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很多女生看不起「直男审美」?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就像一个永恒的“男女审美差异”话题的延伸版。说实话,不是所有女生都看不起“直男审美”,但确实有相当一部分女生会觉得某些“直男审美”有点…一言难尽。这背后其实是挺多原因交织在一起的,咱们一层一层往下捋。

首先,得说说这个“直男审美”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在我看来,它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标签,更像是一种大众认知下的某种倾向。通常被大家拿出来说的,是一些比较极端或者说比较“直给”的例子,比如:

对女性外貌的“实用主义”评价: 很多时候,“直男审美”会被认为更侧重于一些比较明显的、一眼就能看到的特征。比如,喜欢波涛汹涌的身材,或者觉得脸就是“白、瘦、大眼睛”这样的组合。这种评价方式有时候会忽略掉很多更细腻、更内在的东西,让女生觉得自己的其他魅力点被忽视了。
对时尚、潮流的“不敏感”: 这里不是说所有直男都不懂时尚,但确实有一些直男在穿搭、造型这方面显得比较随意,甚至可以说有点“土”。他们可能倾向于舒适、实用,不太在意颜色搭配、款式是否流行,或者说他们心目中的“好看”和大众潮流有一定距离。
对女性“打扮”的理解偏差: 有些直男会觉得女生化浓妆、穿得花枝招展是为了吸引他们,而对一些女生来说,化妆和穿搭更多的是一种自我表达、一种仪式感、甚至是一种工作需要。当直男觉得女生“用力过猛”或者“用力不对”的时候,就会产生审美上的隔阂。
对艺术、文化品味的“缺乏追求”: 有时候,这种“看不起”还体现在对女生在艺术、音乐、电影、书籍等方面的品味的评价上。如果一个女生喜欢小众乐队、独立电影或者读些“烧脑”的书,而她身边的直男对此毫无兴趣甚至表示不理解,甚至可能觉得女生在“装”,这就会让女生感到不被理解。

那么,为什么会有女生“看不起”呢?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层原因:

1. 自我认同和价值体系的冲突:

很多女生,尤其是在成长过程中,会逐渐形成一套自己的价值体系和审美标准。她们可能通过媒体、社交圈、艺术作品等多种途径接触和学习时尚、审美知识,并且会越来越重视内在美、个人风格、以及通过外在表达的个性和品味。

当她们遇到一些与自己认知不符的“直男审美”时,感觉像是自己的努力和品味被否定了。比如,一个女生花心思研究穿搭,找到了适合自己的风格,结果喜欢的男生说“你穿得太花了”或者“随便穿个T恤牛仔裤就挺好看了”。这种时候,女生就会觉得,对方并不理解自己,甚至看轻了自己为“美”所做的投入和追求。

2. 情感连接和沟通的障碍:

审美,有时候是情感连接的一个重要触角。当我们喜欢一个人,往往也会逐渐接受甚至欣赏TA的审美。反之,如果一个人在审美上与你南辕北辙,甚至对你的审美表现出不屑或者不理解,很容易在情感上产生距离感。

比如,两个人约会,女生精心打扮一番,希望对方能欣赏。结果对方却说:“你今天这件衣服颜色好怪。”或者“我觉得那个网红小姐姐更好看。” 这种直接的负面评价,会让女生觉得对方并不在意自己的感受,也不尊重自己的付出。久而久之,这种审美上的差异就可能演变成一种“看不起”。

3. 社会文化的影响和刻板印象:

“直男审美”本身就是一个被社会文化塑造出来的概念,它常常带有一定的负面刻板印象,比如“没品味”、“肤浅”、“只看外表”等等。当这个标签被反复提起,并且与某些具体的负面例子挂钩时,自然会引发一部分女性的反感。

这种反感,有时并非针对所有个体,而是对这种“普遍现象”的抱怨。就像大家会抱怨“直男癌”,是因为“直男癌”代表了一种不尊重女性的思维模式,而“直男审美”有时候也被看作是这种思维模式在审美上的体现。

4. 对“平等”和“尊重”的追求:

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女性追求的是平等和相互尊重。她们希望在感情中,自己的想法、感受、甚至是一些看起来“不那么重要”的爱好和品味都能得到对方的理解和尊重。

