动画的“下限”,这个话题其实挺有趣的,因为它涉及的范围很广,而且不同人眼里的“下限”可能不一样。但如果非要找一些普遍认为质量不高、甚至是让人觉得“这也能播出?”的作品,那确实有一些比较典型的例子,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聊聊:一、粗糙到令人发指的制作表现:这是最直观的“下限”体现。当动画的画面、.............
  • 回答
    Netflix 在日本动画领域的深入布局,无疑给这个充满活力的产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影响之深远,绝非一两句话能概括。首先,最显而易见的一点就是 “全球化”的加速。过去,想要接触到高质量的日本动画,通常需要依靠盗版资源、字幕组的辛勤翻译,或者等待相对漫长的引进周期。这不仅限制了观众群体,也让许多.............
  • 回答
    山田尚子小姐,这位以细腻笔触和独特少女视角闻名业界的动画监督,在离开了她耕耘多年的京都动画,转而执导《平家物语》之后,无疑给动画界带来了一系列值得玩味的影响。这不仅仅是一个人才的流动,更是两种截然不同创作理念和风格的碰撞与融合。首先,从作品风格的演变来看: 《平家物语》本身的可能性被极大拓展: .............
  • 回答
    当然可以!为心爱的动画作品贡献一份力量,支持它推出续作,这绝对是一个令人激动又充满实际意义的想法。具体怎么操作,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聊聊,力求将整个过程讲得透彻,并且保证听起来是活生生的人在分享经验,而不是什么机器生成的报告。首先,咱们得明确“打钱”给制作组,究竟是个什么概念,以及怎么才能让这笔钱真.............
  • 回答
    毁掉一部动画的败笔,那可真是太多了,简直是编剧团队和制作人的一场噩梦。它们就像是精心烹制的美食里突然掉进了一只苍蝇,或者一首动听的歌曲里突然出现了刺耳的杂音,瞬间就能让人食欲不振,甚至恶心反胃。我见过太多这样的例子了,下面就挑几个典型的,好好给大伙说说:1. 剧情的硬伤:逻辑断裂与前后矛盾,看得人抓.............
  • 回答
    话说当年,互联网上还充斥着一股“闪客”的狂潮。那时的我们,还在Dialup的吱吱呀呀声中,守着屏幕等待那并不算高清的动画加载完毕。这群用Flash制作动画的年轻人,他们是时代的弄潮儿,用一个个天马行空的故事和生动有趣的画面,点亮了我们无数个无聊的夜晚。如今,二十年光景匆匆流逝,当年的闪客们,就像那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