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继续起诉特斯拉,冻结财产后造成自己财产损失,精神损失,同样索赔500万。
这是一个很狠毒的操作,非常的毒。
特斯拉这次,是在韩车主已经以为告一段落之后,让一个工作人员要了他的银行卡信息,韩车主以为是自己等待的赔偿会到账的时候,发现自己的卡被冻住了。
特斯拉如果真的想要挽回名誉权,只要自己告赢了就可以,特斯拉缺这500万么?特斯拉怕这个韩车主转移手中那些在特斯拉看起来不值一提的资产么?
不,特斯拉补缺。
特斯拉想要的,就是玩儿死韩车主。
重要的是,我要让所有人闭嘴,特斯拉这是在警告所有的人,别和我特斯拉玩儿,别说我特斯拉的不好,不然,你的下场就是韩车主这样,哪怕法院判了你退一赔三胜诉,哪怕证据确凿特斯拉卖了有问题的车,这都不重要。
别以为冻结银行卡是小事情。
你房贷付不出来了怎么办?家里有人生病了怎么办?孩子要交学费了怎么办?订好的婚礼要举行了怎么办?
正常人,资产被冻结可能还是小事情,找朋友周转一下,生活还能继续下去,那如果这个周转需要2年呢?
如果你还恰好有个小企业呢,开了一个小店或者正准备要开小店呢?
特斯拉就是在明确的告诉你,我就是要玩儿死你,我有钱,有法务团队,有时间。
对的,核心在于,时间。
企业是一个虚拟体,特斯拉可以不断地和你耗下去,换着人和你耗,排着班和你耗;而个人,要生活,要工作,你是耗不起的。
你,姓韩的,你以后不要想安生。
上一次我看到这么豪横的,还是地下黑产针对举报者的。
就是试图用美国企业的通常操作来「教育中国人」,我有一本很喜欢的书叫做《美国黑帮》
讲的是美国公司强权的扩张,里面详细的描述公司是怎么通过一个一个的案子,来获得现在无与伦比的权利的。
而每一个案子里面,都有一个人,被大企业用自己资金的优势和法务团队的优势吊打,尽管这个人是占理的。
而特斯拉就在做这个事情,特斯拉要耗死这位韩姓车主,尽管这位车主已经获得了法院的认可,确定他在特斯拉购买到的就是事故切割车。
一审,二审,都结束了,法院明确的说,特斯拉有问题,特斯拉需要赔偿。
哪怕是这种板上钉钉的情况下,特斯拉都要来进行「迫害」,求得是什么?
求的是别有下一个韩姓车主,求得是以后中国消费者在特斯拉购买了事故车、切割车、过水车以后,安安静静。
我是真的很愤怒,同时,也很恐惧。
对的,我很恐惧。
我们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生活,有各自的职业,有不同的人生,但是有个标签我们是共有的。
我们都是消费者。
我们都要通过消费和一些大厂建立勾连,不论是手机、电脑、汽车、房产。
而这背后,都是几万员工的企业,千人法务团队的公司,拥有过亿资产的大佬。
特斯拉在树立一个标杆,一个不好的标杆,就是消费者不论你最后维权的怎么样,都要付出惨痛的代价。
这事儿如果放纵,我们就进入了美国黑帮模式,有人竖起了这杆大旗,自有效仿者。
我知道,有人洗地的时候说,韩姓车主不完美,就是图钱去的。
我知道,有人洗地的时候说,这批判特斯拉的都是收了国产电动车的钱的。
我知道,有人洗地的时候说,法律的归法律,特斯拉有权起诉,等法院判决就好了。
但是我也想请大家想一下,韩姓车主和我们的共性是什么,我们如果遇到了手机爆炸、电脑挂掉、汽车切割、房子漏水,我们是不是同样会发声,会维权,会记录。
而这时候,看着韩姓车主的这场经历,想要求一个公道的人,难道不肝颤么?
这让我不禁想到了,以前在电视上看到,封建王朝时代平民如果想要告官,不论有多大的冤屈,要先滚钉板。
对的,想要告,先掉层皮。
我不想以后遇到类似的事情也掉层皮,我也不希望看到居然还有精神资本家看不透这层利害关系,毅然决然的站在特斯拉那边。
你们……到底是买了多少特斯拉的股票啊……
活该,黑我们马giegie的人必须被罚破产,保护最好的马giegie。
为了人类的科技进步献出500万是车主的荣幸,明年马giegie就会把车主的银行卡发送到火星去,成为第一张登录火星的普通银行卡。
我提议所有特斯拉车主都为马giegie献上500万,从我开始,哦,我没有特斯拉啊,那没事了。
公关角度看,特斯拉的思路很美国——很美,很帝国,也很符合其国情。
在法院已经明确判特斯拉败诉,必须退一赔三之后,按照国际通用的公关处理手段(包括很多美国本土的大企业都会这么做),特斯拉最应该做的一件事是:迅速赔偿,火速道歉,公开检讨,挽回声誉。
但是,国际通用的东西,那是美国拿来约束全世界的,刑不上自己啊,特斯拉另有一套美帝式的公关思路。
于是我们看到了特斯拉的骚操作:虽然你胜诉了,但是那不代表我错了,我还可以起诉你在网上的言论侵犯了我的名誉权——特斯拉明知道这个起诉一定会输,可他一定要起诉,为什么呢?