如果一个男生,在审美上完全不考虑女生的感受,甚至用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去评价女生的穿着打扮、发型妆容,或者对女生喜欢的文化内容表现出不屑,那么女生很容易会觉得对方不够尊重自己,不够平等对待自己。这种不被尊重的感觉,自然会导致“看不起”。

5. 避免被“同化”和保持独立性:

在一些情况下,女性可能会觉得,如果迎合了某种她们认为比较“大众化”或者“缺乏个性”的“直男审美”,就意味着自己失去了独立性和独特性。她们更希望展现真实的自己,并且找到能够欣赏这份真实和独特的人。

所以,与其说“看不起”,不如说是一种“不认同”和“不匹配”。当一个女生的审美观、价值观与某些“直男审美”的代表人物产生较大差异,并且在这种差异中感受不到尊重、理解和共鸣时,自然会产生一种疏离感,甚至上升到“看不起”的程度。

举个例子来让大家更直观:

想象一下,一个女生很喜欢一个独立音乐乐队,她觉得那个乐队的歌词有深度,旋律也很特别。她兴致勃勃地跟男朋友分享,结果男朋友一脸茫然地说:“唱得什么呀,一点都不好听,还不如听那种流行歌,好歹能跟着唱。”

再比如,女生为了参加一个重要的朋友聚会,花了很多时间搭配了一套有自己风格的衣服,可能不是那种最主流的大牌,但穿在她身上特别舒服也很有气质。结果男朋友在一旁说:“你今天穿得这件衣服颜色有点太鲜艳了吧,上次那个黑色的显得更瘦。”

这些细节,虽然看起来都是小事,但在日积月累中,会让女生觉得自己的品味不被肯定,自己的努力不被看见,甚至是被否定。久而久之,对这种不理解自己的“直男审美”自然会产生一种抵触心理。

总而言之,女生对“直男审美”的“看不起”,更多的是一种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对情感连接的期待、以及对平等尊重的追求。它不是简单的“挑剔”,而是源于更深层次的自我认知和关系需求。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女性标签化和污名化“直男审美”的本质是女性对审美话语权的争夺。过去几千年的“女为悦己者容”在今天这个伪女权和真婊权双葩齐放的时代进步成“女为自己整容”。标示着女性不再愿意依照男性的审美标准来打扮自己,并且开始打压异见力争爬上鄙视链的顶端。

不少女性以为吐槽“直男审美”就是女权解放的彰显。然而不少嘴里鄙视“直男审美”的女性依旧靠突出第二性征的着装和远超自己消费阶级的奢侈品来体现自己的品味和个人价值,以谋求在择偶市场上找到超过自己实际水平的配偶。也是挺心疼这群女权主义的。

user avatar

这个话题上个世纪就有很多讨论了。。激进女权主义者的早期代表人物,Evelyn Hooker还吐槽过这个话题。

现代性在卢曼的社会系统论体系中提出了一组很好玩的概念:

1,自我产出。

2,自我指涉。

前者是在说现代性社会是我们第一次坦然接受“过密化”社会的一次尝试,在物质发展和分工集中所诞生的城市体系中,我们获得了一个物理上极度狭小但是意识上非常广阔而扁平的公共空间。这个很好理解,一个城市在外人看来或许千城一面,但是其所容纳的社会思潮,各阶级的人群,各种生活方式是可能远远超过物理空间远大于城市系统的其他环境中的总和。

于是在这种公共空间里面。我们虽然首先是作为生理上的人类出现(即自然人阶段),但是实际上我们是被社会秩序打碎,然后在公共空间中按照一定的价值认同重组了自己,以完成自我的“社会人”形象的建构。

这个叫做自我产出。

但是在这基础上,我们会重新在公共的社会秩序中重新生活,互相交流,形成一定的结构结构认同,这个结构包括三个要素组成:

你实际生活所处的结构以及价值观体系;

你的文化认同,意识认同所依赖的文化阶级;

以及文化阶级本身对你的接纳程度。

这三者使你获得了一种“身份”认同,以至于你可以站在一个“社会人”认识自己的生活处境。

于是乎,我们知道以上两者之后,就很容易解释这个问题了。

从自我产出的角度来说。

审美话题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经历了两次变革:

