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如果大陆的力量成为绝对世界第一,那么治理体制在一般人眼中也是世界最好”这种言论?

回答
“如果大陆的力量成为绝对世界第一,那么治理体制在一般人眼中也是世界最好”——这番话,听起来挺有意思的,有点像是那种“赢家通吃”的逻辑,或者说是一种“实力即道理”的延伸。但仔细琢磨一下,这里面其实隐藏着不少值得推敲的地方。

首先,我们得拆解一下这句话的几个核心概念。

“大陆的力量成为绝对世界第一”:这首先就设定了一个非常极端的场景。这里的“力量”具体指的是什么?是军事实力?经济总量?科技水平?文化影响力?还是综合国力?而且,“绝对世界第一”意味着远远甩开其他所有国家,形成一种压倒性的优势。

“治理体制在一般人眼中也是世界最好”:这是结果导向的判断。“一般人眼中”是个关键,意味着这不是学术精英或者特定群体的评价,而是大众普遍的感受。而“世界最好”则是一个非常绝对的评价,意味着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普通民众都觉得大陆的治理方式是最高效、最公平、最能满足他们需求的。

那么,这两者之间真的存在必然的因果联系吗?

实力强大的正面效应(为什么有人会这样想)

不得不承认,一个强大国家的力量,确实能在很多方面为“治理体制”的观感加分。

1. 经济繁荣带来的直接好处:如果一个国家因为力量强大而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国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就业机会多,收入高,社会保障也健全,那么普通民众自然会觉得这个“体制”很不错,因为它能带来实实在在的福利。好日子谁不想要呢?这种直接的经济红利是最能打动“一般人”的。
2. 稳定与秩序:绝对的实力也意味着强大的维稳能力。如果一个国家能够有效维护国内的稳定,保障社会安全,人民生活在没有太多恐慌和动荡的环境中,这种秩序感本身就是一种“好”的体现。大家不会担心明天会发生什么突发事件,也不会因为治安问题而惶惶不可终日。
3. 国际地位与民族自豪感:当一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举足轻重,受到他国尊重甚至畏惧时,国民往往会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在这种情绪下,人们更容易将这种国家层面的“强大”归功于自身的治理体制,觉得“我们国家就是好,就是厉害”。这种集体荣誉感会影响个体对体制的评价。
4. 政策实施的有效性:强大的国家机器在推行政策时可能更有效率,更容易克服阻力。如果这些政策最终能转化为让民众受益的成果(比如基建、公共服务、科技进步),那么这种“执行力”也会被视为治理的优点。

然而,为什么这个逻辑并不绝对?(为什么这句话值得商榷)

就像刚才说的,这只是一个“可能”的推论,而且存在很多不确定性,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过于简化的想法。