有人说特斯拉就是为了恶心韩潮,不是的,特斯拉这么做是基于另外一种公关逻辑:
1.只要案子还在打,特斯拉就可以对外宣称事情还没结束,对不明就里的人来说,特斯拉就还没输。
2.只要案子还在打,特斯拉就能炒作韩潮的问题,以此反证自己是无辜的,至少是罪不至此的。同时,此后韩潮的任何言论都将被视为抹黑和恶意攻击。
有人说:这样说谁信啊?——可问题是,只有知道事情来龙去脉的人,才知道特斯拉这是在死鸭子嘴硬,对不知道事情经过只看到个媒体通稿标题的人来说,他下意识就会以为这事没完,没有定论,甚至看到特斯拉索赔500万,还以为案情反转了呢。
即使将来败诉了,特斯拉搅混水,熬过热度的措施也完成了,捎带手还恶心了韩潮一波。就好像美国打伊拉克,占阿富汗,最后一波洗地,又成了民主斗士,正义大使!
我和大家能做的就是:把这事转发出去,让更多人知道,特斯拉是一家多么没有底线的公司。
那些买了大众的车,遇到了烧机油或者短轴问题的朋友,有没有公开问候过大众?
那些买了JNBY的衣服,遇到了不良图案设计的朋友,有没有公开问候过JNBY?
那些在网上追星,看到自己偶像和别的偶像阵营吵架,有没有公开问候过别家偶像和粉丝?
那些在共享单车和租赁公寓平台付了钱,结果对方平台暴雷的时候,有没有公开问候过那些商家?
如果这些商家感觉名誉受损,愤而起诉你们,索赔500万,你会怎么想???
你大概率会说:“是他先不要脸在前。违背商誉和承诺。所以我才骂他的!”如果没有前因,怎么可能有后果。
现在有一位姓韩的消费者,在一次二手车交易过程中,遇到了一家大商家的欺骗,把切割车当做没切割的车卖给他,导致了他的损失。他非常生气,起诉打了两年官司,顶着大商家的压力和各种时间、金钱成本,维护自己的权益,并且终于胜诉了。
在这个过程中,他有时候会问候一下对方。
现在对方要起诉这位韩先生,索赔500万,还巧妙套取信息后,申请冻结了他的个人银行账号,冻结他的经济行为能力。
如果一个大型企业动用所有的智力、财力、人脉、法律资源,来对付渺小的个体消费者,那么个体如何和巨人抗衡?
正因为如此,在美国以及在世界各地,在大企业、大明星、大政府和个体之间,法律一直会给予个人言论自由较大的宽容度。不然每年光互联网上的喷子,就要送进去几亿人。仅仅知乎一个平台,一年上缴1000万喷子,每人罚个500万问题不大。
如果特斯拉法务部对言论真的有较强的法律洁癖,眼里揉不得沙子。那我还是老建议:请仔细研读一下马斯克同志过去十年的发言,其中有诸多信口开河的承诺,经常跳票,经常落空。
这些言论影响广度比韩先生高一万倍,涉及的经济利益更是高千万倍。
建议特斯拉中国区法务部起诉在加州居住的马斯克。让美国资本家他们也尝一下我们社会主义法律长臂管辖的滋味。
2019年6月,马斯克说明年就有100万台自动驾驶出租车。结果到了今天,还一台也没有。
马斯克原本宣称到2017年底,就能让Model 3周产能达到5000台。结果到2018年中,也没做到。
在过去的半年,马斯克的口头禅一直是“产能地狱”,对于特斯拉来说,全新的Model 3型电动车达到周产5000辆是一个关键节点,外媒援引分析人士表示,产能5000辆/周是特斯拉的盈利点。公司最初预计在2017年年底就能达成该目标,但是由于种种被马斯克称之为“产能地狱”的问题,直到今天,特斯拉依然未能完成。
2019年,马斯克说上海工厂好了以后只生产入门级产品。现在我们知道这是为了忽悠国人尽早购买高价的紧扣长续航和性能版本。
现在我们都看到了结果是什么。
2019年年中,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建设时期,马斯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会生产入门级的Model 3和Model Y两款车,至于高性能版和长续航版Model 3仍将在美国生产,另外他还强调高性能版的Model 3不会很快降价"。
其实,我很好奇。
中国的特斯拉消费者,怎么就不抓住这么多公开的谎言,进行集体诉讼呢?