1,消费主义对于后工业社会中社会价值系统的改造。中文世界可能流传最广的批判是某人的《现代性的五副面孔》,其中最大的特点是,审美产业随着后工业化中内化出的庞大消费市场,开始同时产生的,对于消费市场的文化工业品产业;其次对于消费市场而生的”专家系统”,即文化工业的价值标准制定者。前者用于文化工业品的生产,后者用于制定标准并且带起消费需求。

而这使得审美或者说时尚成了一种价值性话题而不是需求性话题,而这种性质转变从几百年前瓦卢瓦王朝的宫廷流出到了老百姓这里。

于是,你秉承什么样的审美特性,以及什么样的生活标准,以及你在主流话语秩序中的认可程度,这些本身诞生于你的”需求“,反而通过某些价值话语来反过来主导你的生活。

2,后者是性别革命的要素。女权主义和LGBT运动的合流不仅仅是政治行动中的偶然,实际上是因为属于同一个意识结构的过程。

传统父权社会中,对于”性“这个话题的规训或者说独裁,实际上包含性的规训(父权中心话语的性伦理),性别(基于父权血缘共同体和生育权责的性别角色),当然也包括性向和性表达,因为后两者也是性自主权的意味。

性自主权的剥离也可以继续衍生到对于”男性气质“的剥离,于是乎似乎和男性气质框架有关的一切社会关系,包括战争,生态破坏,工业化等等,都被等同于社会”男性气质“(侵占,欲求等等),于是就出现了著名的美国历史上的”红绿合流“。

虽然以上说辞,在美国主流女权学术界是没人认可的,因为学术界早就倾向于纯粹的性别建构论,欧洲是压根就不会提出这类(因为欧洲平权运动是反”性别“捆绑群体文化的)。但是在NYT专栏的主要受众中产阶级的范围内,依然保持这套说辞,这套论述也直接引入了我国。

这两者合并在一起,就形成了自我指涉层面的合流。

”男性“+”直“本身在这种指涉同时成了父权社会中性自主解构这部戏剧的天然“反面角色”,即父权,性压制,性别权力迫害者;同时也成了消费主义之前(这个在美国不成立,但是在中国成立,因为我朝消费主义的价值体系再引入上是滞后于改开后的第一轮发展的)一切粗劣的男性形象的综合体,因为消费主义自诩是革新旧时代审美的代表---而至今时尚界和流行艺术界也是这么自我定位的。

于是就形成了“直男审美"这样一个指涉。

----即直男象征着”暴力“,”旧制度“,“战争”,“压迫者”,“剥削弱者的性别资本家”,“靠着卑劣手段占有地球资源”“靠暴力榨取女性的生育奉献”

同时象征着“前工业时代的劣质审美”,“前工业时代的劣等父权道德”,“劣等的社交文化”。

夸张一点会认为是男性某类“天然的劣根性”。

以上在加总起来就是某一类独立话语体系中统一存在。也就是说,这种指涉实际上是原来的被压迫者慢慢回归主体性和统合独立话语体系后形成的一个带有情感共鸣性质的伴随产物。并且有了这种共鸣以后,在自己今后的生活经验还会不断“选择性”的挑选现实案例,来辩护自己的这类共鸣。

社会语言学和社会学在解释价值认同有一些不同,那就是社会语言学会认为公共语言系统是一个自发系统,也就是说在不同的交流层面某些对象指涉会统合在一起。

比如说,在八卦圈,我们归纳一些特性称作“直男“;

在服饰妆容搭配的圈子,我们归纳一些特性叫做”直男“;

在ACG圈子,又归纳一批叫直男。

等等。。

这些归纳都是小圈子里的共鸣,未必公共性,但是在公共语言系统中,他们往往会自动归类到一起,形成同一个指涉。

并且其他阶级话语体系的指涉,最后让被指涉对象(通过话语权的方式)不得认同。正如同在被其他阶级常年使用“直男”一词之前,没有几个直男会自我认同为直男,甚至于“男人”这个语言认同也用得很少。。