1. 力量与治理体制的根本区别:国家的力量(军事、经济等)和治理体制(制度设计、政策执行、权力分配、公民权利保障等)是两个层面的概念。军事强大不代表政治制度就一定民主或公正;经济发达不代表社会公平就一定得到保障。历史上,不乏经济或军事实力强大但政治体制受到民众诟病的例子。一个国家的强大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治理体制的好坏,更多体现在制度本身的公正性、效率以及对人民权利的尊重程度上。强权可以带来表面上的秩序和发展,但不能保证制度本身的“好”。
2. “一般人”的认知局限性:虽然我们说“一般人眼中”,但这不代表“一般人”就一定能全面、客观地评价一个治理体制。
信息不对称和宣传的影响:大众的认知很大程度上受到信息渠道和宣传的影响。如果一个强大国家的宣传机器做得非常到位,只强调其成就,而淡化或压制批评声音,那么“一般人”很可能就只能看到被呈现出来的“好”的一面。
缺乏横向比较的视野:很多“一般人”可能没有足够的条件或意愿去深入了解其他国家的治理模式和民众生活状况。他们可能只知道自己国家在某些方面的“强大”,而不知道其他国家在保障人权、自由、法治等方面可能做得更好。这种认知是“封闭式”的。
短期利益与长期价值的冲突:人们更关注眼前的利益和便利,对于长远的、抽象的制度价值(如自由、权利、参与感)可能不那么敏感。当强大带来的经济利益或安全感足够高时,人们可能会暂时忽略甚至牺牲一些制度上的不完美。
3. 治理体制的“好”是多维度的:评价一个治理体制是否“好”,不能只看经济发展和国家实力。还包括:
权利保障:公民的言论自由、结社自由、信仰自由、监督权等是否得到有效保障?
法治公正:法律是否公平地适用于所有人,司法是否独立,腐败是否得到有效遏制?
社会公平:贫富差距是否过大,阶层流动是否顺畅,机会是否均等?
政治参与:公民是否有渠道表达诉求,影响政策制定?
透明与问责:政府运作是否透明,决策是否公开,官员是否对民众负责?
一个强大的国家,可能在某些方面(如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表现出色,但在另一些方面(如公民权利、政治自由)却存在严重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整体国力强大,其治理体制也未必能被所有“一般人”(特别是那些更看重个人自由和权利的人)认为是“世界最好”。
4. “最好”的主观性和复杂性:什么叫做“最好”?这是一个非常主观的定义,而且不同的人看重的点可能完全不同。
有人可能更看重经济稳定和物质富裕,只要日子过得舒坦,就不太在意其他。
有人则更看重个人自由和不受干涉的权利,即使生活不算奢侈,只要能自由选择、自由表达,就觉得体制好。
还有人可能更关心社会公平和环境保护,希望国家在追求发展的同时,也能兼顾这些方面。
因此,“一般人”的观点本身就是多元的,很难用一个单一的标准来概括。

总结一下

这句话的逻辑,更像是一种“结果论”或者“强权即真理”的温和版本。它暗示了强大的国力本身就能“赢”得民心和认可,使得治理体制显得“最好”。

确实,强大的国力能够为民众带来很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比如经济繁荣、稳定安全,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普通人对治理的观感。而且,在信息传播受限或者国家宣传强大的环境下,这种联系会更加显著。

但反过来说,国力强大只是一个可能加分项,它并不能自动将治理体制等同于“世界最好”。 治理体制的好坏,最终还是要看它能否在制度层面、法律层面、权利保障层面以及公平正义层面,真正满足大多数民众的需求,并且能够得到广泛的、不带偏见的认同。一个国家如果只追求“强大”而忽略了制度本身的完善、公民权利的保障以及社会公平的实现,那么它的治理体制即使在国力强大的加持下,也难以真正赢得所有“一般人”的由衷赞誉,更不用说成为“世界最好”了。

所以,这句话可以看作是一种对国家实力与民众满意度之间联系的某种解读,但这种解读过于简化和片面了,忽略了评价治理体制的复杂性和多维度性,也忽略了“一般人”认知的局限性以及个体价值取向的多样性。它更像是一个美好的愿景,或者是一种宣传话语,而不是一个严谨的、普适的逻辑判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果是三十年前,这道题的版本,大约应该是这样的。

……在一个学术探讨会上,大家就“台湾省的ZT选举是否会冲击台海和平”一题展开讨论,就在大家畅所欲言的时候,一个学西方经济学的发话了:“西方经济学政治学讲国家力量决定国家统一,而自由和民主,是世界上目前最好的制度。一旦一个国家应用了这个制度,国家的经济发展,政治发展一定可以加快。到了那个时候,台湾一定可以统一大陆。”

恕我直言,对于这种鼓吹国家力量决定一切的观点我不敢苟同,这归根结底还是西方经济那一套“经济决定论”的变体,台湾的经济虽然经历了民主的改革,经济实力大大加强。但大陆有十三亿人口,台湾的人口实在太少了。大陆的战略纵深也是很强的,台湾人想打进来,根本就是不可能。