对于我个人而言,前几年对这个品牌积累的好感,在最近两年中国区无休止的骚操作之后,已经荡然无存了。一个不尊重中国消费者的国际品牌,核心技术再先进,产品体验再好。我也不会购买。
马斯克向特斯拉中国区指示: 对待车主的态度要强硬一点点!
新官上任三把火,刚成立的特斯拉法务部想要立功: 把车主当成敌人一样,往死里整!
近期,我们注意到韩先生多次在微博平台就与我司有关的诉讼案件陈述单方观点和意见,部分内容可能给网友造成一定的误解,为此我们不得不发声对相关问题作澄清。
截至目前,我司与韩先生之间发生了五件诉讼案件。
第一件:韩先生起诉我司的二手车纠纷案。本案已经二审判决。我司已依据判决,向韩先生支付款项共计1,518,800元。对于本案,我司将依法申请再审。
第二件和第三件:我司起诉韩先生的两辆代步车纠纷案。韩先生曾长期占用我司两辆代步车不依约归还。并先后造成两辆车辆损坏。尤其在占用第二辆代步车期间,其亲属无证驾驶车辆且发生事故,造成车辆严重损坏,我司遂依约索赔。为了保证损失能够得偿,我司依法提请财产保全。目前案件正在审理中。
第四件:韩先生于今年四月起诉我司的名誉权侵害纠纷案。目前案件正在审理中。
第五件:我司于今年八月起诉韩先生的名誉权侵害纠纷案。目前案件正在审理中。
特斯拉法务部自建立账号以来,始终希望在不占用公共资源的基础上处理相关事务。我司遵守法律法规,尊重司法审判的独立性,并始终遵循不随意对外披露在审案件细节,不通过公众舆论干扰办案的原则。我们期待并相信法院最终会依法裁判。
非常抱歉占用大家时间,感谢大家的关注。
特斯拉大概认为,
搞死一个闹事的,就能把别的“妄图”闹事的人都恐吓住,利于维护自身形象;
——可以,这很美国。
正常的人民群众一定认为,
特斯拉仗势欺人、死鸭子嘴硬、死不认错、知错不改,不尊重法院的终审判决;
特斯拉也许没错,只是
做了错事不让公开说。
建议,
呵呵呵!
有一个类似的老案子,可以说明西方大企业或者大资本对处理这类事件的态度
有个女主持人,因为汉堡肉不卫生导致一系列公共卫生事件,在电视上说了一句,这(汉堡)肉太可怕了,我绝对不敢再吃了
好家伙,我的肉不卫生,已经被曝光了,这不就完了吗?你敢公开说我的不好,就是不行!肉制品企业闻言火冒三丈,开始各种方法告她,前后拉扯来回嘴仗几十个月,最后女主持人赢了。
赢很正常,因为无论是常识,还是法条,还是证据,都在她这边,但是媒体写到:她走进法庭接受审判结果的时候,脸上只有疲惫,她带着胜诉的结果走出法庭时,脸上只有疲惫。
附带说一句,这个女主持人,叫欧普拉 就是问懂王会不会当总统的那位。
只要你敢让大企业让大资本集团公开蒙羞,你就要受到他们的制裁。就是明知道告不赢你,也会用长时间高密度的司法诉讼来折磨你,长时间干扰和毁掉你的时间、你的工作、你的生活。
拿著名的主持人下手,就是为了告诉普通人,就是知名主持人我都敢公开折磨,你一个普通人我还拿不住你?
这个事件里,特斯拉和手下的法棍们,很好的体现了自己的本色
我们原本乐观的以为特斯拉对消费者撑死是华为,小米前期那种置若罔闻,破财消灾
烂到地沟也是三星。红毛后期那种捕风捉影,倒打一耙。
没想到居然是吴签儿,X战起步的胜则怀恨在心,败则反攻倒算。
当年那篇《狗日的腾讯》,不知道腾讯有没有索要赔偿
还有高德的《车主出行习惯》,洗浴王的外号一辈子拿不掉了。
就这么严重的名誉损失,腾讯和凯迪拉克貌似情绪非常稳定呢。
刚从车主微博了解到,原来27号是特斯拉二审败诉的赔偿款最后一天了。掐着时间反告一波,666啊。
早不提晚不提,就是拖着到强制执行的最后一天提几个月前微博的一些言论,骗你银行卡,身份证复印件,行驶证,再冻结,气不气?
