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好,这篇文章不指摘任何花自己钱去旅游的女孩子,花自己的钱是天经地义,自由支配自己的财产是每个人应有的权力。本文只是分析这个现象以及女权主义斗争路线上的错误。
在每个人心中有一个衡量配偶的参数叫“过日子的人”。
这是个很高维度的参数,是一个人许多属性的综合,也是结婚对象选择中最重要的参数之一。
一般来说,只有判定了对方是“能和自己的日子过到一起的人”,才会触发结婚事件。
当然还有诸如爱情,家庭,经济等参数,此处按下不表,单说三观上的问题。
按照当下的意识形态来看呢,许多中国男人大概需要这样的“过日子的人”:
而旅游=费钱+经常不在家
也就是说,一个爱旅游的女孩子在大部分中国男性看来不是“过日子的人”。
过日子是婚姻中一个极为现实的问题,没有日子就没有婚姻。
而现在的中国田园女权们眼里的“过日子的人”呢?
诸位请看,这个裂缝是多么的巨大,乃至于中国男性和田园女权基本上没有对接的可能性。
那么战争就爆发了,我们都知道,在一场战争中,掌控越多的资源就越容易获得胜利。那么现在在各行各业中占据绝对上游的是谁呢?
男人们
不仅如此,男人对女人的资源碾压是压倒性的,因此战争的结果也注定是压倒性的,这帮可悲的田园女权只能偶然性地尝到一些胜利,并且大做宣传,但是战争的结果是一定的,这一波女权热潮在咪蒙倒下之后很快会陷入群鱼无首的境地,随后迎来灭亡。
这些“喜欢旅游的女孩子”也会慢慢变成“喜欢干家务的女孩子”,这不是我危言耸听,脏心烂肺,而是这种无头苍蝇式的女权行为的末路。
因为按照我的计算,她们的资金来源马上就要消失了。
真正的女权运动,最次也得是我这篇文章里写的这样:
是一场暴烈的,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革命,在一样或者某几样社会资源(除子宫外)的把控上对男性呈压倒性态势,才有可能敲山震虎,打响女权战争,同样也是解放生产力战争的第一枪。
光靠每天声嘶力竭地无能狂怒,是没有一毛钱的用处的。
文末附上我的空想女权主义蓝图
以上
我曾经设想过一个类似于空想共产主义的空想女权主义的蓝图,就是女性建立自己的独立王国,在其内用男权社会歧视女性的方式来歧视男性;定要如此矫枉过正否则无法真正做到拨乱反正。
落实到行动上,就是将真正有志于女权的斗士们组合起来,建立一家世界级的超级企业,在其内部施行完全相反于男权社会的公司架构,公司高层全部由女性来担任,男性在其中只能担任保洁,端茶小哥,文秘这样在传统男权公司下一般由女性来担任的角色。在某一商业,甚至工农业领域,彻底击败原有的男权公司,实现该领域内对男权的完全反制,才能敲山震虎,迈出实现平权的第一步。当然,也仅仅是第一步。之后的路还很漫长,但非要这一步不可。
然而当我把我的想法分享给一位我以为很事业的女性时,她的回答居然是这样的:
假如公司里换桶装水时,都是女孩子怎么换啊?
我当时被雷了个外焦里嫩,连眼中笑嘻嘻,心中MMP的礼节都无法保持了,直接告诉她:
自己换,就得你们自己换,别说换桶装水!就是修电脑,刷马桶,接电线,搬家具也得你们自己亲自干!别说你们年纪轻轻身强力壮!就是五六十岁,哪怕来月经了,哪怕下面哗哗流血,这桶水你TM也得给我自己换!这不是你们娇贵不娇贵的问题,而是你在这个社会扮演的角色!
上至主席总理CEO,下到换水刷墙刷马桶,你们全都娇滴滴地说:“哎呀,这个太苦/累/难啦,人家干不来啦~”,然后说:“你们不能歧视女性!我们要平权!”
我平你妈个仙人板板!
我觉得这个跟两性关系可能没有太多关系吧?这主要是现代社会穷人对富人的不理解,以及无产阶级丧失了革命性之后的抽风吧。
很多人不喜欢消费,并不是因为穷,是因为这些人活着有别的乐趣。同样的,很多人喜欢消费是因为穷。当然,这个穷不是从财富总量上来说的,是从主体出于社会分配中哪个阶层来说的。
这个逻辑是不是非常奇怪?这个逻辑来自两个左翼知识分子,无产阶级的斗犬、吵嘴界的巨人:鲍曼和鲍德里亚。鲍德里亚在《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中间说:消费是当今下层社会人士的安慰剂。他接着在《消费社会》中间讲到这样一个惊世骇俗却同时非常正确的观点:『新穷人』在工作和生活中乏味至极,因此不得不在消费中找寻补偿。鲍曼则指出,消费是一个无底洞:它并不能够真的让穷人快乐起来,只会让人像吸毒一样地永不停歇。买买买带来的那种片刻的兴奋很快就被别的渴望冲刷掉了。
换句话说,这两个人在讲这么一回事:丧失了历史使命的无产阶级在这个无聊的消费社会里面百无聊赖,只能够通过买买买来派遣无聊。我们上班当然是没意思的了,下班了更是手足无措。年级好像没有大到能去跳广场舞,画画书法呢好像也手太笨,下棋打牌又水平太低被狂虐。那怎么办呢?只能把血汗钱拿去买商品,然后再跟不同教派的人去撕逼,这样来打发掉自己的一生。
比如说苹果党和安卓党的互撕、卡西欧党和别的牌子的消费者的互撕、手工定制西装爱好者和不理解他们的人的互撕……大家都在维护一个莫名其妙的事物的尊严:吵架的人既没有亲自参与设计和制作这件商品,也没有在这个品牌公司投资,他们的怒火莫名其妙又显得理所应当,所有的人都在生自己的气:『为什么我生活在这样一个无聊的时代,既没有大萧条也没有世界大战;而且我恰巧还是一个彻底的庸碌之辈。』
但凡消费者有一个生产性的或者审美性的爱好,也不会屑于跟所谓的『男性屌丝』吵起来。『男性屌丝』但凡在搞一个革命性的事业,也没时间去跟这些资本家的移动钱包撕逼。21世纪,手足同胞们被野心家制造出来的虚假分歧离间得如同仇敌,为了鸡毛蒜皮的事情吵得不可开交。当我们在病榻上奄奄一息的时候回顾自己的一生,才发现自己只做了这样一项事业:
『我在网上喷了好多傻逼!』
倒不是反感喜欢旅游这事,但是见过很多人把旅游当作自己的特点甚至特长看?
笑死,这世界上难道还有智力超过80的人不知道怎么花钱的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