这就是“直男审美”的来源,是作为一类其他话语阶级的批判话语存在的。

或者说,用葛兰西的概念,任何天然认同的公共化(无论是性别,性向还是性趣味等等)都可以外化成意识形态。。

或者说,这只是阶级斗争罢了,是一个汉娜阿伦特从“行动到言说”的政治变迁。




当然,作为直男的女权主义支持者,我对于这种状况持中立态度,甚至有某些支持,毕竟我们不能要求所有人都是瑞典那种极度良性的状况。

user avatar

当你看到一个姑娘在网上吐槽直男审美的时候,你(以及姑娘本人)或许认为姑娘是

这样的

这样的

以及这样的

但实际上,按照日常生活中观测到的实际比例,有很大的可能是

这样的

这样的


以及这样的



不用怀疑,事实上,生活中品味糟烂的女生要多少有多少,比如把棒球帽像垃圾桶一样轻轻扣在头上街头中性风无视一身黑皮长汗毛强上粉嫩蕾丝日韩甜美风颜色明艳材质廉价洗了一水就得扔廓形极简风,都是女装审美爆炸的重灾区。

但是我从来没见过一个姑娘觉得自己审美差的。

而且每一个的姑娘,心里都有着那么一个或几个、“审美烂到爆”的“直男”。有时候是认识的张三李四,大多时候是男朋友。

总的来说,女人是一种对自己审美极度自信的生物,也是区别于男人的、能因为审美不同互相撕逼起来的一种生物。

就好像姑娘们在微博上可以你一言我一语地抨击男票的品味低劣,但是这只能是一种泛泛而论,一旦具体地晒出自己的审美,马上就会变成一场惨无人道的撕逼大战,甜美风的说中性风是男人婆,中性风说甜美风是绿茶婊;喜欢经典款的觉得时尚款是轻浮浅薄,喜欢时尚款的觉得经典款老旧沉闷——当然,这只限于匿名的网络空间,一旦回到现实生活中,女人之间面对面的互评全都是“亲爱的,美美哒!”

因此,什么“直男审美”,只是女人对“非我族类”审美的一个大概的称呼而已。男人当真你就傻了,女人当真你就输了。

“什么是直男审美?我哪知道?反正我觉得你low,你就是了。”

至于觉得女人天然比男人有审美优势的,要知道,虽然世界顶级服装设计师大多是gay——

但至少不是女人啊。

=============与问题无关的吐槽===============

说到发明“直男癌”“直男审美”这些名词的人啊,我还真是够佩服她们。这种名词,隔着三里地就能闻到一股简单粗暴二分法的蠢味儿,再混上点儿泛性论的骚臭,她们也能下得去口。

眼下在女性群体——没错,不带任何性别歧视,百分之百限于女性群体——中,有一种莫名其妙的风潮,给男同性恋赋予一种玫瑰金的审美加成:一说到gay,马上就想到花样美男、潮流时尚,衬衫雪白手指修长,最初的信徒也许是从耽美文化而来,但后来者浑然不知耽美为何物,也跟着一起直男弯男地大呼小叫,就只能说是叶公好龙了。

按照知乎惯例,接下来我要讲一个故事。

几年前,在还没有知乎的时候,我在中部某三线城市,机缘巧合地走访了一位男同性恋。

63岁,黑,干瘦,发黄的白背心,透过洗得肥大变形的砍袖可以看到干瘪的胸肌和根根肋骨,肚子凸出。见到我时似乎是为了表示一种庄重,他特意把背心塞进了短裤里。

我听他带着有些浓重的口音,讲他是如何跟大哥——他不懂城里人各种花里胡哨的叫法,他简单地把他的对象叫大哥——好上,怎么跟家里人闹翻,怎么来到现在的城市,目前怎么谋生。“大哥”眼下在外面做工,他只能跟我看大哥的照片。是一个同样黑,稍微壮一些,全秃,有些胡子的男人,看起来比眼前人更像一个地里的庄稼汉。

那之后很多年里,我每每看到喜欢看花样弯男的姑娘们,都想给她们复述一下这个发生在中国欠发达地区的、真实的男同性恋故事。说实话,如果你看这两位大爷来一次口水沾满胡茬皱纹的舌吻之后,可以面不改色地给他们一个真诚而毫无芥蒂的拥抱,那我真心敬姑娘你是条汉子。

同性恋是性取向,与“美”无关。为了满足自己浅薄无知的幻想,擅自给同性恋贴上“美”的标签,从而令“不美”的那一部分被异化,这对同性恋而言,毫无疑问也是歧视和伤害。

user avatar

这年头,不认同别人的审美还得怪到人家的性取向上去?