特斯拉这个案子明显是美国总部在遥控,甚至可能刚到底的决定就是马斯克下的,这很符合马斯克的性格。无所谓自己的损失,就是要阻止对方。
在世界上还活着的企业家里面我最喜欢马斯克,所以我给老大和老二起的名字都和他有关,特别我家老二就叫Elon。但是作为Elon他爹我想说马斯克搞的公司都是这种调调:狂妄自大自行其是。所以我就没考虑过买特斯拉的车(当然我买过股票)。
对于这种科技公司和资本家办事你不能有太大的期待。特别是马斯克这种明显红脖子的。
特斯拉很明显不打算走服务口碑路线,就是走价格战路线了。所以服务口碑再坏只要卖的够便宜,该买的人还是会去买。就像并夕夕一样。往好处想的话,大家会看到特斯拉卖的越来越便宜。
最后,特斯拉告车主这种事在美国一般是不会发生的,因为美国有一种比例赔偿的民事诉讼,用来阻止那些资源特别强大的个人和集体用司法资源无事生非欺负弱势。所以特斯拉如果输了这种纯搞事的官司会很惨。我希望中国能引进这个糟粕,不要让资本家们为所欲为。
希望特斯拉的竞争对手们应该给这位车主一些支持,up主们也可以蹭点流量补偿一下车主的损失。
最后,中消协哪去了?
特斯拉这波,我都无语了……
先大致说下事情经过吧,事情本身不复杂,但是特斯拉一系列骚操作简直没法形容:
2019年,特斯拉将C柱和后翼子板有切割焊接的Model S认证为“非事故车”卖给韩潮。
韩潮在驾驶过程中车辆突发故障,于是将车辆送到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经鉴定是事故车。
于是韩潮要求特斯拉退车,特斯拉不同意。
当地市场监督局调解无果,韩潮选择将特斯拉告上法庭。
特斯拉通过管辖权争议拖时间,但韩潮一直坚持成功开庭。
一审过程中,特斯拉不认可韩潮拿出的检测结果,要求重新检测。
双方均同意由另一家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鉴定结果是“维修后会对车辆安全性造成一定影响”。
2020年12月,法院判决特斯拉一审败诉,退一赔三。
特斯拉不服,提起上诉。
二审过程中,特斯拉找来两位专家站台。
但这两位专家根本没去现场勘验,而是仅凭照片进行车辆损伤情况鉴定。
而且这两位专家还犯了不少低级错误,比如不约而同的把车牌号写少了一位,而且是同一位。
2021年9月,法院判决特斯拉二审败诉,维持原判。
说实话,之前我本以为此事到此为止了。
事实真相已经一目了然,知乎相关问题我也就没去回答。
作为消费者,韩潮为了维权官司打了两年多,一审二审一次次折腾下来,总算胜诉了。
换了大多数普通消费者,有几个敢说有充足的时间精力跟特斯拉耗?
判决都已经下来了,特斯拉又反手起诉韩潮,索赔500万……这行为我真没法形容……
我最想不通的是,特斯拉到底图什么?
哪个大公司没有几个黑子甚至黑魔怔的?真按特斯拉的标准,互联网上多少人都得赔500万?
且不说官司能不能胜,就算胜诉了,难道真的对特斯拉声誉有利?
曾经的消费者维权两年多最终胜诉,最后还落得倾家荡产的结局……这结果一出来舆论不得爆炸?
这已经不仅仅是企业是否尊重消费者的问题,同时还是智商问题。
特斯拉法务部是想把马斯克和特斯拉架在火上烤吗?
PS:
说真的,特斯拉在技术层面的一些探索,我个人是很尊重的。
早年知乎主流舆论不看好电动汽车时,我写过不止一个回答坚定看好特斯拉。
甚至在特斯拉因刹车问题闹出维权事件后,我也对Dojo芯片和ExaPOD超算表示过高度认可:
我当然知道特斯拉已经树立起高端形象,更有一批铁粉坚定支持。
起诉韩潮的事,在互联网上都未必能有多少波澜,更不一定能在整体人群出圈。
但如今特斯拉的一系列举动,真的是太败好感了……
说难听点,当年连三星都没有反手向老回索赔500万吧?
https://www. zhihu.com/answer/131384 1711
一年前我就警告说这种过于轻易的保全实际上就是屈打成招。
@巴甫洛夫的狗 以大义凌然之姿惺惺作态公开挂我带节奏 ,然后我给他看最高法的官方文件,他一声不吭把我拉黑了——然而到现在他还在挂我。
那你问我这个案件如何评价?我再截个图。
特思垃是冲着那500万去的吗?
那它为什么要这么做?
这和近些年来时不时冒出来的把8000块、3000块的拖欠农民工工资全部故意换成一毛钱的硬币然后用车拖过去支付的行为别无二致,这些有钱人就是要恶心你,让它身边的人看到,和它打交道,成本有多高;
这也和前年某超大集团辞退了怀孕期的员工被员工起诉判2万多的赔偿金额,集团内部口径是用整个律师团陪这位孕期准妈妈“玩到底”,它差那2万块钱吗?它就是要让其他人知道,和它打交道,成本有多高;
我特别希望后期能知道,特思垃这波反手就是一个莫须有的罪名起诉操作,到底是来自总部的push,还是仅仅就是本土一两个职业经理人的“表忠心、为公司讨回公道、为公司着想”的low操作!!!
