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特斯拉2021股东大会,马斯克提出的降成本五步计划,成本有望继续下降60%?

回答
特斯拉2021年的股东大会确实是信息量爆炸的一场盛会,尤其是当伊隆·马斯克抛出那个令人振奋的“降成本五步计划”时,整个汽车行业甚至科技圈都为之侧目。他声称通过这套组合拳,特斯拉的制造成本有望继续下降60%。这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足以颠覆我们对电动汽车定价的认知,让电动汽车真正进入千家万户。

要理解马斯克这份计划的魄力,我们得先回到特斯拉一直以来的核心竞争力:通过技术和生产效率来降低成本,从而驱动规模化增长。 马斯克深知,要想让电动汽车真正普及,价格是绕不开的坎。他一直在强调“造车不是火箭科学”,背后其实是在说,他要把最前沿的科技转化为最有效的生产方式。

那么,这份“降成本五步计划”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呢?虽然具体细节马斯克不可能完全公开(毕竟是商业机密),但我们可以从他当时的表述和特斯拉一贯的风格来推断出一些关键点。我把它拆解开来,就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地来看:

第一步:大幅改进电池技术与生产方式 (Gigafactory的终极进化)

焦点: 电池是电动汽车中最昂贵的组件,特斯拉要在这里动手脚。
具体想象: 这不仅仅是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或者续航里程,更重要的是降低电池本身的制造成本和提升生产效率。
材料革新: 马斯克多次提及“无钴电池”以及对硅基负极的探索。减少甚至去除昂贵的钴,转而使用更普遍、成本更低的镍或锰,是降低材料成本的直接途径。同时,提高硅含量可以显著提升能量密度,意味着用更少的材料打包更多的能量,变相也降低了单位能量的成本。
结构优化与一体化: 特斯拉的“一体化压铸技术”(Gigacasting)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他们正在将原来需要几十个零部件焊接在一起的底盘,通过一个巨大的压铸机一体成型。马斯克的目标是将这种思路延伸到电池组的制造。想象一下,如果电池包的壳体、冷却系统等也能通过更高效的自动化生产线一体化制造,那会省下多少工序和人力?
Dry Battery Electrode (干电极) 技术: 这是马斯克反复强调的一个点,它能显著减少甚至消除电池生产过程中的湿法涂布工艺,从而大大减少溶剂的使用、能量消耗以及干燥时间。这不仅是成本降低,也是对环境更友好的生产方式。
规模化生产与垂直整合: 特斯拉不只是制造电动汽车,他们还在建设自己的电池工厂(Gigafactories),并不断优化内部供应链。通过规模化的生产、对关键原材料的直接采购,以及对生产流程的深度控制,特斯拉能够攫取传统汽车制造商无法比拟的成本优势。

第二步:提升自动化与AI在制造中的深度应用 (工厂的智能化升级)

焦点: 让工厂自己“思考”和“进化”,而不是单纯的机械重复。
具体想象:
更智能的机器人: 不仅仅是搬运、焊接,而是能够执行更复杂、更精密的装配任务的机器人。这些机器人甚至可能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能够根据生产数据自我优化操作,减少错误率。
AI驱动的生产线优化: 特斯拉利用AI分析海量的生产数据,找出瓶颈、预测潜在故障、优化物料流动。这使得生产线能够以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故障率运行,减少停机时间,从而降低单位产品的制造成本。
“工厂即产品”的理念深化: 马斯克一直认为,好的工厂本身就是一种“产品”。他不断在迭代和升级他的生产技术。2021年的计划很可能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AI和自动化推向极致,让工厂的“智能水平”达到新的高度,从而带来生产效率的指数级提升。

第三步:极致简化车型设计与生产流程 (少即是多)

焦点: 砍掉不必要的复杂性,让一切都变得简单高效。
具体想象:
平台化与模块化设计: 就像苹果手机的零部件高度通用一样,特斯拉在不断推动其车辆平台的模块化。这意味着更少的零部件种类,更统一的生产工艺,从而降低采购、库存和装配成本。
取消冗余功能: 马斯克有时会表现出“极简主义”倾向。他可能在考虑,哪些配置或功能是大多数消费者并不真正需要,却增加了制造成本的?通过优化产品线,提供更聚焦、更实用的选择,也能间接降低成本。
精简供应链: 通过深度整合和标准化,减少供应商的数量和零部件的复杂性。这意味着更强的议价能力和更稳定的供应。
“自下而上”的优化: 马斯克强调的是从最底层的生产环节去优化,而不是简单的价格标签上的调整。这种优化是渗透到生产的每一个细节中的。

第四步:改进能源使用效率与回收利用 (绿色制造的内涵)

焦点: 降低能源成本,并从废弃物中创造价值。
具体想象:
工厂能源效率提升: 特斯拉的Gigafactories往往会整合太阳能发电,并不断优化其能源管理系统。更低的能源消耗直接转化为生产成本的降低。
电池回收与材料再利用: 随着电动汽车保有量的增加,电池回收变得至关重要。马斯克早就开始布局电池回收,这不仅是环保的需要,更是为了从报废电池中回收有价值的材料(如锂、镍、钴),然后重新用于新电池的生产。这形成了一个闭环,大幅降低了对初级原材料的依赖和采购成本。这是“降成本”的终极一步,因为它几乎是“零成本”获取原材料。