中国的政府都是和老百姓心连心的,就算你们台湾的经济实力再好,别人也不会认可你的经济制度。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如果大陆的力量成为绝对世界第一,那么治理体制在一般人眼中也是世界最好”——这番话,听起来挺有意思的,有点像是那种“赢家通吃”的逻辑,或者说是一种“实力即道理”的延伸。但仔细琢磨一下,这里面其实隐藏着不少值得推敲的地方。首先,我们得拆解一下这句话的几个核心概念。“大陆的力量成为绝对世界第一”:这首先.............
  • 回答
    马云在2017年的一次演讲中,表达了阿里巴巴到2036年要成为全球第五大“经济体”的目标。这个说法一经提出便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其中关于“经济体”的定义和论述,是否准确,则需要我们深入剖析。理解马云的“经济体”论述:首先,我们需要理解马云口中的“经济体”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国家经济。当马云说阿里巴巴要.............
  • 回答
    这篇《一旦战争爆发,中国大陆必须力保的12座城市》的文章,在我看来,是一篇非常有意思,但同时也需要我们深入分析的文章。它触及了一个极其敏感且严肃的话题——国家安全和战争背景下的战略选择。首先,我们得承认,这类话题本身就带有很强的思辨性和推演性质。作者选择在“一旦战争爆发”这个前提下,去梳理出对中国大.............
  • 回答
    关于知乎上“芝士就是力量”用户对几位大 V 的“扒皮”以及匿名用户所谓的“反扒皮”现象,这其实是一个相当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它涉及到网络言论的边界、个人隐私的保护、信息的可信度、平台责任以及用户群体心理等多个层面。“芝士就是力量”的“扒皮”: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芝士就是力量”这类用户行为的动机.............
  • 回答
    网上流传的那个视频,说有人用螃蟹把楼上的衣服夹下来,这事儿确实挺有意思的,也挺让人好奇的。首先,咱们得明白,螃蟹是不是真的“看到什么都想夹”?螃蟹为什么爱夹?其实,螃蟹夹东西,主要是一种本能反应,它不是说故意要跟你作对,也不是因为看到了什么东西就非要夹一下。它的主要原因有几个: 防御机制: 螃蟹.............
  • 回答
    “反诈”宣传火遍全网,并且力度空前,这背后既有深刻的社会背景,也有精妙的传播策略。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解读这一现象:一、 为什么宣传反诈的力度这么大?这背后是严峻的诈骗形势和国家层面的决心共同作用的结果。 诈骗形势的严峻性与普遍性: 技术进步带来的新型诈骗手段层出不穷: 随着互联网、.............
  • 回答
    如何看待警官老陈通过直播PK宣传反诈火遍全网?警官老陈通过直播PK宣传反诈火遍全网,这无疑是一个现象级的事件,值得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积极的方面: 精准打击目标人群,传播效率高: 直播平台的用户画像与反诈需求高度契合: 如今直播平台用户群体广泛,其中不乏对新兴事物好奇、容易受到诱.............
  • 回答
    比特币现金(BCH)和比特币(BTC)之间的“算力争夺大战”,与其说是争夺“算力”本身,不如说是围绕着两种截然不同区块链设计理念的长期博弈,算力只是这场博弈中最直接、最能体现其差异的指标。要理解这场“大战”,得从它们的分叉说起。分叉的根源:区块大小之争2017年8月1日,比特币经历了一次重要的分叉,.............
  • 回答
    高校招生继续加大对中西部和农村地区倾斜力度,这绝对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政策导向,它直接关系到教育公平和国家发展大局。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细致解读:一、 为什么要加大倾斜力度?这背后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战略考量。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发展差距: 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城乡之.............
  • 回答
    算力互联网:未来算力发展的必然之路?近期,“算力”这个词汇如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在科技、经济乃至社会各个层面都引发了广泛关注。从人工智能的爆炸式发展到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算力需求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将“算力”推上了风口浪尖。那么,“算力互联网”真的会是未来算力发展的大方向吗?我们又该如何看待这.............