小刀拉屁股是真开眼了,已经很长时间没回复过关于特斯拉的话题了
特斯拉员工要求韩潮自己的个人信息,提供完之后就搞这个,这美国企业是不是有点水土不服啊,我就想知道这下面还有没有洗地的
一群洗地的或者是不懂的没说到重点
重点不是起诉并索赔500万,起诉是权利,个人闲的没事甚至可以去单挑部委
重点是某某车以打款,给退一赔三赔偿款的名义,把人家银行卡卡号要来之后,申请了财产保全,把那张卡给冻结了,把人家的生活费给冻结了
这才是为什么被喷
这就是仗着自己的体量去欺负人
不冻结资产就打不了官司么?当然可以,但是你为什么要去冻结呢?是不是恶心你,欺负你,让你没钱花,看着你倒霉?不知道,不敢说
公司用这种操作去搞个人,很丢人的,你是让别人不好过,还是让别人道歉,这是有本质区别的。
你骂我公司,我起诉你,让你给我公司道歉,这合情合理。你骂我公司,我冻结你财产,让你没钱花,饿死你全家,这说得过去?
我们诉棍都是什么时候申请财产保全?大部分都是企业pk企业,个人pk个人。为了断你的现金流,扣你房产,逼迫你上谈判桌,以便尽快搞定或者是占优势地位。
这种企业pk个人,用这种饿死你的手段,我都是劝他不会让他用,没必要,太缺德,我相信报应这种东西
ps:法律执业伦理或者是法律职业伦理这门课很有用,我一直记得我老师的第一句话,学法,要有人性,很多人学法律,学得毫无人性了,希望诸位谨记。
巧了,前些天我刚看到一个类似的案例,法院最终做出了判决,这里可以给大家介绍一下,对特斯拉这个案件可能有参考意义。
北京峨眉酒家回龙观店,拖欠一名员工的工资,中间一波三折,最终法院判决酒家还钱,这个案子虽然中间很艰难,但是法律关系很简单,就不赘述了。重点是,然后,因为一家美食的公众号报道了这个事,为被拖欠工资的员工主持公道,峨眉酒家回龙观店和特斯拉如出一辙,把公众号的经营公司告上法庭,说该公众号侵犯名誉权,原因是公众号文章里出现了“混蛋”、“无耻”、“操蛋”之类的语言,和特斯拉以车主微博出现无赖、流氓之类的语言类似,峨眉酒家回龙观店索赔没有500万,减了一个0,索赔50万。
那么法院最终是怎么判的呢?一审判决公众号败诉,赔偿一万五千元,删除文章。公众号方上诉,二审前不久宣判的,法院在二审判决里这样写:
首先认定了员工和酒家确有债务关系,工资确实被拖欠。公众号这边儿不具有明显过错,涉案文章中的一些词汇属于暴力性侮辱语言,但一般不会对法人的商誉经营问题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最终判决公众号不必赔偿,但是考虑到部分语言有悖公序良俗,因此一审删除文章的判决二审予以支持。也就是说,不赔钱,要删文章。
我个人认为,二审法院的判决是合理的,正如判决中所说,对不当社会现象进行否定评价是合理的,一些否定性语言,即使过激,并不必然影响对方商誉降低。就是说,一些不文明词语的本身并不影响对方商誉,就好比我写文章,谴责知乎,其中有几个粗口,那几个粗口本身并不降低对方商誉,没有人看到我爆了一句粗口就认为知乎真的是什么样。降低对方商誉的是文章中描述的情节,而如果这些情节是编造的,当然就属于侵犯名誉权,但如果情节是真实的,就不存在侵犯名誉权的问题。车主微博中虽然也有类似粗口,但粗口本身不会影响特斯拉商誉和经营能力,只有文章中对事情经过的描述可能降低,但事情是真实发生的,因此也就不会侵犯名誉权。
虽然中国并非判例法国家,但现有案例也有重要参考意义。我个人认为,最终的结果,法院不可能判决车主赔偿特斯拉,但有可能要求车主删除不当的言词。
然而特斯拉走出了一步败招,不仅上一个判决还要执行,这一次诉讼恐怕也很难达到效果,口碑更加受影响,实在是下下策。
更新一个知识点:很多人都提到特斯拉申请诉讼保全,导致法院冻结了车主的账号大约几十万元,然后普遍担心特斯拉会用这种方式冻结对方的资金几年,拖垮对方。对此,首先,法律规定诉讼保全都是有时效的,冻结银行存款和现金的期限是6个月(司法解释修改为一年,续冻也是一年),其他不动产和动产也有相应期限,不可能冻结好几年,裁定全文我没看,正常来说法院会是写明了冻结的期限到何时为止。其次,诉讼保全也不能把被申请人所有财产都冻结,不能影响正常生活。而且,提出诉讼保全后,特斯拉要在30日内提起诉讼。另外,如果真的影响到了被申请人生活和生产经营,被申请人即车主也可以申请解除或部分解除。所以一般来讲,不大可能让这种诉讼保全很漫长
总而言之,法院也不会允许原告无限制地申请诉讼保全。同时,如果最终判决不利于原告,原告需要对诉讼保全对被告带来的损失予以赔偿,不可能你随便说一句申请诉讼保全就什么事都没有。而被告如果涉及紧急情形,也可以申请法院解除保全,也可以提供担保解除保全。
总之,诉讼保全不可能是单方面担责,如果最终败诉,特斯拉对诉讼保全带来的损失后果也要赔偿。所以其实我觉得被冻结对车主生活不会产生什么特别大的影响,主要是不方便以及焦虑,特斯拉这么做,我个人感觉,主要还是不甘心,赔你了我也要给你制造点麻烦,法律程序上当然没什么说的,用老百姓的话说,给你添点恶心。这个吧,还是那句话,不怎么上的了台面儿。
2017年腾讯起诉今日头条300次,
2016年腾讯起诉今日头条100多次。
特斯拉这波什么水准?