user avatar

关于到底什么样的女生符合直男审美,我做了个调查。

为了尽量客观,写这篇文章之前,我跟约50个男生有过集中的相关的问答交流,问的问题涵盖我即将写的内容的各个方面,男性的年龄区间集中于20-35岁,他们行业及背景各不相同,结论各异,但仍有共性的方面值得借鉴。


我们先来建立几个重要的共识。

一 男性究竟喜欢女性怎样的外表,受到社会因素和生理因素的共同影响,也就是说,由于他们的阶层,经历,教育等等社会性因素会造成不同类型的女性在他们眼中吸引力也是各异的,由此可得,虽然穿搭风格,个人气质是审美的重要层面,但这些因素,受社会性影响较大,很难得到共识。所以我们在此尽量只探讨生理性的部分,什么样的女性是最有吸引力的。

二 在这个调查的过程中,基本在最后以择偶为最终目的而选择的时候,男性极大概率会提到除了外表之外的因素,双商,人品,性格等等,而对此的要求个人认为并不比外表的要求低。长得好看虽然被短择的概率大大增加,但长择的市场上很多因素都一样重要,在此不详细展开


好了,下面是干货,60%以上男生的共识我会记录,并综合了一些已有的研究结果。

一 有吸引力是一种感觉。描述理想形象时,通常出现的形容词有,看起来清纯,看起来火辣,看起来性格很好等等。双眼皮开了几毫米,玻尿酸打了几毫升都不如营造一个整体的感觉重要。

看起来健康是一件潜意识里的事情,但非常重要。择偶的生物学意义就是繁衍,所有代表生物学上生殖能力强的外表特征几乎都会被认为有吸引力。具体来讲,

a 恰好的脂肪。纸片人真的是小众的审美。纸片人受直男欢迎可能是脸美等原因,但真不是因为够瘦。即使一双美腿,也不是越细越好。这个原因的缘故,欣赏蛇精锥子脸的直男,真的也不多。

b 非常重要的,腰臀比。0.7的腰臀比已经被研究证明是最有吸引力的,而这点在调查过程中也被反复证实。更多的男性会提到对翘臀的要求,甚至高过大胸。细腰也被提及多次。

c 光洁的皮肤,好看的牙齿,好闻。男性其实会比想象中细心一些,会提到一些小部位。

三 女性化特征也是有吸引力的重要因素。

a 女性比男性更倾向于有较为圆润的脸型,较尖的下巴,较窄的下颌,较小巧的鼻子,而这些,都能平均上让一个女生看起来更美。研究同时表明,平均出来的脸是得分最高的。也就是说,别去追求极端。

b 声音。好听的音色会加分,但发嗲不会。




a 我在调查过程中都会问一个问题,如果可以选,你选择娃娃脸还是成熟脸的女性。我以为在这个极度贪恋幼态持续审美的文化中,肯定大多数男生会选择娃娃脸,也就是所谓的童颜嘛。出乎意料的是,88%的男性都选择了成熟脸

b 对身高下限基本有要求,但不太会主动提及上限。当被问及身高,几个重要的标准有163cm以上,165cm以上,168cm以上,这几个标准可涵盖80%男性。

c 腿重要过胸。但腿型好是关键,小腿纤细大腿有肉,而非筷子腿。

d 胸。60%以上的人觉得B以上就好。

e 眼睛。可能是大家都割双眼皮了,会表示眼睛有神最重要,大不大不是最关键。眼睛不是越大越美,眼皮不是越宽越洋气。

f 鼻子。好看的鼻子很加分。鼻子是五官中被提及最多的部位。

g 看起来像个假人,也就是充气娃娃脸,并不动人。也就是说,看起来没有互动感,这种美很难真正打动异性,哪怕五官在女生看来很精致。这个内容包括,天天一个表情自拍刷屏,美颜过度的照片,(男性已经基本不会通过照片去判断长相了)基本上就是你这样开心就好。

h 即使高圆圆年纪蛮大了,但真的是大众情人。被提及依然最多。

i 发色深色最好。



好了我大概能总结出的外表上的共性的总结完了。但话还没讲完。

a 虽然生理性的因素是最原始和基础的,但社会性的外表因素可能影响更多。比如说衣品,这个男性的审美可以从天上到地上都不一样,观察他的衣品,大概能猜测出他的审美水平,需要的话,投其所好。