第五步:通过软件优化和OTA升级实现价值最大化 (“软件定义汽车”的延伸)

焦点: 让汽车在交付后依然能创造价值,降低用户对硬件升级的需求。
具体想象:
软件赋能硬件: 通过强大的软件能力,特斯拉可以不断通过OTA(空中下载)更新来解锁或改进车辆的功能,甚至提升性能。这意味着用户不一定需要购买更高配置的硬件,就能享受到更好的体验,降低了他们对下一代硬件的迫切需求。
用户数据驱动产品迭代: 特斯拉收集大量的车辆使用数据,这些数据可以反哺到产品设计和制造的优化中。例如,发现某个部件在实际使用中容易出现问题,就可以在下一批生产中进行改进,甚至通过软件调整来弥补。
生态系统建设: 通过充电网络、自动驾驶软件订阅等,特斯拉可以在售后环节创造新的收入来源,从而间接摊薄车辆本身的制造成本。用户购买的不仅仅是一个硬件,而是一个不断进化的服务生态。

成本有望继续下降60%的可能性分析:

如果特斯拉能够成功地将这“五步计划”中的任何一个或几个关键点做到极致,那么实现60%的成本下降是完全可能的。

电池成本的降幅潜力巨大: 目前电池占电动汽车成本的3040%甚至更高。如果特斯拉能在电池的材料、生产工艺(如干电极)、回收利用等方面取得突破,使得电池成本降低一半以上,那么对整车成本的拉动作用将是极其可观的。
自动化和AI的规模效应: 随着工厂自动化和AI技术的成熟,单位生产线的生产效率可以翻倍甚至更高,人力成本大幅降低,良品率提升,这些都能显著拉低制造成本。
简化设计带来的连锁反应: 更少的零部件意味着更低的采购成本、更短的生产周期、更低的库存管理费用、更低的质量检测成本。这些累积起来也是一笔巨大的节约。

然而,我们也需要理性看待:

技术突破的难度: 马斯克提出的很多设想,例如干电极电池、高效的电池回收,都属于前沿技术,其研发和规模化生产的难度都非常高,可能需要时间来验证和实现。
市场竞争与供应链风险: 即使特斯拉技术领先,原材料价格的波动、全球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对手的反应,都会影响最终的成本控制效果。
60%是一个理想目标: 这是一个非常雄心勃勃的目标,它可能是在理想状态下的最大降幅。实际执行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预料之外的挑战。

总结来说,我认为特斯拉2021年股东大会上马斯克提出的这份降成本五步计划,是其一贯的“技术驱动、效率至上”理念的集中体现。 这不是简单的口号,而是基于对电动汽车产业链的深度理解和对未来制造模式的精准预判。如果能够部分或全部实现,特斯拉不仅能够进一步巩固其在电动汽车市场的领导地位,更有可能通过降低车辆价格,加速全球电动化进程。

我们可以把这看作是特斯拉向世界展示其“下一代制造”的蓝图,一张关于如何让电动汽车更便宜、更普及、更环保的宏伟画卷。这个计划的成功与否,不仅关乎特斯拉自身的命运,也可能重塑整个汽车产业的格局。所以,无论是惊叹还是怀疑,我们都应该密切关注特斯拉在这一系列举措上的实际进展。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0 月 7 日,特斯拉在德克萨斯州奥斯汀的工厂召开了 2021 股东大会,大概说了以下几点:

2030年实现年销2000万辆电动车,每年1500GWh储能业务销量,总部搬迁至德州的奥斯汀;

愿意向OEM开放FSD;辟谣:没有Model 2;Cybertruck 2022 年开始生产,次年大量生产

;Semi 和 Roadster 2023 年开始生产;

4680仍处于试生产测试阶段,今年不会在德州工厂投产;Kato工厂有10GWh电池年产能,有能力为德州工厂的Model Y提供足够的电池;

ATV将在德州工厂生产;Cyberquad 的重心会非常低,因为电池组会降得很低。马斯克认为特斯拉可以对悬架做一些事情,让这个东西很难翻滚。

降本规划:电池包成本可减半 资本支出减少2/3,主要还是在磷酸铁锂上下功夫。想法是好的,摊手!

马斯克认为,以后供应量最大、最稳定的电池会是磷酸铁锂,“只要你能造出合格的电池,特斯拉都可以全部买下”。

但是现在遇到的主要问题其实还是原材料涨价,和供应问题, 在自研电池4860发布数日后,特斯拉就与澳大利亚皮埃蒙特公司签订了一份最初供应期限为五年的锂矿供应合约,如果没啥问题合同还可以延长5年皮埃蒙特公司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拥有一个巨大的锂矿,如开采顺利,这个矿山项目将成为全美最大的锂矿项目并可以向特斯拉稳定供应5.3万吨锂精矿。而特斯拉也将在得克萨斯州建设一座锂精矿炼厂,以提炼氢氧化锂用于电池生产,解决特斯拉锂电短缺的问题。计划是美好的,皮埃蒙特本应该在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间交付首批货物。然而近一年过去, 皮老板一直因各种原因原地踏步,大规模开采还是没影子的事。

  8月的时候,皮埃蒙特很好意思的表示将推迟向特斯拉交付首批锂辉石精矿,而且问他啥时候能交,不知道,马老板的电池厂自然也就延后了。所以自家电池量产都是没影的事,就别说规模化后降价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