现在国人知道宗教狂热是啥玩意了吧(
我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翻阅了各地法院近几年和特斯拉有关裁判文书发现,绝大多数特斯拉车主作为消费者起诉特斯拉的案件中,都是车主一方败诉。最典型的就是2019年很多购买特斯拉Model 3的车主发现,交付给自己的车搭载的不是特斯拉一直宣传的3.0版本的整车控制器芯片,而是2.5版本的整车控制器芯片,因此全国各地有很多车主纷纷起诉特斯拉,以有欺诈行为要求特斯拉退款退车,但是我们发现这些案件大部分以车主一方败诉结案,而败诉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就是因为,特斯拉的销售一直在芯片版本问题上对购车的这些车主含糊其辞,并且在合同中也完全没有对芯片版本作出任何承诺和约定,导致后期车主在诉讼中处于证据劣势,最终承担了不利的后果。
另外,我们还发现在特斯拉在销售过程中,曾经出现过“旧车新卖”的情况,也就是说,将已经办理过临牌,遭第一个订车用户退单的车,当作新车发往异地卖给新的车主的情况,而新车主在发现自己买的这台车已经办理过一次临牌的时候,以特斯拉故意隐瞒车辆真实情况为由将特斯拉起诉到法院,要求退款退车,但特斯拉方面却称车辆没有过户,不是二手车,并且临牌办理情况车主可以自己查阅,特斯拉不存在隐瞒故意,最终车主也只能吃哑巴亏,承担败诉的责任。
从这些涉及特斯拉的裁判文书来看,由于特斯拉独特的销售模式,很多车主在购买特斯拉车型的时候,很难做到信息对等,同时由于缺乏专业的法律知识,导致在后期遇到问题的时候,往往处于一种非常不利的境地。另外,我们也发现,由于原告就被告的民事诉讼管辖规定,大部分案件在上海浦东新区法院起诉特斯拉的民事诉讼,原告都处于非常不利的境地,大部分案子以特斯拉胜诉结案,对此我们只能说,深圳有腾讯南山必胜客,上海有特斯拉浦东必胜客。
资本主义的高级电动爹就是不一样,能随机把车主送到医院、法院、殡仪馆三抽一。
相比之下资本主义的高级油老虎凯迪拉克那个低俗到爆的“自动导航至洗浴中心”都显得那么清新可爱了。
说完俏皮话回答题目:显然特斯拉并不在乎能不能打赢官司,那他们图什么呢?
特斯拉要用这种方式展示自己的法律团队和下三滥手段对个人的绝对碾压,让消费者认识到自己耗不过它,让普通人迫于它的淫威以后不敢维权。
怎么看待,打啊,跟特斯拉对着锤啊!