b 题外话,在和男性谈到哪种气质最动人的时候,有一点值得说一说,那就是做自己这种气质,而且,能够欣赏这种气质的男性,收入水平也是相对较高的。当你一个人和自己相处的很好,呈现出来的感觉往往是最impressive的.表现在词语上可能是落落大方,不卑不亢,也可能是有趣等。相处起来很舒服是一个极高的评价。做到的一个关键是别人觉得,你此时和自己相处挺舒服。

c 我没提及的基本上都是直男自己都没太在意的,或者观点差异极大的,包括你口红指甲眼影什么颜色,脸上有几个雀斑,有没有酒窝,卧蚕等等。别逼自己太紧了。


我觉得直男审美还行。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就像一个永恒的“男女审美差异”话题的延伸版。说实话,不是所有女生都看不起“直男审美”,但确实有相当一部分女生会觉得某些“直男审美”有点…一言难尽。这背后其实是挺多原因交织在一起的,咱们一层一层往下捋。首先,得说说这个“直男审美”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在我看来,它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标.............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确实能感觉到网上对“妈宝男”的吐槽声音更大、更直接,而对于“妈宝女”的讨论则相对温和一些,甚至有时候还带着点辩护的色彩。这背后其实藏着挺多值得说道的社会文化因素和人们的认知惯性。首先,咱们得承认,“妈宝男”这个标签本身带有一种强烈的负面刻板印象,而且这种刻板印象往往与男性在社会中.............
  • 回答
    关于“为什么很多男生不喜欢女生旅游”这一话题,微博上女性用户对此的反驳和讨论,反映了社会性别观念、文化传统、个体偏好以及现代女性自主意识的多重交织。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1. 社会性别观念的冲突 传统性别角色的束缚:在许多传统文化中,男性被期待承担“保护者”或“决策者”的角色,而女.............
  • 回答
    这真是个有趣的观察,也是很多人会好奇的事情。表面上看,地铁、共享单车这种出行方式,似乎和“几万块的包包”之间存在着一种视觉上的反差,容易让人产生“不搭”的感觉。但仔细想想,这背后其实藏着挺多值得说道的东西,远不是简单的“虚荣”两个字就能概括的。首先,我们得认识到,一个人的消费能力和她的生活方式,并不.............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确实,男生在看到女生发露胸的照片和在胸上打马赛克的照片时,反应很可能天差地别。这背后有很多心理和情感上的原因。先说露胸的照片吧。当一个男生看到女生直接发布的、没有经过任何遮挡的胸部照片时,他的第一反应很可能是被强烈的视觉冲击所吸引。这是一种直接的、原始的生理反应。男性在视觉上更容.............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观察,也触及到了文化、历史、经济和社会认同等多个层面。为什么汉服在中国似乎没有像印度纱丽那样普及呢?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分析,并尽量还原一个更具人文色彩的解读:1. 历史断层与文化断裂: 纱丽的“活态传承”: 印度纱丽最大的优势在于它经历了一个相对连续且稳定的历史发展过程。.............
  • 回答
    你作为一个女生,觉得咪蒙的文章励志,这是一种非常普遍且可以理解的感受。咪蒙的文章之所以能触动很多女性,并让她们产生励志感,主要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释:1. 强烈的共鸣与情绪释放: 直击痛点,戳中女性内心深处的情绪: 咪蒙的文章非常擅长捕捉女性在现实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困境、焦虑和不甘。.............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真的触及到很多人的心坎里了。确实,在网络上,甚至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能感受到一种对“大龄剩女”存在的普遍的、可以说是一种带有敌意的审视。这种敌意并非空穴来风,它背后交织着复杂的社会文化、经济现实以及个人焦虑。要说清楚这其中的缘由,得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 根深蒂固的传统婚恋观念的冲.............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细想一下确实是这样,男的跟自己丈母娘一般都客客气气的,很少听到他们像女儿抱怨自己母亲那样,大吐苦水。这背后其实有不少说道,不是简单一句“男人要懂事”就能概括的。首先,咱们得从 社会文化和性别角色 来说道说道。传统观念里,男的就该是顶天立地的,是家庭的“顶梁柱”。遇到问题,尤其是长.............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值得探讨,而且确实是一个很多人都在关注的社会现象。