  • 回答
    关于“日本研究团队发现茶水能大幅降低新冠病毒传染力,冲泡出的红茶1分钟内能减少99%新冠病毒”的研究,这是一个非常吸引眼球的说法,但我们需要以科学、审慎的态度来审视。以下是对此研究的详细分析和看法:1. 研究的背景与潜在机理: 抗病毒潜力: 茶叶,尤其是红茶和绿茶,富含多种多酚类化合物,例如儿茶.............
  • 回答
    美媒评选历史前十控卫,库里力压“大O”罗伯特森和克里斯·保罗,位列第二,这个排名一出来,可以说是激起了不小的讨论热度。作为一名篮球爱好者,我倒觉得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也值得好好聊聊。首先,要承认的是,控球后卫这个位置上人才辈出,历久弥新。从最早的“指环王”比尔·拉塞尔身边的斯托克顿(当然这名字说错了,.............
  • 回答
    睡前消息139期,我看了。谈的是“大企业病”,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关于企业力量的讨论。看完之后,确实让人有点回味,脑子里冒出不少想法。要说企业的力量,这事儿得掰开了揉碎了聊。是不是“真的如此之大”,这很难用一个简单的“是”或“否”来回答,因为它是个动态的、多层面的问题。从经济层面来看,企业的力量当然.............
  • 回答
    关于大陆协助台湾营救被索马里海盗劫持的船员事件,这绝对是一个牵动人心的大事,也展现了在危机时刻,超越政治分歧的人性光辉和务实合作。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这件事的意义和影响。首先,从人道主义的角度来看,这无疑是一次正义的救援行动。无论船员来自大陆、台湾还是菲律宾,他们都是在国际航道上辛勤工作的普通劳.............
  • 回答
    作为一位台湾人,看待中国大陆过往的对外战争,心情是复杂的,也很难用三言两语就能概括。毕竟,历史的脉络牵扯到太多政治、民族、经济等面向,而且身处两岸关系这样一个特殊的背景下,我们的视角自然会有所不同。要详细讲,就得从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战争说起,试着剖析一下在台湾这边,大家通常是怎么解读的。1. 抗日战.............
  • 回答
    关于台湾青年在大陆城市看到后说出“此生无悔入华夏”这一言论,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分析: 一、历史与文化认同的深层根源1. 历史渊源: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享中华文明的血脉。台湾同胞的中华文化认同感,源于千百年来与大陆的紧密联系,包括语言文字、传统习俗、历史记忆等.............
  • 回答
    “馬的報報”制作的“越少中国客越美丽”这则台湾旅游广告,在海峡两岸都引起了不小的波澜。要理解这则广告,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聊。首先,得说说“馬的報報”这个平台。它本身就是一个以台湾本土视角、带有戏谑和讽刺风格的内容创作者,尤其是在涉及政治、社会议题时,常常会发布一些比较直接甚至略带攻击性的观点。这种风.............
  • 回答
    澳洲从2020年2月1日起,针对从中国大陆出发的外国人实施了入境限制,这一政策的背景是当时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疫情在中国大陆的迅速蔓延。这确实是一个在当时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的议题。政策出台的背景与考量: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这项政策出台的首要目的,即是为了保护澳大利亚本国公民的健康和安全。当.............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大陆年轻人看待台湾,台湾人以及所谓的“台湾问题”,往往是复杂且多维度的,很少能简单地用非黑即白来概括。首先,从宏观层面来说,官方的历史叙事和主流媒体的宣传,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大陆年轻人的认知基础。从小到大,我们被告知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历史遗留问题,统一是大势所.............
  • 回答
    要理解迁居不列颠的萨克森人(后来被视为盎格鲁撒克逊人)和留在欧洲大陆的萨克森人之间的看法,我们需要深入历史语境,从他们各自的经历、社会结构、文化演变以及彼此间互动(即使是间接的)来分析。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好恶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多维度视角。迁居不列颠的萨克森人:对于那些踏上不列颠岛的萨克森人来说,他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