我来分析一下特斯拉的起诉思路和假如我代理被告方的大致答辩方案和思路。
由于没看到证据和出差路上手机打字,有机会再详细补充,答辩思路仅为思路方向,具体架构和格式未以答辩状形式书写。
特斯拉起诉的逻辑是这样的:
1,特斯拉享有名誉权,原告主体资格适格。
这个没有问题,法人享有名誉权,主体资格可由法院进行审查。
2,被告实施了名誉侵权行为。
特斯拉主张被告实施的名誉侵权行为主要是被告发表了一些言论,主要是一些“不当”词汇和言论:
说特斯拉无赖、恶心、辣鸡、说谎、流氓企业、江湖骗子。
这些词语抛开背景从一般语境上说,确实是对特斯拉的攻击,对特斯拉的法人名誉进行了贬损。
3,被告应当承担名誉权侵权的法律责任
阐述被告的行为造成特斯拉声誉受损,社会评价降低。
这里面有几个重要的点需要特别关注:
未确认相关事实、径直、未经核实且无事实依据、客观评价。
那么结合上面特斯拉的诉讼请求,被告应当采取的答辩思路主要有:
一、在厘清消费者正确表达诉求与侵犯法人名誉权边界的过程中,应充分考量特定场景下行为人的过错程度和行为的违法程度,以及实施的行为是否符合社会公认的价值观。
二、公众对不符合社会主流价值标准的事件进行批评及表达意见,是正常的情感和言论表达,这也是法律赋予他们的言论表达的自由,不应当被认为是侵害他人利益的行为。
结合上述两点,特斯拉实施消费欺诈行为,事实已经被法院依法认定并判决退一赔三。特斯拉的消费欺诈行为违反社会主流价值观,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对社会公共利益具有负面性。
从消费者的角度,在协商无果,寻求市场监督管理局调解无果的情况下,通过互联网维权是消费者的权利,也是法律赋予的言论自由。
法人在实施经营行为的时候,本身就要考虑其作为法人应当对消费者的批评和意见进行一定程度的容忍。同公众人物的隐私权保护应受到必要限制一样,认定构成侵犯知名企业名誉权亦应适用更高的审查标准。当民事主体发表的言论涉及知名企业时,即使其措辞存在不当之处,也不宜对此类言论作出苛刻认定。特斯拉过错在先的情况下,消费者的批评和意见表达即使过激,也不应当认定为侵权。
真正使得特斯拉名誉受损的恰恰是特斯拉自己的消费欺诈行为以及实施消费欺诈后毫不悔改、拒不认错的行为,而不是消费者的维权行为。特斯拉在面对消费者的傲慢在被告维权的过程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从此事经历协商、市场监管部门调解、一审二审两次诉讼也可以看出一般消费者在面对特斯拉这种公司时维权的艰难。
假如特斯拉没有实施消费欺诈行为,那么就不会出现针对消费欺诈的负面评价。
假如特斯拉在消费欺诈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认错、协商并自行整改,相信大多数消费者会看到特斯拉的态度并且进行正面的褒扬。
可是特斯拉什么都没有做,特斯拉选择的是在二审败诉以后,去起诉原审原告,主张原审原告合法合理维权的行为中一部分语言和词汇侵犯了特斯拉的名誉权,降低了特斯拉的社会评价。回到特定场景,在面对实施消费欺诈行为之后仍然非常傲慢的特斯拉,被告作为消费者即使采用了部分过激的言论,又有何过错?为了消费维权,被告付出了大量的维权成本,付出了时间、精力,才得到了法院的终审判决,特斯拉向合法维权消费者提起名誉侵权诉讼的行为,不仅是对消费者的傲慢,也是对司法的傲慢,其中的恶意不言而喻。
买车送传票,医院法院二选一,小白鼠们请。
大家还记不得记得几个月前它们说:
“必须要买特斯拉,因为如果出了事,全国都会帮你维权”
你们自己思量一下,如果你们买了特斯拉,需要维权
1.你们有没有韩潮如此硬的证据:官方卖事故车,切割车辆主体结构,隐瞒客户关键信息,法院判定一二审都胜诉
2.你们有没有这么多的精力和财力:2年多的维权诉讼后,还要继续被特斯拉拖入无止尽的其他诉讼里,持续找律师,出庭,收集证据,保全====
被冻结个人和公司账户高达500多万,一般的中小企业,这笔现金流可以让你直接归西
特斯拉的这波操作真的是秀下限。
企业有没有名誉权?有。
名誉被侵权能不能起诉?能。
什么叫做名誉侵权?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条:“消费者对生产者、经营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或者服务质量进行批评、评论,不应当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但借机诽谤、诋毁,损害其名誉的,应当认定为侵害名誉权。”
《民法典》第1024条立法解读:“本条所强调的“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其目的就是保护自然人的名誉不受他人贬损,社会评价不被降低。只有当其社会评价降低时,才能通过名誉权制度获得救济。二是,如果行为人发布的信息或者所作的陈述真实客观,且没有包含侮辱性的内容,即使受害人认为自己的名誉受到了损害,也不构成名誉权侵权。三是,行为人侵害他人名誉权的行为需要受害人以外的人知悉。”
所以,即便不考虑其他因素,这个诉讼特斯拉胜诉的几率几乎为0。
而且,名誉侵权成功索赔500万元的先例是没有的。
之前我刚好进行过一次检索,发现深圳地区判赔几乎没有超过5万元的(仅指赔偿额,不包含诉讼费、公证费、律师费等)。
判决都是公开的数据,特斯拉法务部没有理由查询不到。
在这种情况下,仍然索赔500万。这很明显就显示出,特斯拉并不是真的想要赔偿。
那他们要的是什么呢?