你观察到的“网上铺天盖地男性恃强凌弱欺压女性”的现象,以及相对较少出现相反情况的感受,背后有多重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详细聊聊。首先,我们要理解“恃强凌弱”这个概念。它指的是一个人利用自身在体力、权力、资源、社会地位等方面的优.............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不少人心里头的一些感受。我稍微聊聊我的看法,尽量不搞得像个说教,就当是分享点观察到的现象吧。其实说“很少”可能有点绝对了,毕竟人与人之间肯定有欣赏和认可的,只不过或许你没太留意到,或者说,你观察到的群体里,这种公开表达的确实不那么多。不过,要说为什么会给人这种“很.............
  • 回答
    关于“为什么很少看到女权主义者抗议穆斯林女性地位”的这个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议题,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以下我将尝试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阐述,以期更全面地理解其中的原因和误解:首先,需要澄清一个普遍存在的误解:女权主义者并非“很少”抗议穆斯林女性地位,而是这种抗议的形式、公开程度以及被媒体关.............
  • 回答
    这份婚前协议让女方家人勃然大怒,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协议中多处条款,在他们看来,这是对女儿、对他们家庭深深的轻视和不尊重,简直是赤裸裸的“算计”。首先,最让他们无法接受的是关于婚后财产的划分方式。协议里明确列出了男方在婚前已经拥有的所有财产,包括一套市值不菲的房产,以及几处商铺和名下的公司股份。然.............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很多人都会有类似的感触。为什么好像现实生活中,那种符合传统意义上“帅”和“美”标准的人,反而不像我们在电影、杂志或者社交媒体上看到的那样随处可见呢?咱们不妨来好好聊聊这个事,尽量讲得细致点,也别整得跟机器写的一样。首先,得搞清楚咱们说的“帅”和“美”到底是什么意思。这玩意儿很大程.............
  • 回答
    “女性的生育职能至高无上”,这句话听起来掷地有声,仿佛是古老智慧的总结。但环顾四周,我们却发现,即便是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悠久传宗接代观念的社会里,真正将女性生育职能奉为“至高无上”的,却好像越来越少了。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自己,似乎都对这个“至高无上”的价值,呈现出一种莫名的“冷漠”。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 回答
    网络上不少女性表达对婚后生活的不满,这确实是个值得深思的现象,而且也不是空穴来风。它不是个例,也不是单一原因就能解释的,而是多种社会、文化和个人因素交织在一起的复杂图景。首先,我们得承认,信息传播的便捷性放大了这些声音。以前,女性可能在私下里抱怨,但现在,网络平台让她们更容易找到同伴,分享经验,形成.............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很常见。很多年轻的女性,在自己还没成为婆婆之前,对现在市面上那些“奇葩”婆婆的种种行为,那叫一个看不惯,觉得这届婆婆怎么这样?简直是不可理喻!可话又说回来了,等到她们自己年纪到了,到了该当婆婆的时候,会不会也步入后尘,或者做出点让儿媳妇头疼的事儿呢?其实,这个矛盾心理挺好理解的.............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好,非常到位。确实,现在网上充斥着各种对“女权”的讨论,其中夹杂着很多误解甚至歪曲。很多人在攻击“女权”的时候,自己可能都没弄清楚“女权”到底是什么。咱们就好好掰扯掰扯,到底什么是女权,别那些听起来高大上、但实际离谱的定义,也别那些随口而来的污名化标签。核心:女权不是“女尊男卑”,而是“.............
  • 回答
    你好!你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实际,也触及了关于“生育权”讨论中的一个核心点。确实,当有人强调“生育权是女性的”时候,很容易让人产生疑惑,因为生育过程显然需要男性的参与。这其中的误解主要在于对“生育权”这个词含义的理解上,它并不是说女性能够独立完成生育,而是强调生育过程中女性的主体性和自主性。为了把这个.............
  • 回答
    这事儿啊,挺有意思的,也挺常见的。你这位女同事,长得好看,偏偏对证件照这类“原生态”的照片特别敏感,你说她咋想的?我觉得,这背后可能有好几个层面的原因,咱们一样一样捋捋:1. 完美主义在作祟,对“不完美”的执着她自己也承认“长挺好看”,说明她对自己外貌是有一定自信的,而且很可能,她对自己的形象有着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