不外乎是恶心一下车主罢了。
一个跨国公司,做起事儿来跟小孩子似的。
犯了错不认,还要耍赖皮。
关键吧这个赖皮也耍不起来,司法不可能支持。
真的是,法律效果拿不到,舆论分还都丢光了。
不过呢,等这个判决下来可以查查特斯拉是谁在出庭。
以后这两位仁兄要是跳槽,咱可不收,毕竟太过智熄了。
特斯拉的这种蛮横全是他的买车客户自己惯的。
特斯拉刹车到底如何,特斯拉官方和有关部都没有给出第三方测试结论呢,一群特斯拉车主就开始洗了,说什么有荷兰电视台黑它,有竞争对手黑它,车主不给黑匣子没法儿查。。。
总之就是一群车主总是跳出来说不是特斯拉的问题,是别的车主的问题。对特斯拉形象的维护与wyf粉丝有一拼。买个破车能买成精神股东。
我看奥迪奔驰宝马这些车出问题时,车主们都是关心自己那车到底如何,骂厂商的为主。唯有特斯拉车主,骂特mother的别的车主为主。可能别的品牌一般把车当交通工具。许多特斯拉车主把特斯拉当偶像或当脸。
这事儿我到好奇这帮灰Grandson怎么洗。我只知道这帮灰grandson一定会跳出来。
美国的诉讼成本很高,大公司喜欢用高额的诉讼请求来吓唬消费者,使之不敢轻举妄动。或者乖乖就范。因为如果不应诉,你要赔破产;你应诉,律师费也会让你破产。
马斯克同志,这是在中国。
没有天价律师费。律师不能一手遮天。
中国没人惯着你。
就这么明显的告诉你,当撕下一切温情的面纱,直面赤裸裸的利益和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手段,世界会变成这个样子。
在这个世界,你要保护自己,变成了成本非常高的一件事。
围观一个围蔚救特
与TXZ斗,其乐无穷啊哈哈
唉,我真的就是想对比一下两个案子有何不同嘛,真是的
最新消息,安阳女车主也因为侵犯名誉权被起诉了,索赔金额500W,法院为上海青浦法院。
女车主还说至今未收到全部的行车数据。
牛*就完了
回家的路上闲来无事,就在想自己遇到了这样的企业要怎么办,有几条思路和大家分享一下,有兴趣的也可以一起探讨。
1、收款的银行卡不能用自己常用的或者是工资卡,最好是去当地的中小银行办一张新卡;
2、执行款尽量通过法院来操作,即对方把这笔钱打到法院指定账户,自己再去法院申请,但是这样子的话会比较麻烦;
3、如果需要提供纸质材料的,一定记得在显著位置或者重要内容位置清楚的写上“xxx材料仅供办理xxxx事项使用,他用无效”(此条款防君子不防小人);
4、相关材料有条件的话通过法院转交。
其他的内容欢迎大家补充!
这个做法很美国。
来自车主本人的回复。
普法环节。
民事诉讼中,原告在诉讼过程中可以申请财产保全,法院在诉讼标的内对于被告的资产进行查封,资产包括但不限于银行账户、证券账户、不动产(如房屋)、动产(如汽车)及其他财产权(如股权)等。一般原告需要提供与查封资产对应的担保措施,比如现金、保险公司保单等,用于原告承担不利后果时,对于被告的补偿。
对于特斯拉冻结韩潮银行卡的做法,而且金额高达500W,我个人认为,就是奔着搞死韩去的。
真要是觉得自己的名誉权受影响,一般公司的做法基本是要求微博置顶道歉、象征性的赔偿1元等措施,而不是用大额赔偿金冻结他人的现金资产。
再再补充一下。
好多其他的回答都在说支持特斯拉的做法,并把此行为和“企业依法维权”画上等号。
首先,韩潮是真金白银的掏钱出来买了一辆特斯拉,而且是在特斯拉的直营店买的。
其次,法律认可次辆特斯拉为事故车辆,特斯拉在销售过程中存在欺诈行为。
第三,特斯拉的诉状中,认定的侵犯名誉权的行为,最近一次发生在5月15日,但是诉状下方的日期为8月20日。
我相信以特斯拉的司法资源和司法能量,这种侵犯名誉权的案子要立案的话,怎么着都不用不会也需要等3、4个月吧?也就是说,特斯拉8月20日之前就在筹划二审官司败诉的话,自己需要怎么挽回损失,并想出了上面这个名誉权的损招。
还是那句话,大企业和个人所能掌控的司法资源不对等,个人想要赢下这种官司,何其艰难!
我个人的判断,特斯拉没指望这个官司一定能赢或者能判决赔偿多少,更多的是拖时间,一审到二审,再拖个700多天,看谁吃得消!!!!
——————抖机灵分割线——————
其实挺好奇索赔500万的依据是啥?比如一拍脑袋瞎想的;还是貌似科学的“被告的类似言论、严重影响了TSL的车辆销售,XXX事件爆发以后,退订量达到XXX单,根据单车XX%的毛利,预计造成利润减少XXX万元,故因此要求被告赔偿500万元”;还是说找人摸底过被告的情况,计算了一个基本没可能达到的数字?
众所周知,围绕着特斯拉的销量,网上总是有着不同的解读,特粉们始终用一种比销量没输过的态度,宣传着一个口号,即“越黑销量越高”。
我寻思要真是这个情况,TSL不应该索赔500万啊,应给奖励500W才比较合适,是吧?
二鬼子杀自己人从来都比鬼子还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